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生育期剪叶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水稻品种(超级杂交稻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宁88)稻株进行了不同生育期(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为害损失率剪叶模拟试验,测定了不同程度剪叶(苗期和分蘖期10%、30%、50%和70%,孕穗期10%、20%、30%和50%)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及剪叶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分蘖期剪叶10%70%均不会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适当地剪叶反而有增产趋势。在孕穗期剪叶率小于10%时,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剪叶率30%时,产量损失小于10%;剪叶率50%时,产量损失20%70%均不会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适当地剪叶反而有增产趋势。在孕穗期剪叶率小于10%时,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剪叶率30%时,产量损失小于10%;剪叶率50%时,产量损失20%25%。苗期和分蘖期剪叶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不变,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增强。这说明,水稻生长前期对叶片受害有较强的耐受和补偿能力,对稻纵卷叶螟前期为害可减少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刘贤赵  康绍忠 《生态学报》2002,22(12):2264-2271
对番茄植株做了两种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观测了夏季午间遮荫对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在根,茎,叶之间的分配,和叶N,P,K的含量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发现不同时期遮荫影响不同。(1)遮荫增加三个阶段(开花早期,盛花期和开花后期)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开花早期中午的净化合速率,但盛花期中度遮荫(40%遮荫)使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在开花后期表现更加明显,平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高20%以上,蒸腾速率也增加较多。(2)开花早期和盛花期重度遮荫(如本实验中的75%遮荫)显著降低根,茎的干重,而开花后期中度遮荫的根,茎干重高于对照,但遮荫对叶干重的影响不明显。(3)开花早期和盛花期遮荫不明显影响叶片中N,P,K的含量,但开花后期中度遮荫使N,P,K含量增加,(4)开花早期两种遮荫对果实产量影响较小,但盛花期重度遮荫使产量降低,全部产量中无效部分所占的比例上升,开花后期中度遮荫的总产量和有效产量增加,单果重也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在某些时期中度遮荫可以克服夏天辐射过强,气温过高对番茄的不良影响,对番茄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提高产量等有利,在生产上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烤烟K326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处理对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NaCl胁迫处理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作用;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指数、简单活力指数、形态指标、钾离子含量、单株干鲜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钠离子含量则相反;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K326幼苗叶片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变化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K12不同生长时期培养液和溶浆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细菌中也存在类似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与细胞的信息交流(如群体感应)。本实验提取了大肠杆菌不同生长时期的培养液和菌体经超声波破碎后得到的溶浆,发现它们可使其自身迟缓期缩短,生长加快,而且不同时期的培养液和溶浆对其生长的影响不同。这可能与存在于细菌中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不同水肥条件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优良无性系,以34个尾叶桉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水肥处理下18个月的尾叶桉苗木生长和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评估。结果表明:除少数性状外,尾叶桉生长(树高、地径)和生物量(主干、侧枝、根)在不同区组、水分、养分、水分×养分互作及无性系的差异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水分、养分和无性系会影响尾叶桉生长和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在水分和养分组合处理下,尾叶桉生长和各个器官生物量在组合33(高水高肥)和组合32(高水中肥)处理下表现较好。全株总鲜质量在组合32处理最大,与组合11处理相比增加了135.70%。主干、根、叶和总生物量的鲜质量与干质量相关系数最高,相关系数在0.90以上。无性系在树高、地径和生物量的方差分量为4.28~31 255.80,大部分性状的单株重复力在0.15以上,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以15%无性系入选率,采用BLUP预测的尾叶桉无性系基因型值筛选出ZQUB39和ZQUC23尾叶桉在水分和养分梯度较低的土壤环境中生长较好,UD42、LDUC1和ZQUA3在水分和养分梯度较高的土壤环境中生长较好。这些优良无性系可能在多种立地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对四唑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趋势及对7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四唑虫酰胺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在室内用四唑虫酰胺对番茄潜叶蛾进行抗性选育汰选,评估了抗性发展趋势并研究了交互抗性。【结果】在室内经过14代11次汰选后,获得了抗性倍数为18.67倍的番茄潜叶蛾四唑虫酰胺抗性品系。番茄潜叶蛾对四唑虫酰胺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885,在致死率为50%-90%选择压力下,预计番茄潜叶蛾对四唑虫酰胺抗性增长10倍需要3.59-8.00代。番茄潜叶蛾抗四唑虫酰胺品系对茚虫威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8.89;对甲维盐、苏云金芽孢杆菌(Bt)存在负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0.80和0.25;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存在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58、2.39、1.80和1.73。【结论】用四唑虫酰胺防治番茄潜叶蛾存在抗性风险,番茄潜叶蛾四唑虫酰胺抗性品系会与其他药剂产生交互抗性,以上结果可为田间科学使用四唑虫酰胺和合理轮换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砂叶螨对三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与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评价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风险,在实验室抗性品系选育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北碚种群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3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分别单一连续汰选16代后,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达26.54和4.51倍,对哒螨灵表现为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为1.16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472,0.1519和0.0160。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1~10代;哒螨灵需要约197~89代;在田间选择,三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16代结果表明,抗性风险较高的是菊酯类的甲氰菊酯,其次是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杂环类的哒螨灵抗性风险较小。试验结果可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分析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实验种群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及其混剂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测定了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分别连续单用、轮换使用、混合使用对朱砂叶螨抗性进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16代后,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甲氰—阿维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853、0.1695和0.0804,朱砂叶螨对混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低于对2个单剂的遗传力的一半,混用延缓抗性的效果将好于轮用。药剂连续单用、轮换使用和混合使用16代,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28.52、28.03和10.81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3.24、2.82和1.41倍。朱砂叶螨对2种杀螨剂抗性进化速率为单用>轮用>混用,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甲氰菊酯与阿维菌素混用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对2种药剂抗性的发展速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养基对木槿叶再生株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木槿(Hibiscus syriacus) 材料类别:辽宁大学花房栽培的木槿幼叶。培养条件:材料经消毒后,剪成0.8~1cm~2大小,以每三角瓶3块的数量,分别接于1/2MS、N_6和B_5培养基上,附加植物激素为6-BA3mg/L,(单位下同),IAA0.1,GA0.5。培养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10.
