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灰斑病(gray leaf spot of maize, GLS)是重要的玉米叶部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整株玉米枯死,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对玉米抗灰斑病抗性生理及遗传QTL定位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如何加快玉米灰斑病的研究和抗病品种的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山茶灰斑病病原菌斑污拟盘多毛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起新  孙小桉 《真菌学报》1993,12(3):200-204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质资源抗灰斑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1-2004年,于田间应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对413份玉米自交系和59份玉米杂交种进行抗灰斑病(Gray leaf spot)鉴定,筛选出病级1级高抗(HR)自交系6份、3级抗病(R)自交系28份和杂交种7份.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不同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而表现高抗的玉米自交系较少,没有发现高抗杂交种.加强玉米抗灰斑病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对玉米抗病育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e)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玉米叶部病害之一。以玉米灰斑病抗病自交系Suwan1和感病自交系HM01构建的BC1F1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对BC1F1群体中玉米灰斑病的抗性鉴定,选择30株抗病材料和30株感病材料分别构建DNA抗、感混池。在对两个混池进行高通量测序后,通过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得到两个极端混池中的变异信息。利用高质量SNP标记对应的两个混池中测序深度差异进行统计检验,成功鉴定了29个玉米灰斑病抗性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利用MaizeGDB网站在29个抗病QTL内共搜索到2 768个基因,通过Phytozome网站与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进行同源比对,在1号、5号和10号染色体上分别确定了1个基因作为抗玉米灰斑病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RAPD标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学敏  惠东威 《菌物系统》1997,16(2):128-13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中国东北的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idiumsojimum)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获得了111个RAPD标记,其中86.5%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试验证明,RAPD技术分析大豆灰斑病菌遗传传变异可提供大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大豆品种和气候的变化,灰斑病在黑龙江大豆产区广泛发生,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筛选出可在生产或育种中利用的抗病材料,本试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073份大豆材料进行抗灰斑病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高抗材料33份、抗病材料291份、中抗材料332份、感病材料381份、高感材料3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1%、27.1%、30.9%、35.5%、3.4%.对1、6、7号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是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161份、68份、95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5%、6.3%、8.9%.在现行大豆种质资源中,具有比较丰富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质资源对灰斑病抗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大豆品种和气候的变化,灰斑病在黑龙江大豆产区广泛发生,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筛选出可在生产或育种中利用的抗病材料,本试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073份大豆材料进行抗灰斑病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高抗材料33份、抗病材料291份、中抗材料332份、感病材料381份、高感材料3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1%、27.1%、30.9%、35.5%、3.4%。对1、6、7号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是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是161份、68份、95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5%、6.3%、8.9%。在现行大豆种质资源中,具有比较丰富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灰斑病主基因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高抗品种东农9674与感病品种杂交,在田间多个生理小种共存条件下研究大豆灰斑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发现杂交后代的抗性表现具有明显的质量性状遗传特征,F1代表现完全显性,F2代的抗感分离比例在个别组合接近3:1。采用数量性状的主要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性的遗传进行模型的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发现抗性遗传存在明显的主要因效应,分别符合一个主基因 多基因加显性模型及两个基因独立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以及主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对抗病性的遗传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的农艺性状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豆灰斑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包括结荚习性、株型、叶形、花色、茸毛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灰斑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中,分枝型、圆叶、紫花、棕色茸毛的品种所占比率较大,这种现象可供今后灰斑病抗源筛选及抗灰斑病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茶灰斑病病原菌的正名为斑污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culans(Cda.)Nag Raj,山茶盘多毛孢Pestalotia guepini Desm.和山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Desm.)Stey.均为其异名。本文根据作者对自1978年以来采集的大量标本和分离菌株的研究,记述了斑污拟盘多毛孢的形态学、培养性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电泳图谱等特征,并附有讨论。  相似文献   

11.
