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既是“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它要求学生懂得生物之所以表现一定的性状,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传递遗传信息,控制一定结构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体现一定的性状。为什么有一定的基因就有一定的性状?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的呢?由于内容抽象,要讲清这个问题,如果只采用讲授法,教学双方都会很吃力。  相似文献   

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的教学内容,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教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但因知识抽象,名词概念较多,教学的难度较大。本文作者通过分散难点、知识串联、形象比喻、利用插图、归纳总结、查阅密码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突破了难点,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吴波 《生物学通报》2012,47(2):23-25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第1节内容。集中讲述的是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为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教学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借助于“遗传图解”的部分课时作业。从单元内不同课时相关作业的纵向结构出发,引导学生从学会规范书写“遗传图解”解释现象到使用“遗传图解”分析预期作出的科学判断,最终能熟练运用“遗传图解”解决实际问题并概括规律,体现课时作业间的递进性。此教学实践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构建科学概念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李建芝  刘欣 《生物学通报》2012,47(10):20-23
“伴性遗传的发现”一节既最终解决了“基因在哪里”这一重要问题,又揭示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实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教学时突出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升,突出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罗剑 《生物学杂志》2001,18(2):43-44
生物“五步”单元教学法是将生物教材某一章或某一节或某几节作为一个教学单元 ,以“提纲定向———自学讨论———精讲质疑———练习反馈———总结提高”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程序。这是笔者在总结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 设计原理1 1 体现了教学内容整体性原则“五步”单元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一页一页讲授的顺序 ,以生物教材各章、节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依据来确定教学单元。教学伊始 ,教师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进行分析 ,指出本单元学习目标、重难点 ,构建单元知…  相似文献   

7.
基于5E教学模式,即引入(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拓展(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的“表观遗传”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探究问题,分析科学研究资料并构建“表观遗传”概念,借助物理模型解释表观遗传的分子机制,针对社会性议题展开讨论,以及构建表观遗传概念模型等5个课堂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伴性遗传”教学初探郑春和(北京市第四中学100034)高中生物学的“伴性遗传”教学,以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为实例,使学生明确隐性致病基因随X染色体传递的方式,以及基因表型效应的性别差异,从而理解伴性遗传概念的内涵。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章第2节的内容。第2章共有3节内容。第1节讲述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其中介绍了细胞膜和细胞质的功能.本节讲述的是细胞的另一基本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因此,本节的内容是第1节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下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及8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打下基础。本节的核心内容有2个:一是通过分析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得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的结论;二是明确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必修2第7章第2节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其中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如下:一、基本概念的理解 基因频率是指特定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课本第五章“遗传和变异”是以“基因”为主线,把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及生物的变异贯穿一起安排的。基因的概念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的教学难点。几年来,我是采取下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因概念的: 1.搞好直观教学从分子水平上建立的基因概念,抽象、难度大。教学中,我随着教学的进度,采用边讲边画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讲到“DNA分子分成很多片段,不同片段控制着不同的性状”时,在黑板上画出图1;讲到  相似文献   

12.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必修部分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是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中心内容展开的,涉及到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还有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与遗传规律相关的遗传学术语及经典的遗传实验等。通过学习和领会新课标要求,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华 《生物学通报》2009,44(11):15-18
在高中生物学新课标“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这项具体内容标准,实际上是要求阐明基因概念的内涵.尤其是基因的本质及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基因概念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14.
张唯 《生物学通报》2013,(12):30-32
立足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进行“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一节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典型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找出规律,在运用中理解并提高分析g-4断能力;通过学习认识遗传病的危害,掌握遗传病的预防措施,并理解这些预防措施的必要性,从而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15.
许明 《生物学通报》2009,44(12):28-29
1教学背景分析 1.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教材7(上)第2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6章“能量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的起始课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薛红 《生物学通报》2009,44(10):35-3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由萨顿提出.摩尔根及其学生的实验研究加以证明并发展成为遗传学理论,它是经典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运用类比推理、实验论证等方法.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过程,有利于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林岭 《生物学通报》2003,38(7):40-41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有关遗传与变异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物性状控制的遗传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渗透。我在高三第 2轮生物学复习时安排了“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这一专题复习 ,并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教学内容从基因水平、染色体水平和细胞水平探讨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 ,并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重点 :各种生物性状改造方法的原理、途径及评价。课时安排 :3课时。第 1课时 :从基因水平分析生物性状改造的方法。第 2课时 :从染色体水平分析生物性状改造的方法。第 3课时 :从细胞水平分析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2 教…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分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7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该节内容关乎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十大内容主题之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抽象,有很多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有些概念名词虽然见过但对其理解并不深刻。例如,人体的4种组织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版初中生物学课本“鸟类”一节,主要从生态学角度,讲述鸟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单元课题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鸟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开展了...  相似文献   

20.
1 知识内容本章共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生物变异》和《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五节。与原教材相比 ,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增添和调整 ,使教材更具科学性、启发性和可读性。本章知识包括 :1 1 通过“肺炎及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论证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以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2 根据DNA的空间结构特点 ,说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以及DNA的复制功能。1 3 通过基因的概念 ,明确生物性状的遗传实质是基因中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