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衰减全反射(ATR)中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丁烯酸-β-环糊精酯制备条件的快速优化。方法:制备丁烯酸-β-环糊精酯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N,N-羰基二咪唑为羧酸活化剂、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丁烯酸-β-环糊精酯红外图谱中不饱和酯羰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738 cm-1)评价β-环糊精的酯化率。结果: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β-环糊精浓度50 mmol/L、二甲氨基吡啶的浓度12.5 mmol/L、丁烯酸浓度450 mmol/L、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25℃。结论:ATR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可极大地提升β-环糊精酯样品的分析速度,减少样品分析时间,适合用于丁烯酸-β-环糊精酯合成条件的快速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1,4-丁二醇的附加值和开发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方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通过酯化缩聚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2,催化剂用量为0.6%(质量百分含量),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6h,酯化率可达98.7%,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分别为:Mn=182197,Mw/Mn=1.626406.利用红外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3.
以L-酪氨酸和苯甲醇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L-酪氨酸衍生物——L-酪氨酸苄酯。首先用苯甲醇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氯化亚硫酸酯,合成物再与L-酪氨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L-酪氨酸苄酯,其结构经质谱(MS)分析法确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该合成工艺的主要因素,即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结果显示合成L-酪氨酸苄酯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物料摩尔比mol(SOCl2)∶mol(L-酪氨酸)=1.3∶1.0,室温下反应3h,120℃下反应2h,后处理溶液pH为7.5。本工艺适宜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少根根霉 (Rhizopusarrhizus)脂肪酶为催化剂 ,有机溶剂为反应介质 ,合成了 3种短链脂肪酸酯 .研究了反应温度、溶剂、底物浓度、底物摩尔比、吸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3种酯的最佳合成条件 :(1)己酸乙酯 :反应温度为 4 0℃ ,环己烷为溶剂 ,0 2 5mol L底物浓度 ,酸醇摩尔比为 1∶1 2 ;(2 )乙酸异丙酯 :5 0℃ ,环己烷为溶剂 ,0 15mol L底物浓度 ,摩尔比为 1∶1;(3)乙酸异戊酯 :5 0℃ ,异辛烷为溶剂 ,0 2 0mol L底物浓度 ,摩尔比为 1∶1.三种酯合成时均需 0 12 5g ml的0 5nm分子筛为吸水剂 ,在 8h后 ,合成酯转化率达到 97%~ 99% .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由蔗梢提取的混合氨基酸与高级酯肪酸酰氯合成一种应用广泛的离子型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验方法、产量及其结构测定数据。实验表明,蔗梢游离氨基酸、结合蛋白氨基酸的提取液与硬脂酸酰氯的缩合产量为15克(按硬脂酸14.5克投料经两步反应后计算)。溶解性能试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产物的结构为CH_3-(CH_2)_(18)-CONH-R-CONH-R’COOH类型。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吡啶(Py)两种溶剂,氯磺酸-吡啶(CA-Py)和三氧化硫-吡啶(SO3-Py)两种硫酸酯化剂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A-Py为酯化剂可使硫酸基的含量高达50%以上,以SO3-Py为酯化剂,硫酸基的含量仅达到20%左右;DMF为溶剂时可低温反应,Py为溶剂时反应温度必须90℃以上,但产品得率较高。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硫酸酯化后,四种产品硫酸酯的特征吸收峰均显著增强。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硫酸酯化产品对1,1-二苯基-苦肼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次之,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小;以SO3-Py为酯化剂所得产品的抗氧化活性优于CA-Py为酯化剂的产品,DMF为溶剂的产品优于Py为溶剂的产品。因此,操作简便的SO3-Py法更适于海参岩藻聚糖的硫酸酯化。  相似文献   

7.
