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樟进  任惠民 《生理学报》1992,44(3):275-281
Hypothalamic and plasma 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LHRH) levels following orchidectomy (ORDX) and testosterone (T)-replace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young (2-3 months old) and aged (24-26 months old) male rats by radioimmunoassay. Plasma T level and hypothalamic LHRH content are markedly decreased in the aged rat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young rat, whereas plasma LHRH levels a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Following ORDX and ORDX plus T-replacement, plasma T levels in both groups are about the same, whereas the rates of variation of hypothalamic and plasma LHRH levels in the aged rat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young ra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 of the hypothalamic LHRHergic system is impaired in the aged rat,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causing age-dependent deterioration of the functional control of hypothalamic-pituitary-testicular axis.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鼠黄体生成素(LH)表达的受体后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促性腺激素(GTH)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兴奋或抑制后,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刺激,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LH的β亚基(LHβ)mRNA的表达量,并与空白组比较。结果:LHβmRNA随着PKC活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PKC活性的降低而显著降低。结论:GnRH脉冲刺激引起LHβmRNA表达,其受体后的信号转导是PKC-Ca2+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羊骨胶原肽(sheep bone collagen peptide,SBCP)对类固醇诱导的去卵巢大鼠催乳素(pro-lactin,PRL)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分泌脉冲的影响。方法 6周龄子宫颈未开口的青春期SD大鼠实施双侧卵巢摘除手术,康复1周或3周后以类固醇替代方法诱导PRL和LH脉冲,处理组同时按1000 mg/(kg.d)的剂量以SBCP灌胃,通过颈导管采集血样,利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的LH和PRL浓度。结果对于术后康复1周的大鼠,SBCP对LH脉冲振幅起到增强作用,而对PRL脉冲没有影响;对于术后康复3周的大鼠,SBCP对LH和PRL脉冲振幅均表现为降低作用,但卵巢摘除后立即给予SBCP可减弱这种降低作用。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替代注射的同时,补充羊骨胶原肽,不仅仍可诱导LH和PRL脉冲的产生,还可预防由于卵巢摘除带来的骨代谢紊乱,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影响,因而是对现有类固醇替代方法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熊忠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8,18(1):74-75,20
根田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昼夜节律及低氧影响THECIRCADIANRHYTHMOFHYPOTHALAMICGnRHONMICROTUSOECONOMUSANDTHEEFFECTOFHYPOXIA人们早就注意到哺乳动物神经肽、神经递质均有各...  相似文献   

5.
在大鼠动情前期促黄体生成激素峰形成前后测定了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下丘脑正中隆起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及弓状核区雌、孕激素受体密度改变和弓状核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动情前期14小时时血清雌激素水平开始升高(P<005),于16小时时达高峰。此时弓状核雌激素受体密度降低(P<005),孕激素受体密度增加(P<005),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减少(P<005)。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与血清雌激素及正中隆起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值分别小于001及005),与弓状核雌激素受体密度变化呈正相关(P<001)。提示弓状核的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在此过程中可能受雌激素及其受体调控,下丘脑β内啡肽合成减少可能参与了排卵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模拟高原低氧下新生和胚胎大鼠发育时,下丘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F)及垂体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5km海拔高度抑制下丘脑CRF的发育,当发育至25天和30天时,CRF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4.8%和57.9%。此时,体重分别为47.8%和52.9%。30天时,cAMP为20.8%。本研究还显示,在7km海拔高度,已怀孕大鼠难以完成正常的妊娠和胎儿发育过程,5km海拔高度暴露17天时,胚胎脑内CRF含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的重组促黄体生成素(r-hLH)对性成熟前的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后的分裂、以及IVF胚的体外培养(invitroculture,IVC)过程中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选用性成熟前的清洁级昆明小鼠,分别用r-hFSH(人的重组促卵泡素20IU),r-hFSH+r-hLH(各20IU)或20IUr-hLH对其进行超排处理,通过对从各处理组小鼠卵巢中手工器械分离出来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enclosedoocyte,CEO)进行体外受精之后,进一步观察这些CEO经IVF后的受精分裂状况,以及IVC后的发育情况.结果r-hFSH+r-hLH处理组小鼠卵母细胞IVF率(72.2%)极显著高于r-hFSH单独处理组(39.9%)或r-hLH单独处理组(37.2%)的相应指标;r-hFSH+r-hLH处理组和r-hFSH单独处理组的IVF胚,发育至8~16细胞阶段的比例(8~16细胞率)趋于一致(25.15%∶27.18%),但是都极显著高于r-hLH处理组的8~16细胞率(17.24%);r-hFSH处理组IVF胚发育至16~32细胞阶段的总比例(16~32细胞率∶33.01%),极显著高于r-hFSH+r-hLH处理组及r-hLH单独处理组的指标(1.75%和0).结论在IVF条件下,r-hLH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受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却对相应IVF胚的进一步发育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氧暴露对大鼠下丘脑CRF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和方法:利用人工模拟低氧及放射免疫测定(RIA)法,观察不同低氧(5km,7km)暴露对大鼠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 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的作用和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变化。比较低氧暴露不同时间(2h,24h,5d,15d)后,大鼠下丘脑CRF分泌和血浆皮质酮的变化。结果:低氧暴露2h,24h后下丘脑的CRF分泌明显增加,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这种变化随着低氧程度的加深而增强,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5d)上述变化减弱。至慢性低氧暴露15d后,下丘脑CRF分泌及血浆皮质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动物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下丘脑CRF分泌及血浆皮质酮水平变化为:低氧暴露2h,24h后CRF分泌和皮质酮分泌被激活;低氧暴露5d后CRF分泌和皮质酮分泌活动减弱,并开始恢复;至低氧暴露15d后,这种分泌活动基本恢复,进入恢复期。  相似文献   

