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带环口螺齿舌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褐 环田螺的齿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带环口螺齿舌带上每一横列有7枚舌齿,即中央齿1枚,侧齿4枚,缘齿2枚,侧齿和缘齿分别对称地排列于中央齿两侧,其齿舌公式为1.2.1.2.1。  相似文献   

2.
前言福建宁化禾口盆地位于我国东部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中段或新华夏构造带的西南段。其四周多被断层所隔,成一狭长的断陷盆地,长近40km,最宽约10km,整个盆地均由坂头组、禾口组、沙县组和赤石组组成,前三组中含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化石(福建省区测队,1972;福建省石油地质队地层古生物组,1979;王国平,1984;曹美珍,1986)。1980年,笔者在禾口盆地的  相似文献   

3.
沙金庚 《古生物学报》1990,29(4):472-489
前言福建宁化禾口盆地位于我国东部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中段或新华夏构造带的西南段。其四周多被断层所隔,成一狭长的断陷盆地,长近40km,最宽约10km,整个盆地均由坂头组、禾口组、沙县组和赤石组组成,前三组中含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化石(福建省区测队,1972;福建省石油地质队地层古生物组,1979;王国平,1984;曹美珍,1986)。1980年。  相似文献   

4.
福建禾口盆地早白垩世禾口组的介形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禾口盆地位于新华夏构造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南段,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中段。其四周多被断层所隔,成一狭长的断陷盆地,长近40km、宽约10km。福建省区测队、石油队等先后在盆地内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目前对禾口盆地陆相地层的划分及与邻区的对比问题,意见尚不统一。在盆地的宁化溪背、石南坑、楮树塘、凤山、下捣村一带,剖面出露较完整。禾口组厚度近4000m,上下接触关系明显。赤石组为紫灰、紫红色厚层砾岩,夹含砾石英粗粒砂岩,整合覆盖于禾口组之上;禾口组以紫红色钙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中、下部偶  相似文献   

5.
鳜鱼口咽腔味蕾和行为反应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旭方 《动物学报》1996,42(1):22-27
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行为学实验研究鳜鱼口咽腔味蕾形态和分布及吞食行为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鳜鱼口咽腔味蕾丰富,几乎都是I型和Ⅱ型味蕾,着生于表皮乳突上,主要分布于上颌骨齿周围及内侧,下颌齿周围及外侧,舌前中区,下鳃骨细齿内侧等部位,其它区域分布较少,鳜鱼口咽腔味蕾对食物味道和软硬均非常敏感,鳜鱼仅吞食同时具有一定味道和软硬度的食物,本文探讨了鳜鱼口咽腔味蕾的结构功能关系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10—2015年全国口岸从美国进境松木中截获的齿小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美云杉齿小蠹Ips borealis、美雕齿小蠹I.calligraphus、混点齿小蠹I.confusus、重齿小蠹I.duplicatus、南部松齿小蠹I.grandicollis、蒙大拿齿小蠹I.montanus、似混齿小蠹I.paraconfusus、白云杉齿小蠹I.perturbatus、美松齿小蠹I.pini、平额重齿小蠹I.plastographus、十二齿小蠹I.sexdentatus、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 12种昆虫的进境寄主进行统计,对截获频次进行分析对其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检疫鉴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鱼类解剖学和口腔医学的角度,观察和讨论了锦鲤咽齿、齿胚的形态结构和咽齿的替换,并对咽齿和咬合板做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锦鲤咽齿替换与齿胚有密切关系;咽齿替换分为两侧不同名齿同时替换、同侧两枚不同名齿同时替换和单侧一枚齿自主替换3种类型;咽齿替换是终生发生的,遵循着"被替换咽齿的骨性支持从基骨骨孔开始吸收-同名齿胚的移行与就位-旧齿脱落与新齿支持组织改建为骨性"的过程.认为齿胚的发育是启动咽齿替换的起始因素;锦鲤与野生鲤有近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牙齿的形态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牙齿发生于口腔上皮的底层细胞.一颗完整的牙齿由齿冠、纤维环和肉茎三部分构成,为同型钉状双尖齿.牙齿在上、下颌均排列成两排,每个齿位着生1~2颗牙齿.齿位数和齿数通常上颌齿多于下颌齿,上颌舌侧齿多于唇侧齿,下颌唇侧齿多于舌侧齿.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齿位数和齿数会在颌后部增加.亚成体和成体有大量换齿或脱齿现象.牙齿从着生稀疏、功能齿和替换齿夹杂着生趋向功能齿密集整齐着生.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其他蚓螈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产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上三叠统横齿兽类北方阔齿兽新材料的牙齿。基于牙齿的特征,尤其是犬后齿的形态,这些标本被暂归入杰斐逊北方阔齿兽Boreogomphodon jeffersoni;不过它们的下阔齿型犬后齿前横脊一般有两个而不是3个齿尖。根据牙齿大小、直接替换情况,推测阔齿型齿从后部萌发,从前部脱落。这个类群仅有一代阔齿型犬后齿;至少有一代,可能是两代裂齿型犬后齿。  相似文献   

