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7种木层孔菌属真菌的培养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池玉杰  潘学仁 《菌物学报》2001,20(3):378-380
描述了7种木层孔菌属 (Phellinus) 真菌的培养特性。它们是淡黄木层孔菌(P. gilvus),火木层孔菌(P. igniarius),裂蹄木层孔菌(P. linteus),松木层孔菌(P. pini),冷杉木层孔菌(P. pini var.abietis),苹果木层孔菌 (P. pomaceus) 和稀硬木层孔菌(P.robustus)。  相似文献   

2.
周丽伟  GINNS James 《菌物学报》2014,33(5):1125-1128
拟木层孔菌属Phellinopsis是最近从木层孔菌属Phellinus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属。拟木层孔菌属的全部4个种中,只有西方拟木层孔菌P. occidentalis在中国没有分布。简要回顾了西方拟木层孔菌这一名称的历史,其基元异名西方层孔菌Fomes occidentalis属于无效发表,因此将西方拟木层孔菌处理为无效名称,并将该名称所代表种的合法名称欧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overholtsii组合为欧氏拟木层孔菌Phellinopsis overholtsii。  相似文献   

3.
底明晓  魏玉莲  谷月 《菌物学报》2012,31(6):940-946
报道了木层孔菌属Phellinus 3个中国新记录种。赤杨木层孔菌Phellinus alni典型特征为菌盖具有较宽的同心环带和清晰的密集环纹菌核;黑木层孔菌P. nigricans具有较大的担孢子;东方木层孔菌P. orienticus具有平伏的子实体,担孢子相对较小。对这3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4.
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分别对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和瓦宁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野生子实体甲醇提取物(ME)、氯仿提取物(C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正丁醇提取物(BE)和热水提取物(WE)的体外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种木层孔菌的不同溶剂提取物都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3种菌EAE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较强,其中瓦宁木层孔菌EAE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为10.65μg/mL。3种木层孔菌热水浸提物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强,鲍姆木层孔菌WE的清除率最高,1mg/mL时达到73.52%。另外,3种木层孔菌不同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基本相同,瓦宁木层孔菌BE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1mg/mL时达到了167.7U/mL。3种木层孔菌相比,瓦宁木层孔菌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鲍姆木层孔菌,桑木层孔菌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5.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3种白腐真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鲍姆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baumii)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为材料,用菌落直径测量法比较3种白腐菌在马铃署葡萄糖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采用菌丝体干重法比较其在马铃署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上3种白腐菌均为快速生长类型,其生长速度木蹄层孔菌火木层孔菌鲍姆鲍姆木层孔菌;马铃署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生物量增长速度木蹄层孔菌鲍姆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用比色法测量其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木蹄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量较高,鲍姆鲍姆木层孔菌和火木层孔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量较高;木蹄层孔菌、鲍姆鲍姆木层孔菌和火木层孔菌3种白腐菌的3种主要木质素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表达量,种间差异显著(F=3.75*、5.20**、3.01*),白桦木屑诱导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显著(F=3.84*、4.19*、5.28*);两种主要纤维素酶(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的表达量,种间差异不显著,受碳源影响作用显著(F=3.99*、4.04*)。筛选29对引物组合,对3种白腐菌几种主要木质纤维素酶基因进行TRAP-PCR分子标记检测,比较3菌种间遗传差异,扩增总条带数为357条,多态性条带数为255条,多态性条带的比例为71.43%,其中木质素降解酶基因总多态位点比率为73.77%,纤维素降解酶基因总多态位点比率为68.97%。3种白腐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因在种间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差异。因此,特定基因的TRAP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木腐菌的遗传变异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H22荷瘤小鼠对6种"桑黄"类真菌的水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除鲍姆木层孔菌水提取物低剂量组外,粗毛纤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山野木层孔菌的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以及火木层孔菌、鲍姆木孔菌、瓦尼木层孔菌的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均具有显著抑瘤作用,抑瘤率均大于40%,其中;椭圆嗜蓝孢孔菌水提取物高剂量组(1 000 mg/kg)的抑瘤效果最佳。与阳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粗毛纤孔菌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小鼠胸腺指数无显著性差异。6种"桑黄"类真菌水提取物均对提高小鼠肿瘤细胞中Bax的表达起到了促进作用;对Bcl-2的表达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宇  徐晔  王秋玉 《生态学报》2012,32(22):7061-7071
以帽儿山、长白山、凉水、本溪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 4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长度测量法比较4个地点木蹄层孔菌菌株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采用菌丝体干重法比较4个地点木蹄层孔菌菌株在PDA液体培养基中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木蹄层孔菌在23 ℃下生长速度显著高于28 ℃,说明木蹄层孔菌的生长对温度较敏感,23 ℃更适合木蹄层孔菌的生长。在同一温度下培养,4个地点的木蹄层孔菌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通过比色法检测4个地点的木蹄层孔菌木质素降解相关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差异,结果显示同一种酶酶活性在4个地点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时,3种酶在PDA培养基上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完全培养基。同时,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技术初探了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中多态位点比率最高的是本溪,其次是帽儿山和凉水,而长白山最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为24.74%,居群内的遗传分化为75.26%,木蹄层孔菌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部。根据Nei's遗传距离对木蹄层孔菌4个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帽儿山和本溪居群最先聚类,其次聚类的是长白山居群,最后是凉水居群。  相似文献   

