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初二上学期栽培植物一章里的马铃薯这一题材,根据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草案)的规定,是在9月中旬以后才能进行讲授。但是到了9月中旬以后,有些地区马铃薯的茎叶已枯萎了,大部分马铃薯已收获了。而且马铃薯从栽到田地里到收获须经过五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却要用一两个课时就把它研究完。这就是摆在教学面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合乎认识规律的来掌握知识,按照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1954年10月间当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农学院的两位教授Γоленко和Выбученко先生们访问上海时,复旦大学生物学系植物生理学教研组的同志们,为了进一步地学习苏联的教学方法,曾经和这两位苏联专家教授,举行了座谈,深入地了解了苏联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学校教授植物生理学的方式方法,做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苏联和逐步提高我们教学和研究业务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种植芝麻的地区,农户只利用了芝麻籽榨油或作食品原料。而将芝麻的茎叶及蒴果壳弃之田边或作燃料,作者于90年4月—91年4月在永新黄门村农户的干作耕地上进行实验,芝麻茎叶蒴果壳灰能杀灭一些旱地上多年生顽固性的杂草,效果好,方法简便易行。一、材料与方法1、引燃干的芝麻茎叶果壳,使其烧成灰,不要与其它灰混合。2、平整土壤成畦。3、每畦[长(7米)×宽(1.5米)]大约用20克芝麻茎叶果壳灰施在畦面上,然后用细土覆盖好。4、按常规下种。  相似文献   

4.
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 是忍冬科灌木,别名王八骨头、扁旦胡子,野生生长在我国东北三省东部的阔叶林下或林缘,沿河生长,分布在海拔 300—1100米之间。 1986年我们从长白山区引种到一批苗木,种植在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在干燥、全光照的平原地区,依然长势良好,结果累累。长白忍冬株高2—3米,单叶对生。花白色,略有香味。5月开花。花后结出6—8毫米的圆形果实,两两成对。浆果初为绿色,后变为桔红色,至  相似文献   

5.
粮菜争地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矛盾。利用间作套种可以在保持粮食高产情况下,得到多种蔬菜丰收。间作套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优良传统,品种搭配得当可提高复种指数,有很好的效益。根据植物生理学知识,玉米、小麦是喜强光的高杆作物,而许多蔬菜有在略为遮荫条件下能生长良好的特性,我们在淄博地区发展了粮菜间作“六种六收”的种植模式。其具体做法是:于10月回号前整地做畦。分为大小畦。大畦宽170cm,10月10日前种小麦(鲁麦23号)8行。小畦宽30cm,10月1日后种菠菜2行,行距15cm左右。转年3月初菠菜收后种马铃薯,扶埂种植,种后覆…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阴山地区以及周边34个气象站近30年(1982—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区域分析了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在此基础上,确定以生长季平均温差、降雨量为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制作了阴山旱作区马铃薯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高产区主要位于前山的大部分地区和后山南部一带,中产区主要集中在后山中部和前山西北部地区,低产区集中在阴山北部;同时对马铃薯产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产量相对变率分析了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生产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将为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和分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1983—1985年“高原水稻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规律研究”中低热的元江(海拔400米左右)、温凉的昆明(约1900米)和冷凉的丽江(约2400米)的资料,以六个处理、十八个小区、三年总平均值,比较了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中地上部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总趋势。主要结果如下: 1.全生育期总的干物质生产量以温凉地区最高,低热地区居中,冷凉地区最低。 2.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速率和齐穗期干物重占黄熟期干物重的比例随海拔降低而增加;抽穗期至黄熟期干物质生产速率,以温凉地区最高,低热地区居中,冷凉地区最低,但低热地区低于前期,高海拔地区高于前期,不过冷凉的丽江增加的更多。 3.抽穗前(旗叶完全展开后)叶干重占当时植株总干重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抽穗期至黄熟期的次库(茎 叶鞘)干重的改变,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表现不同:低热地区减重,温凉地区稍增,冷凉地区明显增加。 5.与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相比,在黄熟期低海拔地区的有较高的穗重/总重和穗增重/总增重的比例。另外低海拔地区的穗增重超过总增重。结实率和谷/草比例均随海拔增高而减低。  相似文献   

8.
甘肃马铃薯种植布局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甘肃省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马铃薯生长条件,选择最佳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出500m×500m的高分辨率的网格序列;确立马铃薯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结合地理信息资料,运用GIS技术,开展马铃薯种植适宜性动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马铃薯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分别减小35%和3%,次适宜区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扩大18.5%和6.6%,不适宜区面积缩小2.0%。提出了马铃薯应对气候变化建议:各地应根据气候特点,调整作物布局;适当调整播种日期,躲避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春霜冻、块茎形成期的高温危害及伏期干旱等;采取多种农业措施,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预计随着未来气候进一步变暖,该地区的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结构布局将会继续受到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甘肃马铃薯生产以及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的蚌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安新县境内。淀的面积约五十余万亩,是华北地区大型湖泊之一。淀内水深一般为1—2米,洪水季节3—6米左右。底部为黑色或灰色粘土和富有腐植质的淤泥。全淀遍长水生维管束植物,其生物量平均每平方米约为2—4公斤,某些地区高达7公斤。水深适宜,水生植物茂密,底质富有有机物质的软泥,是淡水贝类生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国际贝类学会学术讨论会,已于1989年8月27日至9月3日在西德大学城、美丽的吐宾根(Tübingen)城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约有380余人,来自美、英、法、意、德、瑞典、瑞士、荷兰、苏联、中国、日本和香港等44个国家和地区。 1989年9月27日下午国际贝类学会理事会听取了西德Senckenberg Museum.R.Janssen博士做的会议筹备经过报告,以及国际贝类学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74—1976年间在青藏高原的考察中采集到野生大麦的大量种子和植株标本,随后在北京和昆明种植鉴定,并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地区广泛地分布着二稜野生大麦。它的分布地区包括东起四川省甘孜自治州的道孚县,西至日喀则专区,南起山南专区的错那县,北至拉萨专区堆龙德庆县,纵横1,500余公里的广大地区。分布的海拔高度从2,800米到4,100米,包括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  相似文献   