9.
穹窿切断对大鼠下丘脑CRH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穹窿切断对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表达的影响,探讨海马对HPA轴的抑制作用是否通过穹窿介导。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穹窿切断组和假手术组,再分为0d、4d、7d、10d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穹窿切断组0d、4d、7d、10d时下丘脑CRH的表达变化和分布规律,并以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段作为对照。结果穹窿切断组于7d时CRH表达升高,10d时升高显著。假手术组下丘脑仅有少量CRH表达。结论穹窿切断使CRH表达升高,HPA轴活动增强,海马对HPA轴的抑制作用减弱,揭示海马是通过穹窿纤维对HPA轴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茶酚胺神经递质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脑脑儿茶酚胺神经递质是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和分泌的重要因素。形态学和药理学证据以及离体实验都证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通过直接的突触联系或通过间接的途径影响GnRH释放,并参与GGnRH的基因;儿茶酚胺的调节作用与体内类固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雄性去势大鼠注射T_4后对血浆和垂体组织LH含量的影响及垂体对不同剂量的LHRHa的反应性。结果表明血浆LH含量与去势对照组相比,7.5μg组的第3、6、9天明显低(P<0.05),2.5和5.0μg组各天则无差异(P>0.05)。各组对100ng/100克体重LHRHa的反应比对500ng的要大,T_4 7.5μg组对LHRHa最大反应出现的时间比2.5和5.0μg组的推迟60min。垂体重量和LH含量各组无差异(P>0.05)。结果提示:7.5μg T_4对雄性去势大鼠的LH分泌和对垂体的LHRHa反应均显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人的重组促黄体素(r-hLH)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我们用一定剂量的r-hFSH(人促卵泡素,20IU)结合不同剂量的r-hLH(0-20IU),或先与不同剂量r-hLH配比(5-20IU),再与一定剂量,r-hLH(15IU)结合,对性成熟前的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并对从其输卵管冲出的早期胚胎进行体外培养,通过观察这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情况,再与PMSG-hCG超排小鼠的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用重组激素处理的性成熟前小鼠,无论在平均冲胚数或桑囊率,囊胚率上,都以结合r-hLH或配比r-hLH的剂量为15IU时最好,但各重组激素处理组在桑囊率和囊胚率上都极显著低于PMSG-hCG对照组的相应指标。上述结果表明,r-hLH对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尤其是囊胚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r-hLH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前文(方永强等,1981)探讨了罗非鱼脑垂体促性腺细胞的生理活动与雌鱼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对比注射LRH-A后2、4和10小时对促性腺细胞的影响。根据促性腺细胞核的形态和细胞质中分泌颗粒数量的变化,以及DNA、RNA、酸碱性蛋白和酸碱性磷酸酶等一系列反应,初步阐明了LRH-A的作用机制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代谢变化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较详细观察了LRH-A对垂体促性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目的在于从亚细胞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戴文捷  陆利民 《生理学报》1996,48(6):557-563
实验用10-11周龄经阉割的雌、雄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以3末端异羟基洋地黄毒甙标记的26个碱基长的寡核苷酸作为检测探针,用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血管升压素mRNA水平。在假手术对照组,雄性大鼠下丘脑AVPmRNA水平经雌性大鼠高45%(P〈0.05),血浆渗透压高于雌性大鼠(P〈0.05)。摘除卵巢的大鼠下丘脑AVPmRNA深恶痛绝经假手术组雌性大鼠高30%(P〈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将LHRH-A注射到文昌鱼体腔,可促使其精巢发育的实验结果。发育的精巢占实验动物总数的87%,没有变化者占17%。组织学和电镜观察指出LHRH-A可激发A型精原细胞分裂为B型精原细胞,促使初级精母细胞发育为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咆。另外,LIRH-A有促使精于的释放的作用。 我们认为LHRH-A可激发文昌鱼的生精活动。  相似文献   

