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1个新选育茶树品系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和生化组分比较分析,旨在为今后筛选出品质优异的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开发高花青素茶叶加工和深加工保健产品提供物质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1个新品系属乔木或小乔木型,生长势强;芽叶的红紫色是由其高含量的花青素引起的,而与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无关,且花青素的含量与芽叶红紫色的深浅呈正相关,随着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其红紫色越深;除HY-5和HY-8芽叶色泽在秋季最深外,其他红紫芽品系芽叶的红紫色都在夏季最深,说明红紫芽茶树芽叶的色泽及其花青素含量同时受外界环境和遗传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选用遮光率分别为55%、70%、85%的黑色、蓝色遮阳网,观测遮光后茶园小气候、茶树叶色、叶绿素荧光参数、茶树生长状况及茶叶生化成分,分析不同遮光处理对山东黄金芽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明确适宜夏秋季的遮光方式.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遮光直接降低光照强度,茶园空气温度、叶面温度明显降低,空气湿度则增高;遮光程度越大,黄金芽叶色返绿越明显,叶绿素含量增幅越大;55%遮光处理能保持品种叶色黄化特性,且生化品质较好;而70%遮光率处理茶苗生长势较好,不受光胁迫;与蓝色遮阳网相比,黑色遮光处理能更好地促进茶树生长,保持叶色黄化和提高茶叶品质.黄金芽茶树品种苗期管理宜选择黑色70%遮光率处理(日光合有效辐射为1.2~3.5万lx),以促进茶树生长;成龄后则以黑色55%遮光处理(日光合有效辐射为1.8~5.5万lx)为优,既能保证黄金芽叶色黄化又能提高茶叶生化品质,从而充分发挥其品种特色,实现优质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茶树春梢芽叶色泽的数量遗传特性,应用色差仪测定68份茶树品种(品系)春梢芽叶的色泽表型值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色差异度较高的第1叶位L~*、a~*、b~*、C、H值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可将芽叶色泽划分为紫色系、黄色系和绿色系等7个色系。色系分类与CIELab颜色体系的对应性较强,色系划分符合茶树品种(品系)叶色表型特点。茶树品系的叶色表型较丰富,叶色在L~*、a~*、b~*值三维坐标空间整体呈带域分布,色系由紫色系、紫红色系、紫绿色系向黄色系、黄绿色系、绿色系变化。春梢芽叶色泽表型数据的遗传数量分类与色系判定为茶树特异芽叶色泽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苹果元帅系和富士系芽变品种的IRAP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筛选的6对IRAP引物对15个元帅无性系芽变和16个富士无性系芽变进行了鉴定,以揭示苹果无性系变异的机理.结果显示,所有引物在两种无性系芽变中均扩增出丰富的条带,表现出多态性.SAHN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相似系数0.65为阈值,元帅芽变无性系和富士芽变无性系各自聚为一类;以相似系数0.83为阈值,供试的15个元帅无性系变异可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元帅'、‘居家店短红星'、‘艳红'、‘米勒矮生'、‘矮壮'、‘红星'、‘红冠'、‘矮威尔'、‘早红星'和‘华帅一号',第二类包括‘玫瑰红'、‘奥勒冈矮生'和‘矮红';‘新红星'和‘哈蒂·勃莱特'分别独自成类;以相似系数0.89为阈值,供试的16个富士芽变无性系可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长富3'、‘盛放富1'、‘长富6'、‘群富1'、‘烟富1'、‘竽井Ⅱ系'、‘岩手Ⅰ系'、‘富士Ⅰ系'、‘红王将'、‘长富7'和‘长野Ⅰ系',第二类包括‘富士'和‘秋富5',第三类包括‘斋藤Ⅱ系'和‘秋富2',‘秋富1'独自成类.研究表明,逆转座子在苹果基因组内的插入方向具有随意性,转座插入和逆转座子间重组是引起苹果无性系变异的两个重要机制,本试验所开发的引物是进行苹果无性系变异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莼菜冬芽越冬阶段叶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越冬阶段的莼菜冬芽叶片的超微结构和一些生理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莼菜冬芽叶虽处于冬季不利的低温条件下,但各细胞器的结构完整,并仍保持完善的生理功能,冬芽叶的结构和生理特征表明,莼菜冬芽可能不是像绝大多数的陆生植物那样以降低自身的代谢速率的方式来被动地越冬,而是通过积极的代谢活动形成主动的抗寒能力而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和鉴定茶树中与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相关的抗性成分。【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8个茶树品种的氨基酸及其组分、咖啡碱和茶多酚及其组分的含量。采用人工饲料喂饲法对可能的抗性物质进行初步鉴定。【结果】通过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水平差异较大的茶树品种的30多种生化物质的分析,筛选出抗、感茶树品种间差异较大的物质,包括茶多酚、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绿原酸和茶氨酸。分别将其作为可变因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加入到人工饲料饲养假眼小绿叶蝉,统计5种化学成份不同浓度人工饲料上假眼小绿叶蝉的成活率,初步确定了这5种化学成份对假眼小绿叶蝉成活率的影响。其中,γ-氨基丁酸可能是茶树抗虫物质之一。【结论】为阐明茶树抗叶蝉的化学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明日叶(Angelicake&keiKoidzumi)是伞形花科当归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解决生产上短时间快速获得大量明日叶种苗的相关技术,以明日叶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直接诱导产生丛生芽并且得到再生植株,建立了明日叶叶片离体再生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诱导丛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1.0mg·L-1,2,4-D+0.2mg·L~6-BA,诱导率可高达100%;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是Ms+1.0mg·L-1NAA,诱导率可达90%,将生长良好的再生植株进行移栽,存活率可达86%。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明确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害对茶叶生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精准、安全、高效、绿色防治黑刺粉虱,提高茶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黑刺粉虱为害不同级别下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生化成分(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SOD, POD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提高,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显著性降低,且以为害级别为Ⅳ级时最低,为18.82%±0.21%,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的含量在不同的为害级别间均无显著性变化。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POD和CAT活力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增加先显著升高后很快降低,均以为害等级Ⅰ时活性最高,分别为57.14±3.98和28.05±0.40 U/mg pro。SOD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以为害等级Ⅳ时SOD活力最低,为442.73±10.54 U/mg pro。【结论】黑刺粉虱为害对黄金芽茶叶中与抗性提高相关的生化物质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与抗逆补偿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没有显著性变化,但茶多酚含量显著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害对茶叶生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精准、安全、高效、绿色防治黑刺粉虱,提高茶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黑刺粉虱为害不同级别下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生化成分(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SOD, POD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提高,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显著性降低,且以为害级别为Ⅳ级时最低,为18.82%±0.21%,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的含量在不同的为害级别间均无显著性变化。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POD和CAT活力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增加先显著升高后很快降低,均以为害等级Ⅰ时活性最高,分别为57.14±3.98和28.05±0.40 U/mg pro。