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PP)与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328例,168例单纯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组,160例合并有冠心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根据厚度(IMT)是否增大将高血压组分为IMT增厚组94例和IMT正常组74例。对动态血压及颈动脉IMT进行测定。结果:与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24 hAPP、dPP、nPP等指标以及24 hASBP、nSBP等指标均显著提高;而24hADBP、dDBP、nDBP等指标则明显下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24hA PP艹60 mm Hg的发生率为57.50%,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39.29%;IMT增厚组患者的24hA PP、dPP及nPP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艹60 mmHg组共89例,IMT为1.14±0.23 mm,明显高于60 mmHg组79例的平均厚度0.93±0.12 mm(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在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S)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57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男性EH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收集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前1年内的多次血压水平及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CS〈50%组(n=66)及CS≥50%组(n=91),并进一步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I—V级),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①CS≥50%组收缩压(SBP)及PP显著高于CS〈50%组,而舒张压(DBP)显著低于CS〈50%组(P〈0.05),CS≥50%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外周动脉疾病(OR:4.543,95%CI:1.415.14.590)及脉压(OR:1.096,95%CI:1.038.1.157);②CS分级与PP(r=0.402,P〈0.0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0.200,P〈0.05)呈正相关,经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SBP、DBP、总胆固醇(T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ime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氨基酸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等危险因素后,CS分级仍与PP及FIB有关。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狭窄有关,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当尽量减小脉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calcium,R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IMT)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 holesterol,T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 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研究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改善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n=26),中度病变组(20分≤Gensini评分40分,n=45)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40分,n=29)。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各组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EV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重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IMT、β、EP、AC、PEVβ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607,0.428,0.532,0.507,0.556,均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4,0.432,0.517,0.521,0.54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患者病变程度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7例EH患者记为EH组,根据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不同,将IMT≥1.0 mm的患者记为颈动脉硬化组(n=78),IMT1.0 mm的患者记为无颈动脉硬化组(n=69);根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的不同,将MAU水平为0~30 mg/24 h的患者记为MAU正常组(n=86),MAU水平为30~300 mg/24 h的患者记为MAU升高组(n=61)。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记为对照组。比较EH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EH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无颈动脉硬化组的AASI、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比较MAU正常组、MAU升高组的AASI、肾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EH患者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EH组吸烟人数、糖尿病人数、收缩压、舒张压、IMT、AASI、MA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硬化组AASI、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血管顺应性(AC)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MAU升高组AASI显著高于MAU正常组(P0.05),PRO显著低于MAU正常组(P0.05);而MAU升高组与MAU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H患者中AASI与IMT、MAU、Ep、硬度指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PRO、AC呈负相关(P0.05),与GFR、CCr无相关性(P0.05)。结论:EH患者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情况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监测AASI,以尽早了解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及靶器官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肾功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5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87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8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水平、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液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IGU/CR)、尿转铁蛋白/肌酐(TRU/CR)、尿α1-微量球蛋白/肌酐(α1/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左侧、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肾功能指标、IMT、Crouse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T2DM组血清Hcy、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以上指标高于T2DM组(P<0.05);合并组、T2DM组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其与患者肾功能损伤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冠心病患者(54例单支病变和60例多支病变)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HDL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D显著降低(P<0.05),多支病变组病变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4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根据IMT将其分为正常组(IMT≤1.0 mm,n=28)、增厚组(1.0 mmIMT1.5 mm,n=53)和斑块组(IMT≥1.5 mm,n=60)。比较三组患者血清Hcy、hs-CR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四项指标与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增厚组与斑块组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斑块组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均与IMT呈正相关关系(r=0.775、0.836、0.492、0.415,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hs-CRP均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89、7.381,均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Hcy、hs-CRP关系密切,临床上检测其Hcy、hs-CR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膜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62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合并肾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主动脉瓣钙化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患有ARAS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病史、血脂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AVC发生率,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和AVC对ARAS的预测价值。结果:ARAS组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构成比、胆固醇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AV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ARAS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偏低;AVC的灵敏度低,而特异度高;二者联合特异度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AVC对ARAS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于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态血压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4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A、B、C三组,每组68例。24 h无创检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24h脉压(24h PP)及白天脉压(d PP)、夜间脉压(n PP),记录冠心病的发生率、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比例,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IMT与冠心病发生率及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和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在A组占54.41%,B组占60.29%,C组占79.4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41.18%、54.41%和91.