丁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香精、化学、医药和能源等工业的短链酯类。为实现利用丁酸发酵液合成丁酸乙酯,通过络合萃取丁酸发酵液并在萃取相中直接进行脂肪酶催化丁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实现了丁酸发酵液萃取-酯化偶联合成丁酸乙酯。首先,确定了三辛胺(TOA)-环己烷为合适的萃取剂和酯化反应的反应溶剂。其次,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萃取相中Novozym 435催化合成丁酸乙酯反应5 h基本达到平衡,酯化率为81.42%,体积产率为65.96 mmol/(L·h);酶在该体系中重复利用6次,酯化率仍未见明显降低,维持在85.40%-87.83%之间。100 m L丁酸发酵液通过萃取-酯化后,丁酸乙酯相对于丁酸的得率为0.65 mol/mol。利用丁酸发酵液萃取-酯化偶联合成丁酸乙酯的工艺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是应用于太湖的生态修复的一种沉水植物,本文首次从环境修复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全草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质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12-羟基十二酸(1)、11,14-二十碳二烯酸(2)、β-谷甾醇乙酸酯(3)、β-谷甾醇(4)、棕榈酸乙酯(5)、1,14-十四碳二酸(6)和6,10,14-三甲基-2-十五酮(7),其中1、4、5、7为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对昆布多糖进行硫酸酯化修饰,考察修饰前后多糖结构及抗肿瘤活性的变化。采用氯磺酸-吡啶法进行多糖硫酸酯化修饰,考察了昆布多糖及其硫酸酯的红外光谱、核磁光谱特征,扫描电镜观察了表面形态,采用MTT比色法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昆布多糖及其硫酸酯都具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吸收,昆布多糖硫酸酯具有硫酸基的特征吸收峰;昆布多糖及其硫酸酯均是以β-(1→3)糖苷键为主链的多糖,昆布多糖硫酸酯的硫酸基取代位置在C2-OH与C6-OH。昆布多糖及其硫酸酯表面立体形态差异显著,昆布多糖表面呈云雾状或海绵状,昆布多糖硫酸酯表面呈片状或块状。昆布多糖及其硫酸酯对人肠癌细胞LOVO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昆布多糖硫酸酯的抗肿瘤作用强于昆布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改善阿司匹林药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探索出一条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糖基化方法,研制出一种副作用低的缓释药物葡萄糖-阿司匹林偶联物。方法:本文采用吡啶、浓NaOH溶液和浓硫酸作催化剂,在常压、不同温度、不同n(乙酰水杨酰氯):n(葡萄糖)条件下,合成葡萄糖-阿司匹林共价偶联物,通过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催化剂、反应温度以及反应物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同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偶联物的接枝率。结果:在常压,50℃,n(乙酰水杨酰氯):n(葡萄糖)=5:1,吡啶为催化剂条件下,偶联物的接枝率可达到54.9%。结论:在此反应中,吡啶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50℃是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n(乙酰水杨酰氯):n(葡萄糖)=5:1时,偶联物的接枝率和乙酰水杨酰氯的转化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微波辐射下,以顺丁烯二酸酐和苄醇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硫脲存在下以甲苯为带水剂一步合成了富马酸二苄酯.方法:通过熔点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辐射反应时间等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700W,n(顺丁烯二酸酸酐):n(苄醇)=1:5,复合催化剂用量为总投料量的7%,甲苯20mL,一酯化、转化、二酯化的温度分别为140℃、145℃、135℃,回流分水90min的条件下,富马酸二苄酯的收率可达92.50%.结论:采用微波辐射法复合催化合成富马酸二苄酯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物收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长春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 t 是我省有名的草药之一,根有祛风、止痛等作用。从根中分得八种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和紫外、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分析:分别为(Ⅰ)sesibrcin,(Ⅱ)奥斯索(osthol),(Ⅲ)β-谷甾醇(Ⅳ)γ-谷甾醇,(Ⅵ)甘露醇。其中γ-谷甾醇和 osthol,sesibrcin 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香菇多糖酯化的工艺,确定最佳酯化条件.方法: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法对香菇多糖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主要考察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得到了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值,即酶加量为0.069g,反应时间为11.92h,反应温度为40.4℃,在模拟优化的条件下,酯化后滴定所消耗NaOH量为36.60ml.结论:将在此条件下酯化的香菇多糖测定红外光谱,证实有酯键生成.  相似文献   

14.
