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照和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大百合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提高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以24 h光照20℃恒温最佳。避光条件下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有影响,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11 d开始萌动,3周左右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前经不同预处理的大百合种子的萌发率不同。同一果实内中部种子萌发最好,上部种子次之,下部种子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光照和温度对沙芥和斧翅沙芥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兆伟  郝丽珍  黄振英  李娜  赵清岩 《生态学报》2010,30(10):2562-2568
研究了生长于不同生境下的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和斧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沙芥和斧翅沙芥种子在光下萌发受到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其中沙芥种子萌发受光的抑制作用强于斧翅沙芥种子。在黑暗10—40℃恒温条件下,沙芥和斧翅沙芥种子在15—35℃范围内均可萌发,在15℃和35℃下沙芥种子的萌发要优于斧翅沙芥种子;其种子分别在25℃和30℃下达到最佳的萌发响应,在此条件下斧翅沙芥种子的萌发特性优于沙芥种子。在黑暗变温条件下,沙芥和斧翅沙芥种子在20/30℃(12h/12h)下达到最佳的萌发响应,此处理下的萌发率高于其各自最佳恒温处理下的萌发率,其萌发后幼苗下胚轴和胚根的长度较最佳恒温处理有明显的下降,但它们的干重却差异较小,说明变温处理有利于两种种子的萌发和形成强壮的幼苗。综上所述,沙芥和斧翅沙芥种子在黑暗和20/30℃变温条件下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  相似文献   

3.
林线树种太白红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玲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579-58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是太白山的高山林线树种。通过在人工气候室内的试验,研究了太白红杉种子在6种不同的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在恒温和变温两种条件下,交替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脱落酸(ABA)和赤霉素 (GA)有刺激作用。在恒温条件下,持续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生长素 (IAA)有刺激作用,而变温条件下交替光照对生长素有刺激作用。细胞分裂素(CTK)的变化情况与IAA相反。光照条件相同时,恒温条件下的植物激素含量要高于变温条件下的含量,说明恒温对于各种激素有刺激作用。在25 ℃环境下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在12 ℃环境下的萌发率,说明温度对于种子的萌发有重要作用。太白红杉种子的萌发受交替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的刺激;恒温(25 ℃)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高于变温(12 ℃/25 ℃)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实验结果反映了内源激素在太白红杉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照和温度对百合属6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条叶百合(Lilium callosum Sieb.et Zucc.)、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Hook.f var.maximowicaii(Regel)Baker]、有斑百合[L.concolor Salisb.var.pulchellum(Fisch.)Regel]、川百合[L.davidii Duchartre)、毛百合(L. dauricum Ker-Gawl.)和东北百合(L.distichum Nakai)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有斑百合、川百合和毛百合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萌发率。24h光照下种子萌发完全所需天数比12h光照少,种子萌发率以24h光照最佳。避光条件下温度对大花卷丹、有斑百合、毛百合、川百合及东北百合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有影响,对条叶百合种子影响最大,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5~6d开始萌动,2~3周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光照条件下,变温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子叶留土类型的毛百合种子有二次休眼现象,9000lx光照能代替低温解除二次休眼。经不同前处理的百合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黄顶菊种子萌发无显著差异;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5℃:种子萌发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种子萌发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35%~45%.在最适温度下,种子萌发耐受NaCI的临界值为89.919 mmol·L-1,极限值为218.92 mm01.L-1;不同温度和NaCl以及二者共同作用使黄顶菊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都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光照和温度对望天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闫兴富  曹敏 《植物学通报》2006,23(6):642-650
在实验室内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我国重要珍稀濒危植物望天树(Shorea wantianshuea,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种子萌发对持续光照、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周期性光照的反应;同时研究了望天树种子的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反应和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持续光照还是周期性光照都不能提高望天树种子的萌发率,相反,持续光照和周期性光照都不同程度降低了种子萌发率。光照能通过加速或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或改变幼苗活力指数和萌发指数而影响种子萌发的质量;持续光照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而周期性光照加快种子萌发的进程。30℃是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虽然15℃和5℃的相对低温对幼苗活力指数影响不大,但大大延迟了种子萌发进程,并提高萌发率。望天树种子不能耐受5℃低温贮藏,但具有在15℃下短期贮藏的潜力和一定程度的生理性休眠。  相似文献   

