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态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持续深入,我国人工造林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人工造林更新工作上的成绩斐然,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造林工程的正常进行。本文将针对人工造林更新中的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一些相关事项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样带农户调查的江西省山江湖林业工程生态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麟  邵全琴  刘纪远  邵景安  匡文慧 《生态学报》2010,30(19):5346-5354
"山江湖工程"实施的20多年间,以人工造林为主的消灭荒山、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建设使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由36%提升至60.05%。利用江西省中南部典型样带4个县181个村508户农户的入户实证调查资料及相关辅助数据,分析了"山江湖工程"实施以来的具体生态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结果表明:工程区农户通过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管理而成为山江湖工程的主体,但大部分属于被动参与,参与收益后逐渐开始考虑参与方式和利益获取的均衡性,其主体地位体现在对造林树种、密度、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选择;农户通过不同经验指标衡量工程实施后的具体生态成效,认识到工程的显著成效表现在植被恢复、保持水土、保护野生动物、涵养水源等方面;对于生态成效无意识的农户,与局部地区只砍不种以及未获收益后农户经营的逆反心理有关;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乱砍滥伐、超方砍伐等。  相似文献   

3.
沙地植物柄扁桃的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发现柄扁桃具有典型旱生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同时,在生理特征上也与旱生环境相适应。因此,在沙区引种栽培柄扁桃是可行的。柄扁桃的繁殖主要采用播种法,利用沙藏催芽法处理种子,树苗当年可出圃造林。沙地造林采用植前造林法,将株高40—100cm的健壮苗在春季栽植于平缓的沙地、沙丘迎风坡下部或丘间地等风蚀轻、水分条件好的沙地。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是国民生产活动的重要原材料,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森林资源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随着生态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持续深入,我国人工造林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人工造林更新工作上的成绩斐然,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造林工程的正常进行。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人工造林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隐蔽潮间带的独特植物群落,在过去几十年内因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而遭到严重破坏,质量下降,面积萎缩.近年来,尽管世界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红树林的恢复,然而由于缺乏造林技术资料、造林成活率低下、经营管理粗放,加上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红树林面积增长缓慢;造林成活率低依然是制约红树林湿地恢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恢复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1)宜林地选择,包括温度、底质、水文的环境条件研究;(2)树种选择与引种,包括乡土树种的选用和外来树种的引种状况;(3)栽培技术的应用,包括造林栽培技术与育苗技术,造林成本的比较;(4)植后管护及监测,包括幼林巡护、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综述了红树林恢复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应用实例.根据我国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现状,提出今后红树林恢复研究的重点为:开展"退塘还林"工程,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深入探讨红树林的化感作用,营造红树林混交林,实现红树林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6.
不同针阔树种造林比例下小兴安岭森林景观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DIS)模拟了不同针、阔树种造林比例(P1,100%阔叶树;P2,70%阔叶树、30%针叶树;P3,50%阔叶树、50%针叶树;P4,30%阔叶树、70%针叶树;P5,100%针叶树)和采伐后完全依赖天然更新(P6)6种预案下2001—2201年小兴安岭友好林业局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更新造林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区森林资源的恢复,但单一营造针叶树的预案会使其阔叶树的面积百分比低于P6预案,而单一地营造阔叶树会导致该预案下针叶树的面积百分比低于P6预案;随着针叶树种造林比例的增加,针叶树(红松和落叶松)所占面积比例随之增加;随着阔叶树种造林比例的增加,阔叶树(蒙古栎)所占面积亦随之增加;人工更新造林措施减少了研究区白桦的分布面积.不同的造林措施不仅改变树种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还影响其空间格局:随着针叶树种造林比例的增加,针叶树(红松和落叶松)的聚集度指数随之增加;随着阔叶树种造林比例的增加,阔叶树(蒙古栎)的聚集度指数随之增加;人工更新造林措施对白桦的聚集度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贾宝全  仇宽彪 《生态学报》2017,37(3):726-73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大量的研究成果证明,以植被和水体为主导的冷岛效应是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最有效、最持久、最经济手段,但过往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少,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对于大范围人工林地的冷岛效应关注较少。北京市在2012—2014年间实施了"百万亩平原大造林"工程,累计形成10648个林地斑块,这为人工林地冷岛效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绝好的研究样本。利用2014年9月4日的landsat-8卫星影像数据,通过定量遥感手段反演了北京市平原区的地表亮温,并以造林地斑块的GIS数据为基础,对造林工程的降温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造林时间短,但由于采用了大苗造林措施、公司实施模式,这些造林地的平均降温幅度可达1.023℃,其冷岛效应的辐射范围可到达林地边缘外350m,其中0—100m距离范围内的降温效果最为显著,达到了0.392℃。从降温效应的区域差异来看,延庆盆地造林地块的降温效果最显著,达到了3.519℃,6环以内造林地块的降温效果最小,只有0.111℃。通过不同年份造林地块的降温效应分析发现,造林地块的景观格局和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类型的规模对林地斑块的降温效果有显著影响。从全部林地斑块的大小看,其呈现了数量上以小斑块占优、面积上以中、小型斑块为主的数量特征,降温效果则呈现了斑块规模愈大降温效果愈显著的特点。初步的价值估算表明,平原区大造林工程的降温效益达到了4.8882×10~8元,其中林地本身的降温效应占到了53.73%,林地外围辐射降温的效益占到了46.38%。在今后的造林工程实践中,要注意造林地块大小的设计问题,应以超大斑块和巨斑块为主体,同时要注意将林地斑块的空间邻接距离保持在100—500m的范围内,以充分利用林地斑块冷岛效应空间上的辐射扩散特点。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通报》2004,39(4):22-22
