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2,(33):I0002-I0003
近日,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著名遗传学期刊《遗传》(Heredity)发表了我国研究者对长豇豆育种驯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亚洲人对豇豆三条特定染色体的持续人工选择是导致长豇豆超长豆荚形成的遗传主因。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10,(12):I0004-I000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惠珊研究组通过分析与本明烟RDR1高度同源的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的RDR1(Nt—RDR1),发现RDR1蛋白具有双功能作用,一方面,参与SA抗性途径,另一方面。抑制RDR6介导的抗病毒RNAi途径。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2010年4月16日的《植物细胞》(The PlantCell)上。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09,(7):49-49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鸿宣领导的研究组,在水稻重要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组通过对水稻耐盐相关基因OsHAL3的功能分析,揭示了光调控植物发育的一个新机制。相关研究论文于6月2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并将刊登在7月份的该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5.
《生物磁学》2012,(8):I0003-I0003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所核酸与分子医学研究组,格鲁吉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U—Rich Element—Dependent Translation Repression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 Tristetraprolin and RCK/P54”的文章,利用多个不同的报告子系统,发现了转录调控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6.
栽培稻×大颖野生稻F~2 多倍现象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栽培稻(Oryza sativa)×大颖野生稻(Oryza grandiglumis)F2经细胞学鉴定为2n=4x=48, 即已由杂种F1的ACD异源三倍体变成了异源四倍体。研究了从粗线期到末期Ⅱ的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F2的染色体构型为异源节段异段类型,且异常染色体频率极高,合计为87.13%。各类异常染色体频率变化按比例大小依次为: 单价体,染色体拖曳,落后染色体,多价体,邻接型易位,不均等分离,桥,不分离和松散配对等。邻接型易位是本研究的中心论题。因邻接型易位的存在是F2花粉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产生节段异段染色体构型的重要原因;因邻接型易位带来相互易位,可供育种利用。 Abstract:The chromosome number in F2 of O.sativa×O.grandiglumis were 2n=4x=48.This showed that the allotriploid of hybrid F1 had been changed into allotetraploid in F2.The chromosome constitution of this allotetraploid remained to be determined.The chromosome behavior was studied during meiosis from pachytene to telophase II.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romosome configuration of F2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the nodal section-allosection,and possessed very high rate of anomalous chromosome,the total rate of anomalous chromosome accounting for 87.13%.The frequency of anomalous chromosome were ranked as follows:univalent,chromosome straggling,lagging chromosome,polyvalent,adjoin translocation,unequal division,chromosome bridge,non-disjunction and loose pairing in descent order.The adjoin translocation was the topic in this study.With this translocation,no vitality gamentes were produced in F2.However,this is a mutual translocation,hence that is very useful for breeding.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3):I0001-I0002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张鹏课题组日前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首次报道了来源于乳酸杆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CF)叶酸转运蛋白面向内的晶体结构,并揭示了ECF转运蛋白跨膜转运底物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物磁学》2012,(10):I0001-I0001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浒苔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阐明了浒苔对环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和“绿潮”发生时漂浮浒苔的生理状,为全面认识由浒苔引发的海洋”绿潮”现象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在国际期刊《植物与细胞生理学》(Plantand Cell Physiology)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