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大豆产业化15年看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每年吃的转基因大豆食品数量是中国人吃的2.8倍。美国数以亿计人吃转基因大豆食品15年,没有出现一例不安全事故。美国多到难以统计的家畜家禽吃转基因大豆饲料15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在美国耕地中种植了15年,未见改变生物种群或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美国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每年吃的转基因大豆食品数量是中国人吃的28倍。 美国数以亿计人吃转基因大豆食品15年,没有出现一例不安全事故。 美国多到难以统计的家畜家禽吃转基因大豆饲料15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在美国耕地中种植了15年,未见改变生物种群或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美国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胡济生教授和H.Keyser1982发表了从中国中部土壤中分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当时由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美国栽培大豆上不结瘤,只能在中国北京黑豆上结瘤,因此,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能否在栽培大豆上结瘤和大豆品种间的关系如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1983~1987年很多研究报导了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能在某些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省大豆品种1211、124为对照品种,用美国大豆品种Osumi为宿主品种,进行分离土壤中大豆根瘤菌的试验工作。结果显示,根瘤菌与Osumi结瘤早,结瘤数量和种类多,结瘤状况明显好于对照品种。结果表明,美国大豆品种Osumi是分离土壤中大豆根瘤菌种质资源的有效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 在1984年8月中旬于美国衣阿华州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大豆研究会议上,Robert Goodman(Calgene研究和开发部副主席),宣布应用来自光诱导大豆基因的启动子使一个外来基因在转化大豆细胞中第一次成功表达。据Goodman说,启动子融合到了植株抗卡那霉素的基因中。对抗菌素的抗性是光诱导的。这种基因通过Calgene提供的载体导入大豆细胞。这种大豆是美国中西部主要商品品种。Goodman预计,五年之内,  相似文献   

6.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是大豆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 能给大豆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大豆抗性品种选育是防治其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大豆SCN抗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是开展大豆SCN抗性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 本文针对SCN抗性基因定位和克隆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Glycine max)品种及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03年中国19个主要大豆种植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豆品种与种质资源的蛋白、脂肪含量和部分大豆品种水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总体上与品种持平.品种脂肪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种质资源脂肪含量,说明当前中国种植的大豆中高脂肪的品种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 北方、黄淮海、南方三大生态区大豆品种和种质资源蛋白含量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生态、气象因子对大豆蛋白含量的影响大于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较高,基本适合豆制食品加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1988年开始,我们试图通过莲属种间杂交,达到增加荷花品种花色之目的。经5年多的努力,我们选用“美国黄莲”(Nelumbo penta-petala)作母本,用中国莲(Nelumbo nucipera)的优良品种“玉楼台”作父本,在其杂交的后代中,筛选出了花色黄橙、重瓣的品种“霸王袍”。该品种1993年在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通过技术鉴定,1994年在全国第八届荷花展览中获优秀新品种特等奖。适宜盆植或池植,长势健壮,花色鲜丽。  相似文献   

9.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基因挖掘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中国已从美国和日本等22个国家引进大豆近等基因系、特殊遗传材料、大豆育成品种等2156份。经过评价已编入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本文对国外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在中国研究与利用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提出利用引进国外种质拓宽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表型和分子证据,回顾了国外种质在建立大豆抗胞囊线虫、抗疫霉根腐病、脂氧酶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和抗草甘膦EPSP酶等特性的鉴定体系、标记和定位重要性状(耐盐性、抗大豆花叶病、无脂氧酶、无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研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大豆育种的实践证明,国外种质的利用促进了中国大豆新品种产量的增长、品质的改进和抗性的提高。因此,今后重视国外种质资源的有目的性的引进.加强时国外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为国外种质资源在中国大豆遗传育种学、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酶学等领域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3个引物对75个中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和11个美国分离物进行PCR扩增。在7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68个,占87.2%。RAPD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异距离0.3为阈值,86个分离物被划为12个RAPD遗传组,其中J组有54个分离物,占总数的62.8%,包括44个中国分离物和10个美国分离物。在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内,多数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组结果未表明大豆疫霉菌DNA多态性特征与病原菌毒力基因构成之间和分离物地理来源之间存在相关性,证明中国不同地区的大豆疫霉菌群体在与大豆品种的互作中发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DNA遗传进化方向和毒力基因演变的多样性。美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间遗传距离较近,而中国分离物在总体上与美国分离物的遗传距离较远,表明中国大豆疫霉菌具有比较独特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3个引物对75个中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和11个美国分离物进行PCR扩增。在7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68个,占87.2%。RAPD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异距离0.3为阈值,86个分离物被划为12个RAPD遗传组,其中J组有54个分离物,占总数的62.8%,包括44个中国分离物和10个美国分离物。在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内,多数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组结果未表明大豆疫霉菌DNA多态性特征与病原菌毒力基因构成之间和分离物地理来源之间存在相关性,证明中国不同地区的大豆疫霉菌群体在与大豆品种的互作中发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DNA遗传进化方向和毒力基因演变的多样性。美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间遗传距离较近,而中国分离物在总体上与美国分离物的遗传距离较远,表明中国大豆疫霉菌具有比较独特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豆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3个引物对75个中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和11个美国分离物进行PCR.扩增。在7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68个,占87.2%。RAPD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异距离0.3为阈值,86个分离物被划为12个RAPD遗传组,其中J组有54个分离物,占总数的62.8%,包括44个中国分离物和10个美国分离物。在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内,多数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组结果未表明大豆疫霉菌DNA多态性特征与病原菌毒力基因构成之间和分离物地理来源之间存在相关性,证明中国不同地区的大豆疫霉菌群体在与大豆品种的互作中发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DNA遗传进化方向和毒力基因演变的多样性。美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间遗传距离较近,而中国分离物在总体上与美国分离物的遗传距离较远,表明中国大豆疫霉菌具有比较独特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3.
美国遗传学家Thomas Carter致力于抗旱大豆的研究,以提高美国大豆品种抵抗干旱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周路明  宁林夫  岑英华 《遗传》1987,9(5):27-30
大豆与其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体系由于分布 广效率高,在农业上的意义很大。能与大豆结 根瘤的细菌有两个属:(1)慢生型大豆根瘤菌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目前用作生产菌 剂的许多优良菌株都是这一属的成员。(2)快 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二f redii ),是1982 年才报道【刀的中国特有资源,具有生长速度快 的优点。大多数快生型菌株对大豆重要的生产 品种结无效瘤,但也已选出能与选育过的大豆 品种结有效根瘤的菌株[71。本文所用的USDA 19116,和马大31'1(以下简称MD  相似文献   

