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群与脱发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怡琳  游春苹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0):3860-3871
随着年轻人群脱发比例的逐年增加,头发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脱发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对心理和社交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生理功能性研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胃肠道。研究表明肠道和肠道微生物群与皮肤有密切关系,提示“肠-皮肤轴”的存在。本文在已有的“肠-皮肤轴”研究现状基础上,总结近年来文献资料,探讨肠道微生物群与脱发之间可能的联系和潜在机制,为脱发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认识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肠-脑轴因其在调节精神疾病中的可能生物学基础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可通过与"肠-脑轴"交互作用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然而,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及机制还未十分明晰。深入研究微生物-肠-脑轴和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更为深刻地认识和阐明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来治疗、预防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可为探索中医药治疗、预防抑郁症机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宿主互为影响,被认为是维持机体健康和许多疾病致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肠道正常菌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情感的调控至关重要。随着微生物与大脑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肠-脑轴"的概念也被进一步扩展为"微生物-肠-脑轴"。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于探究肠道微生物在健康和致病中的具体机制,如应激相关的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肠道微生物组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主要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激活、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神经免疫激活等途径来实现。微生物-肠-脑轴失衡可影响行为表型,导致神经精神疾病,因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来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对神经精神疾病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为肠道微生物组对神经心理的调控寻找更多的证据,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微生物-肠-脑轴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目前尚缺乏可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特征,最新研究将其机制描述为脑-肠-微生物轴紊乱,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脑肠互动中的中介作用,而中医药对于脑肠稳态调节有着悠久广泛的治疗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两者关联性缺乏论述。因此,本文以脑肠轴为切入点,以肠道微生物作为介质,基于脑肠轴-中医药的良性互动,结合我们相关工作,综述了目前与脑-肠-微生物轴相关的IBS的中西医研究,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难治易复发皮肤病,由于病因复杂且患病率逐年增加,该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问题。随着高通量测序、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发现AD的发生与发展与微生物群落息息相关,“微生物-皮-肠”轴及它们之间的串扰机制也逐渐被验证。“微生物-皮-肠”轴在过敏性皮肤炎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皮-肠”轴与AD的关系,及其可能交流的信号分子和潜在途径,重点关注了涉及益生菌、菌群移植和抗菌肽等微生物缓解AD的潜在机制,为靶向微生物群治疗过敏性皮肤炎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动物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皮宇  高侃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17,57(2):161-169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微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菌群可以利用宿主肠道的营养素,发酵产生代谢产物,与宿主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host-microbe metabolic axis)。该代谢轴既能影响营养素吸收和能量代谢,又可调控宿主各项生理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的概念、肠-肝轴、肠-脑轴、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肠道代谢轴的互作以及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和动物的健康发展与定植在肠道内大量微生物的平衡密切相关且终身相伴.因此,机体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关联性功效的探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不断深入.肠道内共生微生物调节宿主的营养吸收和代谢、调控宿主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免疫系统共同维持宿主体内平衡.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互作关系,并且形成双向通信系统,称之为脑-肠轴.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改变行为,甚至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调节血脑屏障渗透性及脑内炎症反应等.本文从肠道微生物对脑部发育、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衰老的特征是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以及衰老相关疾病风险的增加,这给维护和促进健康长寿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尽管进行了广泛的衰老相关研究,但进展有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积极参与了衰老过程。肠道微生物群紊乱表现为许多与年龄相关的肠外器官轴的衰老。肠道微生物群可以被调节,这暗示了通过肠道微生物群抗衰老是一个可以实现的重要目标。本综述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群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动态演替,这种动态的肠道微生物群从胎儿到出生和婴儿期开始迅速发展,从断奶期到幼儿期迅速变化,然后建立稳定的成年人菌群,直到随着年龄增长最后发生衰退;肠道微生物群与肠外器官轴(大脑、心脏、肝脏、胰腺、肌肉、皮肤和骨骼)衰老相关疾病,以及通过饮食、粪菌移植和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靶向抗衰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调控肠道微生物群抗衰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变化对正常生理的影响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肠道微生物菌群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生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脑-肠交流、脑功能甚至行为。对无菌动物、被致病细菌感染的、使用益生菌或用抗生素药物的动物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焦虑样症状及行为。研究表明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调节可能是治疗复杂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皮肤表面定居着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皮肤健康密切相关。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是正常人群皮肤表面微生物的主要成员之一,对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环境下,表皮葡萄球菌通过抗菌肽参与皮肤固有免疫,其细胞壁成分脂磷壁酸有助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启动,从而调节皮肤免疫过程。通过分泌鞘磷脂酶,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对皮肤上的神经酰胺进行补充,同时可以增强角质形成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而维护皮肤屏障稳态。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和多种细菌进行交流,在皮肤抗菌防御中发挥着良性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皮肤的再上皮化,加速伤口修复。