7.
光照对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西双版纳季节雨林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在持续光照还是在周期性光照条件下,3种不同强度光照处理的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率都很高,均与对照(全黑暗)无显著差异;光照可加快种子萌发速度(降低萌发速率系数),提高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人工遮荫有利于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在100%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 NS)下萌发率最低(27.8%),而在0.6% NS处理萌发率最高(78.9%);萌发速率系数在全光照下最大,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则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遮荫萌发实验中,绒毛番龙眼种子的萌发可能主要受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影响,即强光下剧烈的水分蒸发引起的暂时水分亏缺导致种子脱水死亡或萌发延迟;已经"萌发"的种子也可能因短期水分胁迫而不能生长到"第一对真叶出现"这一萌发标准就死亡,从而降低种子萌发率.在绒毛番龙眼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既要注意避免强光下温度升高引起的种子过度脱水死亡,又要保证提供适宜光照条件以提高萌发质量和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闫兴富  曹敏 《植物学报》2006,23(6):642-650
在实验室内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 研究了我国重要珍稀濒危植物望天树 (Shorea wantianshuea,龙脑香科 (Dipterocarpaceae)) 种子萌发对持续光照、14小时光照 / 10小时黑暗周期性光照的反应; 同时研究了望天树种子的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反应和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论是持续光照还是周期性光照都不能提高望天树种子的萌发率, 相反, 持续光照和周期性光照都不同程度降低了种子萌发率。光照能通过加速或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或改变幼苗活力指数和萌发指数而影响种子萌发的质量; 持续光照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 而周期性光照加快种子萌发的进程。30℃是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 虽然15℃和5℃的相对低温对幼苗活力指数影响不大, 但大大延迟了种子萌发进程, 并提高萌发率。望天树种子不能耐受5℃低温贮藏, 但具有在15℃下短期贮藏的潜力和一定程度的生理性休眠。  相似文献   

9.
画眉草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画眉草种子在不同贮藏条件以及光照、温度和降雨等环境因素下的萌发对策.结果表明,画眉草新种子具有较强的内在休眠;4个月的干藏和冷藏处理对解除种子休眠作用不明显,但较长时间的贮藏(干藏1年)则能促进种子成熟.画眉草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萌发,但较强的光照更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萌发适宜温度是28 ℃,温度升高和降低都会导致画眉草种子萌发率下降;变温条件下(16~28 ℃)种子萌发率高于恒温28 ℃条件,但两个处理间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种子萌发降雨阈值是10 mm,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持续时间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画眉草种子具有迅速萌发和推迟萌发时间超过1年以上两种萌发对策.根据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策略,推断画眉草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  相似文献   

10.
温度、土壤水分和NaCl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黄顶菊种子萌发无显著差异;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5℃;种子萌发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种子萌发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35%-45%。在最适温度下,种子萌发耐受NaCl的临界值为89.919mmol·L^-1极限值为218.92mmol·L^-1;不同温度和NaCl以及二者共同作用使黄顶菊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都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植物内源激素在调节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反式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与紫外检测器联用的方法对小花草玉梅干种子、吸胀种子和露白种子中的赤霉素GAs、脱落酸ABA、玉米素ZT和生长素IAA含量进行了检测,旨在研究植物内源激素水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是否直接关系着小花草玉梅种子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的萌发能力。结果显示,种子吸胀过程中,光照促进了ZT同时抑制了ABA的积累,并且ZT对ABA萌发抑制作用的解除也受光的促进,露白种子中的ABA/ZT,ABA/GAs和(ABA+IAA)/(GAs+ZT)水平在黑暗条件下高于光照条件,上述均是导致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较高的重要原因;相对于干种子,IAA含量在种子吸胀初期急速下降,(ABA+IAA)/(GAs+ZT)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所降低,而ABA/GAs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各激素水平所受光照的影响均在种子开始露白时显著减弱,另外,吸胀第9天是小花草玉梅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的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总之,种子萌发并非直接关系着GA含量的升高和ABA含量的降低。因光照直接促进了小花草玉梅种子的萌发,本研究认为高寒草甸充足的光照和较强的太阳辐射通过调节种子内源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休眠解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条件下,孜然芹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16h光照18h黑暗的条件下,萌发最适温度为20℃和25/16℃的日夜变温。种子萌发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5%。  相似文献   

