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苜蓿育种取得的成就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苜蓿育种取得的成就及展望。到目前为止,已审定登记育成新品种23个,国外引进品种15个,野生驯化品种3个,整理地方品种19个。育成品种具有抗寒、抗病、耐盐、耐牧、高产、早熟等特点。我国苜蓿育种大多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相对较少。苜蓿育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育成品种少,抗性育种进程缓慢,育种原始材料较少,育种技术单一;提出改进苜蓿育种方法、培育特色品种、加强苜蓿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是缩小我国与国外苜蓿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丹江地区对12个表型性状的2年综合鉴定,评价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特点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除生育期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品种间和年份间均呈显著的差异,且2年变化趋势相同。有效分枝数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和株高,这些性状选择潜力较大,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选择潜力有限;(2)表型性状特征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受育成单位纬度和育种目标的影响,生育期呈现北早南晚,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小、植株矮小、节数相对较少、脂肪含量较高,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大、植株高大、单株有效节数多且主茎单节最多荚数多,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表明,吉育71的ZF值最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表型性状与ZF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地上部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主茎荚数和主茎单节最多荚数等7个表型性状可作为春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大豆育种中应重视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因资源,在亲本选配时适当选择综合性状优良、育种性状优势互补的种质。  相似文献   

3.
独蒜兰属(Pleione D. Don)为兰科(Orchidaceae)极具观赏价值的一个属,有24个原生种,9个自然杂交种,并已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登录杂交群431个,该属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我国为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物种多样性中心,但我国在该属植物的资源开发和育种方面远落后于欧洲。为加强其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从独蒜兰属植物种质资源、杂交育种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近50年来育种家在独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育种目标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资源、育种和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开展独蒜兰属育种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锥栗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分析19个锥栗品种的性状,为锥栗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提供育种资源,并为锥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良种选育提供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6.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淫羊藿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中国原产的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种质资源的观赏特点,并讨论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作者认为国产淫羊藿属植物种质资源园林应用开发的市场潜力巨大,应将淫羊藿属植物作为新型园林植物大力开发,并通过驯化及各种常规和非常规育种方法,充实淫羊藿属可供观赏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闽北锥栗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锥栗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分析了19个锥栗品种的性状,为锥栗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提供育种资源,并为锥栗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良种选育提供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9.
对2002年全国14个主要大豆种植省(区)的大豆品种及其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资源的蛋白质、脂肪平均含量均高于生产用品种。其中种质资源脂肪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显示了在未来的育种中更强的高脂肪含量的选择优势。国内种质资源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国外种质资源。国外种质资源脂肪含量总体上高于国内种质资源。黄淮海生态区品种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北方生态区品种。新育成黄淮海区域试验品种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目前黄淮海生态区生产用品种。同品种异地种植,其脂肪含量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尾叶樱桃(Cerasus dielsiana(Schneid.)Yu et Li)特产于中国亚热带山区,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材用和生态防护等多用途为一体的代表性野生樱属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其种质资源在自然地理分布、群落生态学特性、表型变异规律、系统发育与分类现状、谱系地理及其演化历史、繁育技术、综合利用价值的最新进展。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笔者还提出了当前存在问题与展望,旨在为国产优良樱属种质资源的保育以及新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对彩色营养功能小麦需求越来越大,彩色小麦遗传研究越来越深入,彩色小麦品种越来越多,但我国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家底不清。为了满足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营养遗传育种方面的迅猛需求,本文综述了彩色小麦基因和种质资源育种利用进展,首先介绍了彩色小麦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其次介绍了彩色小麦染色体组及系谱,第三是首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彩色小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的进展。我国近24年来审定了61个彩色小麦品种,其中紫(黑)粒品种50个,蓝粒小麦品种10个,绿粒小麦品种1个,还育成了19个彩色小麦种质新资源,其中近4年是我国彩色小麦品种审定最多的年份。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是我国4大彩色小麦育种和产业化基地。彩色小麦品种大部分来源于彩色小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彩色小麦基因主要来自于小麦与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偃麦草、黑麦、赖草等远缘杂交。有48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4%,4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8%,4个彩色小麦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超过10 min。针对彩色小麦遗传育种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建议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要遵循“有差异,就选择;能遗传,可定向;有价值,就保藏;需鉴定,要精准;扬其长,广利用”的基本原则。以上资料将为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和基因种质资源,推动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能  宁世江  盘波  沈晓琳 《广西植物》2012,32(4):494-500