利用表面展示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的毕赤酵母细胞为全细胞催化剂,以葡萄糖为酰基受体,月桂酸为酰基供体,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合成糖酯。用硅胶柱层析对产物进行初提,再用制备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鉴定纯品性质。对该酶法合成糖脂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其中考察了有机溶剂种类、复合溶剂体系中二甲基亚砜(DMSO)体积百分比、酶量、底物摩尔比、水活度和温度等几个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在5mL反应体系中,以叔戊醇/二甲基亚砜(DMSO30%,V/V)为反应介质,添加初始水活度为0.11的全细胞催化剂0.5g,葡萄糖0.5mmol/L,月桂酸1.0mmol/L,60°C下反应72h后,葡萄糖月桂酸单酯的转化率达到48.7%。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加芦丁的脂溶性从而使其具有更优秀的抗氧化活性,以硬脂酸和月桂酸为酰基供体,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对芦丁选择性酯化.经色谱柱提纯,得到两种带不同长度烃基的芦丁脂肪酸酯.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芦丁硬脂酸进行了结构鉴定,表明该类酯化物的酯化反应位为鼠李糖的C4′″位羟基.以高效液相色谱监测酯化反应进程,分子筛添加时间对酯化率的研究结果显示,分子筛对酯化率和反应速率有提高的作用.分子筛添加时间对酯化率有影响.对于硬脂酸为酰基供体的情况,反应24h后添加分子筛的酯化反应可以得到最大的酯化转化率46%.以月桂酸为酰基供体的酯化反应,反应11 h后添加分子筛可以得到最大的酯化转化率64.5%.  相似文献   

16.
非天然氨基酸β-Homo天冬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α-氨基酸天冬酰胺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β-氨基酸β-Homo天冬酰胺,中间产物和目的产物经熔点、红外、核磁、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其结构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7.
<正> 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bambusifolia的化学成分,我们在前文曾报导,从其块根分得结晶性单体,已鉴定为D—甘露醇、马兜铃酸,马兜铃酸C、朱砂莲内酰胺,β—谷甾醇外,现本文通过光谱方法,报导其另一个化合物晶V1的鉴定。 晶V1:浅黄色针状结晶,溶于氯仿时呈蓝色荧光,熔点207~208℃。其红外光谱有C=O及CH_3吸收峰1710,1225,1060cm~(-1),无NO_2吸收峰。质谱m/z:340(M~+),  相似文献   

18.
L-抗坏血酸洛芬酯非水相酶促合成的动力学与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合成L-抗坏血酸洛芬酯(芬维C酯)的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进行研究,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合成布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转速200r/min,温度65℃,加酶量5%(以底物的质量分数计),底物浓度1mol/L,平衡所需时间66h,平衡时产物质量分数为19.07%;合成酮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200r/min,60℃,加酶量7.5%,底物浓度600mmol/L,平衡时间132h,产物质量分数为10.63%;合成氟比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200r/min,65℃,加酶量5%,底物浓度400mmol/L,平衡时间144h,产物质量分数为6.76%。对底物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各自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布洛芬米氏常数为0.101μmol/L,vmax=32.68μmol/(min.g),热力学平衡常数为0.166;酮洛芬的分别为0.144μmol/L,12.97μmol/(min.g),0.091;氟比洛芬的分别为0.185μmol/L,9.35μmol/(min.g),0.055。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氨基酸月桂酯的合成方法。并以甘氨酸、谷氨酸等五种氨基酸为例,研究了它们与月桂醇的酯化过程及其产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20.
从玉米须60%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7-O-β-葡萄糖苷(2)、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苷(3)、L-鼠李糖(4)、豆甾-4-烯-3β,6β-二醇(5)、7α-羟基谷甾醇(6)、7β-羟基谷甾醇(7)、胡萝卜苷棕榈酸酯(8)、大豆脑苷I(9)、7α-羟基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10)、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棕榈酸(12)、胡萝卜苷(13)和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1、4和7~12为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