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同冠心病发生率和24h SBP、d SBP、n SBP、24h PP、d PP、n PP呈正相关(r=0.876,0.448,0.378,0.476,0.443,0.491,0.438,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脉压升高以及非杓型高血压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IMT与冠心病发病率和动态血压参数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小而密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水平,探讨sd-L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按照试验入选标准收集我院近年门诊或住院患者131例.其中,隐匿型57例,心绞痛型46例,心肌梗死型28例.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sd-LDLc水平,观察各组间的sd-LDLc数值变化,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解sd-LDLc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结果:sd-L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sd-L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联系,对于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5、CTRP12、CTRP13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老年T2DM患者纳入T2DM组,另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根据是否CAS将老年T2DM患者分为CAS组131例和非CAS组67例。检测血清CTRP5、CTRP12、CTRP13和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清CTRP5、CTRP12、CTRP13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老年T2DM患者CAS的影响因素及血清CTRP5、CTRP12、CTRP13水平对其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血清CTRP5、FPG、2hBG、HbA1c、HOMA-IR、TC、TG、LDL-C水平升高,CTRP12、CTRP13、HDL-C水平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T2DM患者血清CTRP5与FPG、2hBG、HbA1c、HOMA-IR、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CTRP12、CTRP13与FPG、2hBG、HbA1c、HOMA-IR、TC、TG、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bA1c、HOMA-IR、LDL-C、CTRP5升高为老年T2DM患者CAS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12、CTRP13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TRP5、CTRP12、CTRP13水平联合诊断老年T2DM患者CA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大于血清CTRP5、CTRP12、CTRP13水平单独诊断的0.790、0.785、0.789。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CTRP5水平升高,CTRP12、CTRP13水平降低,与糖脂代谢紊乱和CAS密切相关,血清CTRP5、CTRP12、CTRP13水平联合对老年T2DM患者CA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ro)水平的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入住解放军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50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ntemalcarotidartery,ICA)、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评定标准:颈动脉IMT〉0.9toni或(和)颈动脉斑决定义为CAS。24h内将患者空腹静脉血送检,记录测定后的生化指标及№水平,记录吸烟史、糖尿痛、高血压病等病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强度。结果:按FIB水平分组(FIB≤3g/L组、FIB〉3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3g/L组的危险度为2.04,年龄、FIB水平、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对CA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IB与CAS的相关性最强。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的传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脂、血压以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根据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将其分为斑块组(IMT≥1.3 mm,33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9例)和IMT正常组(IMT1.0 mm,35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IMT,同时分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不同IMT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尿酸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高血压患者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MT、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SBP、DBP、TC、TG、LDL-C、血尿酸水平高于IMT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IMT与SBP、DBP、TC、TG、LDL-C、血尿酸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IMT与血脂、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血压、血脂、血尿酸参与了高血压患者CA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三组患者斑块检出率、Hcy、hs-CRP水平和IMT厚度,同时对Hcy、hs-CRP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为86.4%,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hs-CRP水平以及IMT厚度均显著低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PH患者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13C尿素呼气试验所测定的HP结果将患者分成HP阳性59例(即超基准值4.0,记为观察组)和HP阴性91例(即超基准值≥4.0,记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脂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型胆固醇(LDL-C)、Hcy及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型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IMT增厚率为28.82%,形成斑块率为49.15%,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5.38%、30.77%,而CIMT正常率为22.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3.56%,高于对照组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可考虑清除或预防HP感染,从而科学有效地预防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研究组),另选取非脑梗死患者或者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检测其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部位、颈动脉内径并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存在于颈总动脉者最多,且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P0.05);研究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纤维蛋白原(FIB)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年龄、糖尿病、高血压、FIB和血脂均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疾病活动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3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SLE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AL、HMGB1 、Gal-3水平。根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无活动组(n=48)、重度活动组(n=32)中度活动组(n=39)、轻度活动组(n=41)。同时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AS组(n=56)和无CAS组(n=104)。对比各组血清NGAL、HMGB1、Gal-3水平的差异。SLE发生CAS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活动组、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的血清NGAL、HMGB1 、Gal-3的水平依次升高,整体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的血清NGAL、HMGB1、Gal-3的水平高于无CA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GAL、高HMGB1 、高Gal-3高、高年龄、SLE病程长是SLE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而规范应用羟氯喹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NGAL、HMGB1 、Gal-3水平升高,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高NGAL、HMGB1 、Gal-3、年龄以及SLE病程长是SLE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性疾病(PAD)患病率及其特点,重点研究踝肱指数(ABI)与冠心病、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和安贞医院门诊及住院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无损伤周围血管检查仪测定患者踝肱指数、标准问卷调查及各项指标测量确定患者身体基线状况;任一侧肢体ABI≤0.9诊断为PAD,1.01-1.30...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取123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根据合并不同的并发症分为四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EH-AF)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EH-LI)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EH-LVH)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合并有各种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3级高血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其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均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与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较,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均升高。结论: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异常与高血压并发症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合并不同并发症,其动态血压参数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