全国绿化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0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03年,全国共完成造林和封育面积1109.51万hm2,使我国国土绿化面积首次超过国土面积的1%。2003年,全国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深入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多种形式全社会造林绿化机制,国土绿化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公报》显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占全国造林面积的89.34%,比2002年提高2.1个百分点;工程的生态建设目标正在逐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建设任务682.28万hm2,占全国造林面积73.36%;工程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状况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灌溉条件下3种沙生灌木光合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地种植的沙地灌木桑(灌木桑)、红花罗布麻(红麻)和沙木蓼幼苗为试验材料,活体测定了其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日进程、光合-光强响应及光合-CO2浓度响应特征,分析了净光合速率(Pn)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灌木桑、红麻和沙木蓼的净光合速率日动态曲线分别呈"双峰型"、"单峰型"和"持续下降型"。(2)沙木蓼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QUE)明显高于红麻及灌木桑;灌木桑对光照强度具有强的生态适应幅,而红麻利用光强的范围较窄,光合潜能不高,沙木蓼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最高,其植株的光合能力也最强;红麻具有最高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同时具有较小的Pmax值。(3)气温(Ta)对灌木桑和红麻Pn的直接、间接影响均较大,而水汽压亏缺(VPD)偶联Ta对沙木蓼、红麻的Pn有较大的间接影响。研究认为,依据各灌木的光合生理适应性特征,沙木蓼可在干旱沙区光照较强的阳坡等区域种植,灌木桑可选择在绿洲与荒漠的过渡带造林,红麻则可在光强较弱的阴坡或坡间低地造林。  相似文献   

10.
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区景观表现为沙丘和低地交错分布.沙区常具独特的植物区系,含有特有和稀有植物.沙区植物丰富度降低和特有(稀有)植物消失问题近些年已受到很大关注,被列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此开展了专门的研究.本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基础,从植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提出、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植物多样性保护途径、植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进展.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应注意植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地域间差异(维持沙丘上的高植物丰富度还是保护特有或稀有植物)、流沙固定-植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均衡、"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量(高的植物丰富度)-质(特有或稀有植物出现)"间的均衡.还应将沙丘体和丘间低地视为一个统一体,研究干扰和生境破碎化对植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站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沙漠综合治理研究站,其65年的长期生态学研究为我国沙化土地治理、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研发了举世闻名的"草方格沙障"和"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沙害防治技术与模式、提出"水量平衡、以水定植"的固沙植被建设理论体系,以及土壤生境恢复为目标,实现生态系统整体恢复的沙区生态重建和恢复的理论,研发和开拓了新的沙化土地治理模式和方向,引领了干旱区生态水文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为中国北方沙区生态屏障建设和防沙治沙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由于集体林区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在木材生产方面的高税费政策,造成地方财政和林业发展对木材生产的依赖,实施天保工程使集体林区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为了既达到降低森林资源消耗,扩大造林规模的目的,又减轻林区财政增收、农民脱贫、林业自身建设乃至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压力,必须调整林业税费政策、落实中央补助资金。同时,在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建设现代林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结合关中地区2010—2012年造林工程实际情况和降水数据,研究主要造林树种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饱和滞纳量,并量化造林工程的年颗粒物滞纳能力。结果表明,各树种对单位面积叶片的TSP、PM10、PM2.5和PM1.0的饱和滞纳量分别在4.02~36.46、1.22~27.70、0.11~3.71和0.04~0.83μg·cm-2。其中针叶树种高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中,柏类的饱和滞纳量高于松类;阔叶树种中常绿阔叶树种高于落叶阔叶树种。关中地区2010—2012年造林工程每年能够滞纳TSP、PM10、PM2.5和PM1.0分别为455.99×104、368.70×104、70.09×104和18.59×104kg·a-1。  相似文献   

15.