棉花叶螨对三氯杀螨醇和氧乐果的抗性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孔明  刘芹轩 《昆虫知识》1995,32(5):266-270
对棉花叶螨(优势种朱砂叶螨)抗三氯杀螨醇和氧乐果的系统监测表明,棉田化防前期是当年棉花叶螨抗性最低点,大面积化防后抗性水平明显上升。化防停止后至下年春季,抗性呈下降趋势,反映在系统监测动态上,棉花叶螨抗性水平曲折性上升。对三氯杀螨醇和氧乐果的抗性分别由1986年的5.28~6.65倍和9.24~11.26倍上升到1992年的8.55~15.57倍和19.23~28.48倍。  相似文献   

11.
亚硫酸盐对小麦幼苗叶组织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低浓度亚硫酸盐作用下,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随着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POD活性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高浓度的亚硫酸盐对植物生长有抑制和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居群盾叶薯蓣生长、叶形态及皂苷元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引自湖北武当山、湖南南部和西北部的12个居群盾叶薯蓣的生长状况及叶形、叶色、叶长、叶宽、叶基、叶张角等12个形态指标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分析,并测定了各居群的叶和块茎中的皂苷元含量。结果表明:1)在置信水平λ=8.0340时,11个居群可划分成2大类型:①长叶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片长度大于宽度,中裂片相对较长;②宽叶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片宽度大于长度,中裂片相对较短;2)不同居群盾叶薯蓣花序数、叶片总数、开花时间、花期长短、茎干重、叶干重等存在显著的差异;3)不同居群皂苷元含量差异也较显著,居群块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达3.98%(3号)、最低(7号)仅0.33%,而居群叶中约莫皂苷元含量最高达4.27%(4号)、最低(2号)为0.98%。  相似文献   

13.
铜胁迫对狭叶香蒲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对狭叶香蒲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狭叶香蒲叶宽、株高的增长量及整株干物质累积量在较低浓度Cu~(2+)处理时均未受影响,此后随Cu~(2+)浓度升高显著下降。Cu~(2+)浓度为o~30 mg·L~(-1)时,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此后随Cu~(2+)浓度增加其含量显著下降。在Cu~(2+)浓度0~5 mg·L~(-1)范围内根系活力显著上升,此后随Cu~(2+)浓度升高则大幅下降。根系和叶片SOD、POD、CAT、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均呈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根系SOD、POD活性在30 mg·L~(-1)时出现最大值,叶片SOD、POD活性在55 mg·L~(-1)时出现最大值,根系和叶片CAT活性均在80 mg·L~(-1)时出现最大值;同一Cu~(2+)浓度下,根系SOD、POD、CAT活性明显高于叶片,说明根系比叶片对Cu~(2+)胁迫反应更敏感。从根系和叶片SOD/POD、SOD/CAT的比值变化上看出,在Cu~(2+)为1 mg·L~(-1)和5 mg·L~(-1)时起主要保护作用的酶是SOD、POD,后来CAT起到主要作用。MDA含量自Cu~(2+)浓度为30 mg·L~(-1)时开始持续上升。说明在Cu~(2+)为30~55 mg·L~(-1)时狭叶香蒲表现为积极的生理响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240份源于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连续2年调查纹枯病病级与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片长宽等18个株形性状的关系.对株形性状与纹枯病病级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实验结果,只有植株松紧度与病级表型偏相关两年中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2叶基角、穗层整齐度等8个性状与病级之间的偏相关只有一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合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在抗纹枯病QTL相近区间仅检测到控制分蘖角、植株松紧度和倒2叶基角的QTLS,未发现其余株形性状QTLs与抗纹枯病QTLs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结果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主要是由本身抗性基因控制,株形对纹枯病抗性表达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即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而影响发病程度.抗纹枯病育种在累加主效抗纹枯病QTLs的同时,也要注重选择不利于纹枯病发展的株形性状.  相似文献   

15.