SOD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以为害等级Ⅳ时SOD活力最低,为442.73±10.54 U/mg pro。【结论】黑刺粉虱为害对黄金芽茶叶中与抗性提高相关的生化物质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与抗逆补偿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没有显著性变化,但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为害等级升高呈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黄金芽对黑刺粉虱的抵抗力较弱,需要加强黄金芽上黑刺粉虱发生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保存的来源于广西的98份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广西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0,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的86.75%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98份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大部分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2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红茶的资源,第3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51份云南茶树地方品种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5.84%,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生化成分变异系数平均为16.53%,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茶叶感官审评红茶品质总分达87.5分~94.2分,绿茶品质总分达78.8分~91.5分,茶树品种红、绿茶适制性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2和0.94;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第Ⅰ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红茶,第Ⅱ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绿茶,第Ⅲ类为生化成分特异性品种。并从中筛选出18份优异品种资源,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相对于基因组学来说,能更直接、更准确的解释生命现象。对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如双向凝胶电泳、生物质谱、蛋白质芯片、生物信息学等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植物地上部对铝毒的生理响应及其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50%以上潜在的可耕地属于酸性土壤,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上植物生长最有害因素之一。近年来,为了阐明植物铝毒害及其耐性,前人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有一些综述性文章发表。然而,大多数文章主要综述铝对植物根系的影响及其耐性,因为根生长受抑是最早的铝毒害症状之一和溶液培养时最容易辨认的铝毒害症状。为此,本文综述了铝对植物地上部光合作用、光保护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含水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矿质营养、有机酸和氮代谢的影响,并对富铝植物的解铝毒机制(铝与小分子有机酸螯合和把铝隔离在对铝不敏感的表皮细胞和液泡内)进行了综述。本文还对植物耐铝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及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Tea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crops in China. To secure its production and quality, 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has been widely popularized in China. IMP programs also provide better control of arthropod pests on tea with less chemical insecticide usage and minimal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More than 1100 species of natural enemies including about 80 species of viruses, 40 species of fungi, 240 species of parasitoids and 600 species of predators, as well as several species of bacteria have been recorded in tea ecosystems in China.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dominant natural enemies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Several viral, bacterial, and fungal insecticides have been commercially utilized at large scale in China. Progress in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est control approaches for tea insect pest management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Knowledge gap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tea pest management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茶树种质资源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近20年中国茶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遗传稳定性等研究的主要成就与进展.着重提出近期继续征集、在资源个体与基因水平上深入鉴定评价、加强种质创新不断提供新基因源、建立核心种质、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等研究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茶树是铝、氟超富集植物,过量铝、氟累积于叶片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了解铝、氟在茶树体内的代谢机理对降低茶叶中的铝、氟含量很有必要。本文系统阐述了茶树对铝、氟吸收、转运、累积和解毒的最新研究进展,推测了茶树对铝、氟吸收、转运及解毒的机制,提出了今后茶树铝、氟富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黄柳再生枝与现存枝形态和光合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玉葆  任安芝  王巍  王金龙 《生态学报》2002,22(10):1758-1764
对黄柳经平茬后形成的再生枝和未平茬的现存枝的光合作用、株高、基径、叶片大小等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枝比现存枝具明显的生长优势;再生枝高度及高度频度分布均与现存枝十分接近;再生枝基径显著大于现存枝,前者过细和过粗枝条的比例均较低,基径频度分布趋于正态分布,后者细枝条比例较高,基径频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同时再生枝叶片更长、更宽,叶长和叶宽接近于平均值的叶子所占比例更大。在上午时段内叶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随气温同步上升,黄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总体上都比较高,再生枝和现存枝之间的表现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亚麻组织培养高频不定芽诱导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适合南方地区冬季种植的纤用亚麻品种组织培养过程中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外植体材料的基因型和苗龄以及再生不定芽的生根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适合于亚麻白花品种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YB1,不定芽诱导率可达98.50%。在此培养基上,白花、黑亚4号、K6531、K7697、HI026、HI045、I039和阿丽亚那下胚轴不定芽的诱导率分别为98.50%、98.50%、56.50%、42.47%、54.40%、0、27.13%和97.30%,平均出芽数为11.43、9.33、2.17、0.77、1.10、0、0.90和10.68。苗龄为7-10天的下胚轴最适于诱导不定芽,随苗龄增加,不定芽的诱导率呈下降趋势。RB5培养基最适于不定芽的生根,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为15.3。实验还确定了亚麻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抗性浓度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