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拉米夫定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 ,据文献报道 [1 ] ,可以有效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使大多数病人转氨酶恢复正常。我们于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5月间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76例 ,乙肝肝硬化 18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入选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病例符合 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 ,共 94例。按“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76例慢性乙型肝炎除 4例年龄小于 16岁 (10~ 14 )外 ,其余 72例均为适合治疗对象 ,He Ag阳性 ,HBV…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并评价其预后。结果:该患者戊肝抗体长期阳性,被诊断为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但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经治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后戊肝抗体Ig M也阴转。结论: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治疗后可同时出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戊肝抗体阴转,预后可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仍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肝病中心在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7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规范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抗病毒治疗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有HBV感染6例,HCV感染1例;慢性肝炎2例,肝硬化5例;HBeAg阴性5例;3例合并糖尿病;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均处于低度复制或不可测状态。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消除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风险,病毒载量、HBeAg阴性、糖尿病、肝硬化等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梁世寅 《蛇志》2003,15(4):23-23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HBV在体内持续复制 ,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及发展的病因 ,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癌。因此 ,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最主要的关键治疗措施 ,用抗病毒治疗来清除 HBV是根本的治疗措施。抗 HBV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及免疫调节剂。1 干扰素  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是干扰素α,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我科自 1 994~ 1 997年应用较多 ,共 83例 ,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ALT升高 (3~ 5倍常值上限 ) HBe Ag阳性 ,干扰素α 3~ 5mu肌注 ,每周 3次 ,疗程 3~6…  相似文献   

5.
秘方介绍     
《蛇志》1990,(1)
上海6912—67群用蛇药处方: 马齿苋20%蒲公英30%大蓟(根)25%五灵脂15%商陆10%用法: 1.冲剂:每日3—4次,每次1/4包,开水冲服,首次剂量1/2包,每包25克。 2.针剂:每日4—6次,每次2毫升,首次剂量4毫升,每支50%2毫升。效果: 治疗各种毒蛇咬伤344例,死亡10例。资料来源上海市医药工业公司,上海第一医学院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探讨了小儿肝硬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评价了大宗HBV感染的患儿肝硬化的发病及演变过程。 本研究292例,1—13岁,HBsAg阳性伴转氨酶增高。10例患儿(3.4%)确诊为肝硬化,8例有活动性肝炎的特征。其余者,166例(56%)为慢性活动性肝炎(127例属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苦参素 乙肝疫苗治疗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64例,并重点观察了HBV血清标志的变化,结果表明苦参素对HBV复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乙肝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产生抗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选择住院的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Ⅱ)96例,随机分为①治疗组64例,其中男62例,女2例,年龄17-52岁,平均38.8岁,病程平均2.21年。②对照组32例,其中男31例,女1例,年龄15-49岁,平均36.9岁,病程平均1.96年。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血清胆红素,谷丙转…  相似文献   

8.
覃建业 《蛇志》2001,13(2):66-68
蝮蛇抗栓酶 ( Svate)是从蝮蛇蛇毒中分离出的以精氨酸酶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新型抗凝溶栓剂。具有抗凝、去纤、溶栓、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1] ,在我国应用于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冠脉溶栓、脉管炎等的临床治疗已近 2 0年历史。随着其药理学研究的进步 ,蝮蛇抗栓酶在内科临床应用不断扩展 ,对多种疾病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1 .1 治疗肾病综合征 徐国良等 [2 ]用蝮蛇抗栓酶0 .5~ 0 .75u加入 5%葡萄糖 2 50 ml中静滴 ,每日 1次 ,1 4天为 1疗程 ,治疗 34例 ,总有效率 93.75% ,优于综合…  相似文献   

9.
<正>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是全球最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导致。戊肝多数呈自限性,孕妇罹患戊肝的病死率高达20%,慢性肝病合并戊肝、老年人戊肝症状较重、易导致肝衰竭。HEV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常导致大的暴发流行,1986~1988年我国新疆发生一次国内外有文献记载的规模最大的戊肝大流行,共发病  相似文献   

10.
在慢性肝炎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相当多见,可使肝炎慢性化、重症化,肝组织损伤加重,肝硬化(LC)和肝癌(HCC)发生率增加[1]。本文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9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类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状况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预后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受检的196例病例均为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149例,女47例,年龄15~82岁,其中慢性肝炎(CH)患者139例,肝硬化(LC)患者42例,肝癌(HCC)患者15例。所有病例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乙肝病毒(HBV)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HBV标志物检测提供了灵敏的方法,从而使临床评价HBV标志物的工作得到广泛开展[1]。本文报告90份HBeAg( )和56份抗HBe( )病人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1检测血清本文检测血清标本均为我院住院病人,HBeAg( )病人90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急肝)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迁肝)3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31例,肝硬化7例。抗Hbe( )病人56例,其中急肝5例,慢活肝13例,慢迁肝29例,肝硬化9例。肝炎诊断依据1990年第六次全国肝炎会议修订标准,肝硬化诊断依据内科学…  相似文献   