10.
淀粉合酶是禾谷类作物淀粉合成所必需的一类酶.根据淀粉合酶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介绍了一个颗粒性淀粉合酶亚家族和四个可溶淀粉合酶亚家族的组成、基因结构和表达特点,并从转录、转录后和翻译后水平上对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中华稻蝗全消化道内壁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扫描仪和扫描电镜对中华稻蝗消化道内壁的细微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稻蝗食道内壁由纵行脊组成,前端有齿。嗉囊包括两段,前段的一个小的膨大部分,由V-形区和两侧的V-形脊组成,只在前端内壁有齿;后段为一个大的膨大部分,由柳叶脊、扇形脊和不规则脊组成,脊的上缘有齿。前肠内壁的齿主要为单生齿,除贲门瓣上齿的齿尖指向前方外,全部齿的齿尖指向后方。后肠的前端为12个幽门瓣,内壁有齿。回肠和结肠由6条纵行脊组成,结肠内壁有齿。直肠的齿在除直肠垫外的直肠内壁上。后肠的齿主要为丛生齿,后肠除直肠内壁齿的齿尖指向附着环外,全部齿的齿尖指向后方。根据我们的观察,对前肠提出了新的分区。  相似文献   

12.
星齿蛉属Protohermes隶属于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是一类原始的完全变态昆虫,幼虫水生,常作为指示生物用于水质监测。本文对湘西峒河流域两种星齿蛉幼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和体表呼吸结构观测。结果表明两种星齿蛉幼虫COⅠ基因序列分别与花边星齿蛉Protohermes costalis和炎黄星齿蛉Protohermes xanthodes同源性较高;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证实两种星齿蛉幼虫分别属于花边星齿蛉和炎黄星齿蛉,分子鉴定结果与成虫形态鉴定结果一致。花边星齿蛉和炎黄星齿蛉幼虫体表呼吸结构气门、毛簇、气管鳃和臀足侧突均与气管相连,毛簇是主要的水下呼吸结构。本研究结果为峒河流域星齿蛉昆虫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湖北铜山口铜矿5种藓类植物(北地对齿藓Didymodon fallax、尖叶对齿藓D.con-strictus、阔叶丛本藓Anoectongium clarum、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和舌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sinochenii)及其生长基质中的Cu、Zn、Ca、Mg、Cd、Pb、Hg等7种元素进行测定及分析,并计算出富集系数。结果表明,铜山口铜矿这5种藓类植物体内及其生长基质中,Cu、Zn、Ca、Mg等4种元素含量较高;北地对齿藓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作为寻找Cd矿的特征植物;相对于其它4种藓类植物,双色真藓对Cu、Zn、Pb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作为寻找Cu矿、Zn矿、Pb矿的参考植物;舌叶毛口藓对Hg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可以作为寻找Hg矿的参考植物。在这5种藓类植物中,Cu-Zn、Zn-Pb、Mg-Pb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正相关,Cu-Mg、Zn-Mg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我国齿状木生真菌的4个新记录种,分别是:玫瑰色肉齿菌Climacodon roseomaculatus、带状小冠齿菌Hydnocristella himantia、棘丝刺齿耳Stecchericium acanthophysium和肾形齿耳Steccherinum reniforme。根据我国采集的标本对其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目10科12属17种陆生贝类的齿舌形态.结果 显示,17种陆生贝类齿舌的中央齿均为1列,侧齿12~218列不等,缘齿0~204列不等.中央齿依齿片上小齿数目分为单齿型、三齿型和多齿型;侧齿与缘齿的形态多样,侧齿齿片上小齿数1~6枚不等,缘齿齿片上小齿数1~10枚不等.结合以往报道的38种陆生贝类齿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贺兰山苔藓植物的调查采集和室内鉴定,发现了缺齿藓(Mielichhoferia mielichhoferiana)的一个新的地理分布记录。该文讨论了缺齿藓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将其与喜马拉雅缺齿藓、日本缺齿藓和中华缺齿藓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图版和中国缺齿藓属的分种检索表。该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缺齿藓属的研究资料,同时也说明了贺兰山的植物区系成分与喜马拉雅成分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中国星齿蛉属Protohermes van der Weele(广翅目:齿蛉科:齿蛉亚科)2新种:梯星齿蛉Protohermes trapezius sp.nov.和武夷山星齿蛉Protohermes wuyishanicus sp.nov..新种因翅无斑及扁平、瓣状雄肛上板而属于大卫星齿蛉种团.编制了大卫星齿...  相似文献   

