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可以刺激精子生成和促进卵子成熟,是人体内重要的激素之一。本研究针对体外受精(IVF)周期bFSH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bFSH对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分为A组(bFSH≥10 IU/L)、B组(8≤bFSH≤10 IU/L)和C组(bFSH8 IU/L)。对比分析三组对象的年龄、基础窦卵泡数(bAFC)、黄体生成素(LH)含量、FSH/LH值、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使用时间、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bAFC及FSH/LH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Gn用量和时间、获卵数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基础LH值及超排卵周期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对体外受精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bFSH水平的高低可作为预测女性不孕患者超排卵周期卵巢反应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可以刺激精子生成和促进卵子成熟,是人体内重要的激素之一。本研究针对体外受精(IVF)周 期bFSH 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bFSH对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2012 年 12 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分为A 组 (bFSH≥10 IU/L)、B 组(8≤bFSH≤10 IU/L)和C 组(bFSH<8 IU/L)。对比分析三组对象的年龄、基础窦卵泡数(bAFC)、黄体生成素 (LH)含量、FSH/LH 值、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使用时间、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bAFC 及FSH/LH相比 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Gn 用量和时间、获卵数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基础 LH 值及超排卵周期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对体外受精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预测 价值,bFSH 水平的高低可作为预测女性不孕患者超排卵周期卵巢反应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莉  姚元庆  彭红梅  王黎娜  郭晓东  王辉 《生物磁学》2014,(6):1009-1011,1021
目的:窦卵是女性宫腔内的泡状细胞,与女性卵巢的发育及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针对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的变化情况,探讨AFC 对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15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础窦卵泡数将所选病例分为A 组(bAFC逸10)和B组(bAFC<10)。对比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使用时间、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的血清中雌激素(E2)水平、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 组患者的Gn 用量、HCG日E2 值、获卵数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助孕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础窦卵泡对体外受精女性促排卵周期的卵巢反应及助孕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数量的多少可作为促排卵过程中评价卵巢反应性的参考指标,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窦卵是女性宫腔内的泡状细胞,与女性卵巢的发育及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针对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基础窦卵泡数 (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的变化情况,探讨AFC 对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15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础窦卵泡数将所选病例分为 A 组(bAFC逸10)和B组(bAFC<10)。对比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使用时间、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CG)注射日的血清中雌激素(E2)水平、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 组患者的Gn 用量、HCG日E2 值、获卵数及临床妊娠 率均显著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助孕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础窦卵泡对体外受精女性促排卵周期的卵巢反应及助 孕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数量的多少可作为促排卵过程中评价卵巢反应性的参考指标,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彦  冒韵东  王炜  马翔  钱晓乔  刘嘉茵 《生物磁学》2009,(12):2295-2296,2332
目的:探讨黄体期垂体生理性抑制的情况下,应用GnRH—a后对于垂体和卵巢激素分泌水平及卵泡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妇女,给予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并随机分为短效达菲林组(14人)及长效达菲林组(6人),两组分别于黄体中期开始给予每日短效达菲林0.05mg皮下注射或长效达菲林1/3支(1.25mg)单次注射处理。测定患者注射0、2、4日(对应于排卵后第7、9、11日)以及下一月经周期第2日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及孕re(P)水平。结果:两组FSH,LH水平在用药后第2天均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E2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短效达菲林组P水平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长效达菲林组P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然周期黄体期或服用短效避孕药周期应用GnRH-a是否能使FSH及LH升调节,从而使得卵泡过早募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及高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HP-u FS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合临床表现从药学角度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具IVF/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授精(ICSI)指诊并首次接受IVF/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235例,以给予的FSH药物种类不同分为2组:HP-u FSH组(n=135)和r-FSH组(n=100)。主要研究指标为出生率,次要研究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着床率。结果:HP-u FSH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总量和FSH量均多于r-FSH组(P0.01),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较r-FSH组少(P0.01),受精率较r-FSH组低(P0.05)。两组平均Gn刺激天数,妊娠结局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年龄35岁和≥35岁分别进行分组发现,年龄35岁患者中的HP-u FSH组较r-FSH组平均年龄更大,不孕年限更长,基础窦卵泡数(AFC)更少(P0.01),≥35岁患者中的HP-u FSH组与r-FSH组的基本特征(年龄,不孕年限,AFC)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年龄35岁或年龄≥35岁,HP-u FSH组的Gn量和FSH量较r-FSH组均更大,获卵数及可移植胚胎数更少(P0.01)。结论:在IVF/ICSI周期治疗中,国产HP-u FSH与r-FSH进行COS具有等同的IVF临床妊娠率及出生率。  相似文献   

7.
