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口臭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96例无口臭的健康志愿者为无口臭组,通过13C呼气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根据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比较两组口臭的发生率,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口臭组和非口臭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79.17%,27.08%,口臭组显著高于无口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6,P0.05)。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显著相关(r=0.4)。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患者和未感染组口臭的发生率分别为70.31%和3.75%,感染组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89,P0.05)。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口臭的发生率显著相关(r=0.6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引起口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日常摄入叶黄素水平和视疲劳相关症状发生率,探讨视疲劳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386例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大学生日常叶黄素摄入量和引起视疲劳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386例在校大学生叶黄素摄入量的中位数为2.13,以蔬菜供给为主;386例大学生中存在视疲劳和相关眼部症状者295例,占76.42%,以眼睛酸胀、视力下降最为常见;视疲劳发生与荧屏光暴露、不良用眼习惯、近视相关,户外活动和叶黄素摄入是视疲劳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视疲劳发生与叶黄素摄入水平相关,大学生日常叶黄素摄入量较低,视疲劳发生率较高,应及时识别发生视疲劳危险因素,保护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海省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青海省综合性大学学生1106 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 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入选者使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及父母是否抽烟的学生吸烟率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周围朋友吸烟、父母不 反对以及抑郁或伤心是造成大学生吸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对以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四者均是造 成大学生吸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父母态度、周围朋友吸烟状况及自身抑郁心理是造成青海省大学生吸烟行 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校应针对不同大学生的自身现状制定相应的控烟措施,减少大学生吸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岛市大学生维生素A摄入水平及与视疲劳的关系。方法:通过3d膳食回顾法调查428名在校大学生的饮食状况、用眼卫生等。结果:BMI、家庭人均月收入、月生活费、睡眠时间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大学生维生素A摄入量有关(P<0.05);性别、专业、食欲、锻炼时间与大学生维生素A摄入量无明显相关(P>0.05);视疲劳眼部症状检出率为 76.2%,眼睛酸胀(46.3%)和视力下降(39.7%)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眼睛酸胀的发生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平均日荧屏光暴露(OR=1.635)、不良用眼习惯(OR=3.369)是视疲劳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OR=0.062)及维生素A摄入(OR=0.350)是视疲劳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较低,大学生视疲劳检出率较高,应该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和富含维生素A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住院部收治的138例UAP患者为UAP组及80例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正常的非CHD者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不同性别UAP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男性UAP组和男性对照组在吸烟、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Vit B12)和叶酸(FA)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其它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UAP组和女性对照组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尿酸(UA)、Hcy、VB12和FA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其它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HDL、Hcy、和Vit B12水平为男性UAP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01);高血压、UA、Hcy、Vit B12和FA水平为女性UAP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性别人群发生UAP的危险因素不同,血浆Hcy和UA水平为女性U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Hcy水平为男性U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是产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原因,其形成受社会、家庭等多种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影响。初中阶段是养成良好健康行为的关键时期,了解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可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城区1608名初中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分析各种健康危险行为检出率的性别差别。结果:34.3%的初中生存在偏食行为,42.6%的初中生在过去30天内采取过减肥措施;62.2%的初中生最多有2天运动超过30分钟;65.3%的初中生骑自行车违规;9.6%的初中生目前吸烟。过去1个月有大量饮酒行为者占8.4%。因上网影响学习者占17.0%;参与过类似赌博的娱乐活动者占9.8%。多数健康危险行为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结论:西安市城区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男女生间存在差异,应针对男女生不同健康危险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以及早纠正健康危险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5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观察组)、25例散发性肿瘤性息肉(对照一组),25例大肠息肉癌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患者息肉标本及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结肠镜下形态学特点、组织学分型与对照一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二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与对照一组的临床危险因素比较,其中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理分型、息肉直径大小、P53阳性和其他因素(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直肠癌家族史)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对照二组危险因素仅有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肿瘤性息肉患者在病理组织类型特点与危险因素与息肉癌变者更为相近,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0~3岁婴幼儿的骨密度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婴幼儿骨密度不足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0~3岁婴幼儿8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入选婴幼儿左腿胫骨中段骨密度进行检测,并对婴幼儿的骨密度现状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所有婴幼儿的性别、年龄、喂养方式、是否补充维生素D、户外活动时间等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0~3岁婴幼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860例婴幼儿中,骨密度正常婴幼儿336例,轻度骨密度不足婴幼儿196例,中度骨密度不足婴幼儿179例,重度骨密度不足婴幼儿149例,骨密度不足发生率为60.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是否补充维生素D及不同户外活动时间婴幼儿之间的骨密度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喂养方式婴幼儿之间的骨密度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6个月,7~12个月)、性别(女)、补充维生素D(否)、户外活动时间(1 h)为0~3岁婴幼儿骨密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0~3岁婴幼儿的骨密度不足发生率较高,年龄、女性、未补充维生素D、户外活动时间过少均是0~3岁婴幼儿骨密度的危险因素,可通过适量补充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提高婴幼儿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同步化疗情况、卡氏评分、肿瘤分期等资料以及放射剂量学因素V5、V10、V20、V30、Dmean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损伤人数为27例,发生率为27.00%。其中1级20例,2级7例。经单因素分析可得: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与卡氏评分、V5、V10、V20、V30以及Dmean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同步化疗、肿瘤分期无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卡氏评分80分、V5≥60%、V10≥40%、V20≥25%、V30≥20%、Dmean≥10%均是食管癌调强放疗患者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卡氏评分以及放射剂量学因素V5、V10、V20、V30、Dmean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控制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减少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施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80例,搜集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以及随访观察其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情况,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情况与性别、年龄、固定类型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80例施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有52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总发生率为6.7%;其中A型31例,B型18例(B1型6例,B2型7例,B3型5例),C型3例。