12.
一、高淀粉马铃薯研究的战略意义马铃薯(Salanumtuberosum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在世界范围广泛种植,常年种植面积在3亿亩以上。我国约有4500~5000万亩,世界排名第二位。主产区在东北、内蒙、陕西、甘肃、四川等地,长江流域、两广、云贵高原都有种植。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全世界产量最高与栽培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现下苏联在马铃薯的生产上已佔世界第一位。由于这类作物“比一般杂粮的产量多5-6倍(2.5斤可折一斤粮食)”,而且马铃薯即是宝贵的食粮、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在国民经济第一年五年计划里,准备“扩大播种面积”。同时又因为土豆的栽培与储藏远和一般粮食不同,计划中还提倡“研究和培植优良品种,防治腐烂,改良储藏和加工的方法”。我们科学工作者为了国家当前建设的需要,应该响应政府号召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发现旧石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野外队,在贵州省博物馆协同下,于1964年冬在贵州省毕节专区黔西县沙井公社观音洞,发现了旧石器。观音洞是一个发育在下三迭系中厚层石灰岩中的溶洞。主洞洞口向南偏西70°左右,延长80余米。主洞内部有两个支洞:其一向北延伸,长约35米,有小出口;另一个向南延伸,长约20米,无出口。主洞内一般宽约2米,高3米到6米。洞底全部充填以砂砾、砂质土、粘土及石钟乳等组成的堆积物,厚4米以上,略有层次,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顶部由石钟乳和角砾凝结成一个硬板,由洞口向里微微倾斜。  相似文献   

15.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西南端。面积33,7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境内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中部为高地,巴拉湟什特海拔达429米。高地南、北均成倾斜平原。土壤以黑土为主,占75%;棕色和灰色森林土约占10%,遍布中部高地;沿河滩地为冲积草甸土。气候温和,属中  相似文献   

16.
广西瑶山鳄蜥的新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小华  周放 《四川动物》1989,8(3):32-33
瑶山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的我国华南区爬行类的特有种,已往的研究认为它仅分布在广西东部北纬24°—24°25′之间的狭长地带。1987年6—10月间我们在广西大藤峡电站库区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在离原分布区较远的南部地区也有鳄蜥分布。新分布区大藤峡河段在黔江两岸皆为陡峭的山峰石壁,黔江似在群山被切开的狭缝中穿过,丹霞式地貌在此尤为突出。水流很急,河面宽约80—200米左右(指枯水或丰水期),在河谷处的海拔约45米,主峰洪水顶为1314米;南岸莲花山的主峰高800多米。我们先后在金田乡罗宜、三莲村;大藤峡河…  相似文献   

17.
云南西部临沧地区兽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西南动物研究所共同组成鸟兽考察队,于1964年4月至9月在云南省临沧地区进行了6个月的野外调查采集。考察地区位于云南的西南部,是横断山脉的南端。怒江流经本区的西北缘而注入缅甸,澜沧江自北而南纵贯于本区的东部,中部为此二大水系的分水地区,并有南丁河贯穿。区内地势复杂,以高山深谷为主,间有不大的坝区,如大雪山主峯拔海达3,700米,其山脚的南丁河谷拔海800余米,高差几近3,000米,而孟定坝的海拔仅400余米,由此可见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十分显著,气候与植被依海拔高度主要可分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栎类林;寒温带-针叶林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周良才  李锋  张碧玉  覃良  蒋汉明   《广西植物》1987,(2):149-157
长滩果系罗汉果最佳品种。原产区分布于永福和临桂县交界400—600米山区,但不适应于低丘陵和平原地区,因而不能在低丘陵和平原地区推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1)选择湿润和半阴的生长环境;(2)采用适应性强的砧木;(3)促成栽培;(4)加强秋旱期的科学管理等措施并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长滩果产量和品质达到或略超过原产区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马铃薯挤压重组米品质,选用单甘酯、海藻酸钠和瓜尔豆胶作为品质改良剂,以马铃薯挤压重组米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马铃薯挤压重组米品质改良剂配方。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对马铃薯挤压重组米品质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瓜尔豆胶单甘酯海藻酸钠;最佳品质改良剂配方为:单甘酯添加量0.3%,海藻酸钠添加量0.4%,瓜尔豆胶添加量0.4%。此时马铃薯挤压重组米综合评分可达85.97,明显高于对照样品的综合评分72.80,说明此品质改良剂能够明显提高马铃薯挤压重组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苏联食品工业部技术处处长彼得罗夫的文章谈到把原子物理学上的成就应用在食品工业方面的情况。他说,据研究,马铃薯经过放射性钴射线的辐射以后,就可以保存约9个月,直到炎热的7月,还像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一样新鲜,而且营养价值也毫不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