汪宇  王丽岩  贺立新  马瑞风 《生物磁学》2011,(11):2075-2078
目的:研究钙网质蛋白(CRT)在PCOS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PCO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给模型组24日龄大鼠皮下埋植左旋甲基炔诺酮硅胶棒3mm/只,3d后BID皮下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IU。给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9d后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HE染色),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卵巢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卵巢出现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改变。模型组卵巢各级发育期卵泡及黄体少见,卵泡多呈囊性扩张。模型组大鼠血清孕激素、睾酮、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H/FSH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灰度值测定,定量分析CRT在PCOS组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表达。CRT在两组中的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PCOS组子宫内膜上皮CRT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避孕硅胶棒联合hCG诱导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是较好的PCOS模型。CRT与PCOS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促排卵过程中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拟接受IVF-ET治疗的DOR患者60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拟接受IVF-ET治疗的DOR患者36例,共计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促排卵治疗,观察组促排卵过程中添加r-hGH治疗,比较两组促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及妊娠相关指标。此外,根据妊娠结局将所有患者分成妊娠成功组和妊娠失败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VF-ET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注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Gn)天数、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HCG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失败组女方平均年龄大于妊娠成功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IVF周期≥2个的患者比例高于妊娠成功组,促排卵应用了r-hGH的患者比例低于妊娠成功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妊娠成功组,基础窦卵泡数(AFC)个数、成熟卵数、优质胚胎数少于妊娠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35岁、基础FSH≥14.40 IU/L、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0 mm、基础AFC<5.5个是DOR患者IVF-ET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而促排卵应用r-hGH治疗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增加r-hGH治疗可提高DOR患者IVF-ET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女方年龄、基础FSH和AFC、HCG日子宫内膜厚度、r-hGH治疗均与IVF-ET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型患者血清中胰岛素、LH和F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PCOS肥胖型患者随机分成44例对照组(克罗米芬)和40例观察组(二甲双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分别于服药前(0分钟)和服后60、120分钟经前臂静脉采血,测血糖浓度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0min、60min及120min的血糖OGTT分别为(4.57±0.25)mmol/L、(8.38±7.05)mmol/L(7.21±0.12)mmol/L。治疗后0min、60min及120min的血糖OGTT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前0min、60min及120min的血糖OGTT分别为(4.11±0.31)mmol/L、(8.23±6.57)mmol/L及(7.25±0.13)mmol/L,治疗后0min、60min及120min的血糖0GTT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胰岛素为(47.32±9.52)U/ml,治疗后为(42.25±7.65)U/ml,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胰岛素为(46.41±6.11)U/ml,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LH为(17.22±2.14)mU/ml,FSH为(1.24±0.33)mU/ml,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LH明显降低,而FSH水平升高。结论:二甲双胍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水平降低,从而减轻了胰岛素对LH的刺激作用,使LH水平下降,FSH升高,进而改善机体的激素紊乱,最终达到治疗PCO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激素和注射方式对家猫超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PMSG/hCG和FSH/hCG两种方案以及PMSG的不同剂量和注射方式对家猫的超排效果的影响。用100IU的PMSG超排家猫所得到的排卵点数及平均每只猫获得的卵数显著低于200IU处理组或300IU处理组(P<0.05),但200IU处理组与300IU处理组之间的超排效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用皮下注射200IU的PMSG或用肌肉注射200IU的PMSG对超排效果无差异(P>0.05);用200IU PMSG/200IU hCG和1.5mg FSH/200IU hCG两种方案对家猫超排,发现不论是每只猫的排卵点数、卵子获得数,还是卵子的第一极体排放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说明,PMSG的注射方式不影响对家猫的超排效果,用200IU的PMSG超排家猫是较适合的剂量,FSH和PMSG都可用于家猫的超排,但PMSG使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胸心外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对穿刺获得的胸腔积液,用比色法测定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测量血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胸腔积液ADA测定值为89.67±47.85IU/L,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为24.56±11.491U/L,胸腔积液ADA水平在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ADA〉45IU/L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8/51)94.1,特异性为(48/52)88.9%,以ADA〈45IU/L一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51/55)89.4%,特异性为(51/54)94.4%;结核性胸膜炎中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为2.25±0.72,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0.43+0.1,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为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6/51)90.1,特异性为(45/55)81.8.%,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47/57)82.4%,特异性为(47/53)88.7%。结论: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病131I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131I治疗的186例Graves病患者,与7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和18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A)动态检测血清TRAb、FT3、FT4、TSH浓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TRAb的阳性率。结果:70例健康对照组TRAb水平1.09±0.45 IU/L,186例Graves病131I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9.95±7.18 I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0.306,P0.001)。131I治疗3月后TRAb水平14.81±10.37 IU/L,明显高于治疗前(t=-5.26,P0.001);131I治疗6月后TRAb水平12.33±8.73 IU/L开始下降,治疗12月后TRAb水平3.14±0.87 IU/L明显降低;治疗18月后TRAb水平1.19±0.45 IU/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8,P=0.113)。