8.
采用肝癌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模型,对火木层孔菌(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发酵菌粉及其各提取物组分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各提取物组分对荷瘤小鼠肝癌H22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其中,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1,000mg/kg/d)及其组分I(I多糖组分)(360mg/kg/d)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3.5%和40.3%。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菌粉及其多糖组分作用后,肿瘤细胞坏死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检测表明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多糖组分能明显的降低瘤组织中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提高小鼠瘤组织中的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多糖组分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张媛  包海鹰 《菌物学报》2014,33(1):114-120
对粗毛纤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火木层孔菌、木蹄层孔菌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成分的含量及其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的粗多糖含量为4.1%,高于其他3种多孔菌;同时,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对H22荷瘤小鼠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除木蹄层孔菌外,其他3种多孔菌给药剂量为500mg/mL和1 000mg/mL时抑瘤率均大于40%,其中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抑瘤率最高,低剂量组(500mg/kg)为58.12%,高剂量组(1 000mg/kg)为47.75%。  相似文献   

10.
王超儀  包海鹰 《菌物研究》2013,11(3):196-201
对6种"桑黄"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内试验,测定其对H22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含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瓦宁木层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100,50 mg/kg)以及黑壳目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100 mg/kg)对肿瘤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瘤率均〉40%;瓦宁木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50 mg/kg)的抑瘤效果最佳,为76.82%,其脾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1),IL 2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阳性组,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椭圆嗜蓝孢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高、低剂量(100,50 mg/kg)抑瘤率分别为39.30%和36.17%。  相似文献   

