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些人会对特定的食物(比如花生、牛奶、鸡蛋等)过敏,如果不小心吃了会引发强度各异的免疫反应。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食用的食物都会通过一种叫做"口服耐受"的机制巧妙地避开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不过这一机制目前还不甚了解。之前的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尤其是外周调节性T细胞,p Treg)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p Treg细胞是由常规T细胞分化而来,主要分布于肠道内。这一分布特征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是受到了肠道共生菌的影响。之前的实验通过给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通报》2007,42(8):60-60
研究显示当果蝇作出基于价值的决定时.它们使用一个具有2个阶段的系统。研究人员对了解灵长类如何决定很感兴趣,但是灵长类的大脑太复杂了.于是张柯以及一组中国神经科学家用了一个更简单的系统。张和同事选择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来研究如何作决定。他们训练了这些果蝇在一个模拟飞行器中响应颜色和位置的信号。当果蝇需要作一个价值选择时,  相似文献   

3.
“蓝蓝”是一只来自南美洲的雄性紫蓝金刚鹦鹉。别看它头不大,却很会动脑子,经常耍些小聪明。比如,有时候它刚刚从地上捡了游客投喂的食物,看见饲养员或志愿者来了,就会马上把食物藏到舌头下面,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对着人点头哈腰地打招呼。等人不看它时,它再飞到笼子里你够不着的地方吃起来,因为它知道捡拾游客投喂的食物会挨批评。为了它的健康和安全,我们经常要从蓝蓝的嘴里把它不该吃或不能多吃的东西抠出来。  相似文献   

4.
贪吃的本性     
张鹏 《生命世界》2014,(3):44-45
正保健医生告诫我们不要贪吃甜食或脂肪类食物,因为贪吃和偏食都是坏毛病。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坏毛病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坏毛病呢?自然界食物本身没有"好吃"或"不好吃"的标记,但是我们大脑会自主地做出判断,将能量高或有营养的食物归为好吃,将能量低或有毒的食物归类为不好吃。这样婴儿本能地喜欢吃甜食、肉等高能量食物,不喜欢吃粗纤维、草、树叶等低能量、有毒性  相似文献   

5.
无颌的世界     
盖志琨 《化石》2006,(3):2-7
当你大口地嚼肉、吃着山珍海味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谢大自然赐给了你一对强有力的颌(上颌和下颌),使你能够把食物嚼碎,尽情地享受着这人间美味。但你可曾知道,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一群无颌的动物,它们没有颌,不能主动地捕食和咀嚼食物,只能过一种寄生或滤食的生活。也许当你在吃肉  相似文献   

6.
根田鼠幼体食物选择的社群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学习为动物的一种可塑性表型行为,能使动物获得适应于栖息地的行为模式.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自助餐式食物选择实验,测定栖息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根田鼠断乳幼体间食物选择的社群学习模式.结果表明,同伴对其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具有显著的作用(P<0.001).学习个体对同伴已觅食食物的摄入量占其总摄入量的71%以上.在多同伴及单同伴与学习个体相互作用4 h后,同伴对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的学习具有显著的作用(P<0.01),而在24 h后,同伴对学习个体食物选择的作用则消失.多同伴与单同伴对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作用的差异不显著(P>0.05).熟悉同伴对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具有显著的效应(P<0.01),而陌生同伴对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则无显著作用(P >0.05).  相似文献   

7.
我们听到过很多传说,都说原始民族从来不贮藏食物以备粮荒,食物充足时大吃一顿,没有食物时就饿肚子。有些原始民族确实如此。据说,两个卡拉哈里沙漠的游牧民半天内就能吃一头羊,连内脏也不剩下;北极的爱斯基摩猎人一次能吃下四、五公斤肉。但是,绝大多数的原始民族都懂得应该把剩余的食物贮藏起来。大草原上的印第安人是这样做干肉饼的:先把干野牛肉捣烂,加进野樱桃和溶化的油脂,然后装进生牛皮口袋,再把溶化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系统内,各类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生物个体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链条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是一环扣一环的。各种生物体分别位于食物链的不同环节上(按食性划分)。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食物链长短不一,营养级的数目也不一样。由于各种生物的营养关系复杂,一种消费者常常不只吃一种食物,而一种生物又可被不同消费者所吃,这样就决定了在一个生态系统内有许多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结,紧密相联,构成  相似文献   