13.
紫茎泽兰种子种群动态及萌发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紫茎泽兰的入侵地四川省德昌县, 选择撂荒地、农田和马尾松林3个不同的生境, 从种子雨、种子库角度研究了紫茎泽兰种子种群动态规律,及其种子在不同光照和土壤基质条件下的萌发特性. 结果表明,3个生境下紫茎泽兰种子种群仅存在于当年3~6月,于4月底达到年高峰值. 其年降种子雨量在撂荒地中高达2.4×105粒·m-2,并均分布于2 cm土层以上, 且在撂荒地生境下紫茎泽兰种子的千粒重和活力均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生境. 到7月上旬, 3个生境下土壤中均未发现有活力的种子. 在实验的光照条件下, 全光照对紫茎泽兰的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而在28%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砂壤土较适宜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生红土中其萌发速度及萌发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14.
光照和温度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毛茛铁线莲(Clematis ranunculoides)野生植株种子,观察其外观形态,检测种子千粒重,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毛茛铁线莲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毛茛铁线莲种子的千粒重为(1.6624±0.0006)g;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下,8 d开始萌发,3~4周萌发完全,萌发率达90.33%,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率降低;光照和黑暗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种子萌发特性和小蓬幼苗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蓬在20℃条件下的发芽效果最好;小蓬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光照,但是全光照情况下发芽速度比在黑暗条件下快;在变温条件下,小蓬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其中以15℃和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效果最佳;不同坡向种群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不同种群种子是异质的;通过调查发现小蓬主要在靠近母株一定范围内依靠种子进行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6.
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荒漠地区1年生植物碟果虫实为材料,通过温度、光照、GA3和沙埋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索其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1)碟果虫实种子在0h光照的条件下,萌发的最佳恒温是20℃,萌发率为(18.00±141)%,最佳的变温是15℃/25℃,萌发率为(28.00±2.31)%。(2)除了5℃/25℃,碟果虫实在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极显著高于恒温下的萌发率(P<0.01)。(3)碟果虫实种子萌发时属于需暗型,而且存在休眠现象。(4)在野外沙埋的条件下,碟果虫实的出苗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极显著下降(P<0.05),适宜的出苗深度为0.00—2.00cm,最佳的出苗深度是0.50cm,出苗率为(16.80±2.85)%。(5)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具有迅速萌发和推迟萌发两种对策;根据种子萌发率和种子活力可以推断,碟果虫实具有持久性土壤种子库的特点。结合碟果虫实萌发时的自然生存环境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出其种子萌发对策与栖息地的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三棱栎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三棱栎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孟连、澜沧、沧源、西盟和勐腊等地。通过对三棱栎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三棱栎种子的萌发温度在20℃-35℃范围内。种子在土壤中埋藏越深,其萌发越慢,萌发率越低。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光照组(12h/d)的萌发率略高于黑暗组。说明光照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8.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常温和低温储藏方式及赤霉素、光照、温度等不同处理对滇海水仙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及清水浸泡处理有利于滇海水仙花种子的萌发;在光照条件下滇海水仙花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 ℃,发芽率可达94%,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降低种子发芽率;5 ℃低温储藏方式能较好保持滇海水仙花种子的活力,但贮藏时间不宜超过4个月,最好随采随播。  相似文献   

19.
光照对不同海拔的南川绣线菊和锥花小檗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的南川绣线菊(海拔2500、2700、3020和3300 m)和锥花小檗种子(海拔2160、2760、3000和3250 m)在12 h光周期和24 h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川绣线菊的种子大小与海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锥花小檗的种子大小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2)南川绣线菊种子,除有光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与海拔有较弱正相关外,光下萌发速率、暗处萌发速率、暗处萌发率均与海拔有显著的正相关;锥花小檗种子在光、暗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率、萌发速率与海拔之间均没有相关性,但不同海拔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有显著差异,2760 m采集的种子萌发能力最高,随海拔降低或升高,萌发能力降低。(3)不同海拔采集的南川绣线菊种子在有光条件下的萌发率、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这种差异随着海拔升高到3250 m,变得不明显。光、暗培养条件对不同海拔锥花小檗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没有影响。说明海拔和光照条件是造成南川绣线菊种子萌发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海拔能造成锥花小檗种子萌发能力差异,但光照对其萌发能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的光敏感性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丛毛垂叶榕(Ficns benjamina L.var.nuda)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植物激素(GA3、6-BA、乙烯)和含氮化合物(硝普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讨论了光在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中的生态意义。在交替光照下(14h光照,10h黑暗,12μmol m^-2s^-1),种子在15℃、20℃、25℃、30℃、35℃、40℃和30℃,20℃下的最终萌发率分别为87.5%、100%、100%、100%、98%、89%和100%;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分别为34.7d、16.3d、5.6d、4.8d、6.4d、9d和6.3d。黑暗条件下,种子在15℃、20℃、25℃、30℃、35℃、40℃和30℃/20℃下萌发35d,种子的萌发率为零;添加交替光照后,种子迅速萌发。0.5~20μmol m^-2s^-1的光照强度显著地增加种子的最终萌发率,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种子的萌发速率。在24h光暗周期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随着光期长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连续光照下处理24h、36h和48h后能够促进种子在随后的连续黑暗中萌发。不同浓度的GA3、6-BA、乙烯、硝普钠、NaNO3和NaNO2处理不能代替光照在黑暗条件下促进种子萌发,添加交替光照后,种子迅速获得萌发能力。丛毛垂叶榕种子的上述萌发行为与其长期适应热带雨林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