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为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不同品种茄子的选择性与适合度。【方法】通过二斑叶螨对不同品种茄子的田间选择性试验以及在室内不同品种茄子对二斑叶螨种群数量、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二斑叶螨对9个茄子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茄子品种的寄主选择性,以及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动态、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结果】二斑叶螨对野生品种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的选择性最差,在该品种上除卵可以正常孵化外其他时期均不能存活。在茄子S.melongena品种间,二斑叶螨对京茄6号和日友长直壮青长茄的选择性最强,分别达到195和183头/株,对布利塔和长竹丝茄的选择性最差,分别为63.5和59.75头/株。接入20对成螨后第28天,紫龙王4号上的数量最多(1 009头/株),京茄6号和嫁接的京茄6号上的数量次之(分别为981和909头/株)。二斑叶螨在京茄6号上的发育历期最短,为9.31 d;在长丰2号上发育历期最长,为11.08 d。京茄6号、京茄黑霸和嫁接的京茄6号上二斑叶螨开始产卵的前5 d内单雌产卵量分别为35.92,33.20和31.34粒/头,是产卵量较多的3个品种,且3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紫龙王4号、茄砧1号、布利塔和长丰2号上的产卵量较少,分别为18.56,19.24,22.26和23.36粒/头,且4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二斑叶螨对紫黑圆茄类的京茄6号的选择性较强、适合度较高,对紫黑长茄布利塔的选择性和适合度为中等,对野生品种蒜芥茄的选择性和适合度表现为最差。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樱桃叶片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组建其在15,20,25,30和35℃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温度对二斑叶螨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二斑叶螨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二斑叶螨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85℃和170.39日.度。计算出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等种群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 Prisener的生物学参数以及温度对雌虫日产卵动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在18、22、26、30、34℃5个恒温条件下用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卵对塔六点蓟马单头饲养,明确了不同温度下塔六点蓟马试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观测表明:在18~34℃范围内,塔六点蓟马的发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在18℃下需要1个月左右,而在34℃下完成1个世代仅需7.8 d;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4℃和171.0日·度。在18~34℃之间,塔六点蓟马成虫日均食螨卵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在34℃条件下,单雌每日捕食螨卵量达到105粒左右,而若虫期对二斑叶螨卵的总取食量随温度变化不大。此外,塔六点蓟马的子代雌雄性比随温度升高有依次降低的趋势。【结论】根据室内观察结果认为塔六点蓟马是喜温昆虫,据此可以解释早春低温导致天敌塔六点蓟马种群上升缓慢,而6月份气温升高后田间密度迅速上升成为控制叶螨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5.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螨,为明确其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采用离体叶碟法研究了二斑叶螨在7种不同甜瓜品种上的选择性及其产卵量,并探究了其在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增长动态。结果表明,离体叶碟上,二斑叶螨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存在明显差异。选择2 h时二斑叶螨在IVF29品种上的成螨数量最低,而在IVF168上成螨数量最高,选择率为28.73%;选择12 h时,二斑叶螨成螨量及产卵量在IVF58和IVF118品种上较低,而在羊角蜜和IVF168品种上表现较高,24 h时选择趋势一致。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调查时间段内二斑叶螨种群数量持续升高,第20天时羊角蜜、IVF58和IVF118种群数量(低于400头/株)显著低于IVF117和IVF168的螨量(高于660头/株)。对测试不同时间段内各个参数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二斑叶螨对甜瓜IVF168品种的选择性强、适合度高,而对IVF58和IVF118品种的选择性较差,表明IVF58和IVF118可用于甜瓜生产中的备选品种及高抗螨性甜瓜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苹果园二斑叶螨种群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是昆虫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揭示出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且还是确定抽样技术和资料代换的基础,二斑叶螨是苹果园的重要害螨,应用4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分别考查了该螨在苹果树内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树内不同方向和高度上均以个体群的形式存在,个体群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其中上层和南面树冠的聚集度最高,而下层和内部树冠的聚集度最低,造成这种差异与该螨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异质性有关,不论螨体在上层,中层或下层树冠,都明显地表现出前期高聚块,6月中旬以后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二斑叶螨与山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于1994-1995年对苹果树上的二斑叶螨(Teiranychus urticae (Koch))和山楂叶螨(T.veinnensis Zacher)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食物资源上,二斑叶螨对山楂叶螨的生态位重叠度指数是1.05,而山楂叶螨对二斑叶螨则为0.95;在生存空间资源上,二斑叶螨相应为1.11,山楂叶螨相应为0.89。在1994和1995年,两种害螨的内禀增长力(rm)在单种种群中,二斑叶螨分别是0.13036和0.0759,山楂叶螨分别是0.1028和0.0585;在混合种群中,二斑叶螨分别是0.118和0.0822,山楂叶螨分别是0.06056和0.052,二斑叶螨均明显高于山楂叶螨。