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心脏瓣膜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1.实验目的给学生证明房室瓣与半月瓣在保证血液向单方向循环的机能作用。材料与设备:哺乳动物心脏;心脏瓣膜窥察镜(图1,A);心脏瓣膜窥察灯(图1,B);胶管一米长的二支;下口瓶一个;干电池;水与洗脸盆。  相似文献   

2.
成年牦牛心室壁微血管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S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和血管炭素墨水灌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成年牦牛心脏微血管的构筑特征,首次对各级微血管的管径和毛细血管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并对成年牦牛心室壁的微血管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成年牦牛心脏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径平均值分别为为 78.50±10.23 μm ,16.24±2.27 μm ,6.57±2.28 μm.其管径范围分别为12.5~100 μm,12.50~19.99 μm,6.25~12.50 μm.成年牦牛心脏微动脉一般经3-4级分支才发出毛细血管,其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级分支的管径平均值分别为87.64±4.87 μm, 69.46±6.67 μm, 48.52±5.77 μm,30.45±5.44 μm.其范围分别为79.55~95 μm, 59.31~79.55 μm,37.50~59.31 μm,19.99~37.50 μm.成年牦牛心肌层毛细血管的密度为2 528±263根/mm2,靠近心外膜处毛细血管的密度为1 864±179根/mm2,心内膜毛细血管的密度为1 636±235根/ mm2.成年牦牛心脏微动脉铸型表面呈典型的"树皮样"结构,偶尔可见卵圆形的内皮细胞核压痕.成年牦牛心脏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铸型形态呈锥状,铸型表面有环行缩窄.成年牦牛心脏的毛细血管铸型表面光滑,有环形缩窄,无内皮细胞核压痕.成年牦牛心肌层中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平行,并形成"H"形或"Y"形的广泛吻合,而在靠近心内膜处毛细血管形态较为扭曲,毛细血管多形成平面或立体的吻合.成年牦牛心脏微静脉管径多在300 μm以下,管腔扁且不规则,微静脉铸型呈"树根"样结构.  相似文献   

3.
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由内、外两层心包膜所包裹,心包液是位于心包腔内的少量液体,含有1.7%~3.5%的蛋白质,总的蛋白含量低于血浆。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心脏病患者的心包液中存在心房利钠素(ANP)、脑钠素(BNP)、内皮素(ET)及金属蛋白酶等活性物质,浓度显著高于血清,而且其水平变化和心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就心包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中的活性物质和心脏疾病及心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及受累的彩色多普蕾眼声心动图结果。主要发现1.多数患者有心包积液2.瓣膜返流发生率较高.3.部分患者房室扩大及心肌病变。4.左室顺应性减退亦较多见。提示彩超在SLE累及心脏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EHV)理论上能克服机械瓣及生物瓣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瓣膜支架材料的选取及制备、种子细胞的选择和种子细胞的种植及培养等三方面。本文将分别就这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_,,_。、./J。J、,二,琢现日丁班日在兰州飞控仪器总厂立项。该厂是“人工心脏瓣膜”定点生产厂家,这次立项生产的CL型系列人工心脏瓣膜,用于置换人体心脏内发生病变的心脏瓣膜,使患者重建血液循环动力功能。据悉,该项目拟建设一条年产一万只全炭双叶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生产线,一条年产一万只CL标准和短柱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生产线,以及人工机械心脏瓣膜流体力学及物理兰州飞控仪器总厂——立项新型心脏瓣膜生产线  相似文献   

7.
清除牛心包组织内细胞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置换生物心脏瓣膜的病人一般不需抗凝治疗。但由于生物心脏瓣膜的逐渐损坏,术后5年至10年需行再次换瓣手术。根据生物心脏瓣膜的病理检查发现,瓣叶的钙化变性是瓣膜原发性失功的主要形式,而瓣膜内的残存细胞和细胞碎片则起了重要的初始钙化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为老年人常见心瓣膜病。随着年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致使瓣膜功能异常。我们对160例本病患者进行了UCG检测,现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160例,男118例,女42例;年龄为60~82岁。除外风心病、先心病及胶原病所致瓣膜病变。应用仪器为美国HP—77025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仪,探头频率为2.5MHz。患  相似文献   