9.
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99.9999%的人经历过疼痛。事实上,疼痛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大脑告诉你哪儿不对劲的信号,新华词典的解释是:"疼痛是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我们的老祖宗造词时就提示了这一问题,如"病痛""痛苦""痛定思痛""痛不欲生"等等。对于正在经历疼痛的人,镇痛是第一位的,可是,不知疼痛真正幸福吗?看了以下病例,您一定会感到"能够知觉疼痛"真幸福!据《世界新闻报》报道:"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对巴基斯坦的6名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孩子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因而他们的嘴唇被自己咬伤,需要做整形手术恢复,其中两个孩子甚至失去了1/3的舌头。他们多数都经历过骨折或骨头感染,而这些只有在他们跛着脚走或不能运动后才被发现。剑桥大学遗传学家杰弗里·伍德说,这些小孩有些也曾被滚烫的水烫伤过,或被电暖炉灼伤。他们的经历证明,疼痛是身体对伤害、疾病或危险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是身体为防止危险升级而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若人体没有疼痛机制,将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祖先一度是素食者,但很早以前却变成了食肉者,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类是很奇特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人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体质特性:用双腿行走;有很大的脑子;由于没有明显的“发情期”,难以说出女人何时怀孕;制造工具比体质上的进化对适应趋势的影响更大。人类还有一些行为上的特性:具有创造艺术、音乐和语言的能力;有男女结对为偶的习惯;与其他灵长类相比,我们吃更多的肉食。我们现在谈谈人类的食物——争论多年的古生物学问题: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如何开始吃这么多肉食。就许多人而言,在食物上现在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而在遥远的过去,获取食物可是件很伤脑筋的事。一般认为,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大部分部是素食者,在某一关键时刻,我们的远祖经历过一次大的转变:从大部甚至是全部素食转变成吃大量的肉食。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常有的事。现在不大容易找到很好的例证,用以说明起源于素食的祖先而进化转变为食肉  相似文献   

11.
开花的奥秘     
植物开花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你想过吗?开花是由什么决定的,由什么物质控制的?很多人不一定会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在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2005,40(11):11-11
当我们入睡时,意识渐渐消失.但大脑仍保持活跃,一项新研究帮助解释了这个现象。研究人员在实验对象进入睡眠之前和之后,测量了他们大脑皮层不同部分之间的连通性程度。他们通过轻度刺激皮层的一小部分,然后记录整个大脑的电活动,来测量。实验对象对研究人员用的磁性刺激没有感觉。当实验对象醒着时,电活动很快地从初始刺激点广泛传播开。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食物有密切关系,首先要吃饱,接着就是要吃好。让所有人们吃饱很不容易。至今地球上还有几亿人在挨饿,而且世界人口尚要增加,如何保证食物供应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丰衣足食的人来说,更要求吃好。不仅是营养,还有口味,会不会使人发胖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将越来越讲究。无论怎么吃,基础食物都是靠植物提供的。粮食、瓜果、蔬菜、海带、螺旋藻等本身就是植物产品;鱼肉蛋奶是动物吃了植物转换成的;香草木耳和酱醋美酒是微生物利用植物作原料变的。人和动物吃食物呼出二氧化碳和排出粪便,微生物将动植物和它们的排…  相似文献   

