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茶质滤嘴的祛烟瘾减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烟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疾病,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科学研究和医疗工作者实验了各种方法,但是效果仍不理想,控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为了寻找破解这一难题的新对策,研制了一种茶质滤嘴(国际发明专利号:PCT/CN2009/000763)可以对吸烟依赖有明显的祛致瘾作用,并初步探明了其作用机理.第一批临床实验发现,吸烟志愿者使用茶质滤嘴2个月,吸烟量减少52%左右,其中31%减少到0.另一批临床实验发现,吸烟志愿者使用茶质滤嘴3个月,吸烟量在第1,2和3个月分别减少约48%,83%和91%,在最后一个月每天吸烟量由原来平均每天24.5支减少到每天3支左右.动物实验发现,茶质滤嘴中的茶氨酸可以明显抑制尼古丁在小鼠中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与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s)抑制剂有类似的效果.测定小鼠脑nAChRs发现,茶氨酸处理动物可以抑制尼古丁引起的3种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亚基的表达上调,而且多巴胺释放增加受到明显抑制.茶质滤嘴还可以明显降低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降低吸烟引起动物的急性毒性和慢性致癌性.本工作发现了抑制烟草和尼古丁成瘾的新物质——茶质滤嘴和茶氨酸,提供了一种可以战胜吸烟危害的新策略.该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将可以保护当代和后代免受吸烟对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对建设和谐的人类文明社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吸烟是慢性呼吸系统炎症疾病最主要危险因素.尼古丁是烟草烟雾中最主要成分,与尼古丁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因此,寻找与尼古丁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炎症疾病的潜在靶点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尼古丁对BEAS-2B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中的细胞内凋亡、自噬和PI3K/Ak...  相似文献   

3.
研究尼古丁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迁移的影响和机制,为探讨吸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用终浓度为100μmol/L的尼古丁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s 24 h,以不加尼古丁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迁移小室法(Transwell)和划痕法检测有或无尼古丁条件下VSMCs的迁移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Rho家族活性调节因子Rho-GDIα的表达;RNA干扰抑制Rho-GDIα的表达,探讨其在尼古丁诱导的VSMCs迁移中的作用。迁移小室法和划痕法分别显示了尼古丁组的VSMCs迁移数量和距离明显比对照组的多和远;尼古丁显著抑制Rho-GDIα的mRNA表达;RNA干扰Rho-GDIα后,VSMCs的迁移能力明显提高。结果提示,尼古丁可能部分通过抑制Rho-GDIα的表达促进VSMCs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牙周炎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探讨尼古丁的细胞毒性作用,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口内接种细菌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将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分别作用于大鼠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中,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变化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分析不同浓度尼古丁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牙龈未见红肿或出血。尼古丁可抑制PDLFs增殖,并且呈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下牙周炎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分布率明显不同(P0.05)。结论:尼古丁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尼古丁的浓度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重构能力。  相似文献   

5.
Ye H  Ma WL  Yang ML  Liu SY  Wang DX 《生理学报》2004,56(5):573-578
复制大鼠的慢性吸烟模型,采用气道反应性的测定、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和免疫印迹实验等方法,观察吸烟对大鼠支气管平滑肌大电导的钙激活的钾通道(BKca)和电压依赖性延迟整流钾通道Kv1.5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吸烟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发病机制中钾通道表达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1)慢性吸烟可降低大鼠大气道和小气道BKca和Kv1.5蛋白和mRNA表达;(2)大气道BKca的降低程度大于Kv1.5,小气道BKca和Kv1.5的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3)吸烟对全肺组织BKca和Kv1.5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慢性吸烟可下调大鼠气道平滑肌钾通道BKca和Kv1.5的表达水平,是导致气道高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吸烟摄入尼古丁量和心脏对吸烟的心率敏感性两个测量尼古丁依赖性的量表,比较这两个量表预测尼古丁的依赖性是否相同。15名长期吸烟男性,隔夜禁食后清晨给予第一支香烟,分别测量吸烟前、吸烟后5、10、15和30min的心率和血液的尼古丁含量。结果显示,心率敏感性和尼古丁摄入量没有直接线性相关,而是曲线关系。心率敏感性在尼古丁摄入量达到70%时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L-茶氨酸对尼古丁依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采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CPP)评价发现,L-茶氨酸能够明显抑制尼古丁诱导的小鼠偏爱行为和SH-SY5Y细胞的兴奋状态,而且与尼古丁抑制剂二氢-β-刺桐(DHE)类似.HPLC电化学检测、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L-茶氨酸处理能够明显抑制尼古丁引起的小鼠中脑多巴胺水平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升高,还能够减少与奖赏通路相关脑区的3种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亚基4,2和7及c-Fos表达的增加,从而可能使对尼古丁刺激产生效应的细胞数目减少.另外,L-茶氨酸处理抑制了尼古丁引起的小鼠相关脑区的c-Fos表达的增加.siRNA转染发现,敲除c-Fos基因能够抑制SH-SY5Y细胞兴奋状态但不影响TH的表达.本实验表明,L-茶氨酸可能通过尼古丁引起的乙酰胆碱受体多巴胺奖赏回路抑制尼古丁成瘾,该结果为祛除吸烟成瘾和戒烟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的目的在于确定内源性前列腺素是否参与在胃泌素释放与作用的机制。用具有胃肠四通瘘的狗进行慢性实验,用蛋白胨溶液灌流隔离的有神经支配的胃窦小胃以引起胃泌素的释放。收集全部泌酸腺区的胃液分泌,测量其酸排出,作为衡量胃窦粘膜释放胃泌素的指标。用消炎痛作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理学工具。 结果指出,消炎痛明显地减低蛋白胨引起的胃酸排出,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减低的程度也增大。此外,消炎痛对四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并无影响。总结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内源性前列腺素似乎参与胃泌素释放的生理机制,但它对胃泌素引起酸分泌的作用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延髓中缝核区注射胃泌素增强大鼠胃运动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吕  郁琦  柳力公  杨桦 《生理学报》1988,40(6):577-585