9.
德国一所医科大学三名医学专家在两星期前宣布发明了一种无需开胸的植入人造心脏手术。这项新技术只要借助探针就可植入人造心脏瓣膜,可望在三至四年后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这个人造瓣膜的组成物质是具高度弹性,可以像雨伞那样收拢和打开的金属丝纲。丝纲收起来变成直径只有八微米的细线,如此就可以藉着探针经由小动脉进入心室与主动脉的结合处。当到达适当位置后,医生就开始将人工瓣膜像雨伞般打开,靠边缘的倒钓附在血管壁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机械心脏瓣膜的主要问题是血栓栓塞和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其缺陷在于瓣膜开启时,碟片和支架将瓣膜的整个血流通道分隔成三至四个较小的血流通道。在这种受阻隔的血流通宫,形成容易诱发血栓的高剪应力区、紊流和滞流区。我们研制的两种机械心脏瓣膜在瓣膜开启时,没有任何支架和碟片分隔瓣膜的血流通道,使血流与天然心脏瓣膜中的相类似,可减少对血液的危害,从而可减少换瓣病人对抗凝治疗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 2 8头西藏牦牛血液中 6种酶的活性 ,探讨了 6种酶活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 ,LDH活性与产奶量、CAT活性与腹毛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 ) ,AKP活性与体重、Amy活性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SOD活性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可以用LDH活性预测牦牛产奶量 ,用AKP、CAT、Amy 3种酶活性预测牦牛体重 ,用CAT、Amy活性预测牦牛腹毛长。因此 ,有望将LDH、AKP、CAT和Amy等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应用于牦牛产奶量、体重、腹毛长的选择中  相似文献   

12.
以“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为例,改进心脏注水实验、创设心脏内瓣膜的动态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瓣膜的动态开闭方向,进而深入理解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方向,帮助学生认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3.
牦牛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传多样性研究可有效地揭示牦牛的遗传变异, 是牦牛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人们已对牦牛的体形外貌特征、染色体核型(带型)、生理生化特性和DNA序列变异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随着分子遗传学和DNA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牦牛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文章对近15年来牦牛mtDNA和核基因组分子标记及侯选基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对前景进行展望, 以期为牦牛群体基因组学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可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现象,我们选用六种生物材料与正常人全血接触,三种材料与植入相应的材料大鼠外周血再次接触,经培养72小时后,计数其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T细胞环花形成率,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材料所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花环形成率有所不同,其中醋酸纤维素和硅橡胶与正常人血接触时分别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现象,牦牛心包动物体内植入后外周血再接触培养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花环形成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牦牛CAV-3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在牦牛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进行初步研究。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已知的黄牛CAV-3基因的m RNA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CAV-3基因的编码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预测牦牛Caveolin-3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蛋白结构域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通过半定量PCR技术检测CAV-3基因m RNA在牦牛和黄牛各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牦牛和黄牛肌肉组织中CAV-3基因m RNA表达水平。牦牛CAV-3的编码区全长631 bp,共编码151个氨基酸。CAV-3在牦牛肺、脾脏、肾脏、肝脏、卵巢组织中均不表达,仅在心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且在心脏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肌肉组织,CAV-3基因在黄牛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牦牛一致。CAV-3基因在牦牛肌肉中的表达低于黄牛肌肉组织,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最重要的器官在动物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肌细胞是心脏主要的功能细胞,然而高海拔地区牦牛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及细胞间通讯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高海拔地区牦牛(青海祁连,海拔4 000 m)和低海拔地区牦牛(青海循化,海拔2 600 m)为研究对象,基于心脏组织10×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对心肌细胞和心脏其他细胞进行细胞通讯及配体-靶基因调控预测,同时对高、低海拔牦牛心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以期探究心肌细胞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牦牛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的关联最强,心肌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心肌细胞-巨噬细胞两个“细胞对”中CD74_COAP和CD74_APP配受体表达量相对较高;配受体活力在TNF信号通路中相对较强;在免疫相关通路发挥重要作用的配体PTPRC、PECAM1、ITGB2、ANXA1、BDNF等对所有“细胞对”影响明显,且PI3K-Akt信号通路在配体-靶基因调控中潜力分值最高;高、低海拔牦牛心肌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其中氧化磷酸化、糖酵解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本研究结果提示,牦牛...  相似文献   