在达到种群年中高峰时,二斑叶螨在混台种群中所占比率,1994年为97.2% 1995年为86.2%。达到高峰后,两种叶螨种群数量均急剧下降,但二斑叶螨下降的速度更快。20天后,二斑叶螨在混合种群中的比率分别降至20%和19%。因此,二斑叶螨较山楂叶螨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但由于二的生态位并不完全重叠,因而山楂叶螨不会绝灭。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当前苹果园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抗药性高、防治效果差、用药量大的问题,评价当前登记药剂及果园正在使用的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比较了10种登记药剂,9种果园正在使用的药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效果。【结果】选用的登记药剂中,80%的药剂对二斑叶螨效果差,甚至失去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低于66.67%,仅双甲脒、阿维菌素48 h防效在92.68%以上;果园常用药剂螺螨酯、虫酰肼、噻虫啉对二斑叶螨均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48 h防效达到84.09%-100%。【结论】目前80%以上的登记单剂药剂对二斑叶螨失去了防控效果,这是果园二斑叶螨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常用药剂螺螨酯、虫酰肼、噻虫啉等对二斑叶螨防效好。建议增加高效药剂登记或更换防治药剂,保证对二斑叶螨的防效,降低果园用药量,提高果园用药系统的精准性。二斑叶螨防治不能仅依赖化学药剂,要充分发挥果园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害功能,延缓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 urticae Koch存在完全的生殖隔离,属于两个不同的种;二斑叶螨的北京地理种群和英国地理种群经过杂交能产生正常的F1代,不表现生殖隔离,应属同一种.这两个种的幼、若螨体色均为黄绿色,体背两侧具有褐斑,但发育到成螨(非越冬型)时,朱砂叶螨变为锈红或红褐色,而二斑仍为黄绿色.朱砂叶螨的足Ⅰ胫节刚毛数有变异,分别为10、12或13根,它们的变异概率分别为70%、15%和15%;二斑叶螨为10根,个体间无变异.朱砂叶螨的阳茎端锤大,钩部较宽,端锤的近侧突起钝圆,远侧突起尖锐,端锤背组隆起点靠近远侧突起;二斑叶螨的阳茎端锤小,钩部较窄,端锤的近侧突起和远侧突起均尖锐,端锤背缘隆起点近中部.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第二、三对背中毛之间的肤纹突起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平均为7.00±0.39个/10微米,后者平均为5.80±0.24个/10微米.我们用聚丙烯酿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非越冬型群体的几种同工酶,结果这两个种的苹果酸酶同工酶及MDH2、MDH3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的基因型不同.还测定了这两个种的非越冬型雌成螨的过冷却点,结果二斑叶螨远比朱砂叶螨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为探讨毒死蜱(Chlorpyrifos)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种群动态的影响,室内研究了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成螨和若螨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的影响。【方法】用浸虫法进行测定,生命表方法分析亚致死效应。【结果】结果表明毒死蜱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成螨后,雌成螨寿命、总产卵量、子代孵化率、性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以及种群加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毒死蜱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若螨后,总产卵量、净增值率、世代平均周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以及种群加倍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扩散试验证明毒死蜱对二斑叶螨有较强的刺激扩散作用。【结论】以上结果说明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二斑叶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不同,毒死蜱对二斑叶螨的刺激扩散作用可能是引起二斑叶螨再猖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探明二斑叶螨取食对棉花叶片内应激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在棉苗5-6叶期接种不同数量(10-40头)的二斑叶螨雌成虫,取食1-4 d后采摘不同处理的叶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取食后,棉花叶片CAT活性显著升高,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害3 d时,10、20、H(每株接棉蚜跟叶螨各40头)头/叶的CAT活性达到最高峰,显著高于对照(P0.05);POD、PAL活性也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和螨口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为害4 d时达到最高峰;而PPO、LOX活性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为害2 d时达到最高峰,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棉叶应激防御酶活性随着二斑叶螨为害时间与螨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二斑叶螨的危害胁迫能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不同的酶活性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二点叶螨对甲氰菊酯、氧乐果和四螨嗪抗药性的选育、衰退和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兰州吐鲁沟公园的二点叶螨Tetranychusurticae为敏感品系 ,分别用氧乐果、甲氰菊酯、四螨嗪喷雾处理 15次 ,其抗性水平分别为 38 5、 479 8和 6 7 3倍。将抗性品系分别与敏感品系进行杂交和回交的结果表明 :抗氧乐果品系的显性系数DRS (R♀×S♂ )为 0 470 0、DSR (S♀×R♂ )为 0 4749;抗甲氰菊酯品系的DRS (R♀×S♂ )为 0 5 15 5 ,DSR 为0 5 2 37;抗四螨嗪品系的DRS为 0 3134 ,DSR 为 0 2 46 6。表明二点叶螨对这 3种药剂的抗性均是由单个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在连续 10个月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 ,3个抗性品系的抗药性都有下降 ,抗氧乐果品系的抗性下降最快 ,只有敏感品系的抗性倍数的 3 6倍 ;抗甲氰菊酯种群的抗性下降较慢 ,为敏感品系的 95 9倍。再经甲氰菊酯、氧乐果、四螨嗪分别连续15次喷雾处理后 ,3个抗性种群的抗性水平又再度回升 ,抗甲氰菊酯品系回升较快 ,抗性为敏感品系的 5 2 3 5倍 ,抗四螨嗪品系次之 ,抗氧乐果的品系抗性恢复最慢。 相似文献
14.