本工作用清醒大鼠作慢性实验,采用应力传感器记录胃运动,观察向延髓中缝核内微量注射五肽胃泌素(G_5)对胃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缝核注射1μl含0.005μg、0.01μg、0.05μg G_5均明显增强胃运动。在中缝核注射抗胃泌素血清和切断迷走神经均可取消这一效应。提示在中缝核内胃泌素参与胃窦运动的调节,并可能通过迷走神经起作用。用免疫组化PAP 方法可显示出大鼠延髓中缝核区有胃泌素免疫反应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这些胃泌素神经细胞可能在调节胃运动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初步研究吸烟对人口腔内常见微生物的影响。制备并分别取不同浓度的尼古丁、烟草浸出液、烟雾提取物,选择几种口腔中常见的微生物作为指示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并比较其对指示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采集男性吸烟与不吸烟志愿者漱口水,培养后观察比较2组间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差异。高浓度的尼古丁对多数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低浓度对细菌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指示菌生长的影响表现也不同;各浓度的烟雾提取物对实验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志愿者漱口液中微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吸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吸烟对口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微生物种类不同各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吸烟大鼠血浆尼古丁、可替宁含量的测定,探讨香烟在体内的内暴露水平。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2、4、6、8、12周的低、中、高染毒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呼吸道静式染毒,每日染毒一次,染毒周期为2、4、6、8、12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毒性效应,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吸烟大鼠血浆中尼古丁、可替宁的含量。结果香烟烟雾暴露组大鼠在第3周后逐渐开始出现间歇咳嗽,腹式呼吸加剧,鼻噪音等症状,暴露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染毒剂量越高,染毒周期越长,大鼠体重减少越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血浆尼古丁的保留时间为7.5~8.5 min,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暴露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浆中尼古丁含量较空白对照组(155±56.65)ng/m L有所增加;大鼠血浆可替宁的保留时间为11.5~12.5 min;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暴露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浆中可替宁含量较空白对照组(340±41.97)ng/m L有所增加,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暴露周期间可替宁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暴露时间与暴露剂量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香烟烟雾暴露可造成大鼠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大鼠血浆可替宁浓度能够有效反映香烟烟雾内暴露情况,且呈现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败血症大鼠晚期炎症介质HMGB-1血清浓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败血症大鼠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尼古丁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及HMGB-1等炎症因子,比较浓度变化情况.Kaplan-Meier法对各组大鼠存活率经行分析,比较不同剂量尼古丁,不同时间点给药对败血症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浓度在模型建立后即开始增高,空白对照及生理盐水组较其它3组增高明显(p<0.05),在建模后第2天达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各组HMGB-1浓度在模型建立后第2天开始显著增高,尼古丁组及假手术组较其它3组增加缓慢(p<0.05),到第5天达最高值后均开始下降.尼古丁的最佳作用浓度为200ug/kg体重,最佳给药时间为模型建立后24h.与其它四组相比,尼古丁能显著降低败血症大鼠的血清HMGB-1浓度(p<0.05),对败血症大鼠存活率的影响,尼古丁组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古丁能显著降低败血症大鼠血清HMGB-1浓度,提高败血症大鼠的存活率,对败血症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吸烟对大鼠肺组织B7-1/B7-2及其相关配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在吸烟所致肺部慢性炎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不吸烟组、吸烟6周组和吸烟12周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测定大鼠气道周围肺间质中慢性炎症细胞胞膜B7-1、B7-2、CD28和CTLA-4的表达水平。结果吸烟6周组与吸烟12周组大鼠肺组织B7-1、B7-2、CD28和CTLA-4表达量较不吸烟组均显著增高(P〈0.01),吸烟12周组较吸烟6周组表达量也均增高(P〈0.01),随吸烟时间的延长各指标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吸烟可引起大鼠肺组织B7/CD28/CTLA-4表达水平的增高,提示APC可能在吸烟所致肺部慢性炎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烟草的毒性物质中,尼古丁是主要成分。作为烟草的活性成分,尼古丁可对全身多系统产生病理性危害作用。除此以外,进入母体血液中的尼古丁可对正在发育的胎儿产生影响。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病,是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较不吸烟者牙周炎的患病率高、病情重。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骨丧失及牙齿丧失有关。