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Caveolin-1 和nm2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72 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和40 例乳腺增生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Caveolin-1和nm2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 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veolin-1 和nm2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 关(r= 0.609,P<0.05);其中Caveolin-1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 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aveolin-1 和nm23 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应用于临床 诊治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L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Bcl-2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和Be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3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5例乳腺癌旁组织中L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L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L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Livin和Be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L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病理分期有关,提示Livin蛋白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Livin与Bel-2蛋白可能在乳腺癌的演进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清及乳腺组织中结合素4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收集的40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选择的血清及组织标本中nectin-4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CA1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nectin-4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组织(P〈0.05);nectin-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ER和PR的表达均显著相关(P〈0.05)。②乳腺癌组血清nectin-4表达水平最高,为238+4.95pg/ml;乳腺良性病变组为1205:3.28pg/ml;正常对照组为104±5.86pg/ml,三者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乳腺良性病变组比较,乳腺癌组血清CEA、CAl5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nectin-4、CEA和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31.67%、43-33%、28.33%,特异性分别为92.50%、95%、9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显著升高(P〈0.05),可达81.67%。结论:Nectin-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ER和PR的表达均呈显著相关,通过联合检测血清nectin-4、CEA和CA153水平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助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志峰  罗茂贤  王冰婵  耿怀成 《生物磁学》2011,(18):3442-3445,351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lk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3株人乳腺癌细胞和1株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Pl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84例乳腺癌及对应的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Plk1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Plk1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和雌激素受体(ER)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lk1基因mRN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P值均小于〈0.05)。另外,Plk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0.88±0.18)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0.22±0.10;P〈0.01)。统计学分析结果袁明:Plk1mRNA表达水平和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9或0.0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高Plk1mRNA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疾病进展率及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Plk1mRNA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P=0.0026及0.0136)。COX模型的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表明:Plk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HR=4.764,95%CI:1.341-6.123,P=0.0025)。结论:Plk1在乳腺癌组织呈现高表达水平,其mRNA表达水平有望成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判断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5.
过江  张学锋  吴坤  康松涛  彭湘洪 《生物磁学》2013,(25):4908-4912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一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黏附分子CD2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C、CD24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O.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CD2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VEGF—C、CD24蛋白表达与IIIA期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关,两者的mRNA水平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VEGF-C、CD24在肺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V EGF 一D 及V EGFR 一3 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D/VEGFR-3的表达。结果:(1)VECF—D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2%(41/5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37.5%(15/40),(P〈0.01)。VEGFR-3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4%(42/5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42.5%(17/40),(P〈0.05),且VEGF—D与VEGFR-3表达显著相关,(P〈0.05)。(2)VEGF—D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级、ER、PR无关,与CerbB-2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VEGF—D/VEGFIR-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VEGF—D可能促进了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BRMl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BRMl和P21蛋白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BRMl和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6%和80%;癌旁组织PBRMl和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和34.2%,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BRMl和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BRMl和P2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BRMl和P2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对其进行监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线性关系,同时分析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临床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癌标本中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ER阳性的有57例(55.34%),PR阳性的有49例(47.57%),C-erbB.2阳性的有39例(37.86%),CD44V6阳性的有68例(66.02%),Ki67阳性的有例(90.29%),其中以Ki67的表达率最高,C—erbB.2的表达率最低;不同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对ER、PR、C—erbB-2、CD44V6和Ki67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临床分期越高,PR的表达量越低;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肿瘤组织越小,C—erbB-2的表达量越低;ER的表达量和CD44V6的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中国以至世界,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CD44V6和Ki67的阴阳性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评价指标,联合检测更加有助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减轻乳腺癌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为临床医生选择和评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更为下一步的个体化治疗和基因治疗做了一些前序工作。  相似文献   

9.
佟丹  朱莉  刘磊  林楠  肖巍 《生物磁学》2014,(3):486-489
目的:观察Bcl-2和COX-2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cl-2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2.5%(P〈0.05),而COX-2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60.0%(P〈0.05)。(2)在宫颈鳞癌中,Bcl-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COX-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癌组织中Bcl-2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1)。结论:Bcl-2和COX-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升高并呈显著正相关,且COX-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淋巴转移有关,二者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评估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1例乳腺增生组和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病灶组织内VEGF-C蛋白的表达,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D2-40标记肿瘤新生淋巴管,计数肿瘤淋巴管的密度(LVD)。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VEGF-C的表达和淋巴管的密度(LVD)都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EGF-C阳性组中淋巴管的密度(11.32±5.78)与VEGF-C阴性组中的淋巴管密度(8.75±3.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EGF-C蛋白的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都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结论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管的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C的高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的升高是促进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梁聪  胡皓  方诚  梁洁  吴开春  聂勇战 《生物磁学》2014,(9):1683-1685,1661
目的:观察朊蛋白(PrPc)在正常结肠粘膜、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rPc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各40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结肠癌及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炎症程度等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rPc在正常结肠及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24/4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35%(14/40)及结肠炎组织的30%(12/40)(P〈0.05)。轻度结肠炎中PrP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重度结肠炎,结肠癌中PrPc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PrP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增高,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可作为临床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及结肠炎炎症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在乳腺癌化疗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资料完整的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结果:拓扑异构酶Ⅱα在126例浸润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9.2%,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HER-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PR状态无相关(P〉0.05)。结论:拓扑异构酶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TopoⅡα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倪田根  祝秉东  周欣  王娜  曾峰  关泉林 《生物磁学》2011,(20):3871-387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enolase-α,ENOD、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yruvatekinase,M2-PK)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分别对55例胃癌组织和23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胃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EN01、M2.PK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两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N01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30.4%(7/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均P〈0.05)。M2-P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39.1%(9/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EN01与M2-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9,P〈0.05)。结论:EN01和M2-PK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例宫颈癌及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结果:①在宫颈癌、CIN2/3、CIN1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40%和22.5%;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64.7%、90%和97.5%;GRP94在宫颈癌和CIN2/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1组织(P均〈0.05);CD8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及CIN2/3组(P均〈0.05)。②Western blot结果示GRP9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CD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③GRP94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8的表达与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宫颈病变组织中,GRP94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77,P=0.000);cD8的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s=-0.395,P=0.000);GRP94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08,P=0.000)。结论:GRP94表达可能是宫颈CIN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激活STAT3( pSTAT3)蛋白和SOCS3在人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60例乳腺癌和3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STAT3和SOCS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人乳腺癌组织中pSTAT3和SOCS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4%和40.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pSTAT3和SOCS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和22.2%,前者与后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乳腺癌pSTAT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但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和c-erBb-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SOCS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的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和c-erBb-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乳腺癌pSTAT3和SOCS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37,P<0.01).结论 乳腺癌pSTAT3和SOCS3表达状况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呈密切相关,提示STAT3和SOCS3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