15.
为评价杀螨剂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毒力和对少毛钝绥螨Proprioseiopsis asetus Chant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叶片喷雾法测定了4种田间常用杀螨剂对少毛钝绥螨和二斑叶螨的毒力,并分析比较了4种杀螨剂对少毛钝绥螨和二斑叶螨的选择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螨剂对少毛钝绥螨雌成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毒力选择指数大小依次为:联苯肼酯(10.1261)>阿维菌素(5.4664)>哒螨灵(3.5293)>克螨特(2.3615)。联苯肼酯对少毛钝绥螨的毒力选择指数最高,具有中度正向选择性,即联苯肼酯对少毛钝绥螨的毒力明显低于其对二斑叶螨的毒力。阿维菌素、哒螨灵、克螨特对少毛钝绥螨和二斑叶螨的毒力选择指数也都大于1,但都小于10,即这3种杀螨剂对少毛钝绥螨和二斑叶螨都有较低的正向选择性。4种杀螨剂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少毛钝绥螨雌成螨的安全系数大小依次为: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克螨特。联苯肼酯的安全系数为16.8935~24.4025,阿维菌素的安全系数为5.5782~22.3127,均大于5,表示联苯肼酯和阿维菌素在推荐使用浓度的低浓度情况下,对少毛钝绥螨的安全性高。而15%哒螨灵乳油和73%克螨特乳油的安全系数仅1.1709~1.7564和1.0523~1.5807,在推荐使用浓度的低浓度情况下,对少毛钝绥螨的安全性一般。因此建议在生产中应用少毛钝绥螨进行生物防治时,可优先选用联苯肼酯和阿维菌素配合使用,而不建议使用哒螨灵和克螨特。 相似文献
16.
以兰州吐鲁沟公园的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为敏感品系,分别用氧乐果、甲氰菊酯、四螨嗪喷雾处理15次,其抗性水平分别为38.5、479.8和67.3倍。将抗性品系分别与敏感品系进行杂交和回交的结果表明:抗氧乐果品系的显性系数DRS(R♀×S♂)为0.4700、DSR(S♀×R♂)为0.4749;抗甲氰菊酯品系的DRS(R♀×S♂)为0.5155, DSR为0.5237;抗四螨嗪品系的DRS为0.3134, DSR为0.2466。表明二点叶螨对这3种药剂的抗性均是由单个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在连续10个月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3个抗性品系的抗药性都有下降,抗氧乐果品系的抗性下降最快,只有敏感品系的抗性倍数的3.6倍;抗甲氰菊酯种群的抗性下降较慢,为敏感品系的95.9倍。再经甲氰菊酯、氧乐果、四螨嗪分别连续15次喷雾处理后,3个抗性种群的抗性水平又再度回升,抗甲氰菊酯品系回升较快,抗性为敏感品系的523.5倍,抗四螨嗪品系次之,抗氧乐果的品系抗性恢复最慢。 相似文献
17.
18.
19.
多食性天敌对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及猎物密度对天敌捕食的干扰作用直接影响到天敌对不同猎物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和/或二斑叶螨不同虫态的捕食选择性,以及两猎物中一种猎物的密度变化对小花蝽取食另一种猎物的影响.结果如下: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西方花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均强于对其成虫,对二斑叶螨的选择性为雌成螨>若螨>幼螨.实验中西方花蓟马2龄若虫是东亚小花蝽最喜好的虫态.二斑叶螨雌成螨密度固定为60头/19.63cm2,西方花蓟马若虫密度从10增加到60时显著地减少了东亚小花蝽对二斑叶螨的取食.反之,固定西方花蓟马同样密度,增加二斑叶螨密度却没有显著改变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的取食.此结果进一步表明,西方花蓟马是东亚小花蝽更喜好的猎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