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静远 《蛇志》2014,(4):390-392
目的分析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浦北县2007年1月~2013年12月有完整记录的730例艾滋病感染者,对36例出现机会性感染者的年龄、基础疾病、CD4水平、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6例机会性感染者中,50岁以下11例,50岁以上25例;存在基础疾病21例;CD4+T淋巴细胞水平(简称CD4)200个/mm3 28例,200~350个/mm3 8例;完全未进行抗病毒治疗18例,无规范抗病毒治疗15例,规范抗病毒治疗3例。结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与高龄、基础疾病、CD4水平及是否规范抗病毒治疗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机会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导致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性疾病, 但当机体微生态失调或免疫功能受损时, 可导致明显的临床感染性疾病,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肿瘤患者等免疫功能降低者生存期延长, 滥用抗生素致使正常微生态失调, 以及大量耐药变异菌株出现等诸多因素使得临床机会性感染逐渐增多。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降低者, 可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感染, 或为正常菌群致病; 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 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了解常见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及其特点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268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液、体液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人体后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下降,表现出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或肿瘤,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本文总结分析了两年来268例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液、体液等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IL-2、IL-16水平的变化和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其分为三期,A期24例,B期41例,C期55例,其中96例为机会性感染者。同期选择20例在本院进行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检测和比较各期艾滋病患者与对照组、机会性感染组与非机会性感染组、艾滋病各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6(IL-16)、CD4~+细胞、CD8~+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期艾滋病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期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均显著低于A、B期患者(P0.05);观察组及各期患者CD4~+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CD8~+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C期患者CD4~+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A、B期患者,CD8~+细胞计数均高于A、B期患者(P0.05);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明显低于非机会性感染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期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显著升高,且A期患者血清IL-2、IL-16显著高于B、C期患者(P0.05)。结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均显著降低,通过监测血清IL-2、IL-16水平可积极防治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5.
杨欣雨  李若瑜  刘伟 《菌物学报》2018,37(10):1267-1277
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比重最大的机会性感染,是最重要致死原因之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卡氏肺孢子菌病、隐球菌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本文介绍了机体的CD4+T淋巴细胞与机会性真菌感染关系以及常见的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研究进展。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真菌感染系统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黄能  邵欣欣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6):31-32,4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并发口腔念球菌病。其病原体,早年以白念球菌为主。由于治疗引起耐药性念珠菌取代,如近年发现一种都柏林念珠菌日益增多,它与白念珠菌极为相似,应予区别。本文根据其特性提出了一些快速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我国在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过去严重流行的黑热病、疟疾、丝虫病及血吸虫病等主要寄生虫病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或大部分地区被基本消灭或控制 ,钩虫病、阿米巴痢疾等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亦已明显下降。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疾病谱的改变 ,人体内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分布及寄生虫病的流行谱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一些过去未被重视或少见的寄生虫感染越来越显示出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就是其中的一类。1 何谓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内部和体表存在有…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通报》2007,42(12):48-48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11月20日发布的新报告说,目前全球有33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一数字比2006年估计的近4000万少得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与自身CD4+ 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为HIV患者机会性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400例HIV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情况。结果 400例HIV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178例,总感染率为44.5%。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86.67%)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HIV患者机会性感染率升高。178例机会性感染者中,单一感染82例,2部位感染52例,3部位感染28例,4部位以上感染16例。感染病原体检测显示,细菌感染84例(47.19%),结核杆菌感染36例(20.22%),病毒感染30例(16.85%,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18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2例),真菌感染77例(43.25%,包括假丝酵母感染35例,肺孢子菌感染20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2例,新型隐球菌感染10例),未明确病原体性质34例(19.10%),复合感染多见。结论 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与HIV患者继发机会性感染的概率关系密切。HIV患者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监测对其继发机会性感染的防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腹泻伴消瘦7个月,间歇性发热、头痛3周,于2004年3月6日收治入院。患者2003年8月起无诱因出现腹泻,稀水样便5~6次/d,伴进行性消瘦,外院直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给予得舒特、培菲康等药治疗效果不佳。2004年1月,因阵发性腹部绞痛,腹部CT、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头孢拉啶、左旋氧氟沙星静滴2周,腹痛渐缓解。同年2月底出现胸部不适,肺部CT示右上肺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积液,未治疗。继之出现发热伴头痛,体温波动于38.5℃左右,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隐球菌性淋巴结炎(见图1),脑脊…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激素)是诱发真菌感染、特别是机会性真菌感染重要的因素,可通过抑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而影响真菌感染的发生与进程.内源性激素相关的疾病如Chushing综合征的患者,以及医源性皮质激素使用的患者均可成为真菌感染的易患人群.正确理解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作用和真菌感染发生的相互关系,可以提高对相关真菌感染的认识并针对性开展防治策略,改善激素应用条件下发生真菌感染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期间确诊的12例AIDS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病以男性为主(11例),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胸闷等为主,实验室检查血沉明显增快、中性粒细胞升高,2例合并有梅毒螺旋体感染,5例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1例合并丙肝病毒感染,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率41.67%(5/12);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肺门部位为主的毛玻璃样改变。结论: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不易诊断,应进一步提高对AIDS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认识提高对AIDS的早期诊断率,如存在高危因素者应及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85例AIDS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41.2%,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4%,致病菌以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为主,占57.4%,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占71.8%。35例患者中27例治愈,8例死亡。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消化道真菌感染多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患者由于严重免疫缺陷而易于并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的出现明显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随着HAART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艾滋病患者出现各种机会感染包括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然而,由于我国艾滋病患者明确诊断时大多处于疾病晚期,机体免疫功能极低;部分患者尽管接受了HAART,但是由于依从性、病毒耐药性等原因导致患者未能出现良好的应答反应,患者的免疫功能仍未能得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近年方面对艾滋病患者合并鸟-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动态,介绍该菌的构成,生物学特征,血清型等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叙述其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以及常用药物和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耐药问题及多种药物联用等治疗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细胞加工中心取得了ISO9001认证。目的是为来自其他设施的细胞加工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着手进行的是针对骨髓移植后二次感染的免疫细胞疗法。希望首先通过治疗疑难症的病毒感染来向世人展示该治疗法的实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HIV-1的表型及其感染的细胞嗜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驰宇 《动物学研究》2004,25(4):363-368
HIV-1的表型分为合胞体诱导型(syncytium-inducing,SI)和非合胞体诱导型(non-syncytium-inducing,NSI)。依据所用辅助受体和感染靶细胞的不同,HIV-1又被分为R5、X4和R5X4型。R5和X4型病毒分别利用CCR5和CXCR4作为辅助受体,而R5X4型病毒可利用这两种辅助受体。在病毒的复制力、细胞嗜性以及合胞体诱导能力上,SI型与X4型病毒一致,NSI型与R5型病毒一致。在HIV-1感染过程中,疾病的发展伴随着病毒从NSI型向SI型、及R5型向X4型的转变。HIV-1的表型影响和决定着HIV-1的感染、传播及AIDS的疾病进程。HIV-1的表型和细胞嗜性主要由病毒gp120的V3区(特别是第11和25位的氨基酸)决定。V3区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将为预测HIV-1的表型,以及病毒感染后的疾病进程提供生物信息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新生隐球菌或其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其病情重,疗程长,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艾滋病(AIDS)疫情的蔓延,患者人数日益增多,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在东南亚、南部和东部非洲。有研究显示,即使在发达国家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也约为10%~25%,在资源有限地区该比例可高达4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4~2006年收治住院的艾滋患者中,11.7%(10/85)患有隐球菌性脑膜炎;37.5%(3/8)死亡病例死于隐球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