本文归纳总结了表皮葡萄球菌在维持健康皮肤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及认识,有助于深入了解其作为潜在益生菌充分发挥对皮肤的有益影响,为皮肤病的治疗及化妆品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中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其对机体的健康,尤其是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是肠道微生物干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途径。该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调节大脑功能:一是肠道微生物直接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肠神经细胞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二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刺激肠内分泌细胞产生神经肽类和胃肠激素类物质,影响大脑功能;三是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道免疫系统,产生干扰素类物质干扰大脑免疫反应。本文对"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总结了有关肠道微生物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依据"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利用肠道微生物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或将成为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认知障碍是一种主要影响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记忆、感知和问题解决等)的心理健康障碍。认知障碍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轻度认知障碍等患者。与药物治疗相比,针灸治疗具有低成本、可耐受性和安全等特点,已成为改善认知功能的潜在工具。许多研究表明,在认知障碍的患者中,针灸治疗具有明显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但针灸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仍不清楚。基于中医从肠治脑的理论基础以及目前实验研究,脑-肠轴与针灸改善大脑认知功能关系密切。对于针灸改善认知的脑-肠轴机制的理解能促进肠道微生物微观机制研究,但肠道微生物存在个体差异、动态变化、种类繁多等特征,以肠道稳态为调控目标的新针灸方案有待研究完善与规范。本文综述了针灸干预脑-肠轴治疗认知障碍,针灸通过维持肠道生态平衡、保持肠道菌群多样性、调整有益菌群丰度、调节代谢、促进生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降低神经炎症反应、减少Aβ蛋白沉积等机制,实现对认知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肠-脑轴是大脑和肠道神经系统双向联系的通道,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神经生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快速增长,成为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肠-脑轴调控昆虫多种行为和生理功能,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都与肠道菌密不可分。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昆虫觅食、运动、交配、攻击、学习和记忆行为以及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并且概述了以昆虫为模型,对肠-脑轴与人类神经性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损伤.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宿主大脑功能和行为,包括认知行为.宿主的无菌状态、抗生素干扰、益生菌干预、饮食习惯等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肠道的生理功能,同时也会影响宿主的认知行为,增加或降低宿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肠道微生物的紊乱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会增加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其对宿主神经生化的影响会增加或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也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同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也支持"卫生假说",这些结果都提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起源于肠道,与肠道微生物的紊乱密切相关.通过个性化的饮食定制或有益微生物的干预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或将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烟酒成瘾、药物滥用和停药反应的增多,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其中神经系统是成瘾的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脑-肠轴的联系,人们发现肠道微生物的扰动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烟酒和药物的成瘾机制,脑-肠轴影响宿主的代谢和对神经功能的调节,益生元和益生菌的摄入能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深入分析脑-肠轴和肠道菌群代谢,通过益生菌,益生元改变菌群结构治疗成瘾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如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免疫系统的互作、脑-肠轴、肺-肠轴等.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且部分微生物菌株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因果关系.肠道菌群还会影响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肠道菌群使得不同个体对于同种药物的代谢具有很大差别;解析个体肠道菌群的状态及其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是实施个性化精准诊疗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具有可塑性,通过饮食调控、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补充、粪菌移植等干预手段可以使肠道菌群处于健康状态,应用肠道菌群编辑和合成肠道微生物组等新技术调控、合成肠道菌群的研究已有报道.目前,利用合成生物学等方法调控肠道菌群已成为改善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人体等宿主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与部分疾病的相关性和因果性,以及通过肠道菌群调控改善人体健康状态的策略,展望了微生物组学和合成生物学在肠道菌群调控与合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健康或疾病状态息息相关,在营养摄取、免疫与内分泌调节、药物代谢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功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与多种中枢系统疾病相关。其中,孤独症是一类以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兴趣狭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孤独症与胃肠道疾病之间联系紧密且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人们愈发关注肠道菌群在孤独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够影响孤独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异常的行为表现并诱发胃肠症状等。本文总结了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素,并从微生物群-肠-脑轴的角度讨论了肠道菌群影响孤独症的方式,同时介绍了孤独症患者肠道菌群疗法的有效性与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是营养和矿物质高效吸收的重要部位。研究显示胃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肠-骨轴对骨质量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主要通过矿物质吸收、激素控制和免疫调节来实现。中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microRNA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基因,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从而调节骨代谢,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microRNA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调节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肠道微生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肠道及皮肤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Gosner38期蝌蚪肠道和皮肤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差异.在门水平上,林蛙蝌蚪肠道中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  相似文献   

20.
人体皮肤上有多种微生物定居,这些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动态变化对皮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人们一直不清楚皮肤微生物群落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对皮肤共生菌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发现有益皮肤共生菌菌株,也有助于筛选相应皮肤疾病新的药物靶标.近年来,对皮肤共生菌与宿主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