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存在牙周组织破坏和再生修复两种相互交替的过程,而尼古丁对牙周炎的影响也在于加速牙周组织破坏,抑制再生修复从而使得较之于非吸烟者而言,吸烟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同时,尚可使吸烟者经系统性牙周治疗的预后较差。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旨在探讨吸烟对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在牙周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d-尼古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探讨了烟草致病的主要成分d-尼古丁对豚鼠大脑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GbaSM-4迁移作用的影响。应用Boyden小室实验发现,d-尼古丁具有促进GbaSM-4细胞迁移的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在d-尼古丁作用下有GbaSM-4细胞伪足内肌动蛋白表达和分布增加的现象。为了进一步阐明d-尼古丁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RT-PCR方法检测到在GbaSM-4细胞内有α7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应用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甲基牛扁碱和肌肉收缩的关键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抑制剂ML-9作用GbaSM-4细胞后,发现d-尼古丁对GbaSM-4细胞的诱导迁移作用被明显的抑制。采用RNA干扰技术,成功地使GbaSM-4细胞内MLCK的表达水平下调,观察到d-尼古丁对GbaSM-4细胞的诱导迁移作用也被明显的抑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d-尼古丁以趋化因子的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其分子机制可能与α7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和MLCK等因素有关,这一发现为揭示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吸烟可以引起糖脂代谢紊乱及导致胰岛素抵抗等,而戒烟可以增加体重,但吸烟影响机体代谢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该文对香烟主要成分尼古丁通过AMPK信号通路、炎症及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等影响机体代谢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尼古丁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呼吸道微生态的影响的机制,为预防吸烟对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被动吸烟的方法,对健康Wistar大鼠进行大气污染,研究大鼠口咽部菌群污染前后的变化。结果被动吸烟前后大鼠口咽部的微生态菌群明显发生改变(P〈0.5)。吸烟前与吸烟后相比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检出率明显增高(P〈0.5),厌氧菌密度减少,随着被动吸烟时间的延长,细菌的密度呈上下波动,且厌氧菌菌群密度变化更为明显(P〈0.5)。结论被动吸烟对大鼠口咽部有破坏作用,导致菌群发生改变,致病菌增多,是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8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和尼古丁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和尼古丁2mg/(kg.d)注射21 d,蛋白酶法分离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将两组平滑肌细胞分别以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CPT-cAMP,100μmol/L)和佛司可林(forskolin,10μmol/L)干预,单通道膜片钳记录干预前后平滑肌细胞单通道电流的平均开放时间(To)、平均关闭时间(Tc)、平均开放概率(Po)。结果:CPT-cAMP和Forskolin均能显著延长生理盐水组大鼠BKca的平均开放时间,缩短平均关闭时间,增加通道开放概率(P均<0.01)。对尼古丁组BKca的To、Tc、Po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尼古丁促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的生理机制是通过抑制cAMP/PKA途径诱导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活性增加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尼古丁对体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对尼古丁的生物学作用的影响,该文以兔成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对细胞增殖和各项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MT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10-6,1×10-5mmol/L尼古丁组有促细胞增殖的作用,但是高浓度尼古丁(1 mmol/L)组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发现:用低浓度尼古丁处理细胞,ALP、COLI和OCN的基因表达上调;相反,高浓度尼古丁下调了细胞ALP、COLI和OCN的表达。ALP染色和Von Kossa钙结节染色也显示出高浓度尼古丁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加入维生素C后,1 mmol/L尼古丁组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各基因表达的影响有所改善,类似的结果也见于ALP染色和Von Kossa染色。由此证实,极低浓度尼古丁对成骨细胞确有促进增殖、增强ALP活性和上调ALP、COLI、OCN基因表达的作用;但是,高浓度尼古丁却有相反的作用,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维生素C具有部分拮抗高浓度尼古丁对成骨细胞毒性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Rb1)对香烟烟雾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每组16只。吸烟组和GRbI组连续吸烟12周制作吸烟大鼠模型,期间每周给予GRb1组和吸烟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40mg/kg的GRb1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提取大鼠大脑皮层组织,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TUNEL法检测表明,未经香烟烟雾处理的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自然凋亡率为2.54±0.92个/视窗。连续吸烟12周,吸烟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达20.62±2.13个/视窗(q=35.72,P〈0.01)。GRb1组细胞凋亡率虽也有增加,为11.48±2.37个/视窗,明显低于吸烟组(q=15.39,P〈0.01)。对照组、吸烟组和GRb1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内Ca^2±浓度分别为236.62±12.52ng/L、636.37±18.63ng/L和353.61±13.72ng/L.GRb1组Ca^2+浓度显著低于吸烟组(q=54.73,P〈0.01)。结论:GRb1对吸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内的Ca^2+超载、降低香烟烟雾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