16.
野生鲇鱼生长激素分泌的季节变化及其神经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离体垂体碎片灌流孵育系统 ,将处于性腺退化期野生鲇鱼垂体切成约 1mm3 的碎片 ,用M 199冲洗之后放入灌流柱的两层Cytodex -Ⅲ微载体之间 (温度为 19± 1℃ )。每 5分钟收集一管灌流液 ,- 2 5℃贮存待测GH。采用鲤鱼GH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cGHRIA)测定鲇鱼垂体碎片灌流液以及血清和垂体中的GH含量。结果表明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desGly10 (D Ala6)LHRHethylamide ,LHRH A]不能显著刺激离体垂体碎片基础GH分泌 ,注射LHRH A后不能显著提高血清基础GH水平 ;注射DA能显著提高鲇鱼血清基础GH水平 ,APO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刺激垂体碎片基础GH分泌。雌、雄鲇鱼血清GH水平在 6月达到峰值 ,垂体GH水平在 3月和 7月份各出现一个峰值 ,各个季节雌鱼垂体和血清GH水平均显著高于雄鱼。鲇鱼血清和垂体GH水平与生殖周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EDRF对PE引起的大鼠主动脉缩血管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EDRF(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对PE(phenylephrine)引起的大鼠主动脉收缩反应的影响。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大鼠主动脉环悬挂于器官浴槽中,测定血管的张力和收缩速度的变化。所有的实验在消炎痛(indomethacin,10μmol/L)存在下进行。用美兰(methyleneblue,MB,10μmol/L)或左旋硝基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L-NNA,30μmol/L)处理内皮完整的大鼠主动脉环,PE的剂量-收缩张力曲线明显左移,EC30值均降低5倍,最大反应比率分别为1.6±0.4和1.6±0.5。在去内皮的大鼠主动脉环中,经MB和L-NNA处理后,仍可见EC30下降3倍,最大反应比率均为1.0±0.2。后者可能与血管平滑肌产生少量EDRF有关。我们的结果提示PE对血管的收缩反应也受血管内皮和平滑肌产生的EDRF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导睡眠描记术研究了例脑室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正常大鼠和去甲状腺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在正常大鼠,TRH引起觉醒增加,浅慢波睡眠(SWS_1)、深慢波睡眠(SWS_2)和总睡眠时间(TST)均减少,异相睡眠(PS)消失,SWS_1、SWS_2和PS的潜伏期均显著延长,给药后立即产生效应并在1h内达高峰。去甲状腺对大鼠的睡眠-觉醒无明显影响,注射TRH后引起的效应与正常大鼠相似。结果提示TRH有促进大鼠觉醒的作用,对各睡眠时相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下丘脑以外的中枢结构。  相似文献   

19.
0.3mg/mL灵芝浸出液显著减少离体大鼠工作心脏全心停灌—再灌注产生的室性早搏(PVC),3mg/mL非常显著地推迟再灌性PVC发生的时间以及显著降低全心停灌前的心率(HR)。  相似文献   

20.
人参皂甙对老龄大鼠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的老龄性变化,同时对比观察人参皂甙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9只,分为青年组、老龄组、给药组(第17个月始饲以人参皂甙至27月龄)。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对海马结构BDNF反应产物及Trk B蛋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老龄组CA3、CA1区BDNF含量分别较青年组下降13.3%、10.4%(P<0.05);其给药组和老龄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齿状回从青年到老年变化不明显(P>0.05),但给药组比老龄组增加16.7%(P<0.01)。老龄组海马结构Trk B蛋白表达较青年组下调了99.7%;给药组较老龄组上调了78.5%(P<0.01)。结论老龄组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较青年组明显降低,而人参皂甙可明显上调齿状回BDNF含量和海马结构Trk B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