对大豆灰斑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包括结荚习性、株型、叶形、花色、茸毛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灰斑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中,分枝型、圆叶、紫花、棕色茸毛的品种所占比率较大,这种现象可供今后灰斑病抗源筛选及抗灰斑病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灰斑病菌多个生理小种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茼的方法对224份供试材料,在生理小种水平上进行了抗性鉴定,筛选出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多抗资源47份,占供试材料的20.98%,其中东北农业大学的材料最多,比例达46.81%;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有5份,占多抗材料的10.64%。供试材料中,有抗单个小种和抗多个甚至全部生理小种的品种,表明在现行大豆品种资源中,具有较丰富的专化抗性资源和广谱性的抗源。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中国东北的大豆发斑病菌(Cercosporidiumsojinum)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计获得了111个RAPD标记,其中86.5%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试验证明,RAPD技术分析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变异可提供大量分子标记,综合分析13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谱带可将供试菌株清楚分开。RAPD技术是一项操作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方法,极具对病菌群体遗传分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大豆灰斑病菌DNA指纹图谱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敏  惠东威 《遗传学报》1998,25(4):362-366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鉴定病菌生理小种对于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从大豆灰斑病菌一毒力较强菌株的DNA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2个含重复顺序的克隆,并用其对16个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Southern分析,获得了基因组特异的指纹图谱,对指纹图谱和毒力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5.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中国东北的大豆发斑病菌(Cercosporidiumsojinum)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计获得了111个RAPD标记,其中86.5%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试验证明,RAPD技术分析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变异可提供大量分子标记,综合分析13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谱带可将供试菌株清楚分开。RAPD技术是一项操作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方法,极具对病菌群体遗传分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光  杨庆凯 《菌物系统》2000,19(1):137-138
  相似文献   

17.
大豆灰斑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受到国内外植物病理学家与遗传育种界的普遍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李海英等,1998;杨庆凯等,1988),而有关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研究国内外报道极少。我所曾利用固体培养基提取毒素(陈绍江等,1998),但由于固体培养基的成分、PH值、菌丝生长量等难以控制和测定,增加了毒素提纯过程的难度。本试验对大豆灰斑病在液体培养基中毒素产生条件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人研究该毒素理化特性、致病组分,揭示大豆灰斑病菌的致病机理并利用毒素进行抗原筛选等打下基础。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8.
大豆灰斑病抗性遗传的三点测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三点测交分析的方法, 对3个组合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条件下的抗性表现进行基因效应分析,各组合均存在加性,组合1存在显性,组合2、3存在上位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Triple Test Cross Design was used in studing the resistance of soybean to 10 physiological race of Cercospora Sojina Haraby inoculation.Results o analysis of gene effects of resistance indicated that additive effect is significant in all the three crosses,dominant effect exsists only in the cross 1 and epistatic effect remains in the cross 2 and cross 3.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2006年9月录制了灰头斑翅鹛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16种鸣声,其中雄鸟鸣声有14种,包括: 3种休息时鸣声,3种跳跃、飞行时鸣声,1 种报警鸣声,1种求救鸣声,1 种营救鸣声,1种恫吓鸣声及4种鸣唱.雌鸟鸣声有10种,包括: 3种休息时鸣声,3种跳跃、飞行时鸣声,1 种报警鸣声,1种求救鸣声,1 种营救鸣声,1种恫吓鸣声.灰头斑翅鹛的鸣声简单,其鸣叫为单音节或者单音节的重复,鸣唱均为单音节的重复.用北京阳宸公司的VS-99语音工作站对录制的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并绘制出鸣声的语谱图.研究发现灰头斑翅鹛对录音回放有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严林  杜艳丽  郭蕊  郝金娥  刘长仲 《昆虫知识》2011,48(6):1744-1750
灰钝额斑螟Bazaria turensis Ragonot是柴达木盆地白刺(Nitraria sp.)灌丛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控制该害虫对白刺的危害,采用室内饲养和田间定点观察,对灰钝额斑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灰钝额斑螟在柴达木盆地1年发生1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虫态,通过头壳宽确定了幼虫为5个虫龄,以滞育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旬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旬结茧化蛹高峰期,随后蛹进入滞育越冬。6月下旬初龄幼虫发生盛期是该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