女性的发生率(8.5%)高于男性(4.7%),老年患者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最高(10.1%),生物型假体固定者的发生率(8.7%)高于骨水泥型假体固定者(3.8%),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最高(11.4%),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女性、高龄、使用生物型假体固定,OR值分别为5.301、3.675和2.336。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危险因素为女性、高龄、使用生物型假体固定,临床医生应在术前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校大学生营养知信行现状,探讨与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在校大学生中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485份调查问卷,收回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9.38%,其中大一249名(51.66%)、大二104名(21.58%)、大三129名(26.76%);男生317名(65.77%)、女生165名(34.23%)。问卷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资料,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现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482例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83±0.95)分,营养态度得分为(23.85±0.96)分,营养行为得分为(22.84±0.95)分。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得分与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相关(P<0.05)。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397(P<0.05),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也存在相关关系(r=0.258,P<0.05)。73.24%的大学生体重正常,9.13%的大学生体重过轻,17.63%的大学生体重超重或肥胖,男女大学生体质指数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正常组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营养态度得分及营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体重过轻及体重超重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与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相关。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营养行为受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影响,在实际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对男生、低年级学生、理科生及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营养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17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的危险因素。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淋巴结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年龄更小、癌结节更大(P0.05),两组比较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0.5 cm癌结节≤1 cm组较癌结节≤0.5 cm组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0.05),年龄大于45岁、癌结节≤0.5 cm的患者,9.6%发生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癌结节大小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癌结节大小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小、癌结节越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越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四肢骨折矫形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个月分析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术前疼痛程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术后引流、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等资料,并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内有96名患者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发生率为32.00%(96/3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与术前疼痛程度、是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有无镇痛、是否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术后是否引流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是四肢骨折矫形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增加了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风险,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好转出院)82例和死亡组(住院期间死亡)19例,分析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Ranson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CT严重指数(CTSI)、病因、血钙(Ca)、血清白蛋白(ALB)、血糖、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血糖、Cr、BUN、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Ca、ALB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包括APACHE-II评分、FPG、Cr、BUN、AST、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保护因素包括Ca、AL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0-2014年于我院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0例,其中老年患者(A组)320例,中青年患者(B组)1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疾病类型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带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A组与B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的单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者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总的不良发生率较中B组多,其中出血、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也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的肌酐(C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B组,谷氨酰转肽酶(GGT)、三酰甘油(TG)、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FI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较大不同,且Hcy、FIB是影响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过程中治疗方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0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201例,Hp感染162例,Hp阳性率80.60%,不同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6-60岁、共食、男性、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吸烟饮酒、个人卫生、家族病史、以往病史,均是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高危因素。进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均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分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可降低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基本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问卷对618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首先看重的是心理因素,其次是生理因素,最后是社会因素;男生在生理因素(比如外表、健康等)分值高于女生(P<0.01);文科生在能力、经历和帮助上分值高于理科生(P<0.05);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大学生人际价值观受性别、学科、年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三甲综合医院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三甲综合医院住院医师发生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三甲综合医院各临床住院医师21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住院医师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婚姻状况、职称、工作时间、编制及身体健康情况等基线资料及职业倦怠程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218例三甲住院医师中119例人(54.59%)发生职业倦怠,其中轻度倦怠者60人(27.52%),中度倦怠者49人(22.48%),重度倦怠者10人(4.59%);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差(OR=1.547,5.342;P0.05)是住院医师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职称为初级、中级、副高及以上(OR=0.893,0.827,0.736;P0.05)是住院医师发生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结论:三甲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的现状不容乐观,无编制、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差是住院医师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职称为初级、中级、副高及以上是住院医师发生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140例O型血孕妇,进行产前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比较丈夫ABO血型、产前IgG抗-A(B)效价及新生儿性别与HDN的发生情况。结果:O型血孕妇产后HDN的总发生率为37.9%。丈夫不同ABO血型、男性和女性新生儿HDN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IgG抗-A(B)效价≤32、64、128、256和≥512组HDN的发生率分别为9%、27%、60%、75%、9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抗体效价的增加,HDN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O型血孕妇HDN的发生率较高,与丈夫ABO血型和新生儿性别均无关,与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效价有关,随抗体效价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