11.
忍冬木层孔菌是木层孔菌属的一种药用真菌,目前对它的研究少有报道。以液体培养为基础,研究忍冬木层孔菌培养过程中生物量、胞内外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胞内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菌丝体生物量在培养168–216h时达到最大值(8.33g/L);胞内多酚和胞外多酚含量分别在216h和168h时达到最大值(15.60mg GAE/g和106.76mg GAE/L);液体培养胞内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正相关,多酚含量高时提取物对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自由基的抑制率也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出一株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通过PDAY培养基培养后,进行了培养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PDAY培养基培养菌丝体,电镜扣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其ITS区与撕裂蜡孔菌同源率为98.8%~100%,属于一单独分支中,与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射脉菌(Phlebia albida)及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 irpicoides)的同源率为83.7%、81.2%及83.5%.结论: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培养成功,菌丝体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两种多孔菌科大型真菌槐栓菌(Trametes robiniophila)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子实体生物吸附Cd2+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剂用量、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Cd2+浓度)和吸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低浓度的Cd2+(10 mg/L)吸附的最适pH为6;Cd2+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均在吸附剂用量为2g/L时达到吸附平衡,槐栓菌在吸附时间为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而木蹄层孔菌在吸附时间为6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10 mg/L Cd2+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和94%。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模型比Freundlich等温吸附平衡模型能更好的拟合两种大型真菌对Cd2+的吸附过程;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10 mg/L 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40 mg/g和8.91 mg/g。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可知,两种大型真菌对Cd2+的生物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生物吸附低浓度Cd2+的化学反应机理可能为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4.
鲍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 Pilát在系统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是大型珍稀药用真菌(戴玉成,2003).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鲍氏层孔菌有抑制肿瘤、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药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生长特性、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文献中称为“桑黄”[包括 :鲍氏针层孔菌 (Phellinusbaumii)、火木针层孔菌 (P .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 (P .linteus) 3种 ]的药用菌子实体、发酵菌丝体、发酵胞外物的研究进展。结果 :桑黄的人工栽培 (日本、韩国学者采用的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 ) ,固体、液体发酵培养均已获成功。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子实体、菌丝体多糖以及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 ,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甾醇类化合物。其子实体、菌丝体及提取物 (主要为多糖 )、胞外多糖在抗发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桑黄的各种产品 (包括 :子实体、菌丝体微粉末、提取物浸膏、桑黄茶、桑黄口服液等 )市场需求量很大 ,表明桑黄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桑黄是一类著名的药用真菌,多糖、黄酮、三萜是桑黄主要的活性成分,三者的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东亚木层孔菌Phellinus orientoasiaticus是生长于蔷薇科活立木上的大型真菌,其外观形态与桑黄高度形似,但其药用价值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东北地区研究广泛的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baumii和忍冬桑黄S.lonicericola野生子实体为对比研究材料,以粗多糖、总黄酮、总三萜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对比研究指标,探究东亚木层孔菌的药用价值。鲍姆桑黄粗多糖含量为4.64 mg/g、忍冬桑黄为2.94 mg/g、东亚木层孔菌为3.68 mg/g;鲍姆桑黄的总黄酮含量为65.53mg/g、忍冬桑黄为187.74mg/g、东亚木层孔菌为46.19mg/g;鲍姆桑黄总三萜含量为5.38 mg/g、忍冬桑黄为15.87mg/g、东亚木层孔菌为10.17mg/g。通过HPLC分析3种子实体黄酮成分,发现鲍姆桑黄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和槲皮素这2种成分;忍冬桑黄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柚皮素这2种成分;东亚木层孔菌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和芦丁这2种成分。比较3种真菌子实体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氧化还原介体在产漆酶真菌氧化蒽和芘的作用。【方法】通过非变性电泳和酶活力分析。【结果】发现血红密孔菌Z-1和木蹄层孔菌Z-5只产漆酶,其最大酶产量分别为11.90 U/mL和4.83 U/mL,不产木质素过氧化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木蹄层孔菌Z-5的胞外液尽管具有较低的漆酶活性,但是氧化了74.3%的蒽和12.4%的芘,高于血红密孔菌Z-1对蒽和芘的氧化率,提示天然介体可能存在于真菌胞外液中并且影响了漆酶对多环芳烃的氧化。实验进一步表明,木蹄层孔菌Z-5灭活和不灭活的超滤液以及灭活的胞外液对纯漆酶氧化多环芳烃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血红密孔菌Z-1,说明木蹄层孔菌Z-5的天然介体比血红密孔菌Z-1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多环芳烃氧化。【结论】氧化还原结体在产漆酶真菌降解底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解释了木蹄层孔菌Z-5胞外液尽管漆酶活性不高,但是具有较大多环芳烃氧化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了氧化还原介体在产漆酶真菌氧化蒽和芘的作用。【方法】通过非变性电泳和酶活力分析。【结果】发现血红密孔菌Z-1和木蹄层孔菌Z-5只产漆酶,其最大酶产量分别为11.90 U/mL和4.83 U/mL,不产木质素过氧化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木蹄层孔菌Z-5的胞外液尽管具有较低的漆酶活性,但是氧化了74.3%的蒽和12.4%的芘,高于血红密孔菌Z-1对蒽和芘的氧化率,提示天然介体可能存在于真菌胞外液中并且影响了漆酶对多环芳烃的氧化。实验进一步表明,木蹄层孔菌Z-5灭活和不灭活的超滤液以及灭活的胞外液对纯漆酶氧化多环芳烃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血红密孔菌Z-1,说明木蹄层孔菌Z-5的天然介体比血红密孔菌Z-1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多环芳烃氧化。【结论】氧化还原结体在产漆酶真菌降解底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解释了木蹄层孔菌Z-5胞外液尽管漆酶活性不高,但是具有较大多环芳烃氧化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杜萍  陈艳秋  李玉 《菌物学报》2007,26(2):302-305
鲍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 Pilát在系统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是大型珍稀药用真菌(戴玉成,2003)。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鲍氏层孔菌有抑制肿瘤、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药用功能。层孔菌属的子实体多呈蹄形,宏观上区分有困难,目前对鲍氏层孔菌的分类和命名有很多争议(戴玉成,2003),有必要从DNA分子水平上对鲍氏层孔菌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探索属内各种间的遗传差异。本文简要报道鲍氏层孔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扩增条件优化,为采用RAPD技术进行鲍氏层孔菌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桑黄”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桑黄”的古代、现代名称及其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全面考证.“桑黄”最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桑耳”,在唐代甄权的《药性论》中才首次出现“桑黄”两字.认为中国“桑黄”,在分类上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绣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绣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主要包括来自Phellinus、Inonotus及Fomitiporia等属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木腐菌子实体,包括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及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等的子实体,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