12.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戊型肝炎通常呈急性感染病程,2008年以来陆续发现器官移植病人等免疫抑制患者感染HEV后可能迁延为慢性化。在无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器官移植病人感染HEV后迁延为慢性感染的比例超过60%,其中10%的病人慢性感染HEV后可能出现肝纤维化,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导致死亡。本文简要综述器官移植病人HEV慢性化感染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于文龙 《蛇志》2003,15(4):21-22
近年来 ,我们对体检中发现的 5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 ,采用百令胶囊为主 ,伍用维生素 E(Vit E)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0例 ,男性 38例 ,女性 1 2例 ,年龄在 2 6~ 52岁之间 ,平均年龄 (40± 2 )岁。50例中 ,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均为阳性 ,兼有乙肝 e抗原 (HBe Ag)阳性 1 8例 ,乙型肝炎病毒前 S1抗原 (简称前 S1抗原 )阳性者 2 1例。1 .2 治疗方法 本组全部病例均服用百令胶囊 ,每粒含原粉 0 .2 g,每次 5粒 ,每天 3次 ;维生素 E,每次 0 .1 g,每天 3次 ,2个月为 1个疗程 ,共服用2个疗程。1 …  相似文献   

14.
重视肠道微生态变化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病毒、酗酒等引起的慢性肝病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 1.3亿 ,每年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达 1千 3百万。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尚未阐明 ,尽管目前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的势头并未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肝移植、人工肝脏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但由于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慢性肝病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己知内毒素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网络作用通过致肝细…  相似文献   

15.
胡春安  陶钧  顺萍 《蛇志》2014,(3):336-337
目的探讨高频短时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频短时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第1周每日1次,每次2h;第2~4周每周3次,每次3h,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结果 1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脑出血危险期,4周后转低分子肝素规律血液透析。结论高频短时无肝素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回春生制剂对肝硬化,各型肝炎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取从一健康成人分出的青春型双歧杆菌制成活菌制剂,观察其对肝硬化和各型肝炎的疗效。实验组患者除接受与对照组同样的常规治疗外,加服回春生。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回春生治疗后,肝硬化组34例(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39例(P<0.01),急性黄疸性肝炎组21例(P<0.05)TTT 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为21,32,19例,提示:回春生影响患者肝脏内促进改善蛋白代谢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抗人C_(?)的羊IgG为包被抗体,以HRP-HBs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了可检测激活补体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3-CIC)的C_3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36例六种类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人血清标本,其阳性率分别为:无症状携带者(ASC)12.9%(4/31),急性肝炎(AH)36.7%(22/60),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3.3%(7/21),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9.6%(34/57),重型肝炎(SH)77.8%(14/18),肝炎后肝硬化(PLC)67.3%(33/49),阳性率与肝损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1)。认为HBs-Ag/C3-CIC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胜林  裴泉清 《蛇志》1999,11(3):45-46
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途径;我们自1996年始应用中国蛇协研制的蛇毒制剂青龙肠溶胶囊治疗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本院门诊病例,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男17例,女5例,全部伴有不典型中度增生,17例同时伴肠腺化生,随机设13人为对照组,男10人,女3人,均经胃镜并做组织活检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呈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有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肠腺化生。  患者全部门诊治疗,治疗组服用青龙肠溶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  相似文献   

19.
黄美勇  黄美春 《蛇志》2014,(2):183-185
目的分析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其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33例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对产程及胎儿的影响,并随访6个月后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1)妊娠相关并发症包括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29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妊娠剧吐(8例)和子痫前期肝功能损害(20例),除妊娠剧吐多出现在孕早期,其余均多发生于孕中晚期;非妊娠的因素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含重症肝炎)(41例),肝硬化(2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也多见于中晚孕期;还有一部分为原因不明(31例)。(2)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围产儿死亡,其发生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1。(3)6个月随访69例,其中妊娠相关肝功能异常好转率为81.5%(22/27),非妊娠相关肝功能异常好转率为20%(5/25),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相关性肝病及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并及时发现异常对降低母婴死亡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应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体复合物治疗性疫苗(YI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会诱生S基因免疫逃逸变异株的出现。方法 选取5例用30μg或60μgYIC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下降>2log10、伴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应答,但在随访6个月后病毒DNA水平重复升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例对YIC治疗始终无应答患者和1例注射安慰剂患者作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44周)血清中HBV DNA的S基因、前-核心基因、核心基因启动子片段,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S基因“a”决定簇及前-核心基因均未发生变异,但YIC治疗后有3例HBV的核心基因启动子1762/1764位点序列有变异,另有2例在核心基因启动子的其他位点有核苷酸变异。结论 研究显示5例出现病毒重新复制的患者并非由于发生了病毒S基因逃逸变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