为了解广西境内蕴藏的野生阴生观赏植物资源及珍贵种质,采取野外实地考察及标本采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全境分布的阴生和半阴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野生阴生观赏植物有5个基本特点:种类丰富(162科485属1309种)、种质资源珍贵(珍稀植物195种,广西特有植物136种)、生长基质多样(喜钙植物、喜酸植物和中间类型植物)、草本性状比值显著(草本植物约占总种数的66.1%)、野生资源贮藏量的多寡悬殊性。6个主要野生阴生观赏类群为:蕨类植物(43科240种)、兰科(37属126种)、百合科(21属82种)、苦苣苔科(17属63种)、秋海棠科(1属43种)、天南星科(12属30种)。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野生阴生观赏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冀豆四号的选育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豆4号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大豆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利用冀豆4号及其衍生材料,通过杂交育种、诱变等手段,河北、山西、陕西3省育成了16个品种通过省审或国审,其中国审品种7个、高油品种5个,脂肪含量为21.79%~23.97%。育成的品种适宜我国黄淮和北方两大大豆主产区种植,在大豆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冀豆4号在育种上的广泛应用,证明其不仅是一个优良品种,也是难得的优异种质。筛选和培育优异种质是大豆品种选育的前提,也是大豆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研究对我国北方草原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草地改良、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老芒麦在形态学、细胞学、蛋白质和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并总结了国内老芒麦的育种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不同老芒麦种质材料(accession)或居群(populations)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鲜见报道,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披碱草属(Elymus)及其近缘小麦族物种的系统进化研究方面; 其次, 我国仅有6个老芒麦国家审定品种, 且育种手段较单一、落后, 育成品种优势集中在产量和适应性上, 缺乏对抗逆性种质的筛选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樱属植物(Cerasus Mill.)的起源中心,拥有最为丰富的野生资源。为了解和掌握我国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现存分布状况、保护现状、受威胁因素等情况,2010-2015年持续对我国西部山区6个省(市)31个调查点的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收集。调查发现,我国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广泛,多样性丰富。但在31个调查点中,除了离城镇较远或自然保护区内的13个调查点外,其他野生樱属植物资源都是零星分布,现存资源分布量很小,约84%的调查点都处于一般保护或无保护状态,任其自生自灭,砍伐频繁,在修路或开荒过程中多会消亡。在调查过程中共收集408份种质资源叶样,进行硅胶干燥室内保存。基于对野生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原生境状况分析,讨论了可能的受威胁因素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未来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样线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海丰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组成、区系特点、资源利用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丰县共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238种,隶属于63科151属;乔木种类最多有123种,占总种数的51.68%;科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单种科,占总科数的41.27%;该地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区系以热带成分占据优势地位,呈现出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属性;根据植物资源用途将海丰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划分为药用、观赏、用材、食用等13种类型,其中药用植物占优势地位,共有47科92属119种。结论:海丰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但部分植物生境人为干扰程度较严重,建议当地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深度挖掘木本植物资源利用价值,以促进海丰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棉花育种的基础种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自1918年我国引进美国脱字棉开始,到2000年止,我国共育成陆地棉品种1376个,海岛棉品种59个.按系谱及优良种质衍生品种的数量分析,我国品种可追溯到54个基础种质,其中海岛棉7个.按照引进时间和育成年限,可将陆地棉分三期基础种质,海岛棉分为二期基础种质.近百年来,这些基础种质对我国棉花育种和生产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利用效率,建立了我国绿豆(Vigna radiata)应用型核心样本。该样本既包括了资源库中具特异性状的种质和曾经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也包括了在育种中使用频繁的亲本及苗头品系等。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该核心样本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是绿豆种质资源的代表性样本。聚类分析可将核心样本分为4大类,但类别内种质与其地理来源相关不明显。不同来源表型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性状间的一致性存在差异。但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均与当前育种目标相接近,说明该核心样本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睡莲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莲在水景园、水体净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及育种成果等方面综述了中国睡莲育种研究的进展。(1)中国睡莲的物种多样性日渐丰富。中国原产5个原生种,仅占全球资源(50余种)的10%,花色单一且产地偏远;1950年前仅有2个品种。通过半个世纪来的引种驯化,目前已保存原生种30个、园艺品种400余个;并摸清了睡莲属各亚属的开花生物学习性,为杂交育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育种目标以特异花色为主。中国睡莲育种研究始于1998年,前10年以特异花色为育种目标,近10年紧跟国际睡莲育种趋势,以蓝紫色耐寒睡莲和亚属间杂交为主;但与中国的市场需求结合不好,缺乏独特的育种目标。(3)育种手段多样化。杂交组合已从种内、种间发展到亚属间,发明了免去雄的睡莲杂交技术,提高了杂交育种效率;初步分析了部分睡莲的遗传规律,物理和化学诱变、倍性育种和转基因等新技术已经应用到睡莲育种中,并取得成效。(4)育种成果显著。在过去的近20年间,中国已育成新品种205个,其中中国鉴定18个、国际登录187个;红焰焰、蓝剑、天赐和侦探艾力卡4个新品种在国际睡莲新品种竞赛中荣获6个奖项。  相似文献   

20.
中国鹅绒藤属(萝藦科)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类历史、地理分布、实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国鹅绒藤属(萝藦科)植物的研究进展,并就该属植物分类、实验生物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