14.
工艺决定产品,拿最近批准进入市场的tPA来说,它的售价是2200美元/剂量,是链激酶的近20倍,因而降低生产成本对这些产品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生化工程学家没有现成的生化工艺规律可循,在放大规模之前他们要做细致的小规模试验。这篇文章就通过分析一例研究,来说明决定一种产品的重要工艺、设计和经济学方面的考虑。1 模型工艺和生产系统的选择 我们选择tPA的生产作为模型工艺,因为它被认为是年轻的生物技术产业的先驱产品;同时也是第一个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哺乳动物细胞生产的上市药  相似文献   

15.
紫菜的一生     
任跃 《生命世界》2015,(3):82-91
<正>紫菜,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食物,在烹饪的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紫菜的身影。我本人就很喜欢喝紫菜蛋花汤和吃紫菜包饭。紫菜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多糖,是种营养含量很高的食物。人们大多对餐桌上的紫菜很熟悉,但是却鲜有人了解紫菜的生长过程,顶多也就知道紫菜是生长在海里的。笔者作为人文地理摄影师,前往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小嶝岛,花费数月时间记录了紫菜的生长过程,希望帮助大家认识这平常却又不平凡的紫菜。(责编桑新华)  相似文献   

16.
开花的奥秘     
正植物开花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你想过吗?开花是由什么决定的,由什么物质控制的?很多人不一定会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在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开花涉及有性繁殖和遗传物质等诸多问题,在20世纪50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世界》2008,(5):94-94
在9月1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大脑如何学习和识别物体的秘密。人们从来不会看到2次同样的画面但一只狗无论是跑着、躺着摆尾巴还是乞讨食物人们都能认出它。大脑是如何识别物体和脸的呢,科学家认为人们通过收集同一个物体在短时间内许多不同的快照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斑痣悬茧蜂Metr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刺扎寄主的行为机理。【方法】采用非选择性试验于室内观察了刺扎次序对其产卵决策的影响;并采用双选试验观察了具有刺扎不同寄主(健康的、自身刺扎过的、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的经历如何影响寄生蜂对自身刺扎与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的选择。【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面对健康寄主时,寄生蜂刺扎次序对刺扎耗时在5%概率水平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0%概率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刺扎次序对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第1至5次刺扎的寄生率依次为63.3%、46.7%、76.7%、70.0%和66.7%。双选试验结果发现,刺扎不同寄主的经历处理对刺扎寄主选择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具有刺扎健康的、自身刺扎过的和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的经历使寄生蜂选择被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的比例分别为65.5%、44.8%和50.0%。但刺扎经历显著影响刺扎耗时(P<0.05),具有1次刺扎健康寄主经历的蜂的刺扎耗时显著短(2倍)于具有刺扎自身刺扎过的寄主经历的蜂,但与具有刺扎他蜂刺扎过的寄主经历的蜂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学习在斑痣悬茧蜂刺扎探测寄主行为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9.
踏上寻访马倌的旅程之前,我们曾经在电话里与一位有过内蒙牧区经历的作家交流对蒙古马命运的看法。他说:“马的消亡是必然的,因为马本身就有破坏草场的一面,现在草场不多了牧民不愿意养马了,叫他们养也不养了。”这是与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人一样的说法。尽管当时我们难以完全认可这样的判断,我们还是在本期蒙古马专辑的策划脚本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蒙古马彻底被机器取代之时,人失去的不单是一种工具,还是一个有情感的朋友……但是,人类或许不会仅因为这一点原因就停住走向机器时代的步伐,如果马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我们的这本专辑就可能成了为蒙古马送行的挽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当人类懂得用火以后,就越过“茹毛饮血”的阶段,开始了熟食。人类最早的熟食是将猎物(禽、兽、鱼类)直接放在火上烧烤。这是一种最原始也是沿袭时间最长的一种熟食方法。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和前陶新石器时代,亦即在人类还没有使用陶器来炊煮食物之前,除了使用直接烧烤法熟食外,还使用过哪些熟食方法?这是考古界长期以来尚未解决的问题。下面所介绍的几种原始炊煮食物的方法,目的在于能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