Graves病131I治疗前TRAb阳性率为93.5%,治疗后3、6、12、18个月TRAb阳性率分别为93.5%、79.6%、27.4%和8.6%。结论:Graves病131I治疗中检测TRAb水平具有指导治疗、判断疗效、预测复发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保守术后联合短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内异症合并不孕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手术后联合GnRH-a治疗(用药组)和术后期待处理(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和妊娠情况。结果:用药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总妊娠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1年内妊娠率最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累积妊娠率比较,用药组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及对照组中Ⅰ-Ⅱ期及Ⅲ-Ⅳ期患者妊娠率均在50%以上,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研究进一步明确腹腔镜术联合GnRH-a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能较好提高其症状缓解率和妊娠率,但妊娠率提高与期待治疗无差别。经手术或联合GnRH-a治疗后患者首次妊娠多发生在治疗后1年内,如果1年以上仍未妊娠,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助孕方法如辅助生育技术,以增加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面分期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标本,并以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正常卵巢组织的15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卵巢上皮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1NG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7%(64/15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4%,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阴性或弱阳性;1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的卵巢上皮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阳性;在64例1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强度与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5,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1NG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卵巢透明细胞癌(55.6%,10/18)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59-3%,16/27)中ING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癌(33.9%,20/59)和粘液性囊腺癌(39.1%,18/46)(P〈0.05);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腹水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促进了其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失活,进而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5.
李琴琴  辛晓燕  孙建伟  王德堂  宋晖  郭会灵 《生物磁学》2009,(14):2676-2678,F0003
目的:探讨DKK-1在卵巢上皮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0例卵巢上皮肿瘤手术标本进行DKK-1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DKK-1在卵巢上皮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9%,其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的阳性表达率为46.7%,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阳性表达率为80.0%,DKK.1低表达与卵巢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不同细胞分化等级与临床分期间DKK-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KK—1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转移的一个早期事件,有望成为预测卵巢癌发生转移及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白血病的患者47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 例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观察组患者23 例只给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化疗效果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65.2%,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者化疗骨髓抑制后WBC, Hb, PLT 的恢复时间分别为(6.32± 2.75)天,(9.32± 2.12)天和(7.31± 3.2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1.34± 4.34)天,(12.54± 3.21)天和(12.41± 4.32)天,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ANC〈0.5× 10^9/L持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白血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现象,有效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缩短骨髓受抑制时间,和降低感染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促黄体素(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昆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小鼠经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8h后,摘取卵巢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分别在含不同浓度的LH和hCG的成熟液中,或将LH和hCG以不同的浓度组合加入到成熟液,进行体外成熟。结果经15.16h的成熟培养,5个浓度LH组中的极体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0IU/mL组显著高于50IU/mL、400IU/mL、300IU/mL组和对照组(P〈0.05);5个浓度hCG组的极体率与对照组极体率无显著差异(P〉0.05);协同组中15IU/mL hCG+200IU/mL LH组的极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各处理组。结论LH对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unx3蛋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以Runx3作为分子治疗靶点的抗肿瘤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法检测27例卵巢癌、2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卵巢良性肿瘤中抑癌基因Runx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Runx3基因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1.Runx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级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及有无腹水形成无关(P0.05)。2.Runx3蛋白在化疗敏感组中高表达。结论:Runx3蛋白低表达对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ACI的诊治、预防和病情监测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病灶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Hcy、DD和NSE水平,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中Hcy、DD、NSE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cy、DD和NS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cy、DD和NSE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但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根据病灶大小,急性脑梗死各组之间血中Hcy、DD和NSE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各组之间血中Hcy、DD和NSE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y、DD和NSE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cy、DD和NSE的检测对AC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