18.
齿舌作为软体动物独特的摄食器官,是软体动物门重要的分类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入侵物种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P.maculata和本地物种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的齿舌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两种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齿式均为2·1·1·1·2。两种福寿螺齿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央齿的第一突起,P.canaliculata中央齿第一突起宽而短,不如P.maculata锋利。P.canaliculata与P.maculata第一突起长与中央齿宽以及第一突起宽与中央齿宽的比值均具有显著差异。两种福寿螺与中国圆田螺齿舌的中央齿、侧齿、缘齿,不论是从形态还是数量上都明显不同。两种福寿螺中央齿第一突起大而尖,呈倒三角形,两侧对称排列3个小齿;中国圆田螺的中央齿第一突起短而宽,呈方形,两侧对称排列4个小齿。两种福寿螺的侧齿大突起内侧有1个小而尖的小齿,大突起外侧另有2个小齿;中国圆田螺侧齿上缘中间大突起外侧有3个小齿,呈锯齿状。两种福寿螺的内缘齿和外缘齿相似,缘齿上缘的中间尖齿尖锐,旁边再形成一小齿;中国圆田螺内缘齿上缘的中间尖齿突出,外缘齿基部细长,上缘有小的尖齿8~10个,呈梳状。两种福寿螺与中国圆田螺的第一突起宽与中央齿宽之比、第一突起长与中央齿宽之比、第二突起宽与中央齿宽之比、第二突起长与中央齿宽之比均差异显著。食性不同可能是造成种间齿舌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车轮虫齿体特征的量化及其种内种间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齿体特征是车轮虫物种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首次提出一种齿体结构面积比例量化法,即通过对齿钩、齿锥、齿棘、齿体环各部分反口面观面积的测量,分别计算出前三者与所在齿体的面积比以及所有齿体总面积与齿体环的面积比,从而将齿体特征转换为量化指标依据所测量化值,采用相似性聚类法,我们首先探讨了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billis chen,1963)的三个种群的亲缘关系,然后以劳牧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lomi Xu,Song & Warren,1999)为外类群,选择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1963)、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 heterodentata Duncan,1977)、杜氏车轮虫(Trichodina dormergui Wallengren,1897)和Trchodina fahaka(Khaled A.S.Al-Rasheid,2000)为研究对象,对车轮虫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dr值可以有效地表现种群间的差异;同时还发现齿棘面积比例较高的杜氏车轮虫和异齿车轮虫进化较晚,而齿棘面积比例较低的显著车轮虫进化较早,并得出了齿棘越发达,车轮虫越进化这一结论,支持了徐奎栋等所提出的游走亚目六种基本齿型的进化顺序。这种量化研究方法不但可对车轮虫齿体的各部分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描述,而且还可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对车轮虫种群间及物种间亲缘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齿蛉科昆虫隶属于昆虫纲广翅目,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本研究调查了湘西地区的齿蛉科幼虫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齿蛉科幼虫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多样性特征.共采集到东方齿蛉Neoneuromus orientalis、炎黄星齿蛉Protohermes xanthodes、花边星齿蛉Protohermes costalis和中华斑鱼Neochauliodes sinensis4种齿蛉科幼虫.东方齿蛉仅在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河流分布,炎黄星齿蛉和花边星齿蛉广泛分布于各种流水生境类型,中华斑鱼蛉除在各种流水生境类型中分布外,在静水的小型水库也有分布.自然河流的齿蛉科幼虫多样性指数H'最高,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自然溪沟和农业区;丰富度指数R趋势与H'指数相似,但农业区R指数高于旅游景区.本研究表明,不同种类齿蛉科幼虫在湘西地区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自然条件优越的生境类型中齿蛉幼虫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