四川理县杂谷脑干旱河谷岷江柏造林恢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生长状况良好,2003年造林地生长最好,基径、树高和冠径分别达到4.39cm、4.17m和1.01m,当年生长量超过43cm;2001年和2005年造林地次之,基径为4.19cm和4.52cm,冠径为0.55m和0.61m,当年生长量37cm左右,树高为2.50和2.17m;2007年和2009年造林地由于幼树生长时间较短,其基径、树高和冠径都较小,但当年生长量也都超过20cm。不同年份造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相对复杂,除2001年造林地外,灌木层盖度随造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草本层盖度变化较小,2005造林地最高,其他年份造林地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造林地的群落结构都比较单一,随造林时间的增长,群落物种数量反而降低。在5个不同年份造林地,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土壤含水量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杂谷脑干旱河谷中山区岷江柏作为造林树种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造林地的植被和土壤并没有得到改善,需要更加长期的观测评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分析,探讨退耕还林模式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成功的造林模式,以达到山地的综合利用,对扶贫开发进程、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以顺利实施国家的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17.
开封沙地试验区不同作物种植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封沙区地处河南省沙区腹地,风沙灾害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地力瘠薄,严重障碍着沙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自1983年在国家科技攻关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封沙地试验区,探索平原沙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八五”攻关期间,深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孑遗植物沙冬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沙冬青源于第三纪,是亚洲中部荒漠地带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属于"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特有种.沙冬青在对历史环境演变的长期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超旱生结构和抗逆机理,是特种基因片断的稀有载体,在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植物系统发育和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中介意义,也是特种植物化学成分(生物碱和高活性植物抗冻蛋白)研究、提取和转接的珍贵材料.沙冬青四季常绿,抗旱抗寒,防风固沙能力强,是干旱沙区治沙造林和园林绿化中难得的树种.沙冬青种子可提取特种工业用油,枝、叶可入药,能祛风、活血、止痛,外用主治冻疮、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  相似文献   

19.
金佳莉  王成  贾宝全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723-3734
在人类积极的土地利用调控下(植树造林),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城乡热场环境的影响,可为今后的城市造林工程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并为未来景观格局与热场环境的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本研究以北京平原区百万亩造林项目为背景,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矩阵转移及耦合分析,评估平原造林对城市热场环境的实际作用,探究因城市造林工程引起的景观格局变化与城市地表温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后,森林和公园的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7.6%和0.5%;平原区有19.2%区域热场强度降低,其中,城郊有23.3%区域的热场强度减弱,但仍有23.5%的城市区域存在热场增强的情况;在城乡尺度上,森林和公园面积比例、森林和湿地的平均斑块面积(MPS)与地表亮温(LST)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在城市市区,森林的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与LS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在城郊区域,森林的MPS和AWMST与LST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公园则相反.北京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后,增加的城市森林和公园对城市热场的缓解有一定作用,但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城郊区的造林点周围,且森林与湿地越集中,越有利于热场的缓解;受研究粒度、时相、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调控引起的景观格局变化与地表温度变化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锋 《生态学报》2002,22(9):1507-1511
利用青海沙珠玉沙区英德尔乡和陕西榆林沙区可可盖乡两个典型荒漠化地区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和荒漠化数据,分析了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景观多样性指标在两个地区的变化规律及其指示的景观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在两个地区都能够较好地评价荒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荒漠化土地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由于景观基质的影响,上述指标在两个地区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荒漠化土地的增加,在沙珠玉沙区表现为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减小和均匀度指数增大;在榆林沙区则表现为多样性指数减小、优势度指数增加和均匀度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