尖叶拟船叶藓的77K荧光光谱及对强光照的短期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东亚特有濒危植物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在不同光质的光照诱导下的低温77K荧光光谱及状态转移的初步研究结果,实验中,尖叶拟船叶藓在77K下出现了3条发射带,分别是F680、F685、F720nm,并没有出现存在于大部分高等植物中的F695nm和F740nm两个峰.经过PSⅡ光诱导后、在77K下出现了F680nm,这个峰在77K下出现是首次报道,而以前的研究认为只在4K下才出现这一条光谱带,这一结果表明尖叶拟船叶藓叶绿体的两个光系统结构与其他高等植物存在着差异。在自然光下,PSⅡ与PSⅠ的总能量比是2.04,经过15min的PSⅡ光(670nm)诱导后,PSⅡ与PSⅠ的总能量比变成了1.28(状态2),当用15min的PSⅠ光(716nm)照射后,PSⅡ与PSⅠ的总能量比从2.04变成了3.4l(状态1)。在自然光下,由尖叶拟船叶藓的光系统的外部LHCⅡ所吸收的激发能是整个光系统激发能的21.19%.这说明尖叶拟船叶藓对光的短期调节能力是21.19%.尖叶拟船叶藓的光系统的外部LHCⅡ有51.7%位于PSⅡ中,48.3%在PSⅠ中.  相似文献   

16.
柴瑞娟  黄彬  王玉良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2):2246-2253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对细菌生理效应的影响及机理。【方法】用抑菌圈法和光电比浊法测定了硝酸镧和硝酸铈对蜡状芽孢杆菌抗性及生长的影响, 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细菌细胞壁及胞内DNA的结构。【结果】40?50 mg/L硝酸镧增强了细菌对9%石炭酸, 0.135%升汞, 8×105 U/mL青霉素的抗性; 40?50 mg/L硝酸铈增强了细菌对9%石炭酸, 0.135%升汞, 8×105 U/mL青霉素和75%次氯酸钠的抗性; 稀土元素会加快蜡状芽孢杆菌生长和繁殖速度, 同时高浓度稀土元素的促进作用要比低浓度时更明显, 表明稀土元素可以刺激细菌繁殖; 红外光谱表明稀土元素会影响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稀土元素会影响细菌胞内DNA的结构。【结论】细菌抗性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受到影响有关; 稀土元素对DNA的影响可能是抗性和生长受到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施硼对圆叶决明植株生长、养分含量及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田间小区试验,探讨在红壤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硼肥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植株生长、牧草品质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5、3.0和4.5kghm-2硼肥(B)处理的植株分枝数、根部重和植株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7%-36.7%、251%-493%和7.2%-34.2%,其中以施B1.5kghm-2的处理较为适宜。施1.5、3.0和4.5kghm-2硼处理的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80%-31.38%、10.37%-31.26%和18.4%-37.9%,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8.80%-31.38%、15.6%-65.4%、10.5%-33.7%和1.43%-42.60%,其中也以1.5kghm-2的田间施硼量的效应最佳,适当施用硼肥有利于圆叶决明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累积。施硼量为4.5kghm-2时,植株的硼含量最高;施B3.0kghm-2处理的植株根瘤重、根瘤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1.5kghm-2B是本试验条件下较佳的硼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叶形态和生长性状的家系变异特征,对15个家系的叶形态性状和生长指标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乐昌含笑叶片形态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系间以帽子峰家系叶形态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3.55%),乐九5家系的最小(12.63%);不同叶形态性状间以干物...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优良无性系,以20个尾叶桉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半年后尾叶桉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变异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尾叶桉的叶尖角、叶长、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差异显著,表明水分和养分会影响叶片的大小。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间大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少数呈显著负相关或一定的负相关性。13种性状可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8%,说明这些性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除地径的水分×养分互作不显著外,生长性状在水分、养分及水分×养分互作上达显著和极显著的水平。无性系在树高、地径和冠幅上的方差分量为2.19~149.59,重复力为0.16~0.45。以20%入选率,采用基因型值筛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LDUA10、ZQUA9、ZQUA8和LDUA24,他们的树高、地径和冠幅比对照分别高出5.0%、12.8%和14.5%,为后续骨干亲本选择及优良无性系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选育及解毒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机理,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 用甲氰菊酯对二斑叶螨敏感品系(S)进行逐代汰选,选育至38代时, 获得了抗性倍数( resistance ratio, RR)为247.35的抗甲氰菊酯品系(Fe-R)。对S和Fe-R解毒酶活性的分析表明,Fe-R38体内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酸性磷酸酯酶(acid phosphatase, ACP)、 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ixed function oxidase, MFO)较S体内相应酶的活力显著升高(P< 0.05),其相对比值(R/S)分别为1.822,13.941,3.789,4.262和17.386。此外,筛选至第9,19,25,32代时,除Fe-R25和Fe-R32的MFO活性与S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外,其余解毒酶(CarE,ACP,ALP,GSTs)的活性与S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筛选至第38代时, 5种解毒酶的活力与S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二斑叶螨Fe-R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第25代后),MFO活性的上升可能是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