17.
家牦牛线粒体DNA(mtDNA)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包括我国10个家牦牛品种(类群)在内共296个样本的mtDNA控制(D-loop)区部分序列的遗传变异,对我国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聚类关系和分类进行了研究.所测序列经比对后,共检测到61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7种单倍型.分析显示青海环湖牦牛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达0.9848±0.0403,而巴州牦牛单倍型多样性最低,为0.8000±0.0825;核苷酸多样性方面,斯布牦牛存在最为丰富的核苷酸序列变异,核苷酸多样性值为0.022582±0.011767,而巴州牦牛仅为0.006856±0.002476,表明我国家牦牛品种(类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我国家牦牛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251±0.0095和0.015265±0.007757,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显示我国家牦牛存在两个聚类簇--斯布牦牛独立为一类;其余9个品种(类群)聚为一类,表明家牦牛品种(类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九龙、嘉黎、斯布牦牛构成的组与其余7个家牦牛品种(类群)构成的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CT=0.05285,P<0.01),且其品种间/组内遗传分化不显著(?SC=0.00648,P>0.05),支持依据遗传分化程度将我国家牦牛划分为两大类型.AMOVA支持的分组在品种(类群)组成上与蔡立的研究结果相符,首次为我国家牦牛划分为横断高山型和青藏高原型两种类型提供了源自分子遗传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不同种群牦牛的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桂花 《兽类学报》1997,17(1):48-52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双向电泳技术对青海果洛、天峻、海晏3个地区牦牛种群的血清蛋白的比较研究结果。各群体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格局相似, 共有一百多个多肽斑点。果洛群体与天峻群体的电泳图谱更相近, 两者与海晏群体的电泳图谱在4个多肽斑点上差异很大。由电泳结果结合解剖学、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造成高原型牦牛与环湖型牦牛差异的可能原因以及两者的分类学地位。为进一步探讨牦牛的分类和演化提供了生化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经皮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中起步不久的新技术。随着生物工程学的发展,人体经皮肺动脉瓣膜、主动脉瓣膜置换取得了初步成功,它为微创治疗瓣膜疾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牦牛MT-I/-Ⅱ cDNA分子克隆及其蛋白质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因特异引物YMTSP1和YMTSP2,通过RT-PCR从牦牛肝脏组织RNA中克隆出了牦牛MT-Ⅰ(Genbank Accession NoAY513744)和MT-Ⅱ(Genbank Accession NoAY513745)基因编码区全长.将牦牛MT-Ⅰ和MT-Ⅱ cDNA序列在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牦牛MT-Ⅰ/-Ⅱ编码区序列在不同哺乳动物中相当保守.牦牛MT-Ⅰ和MT-Ⅱ编码的MT-Ⅰ和MT-Ⅱ蛋白分别由61个氨基酸组成,其具有保守的短肽结构如C-X-C,C-C-X-C-C,C-X-X-C等,其决定MT蛋白分子的整个三维结构,在分子进化上十分保守.同时对牦牛MT的疏水性和跨膜区分析表明,牦牛MT蛋白可能不存在跨膜区,也不存在信号肽,是1种非分泌蛋白.并通过同源比较模建,预测和构建了牦牛MT-Ⅰ和MT-Ⅱ蛋白的分子空间结构,表明牦牛MT-Ⅰ和MT-Ⅱ由α-和β-两个结构域组成,在α-结构域含有5个Cys短肽结构,β-结构域有4个Cys短肽结构,且2个结构域由保守的三肽序列KKS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