15.
李树学  胡飞  孔垂华  谭中文 《生态学报》2007,27(7):2748-2755
田间条件下观察了中国菟丝子危害14个大豆品种的差异,随后选择受中国菟丝子危害差异显著的3个品种与中国菟丝子混种,探讨田间条件下中国菟丝子危害这3个品种大豆植株的生理生态效应。实验显示:在寄生关系确立前,受危害重的大豆品种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总黄酮和植株全氮的含量比受危害轻的品种高,而可溶性糖的含量则相反。在寄生关系确立后,危害重的品种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总黄酮和植株全氮的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则是危害程度愈重,升幅愈大。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中国菟丝子生物量为:危害重的大豆植株>危害轻的大豆品种植株,同时受危害重的大豆品种植株的生物量下降也大,但中国菟丝子生物量与寄生大豆植株生物量下降量的百分比为:受危害重的品种<受危害轻的品种。结果表明:中国菟丝子在大豆品种间的寄生差异与大豆品种光合作用、次生代谢、同化物质合成和氮含量指标的变化有关,受中国菟丝子影响后大豆品种间的这些生理指标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能给大豆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大豆抗性品种选育是防治其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大豆SCN抗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是开展大豆SCN抗性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本文针对SCN抗性基因定位和克隆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喜温作物,光温敏感性决定大豆品种的地理适应范围。为深入了解中国大豆品种主要生态类型的光温反应特性,以282份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为材料在山东济宁进行春、夏两期播种,根据两个播期条件下开花期(R1)的差异,计算参试种质的光温综合反应敏感度(PCRS)。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光温综合反应差异较大,生育期性状变异丰富。随着供试种质生育期组的增加,光温综合敏感度增大。不同播期类型大豆光温综合反应敏感度大小顺序为:秋大豆夏大豆春大豆。根据光温综合反应敏感度的差异将我国大豆微核心种质分为敏感、中度敏感及钝感3种类型。春播、夏播材料以光温综合反应中度敏感材料居多,而在秋播品种中,敏感材料的比例达63.6%。从3种类型在不同生育期组(MG)中的分布情况看,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材料主要分布在晚于MGII的品种中,中度和钝感材料在大部分生育期组中均有分布。生育期组与大豆品种光温反应综合敏感度极显著相关,该性状可作为反映大豆品种的光温生态特性的简便和可靠指标。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的光温反应特性,为挖掘、利用光温钝感资源,选育广适应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大豆     
一.中国大豆的基本生产情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与地位我国的大豆是世界上有名的工艺植物,从产量上、质量上讲,都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以品质而论,我国东北中部地区所产的大豆,是举世无双的。前年我国输往西欧的大豆,显然比品质低劣混有大量碎粒泥土的美国大豆,受到市场的推崇与欢迎. 我国广大的领土中,除了康藏高原尚在试验外,几乎凡是能生产作物的地区,均有大豆的栽培;不同的地区,便有适应性不同的品种。从栽培面积与生产额讲,我国有两个主要大豆生产区域,一个是馳名世界的东北松遼平原地区;一个是广大的黄河、淮河平原地区(简  相似文献   

19.
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丽娟  韩天富  常汝镇 《遗传》2010,32(10):979-980
<正>王金陵,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中国大豆杂交育种的先驱者,在大豆物种进化、品种演化和生态类型划分、光周期反应、性状遗传、育种方法、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品种选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现任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曾任系主任、副院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长,197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77年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1979年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3至8届代表,7、8二届常委,并任中国民主同盟六届中央常务委员、黑龙江省民盟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胁迫已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是导致黄淮海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发掘大豆耐高温种质资源,建立科学的大豆品种耐高温评价方法,本研究从黄淮海生态区大豆主栽品种和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中选择35份遗传材料,利用田间人工增温的方法创造高温环境,于大豆花期进行高温胁迫(44.1±1.47℃)处理,在综合逆境相关生理生化性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以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为主要指标的大豆耐高温评价标准,并利用该标准筛选出耐高温大豆种质资源。结果发现,相较于正常田间生长环境,高温胁迫后大豆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花粉萌发率、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显著下降。根据显著性响应高温胁迫性状的耐高温系数,对其进行主成分和隶属函数标准化分析,估算获得大豆响应高温胁迫综合评价值(C),并基于C值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大豆品种的耐高温特性划分为5个等级,即:I级(敏感型)、II级(较敏感型)、III级(中间型)、IV级(较耐热型)和V级(耐热型),分级标准与田间表型鉴定基本吻合,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大豆耐高温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定,并初步筛选出2个耐高温型大豆品种(冀豆21和南农34),为进一步开展大豆耐高温新品种选育和耐高温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方法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