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蛇类因其独有的形态、行为及生理特征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麻醉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是对蛇类进行很多其他实验的前提。然而,目前对蛇类等非模式动物的麻醉方法研究远不及标准实验动物(如小鼠)成熟。本文以短尾蝮蛇Gloydius brevicaudus气体麻醉为例,介绍一种适用于蛇类的安全麻醉方法,以有利于相关动物学研究的顺利开展。以预麻醉、诱导麻醉和苏醒3个步骤分别记录到的时间作为数据参数分析,20号短尾蝮蛇样本达到完全麻醉状态平均需要时间33.05 min,对异氟烷耐受性强的个体在1 h内也能麻醉完全,平均苏醒需要的时间为41.80min。麻醉用的时间越长,苏醒需要的时间也越长,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需要综合考虑麻醉和苏醒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对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和利多卡因4种不同麻醉药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总结实际工作中分别使用四种不同麻醉药物对食蟹猴作用的麻醉特点。结果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均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能满足不同手术、采样需要;局麻药利多卡因对食蟹猴麻醉的实际应用不理想。结论食蟹猴的手术及其他侵犯性操作等都应该考虑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实行麻醉,但应根据食蟹猴实验内容要求和不同麻醉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人员和动物安全,实验结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对休克病人实施不同的麻醉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休克患者46例,选择性的实施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处理。比较患者麻醉前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麻醉术后,有43例患者表现为正常;2例因大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而死亡;术中未发生因麻醉不当而导致的患者死亡。术后生命体征正常的患者明显高于死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之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休克病人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的辅助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向"以患者诊疗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进行转变,然而目前的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MMS)大多还停留在以麻醉记录单自动生成为中心,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为目的,提供科室管理功能的麻醉科临床应用系统。这样的AIMS已经不适应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以麻醉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更好的融入到临床信息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5.
取用家禽进行慢性实验手术或急性的生理实验,都必须事先给予麻醉以消除实验动物的兴奋。在手术过程中,为了使实验动物不感到疼痛和手术者能顺利地进行工作,也需要进行麻醉。麻醉的深浅度可以从给与的剂量来控制,但亦应注意动物体质的强弱及其当时的机能状态。否则将会由于剂量过大,麻醉过深而引起呼吸中枢的麻痹,使呼吸运动停止,并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在发生了呼吸停止的情况下,如果能及时地进行人工呼吸,则可以使已停止呼吸的动物又重新恢复其呼吸。从而使原预定的实验又能继续进行。本文目的即在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把麻醉枪,也就是在动物园里,医生为某些动物做CT前进行麻醉时用的那种工具。这样把我介绍给大家之后呢?你有什么目的?把你强推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你。我知道,你的用武之地肯定不仅限于此!动物救援在自然保护区.假如工作人员需要对某种动物展开救援,就需要用到麻醉枪。某救援队在埃塞俄比亚大草原发规一头身受重伤的母狮,为尽快挽救它的生命,救援人员果断对母狮使用了麻醉枪。母狮倒下后,兽医立刻展开急救,共为它缝了126针,终于将其惨不忍睹的伤口缝合完毕。注意!在野外,假如遇见老虎、美洲豹等猛兽,你就不应再用麻醉枪了。这是因为麻醉剂用在这类大型动物身上时,需要较长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7.
应用鹿眠宝3号对20头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实施麻醉保定,观察记录林麝在麻醉全程中的表现,以评价麻醉保定林麝的效果.结果 表明:18头林麝在给药诱导后3~15 min直接进入麻醉期,2头林麝经追加麻醉剂后进入麻醉期;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0%.麻醉期内,林麝平均呼吸数为15.6次/min,平均体温40.5℃,未出现麻醉过深和不良反应,也无林麝死亡.由此可知,林麝完全可以用麻醉的方法进行保定.麻醉保定林麝具有效果确实、安全、快速、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对休克病人实施不同的麻醉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我院收治的临 床休克患者46 例,选择性的实施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处理。比较患者麻醉前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麻醉术后, 有43 例患者表现为正常;2 例因大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1 例因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而死亡;术中未发生因麻醉不当而导致的患 者死亡。术后生命体征正常的患者明显高于死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之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休克病人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的辅助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 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外旋法复位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主要报道我们在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中采用的外旋法复位。方法:在2005年7月到2007年10月之间,我们采用外旋复位法对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31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进行了治疗。我们对这些患者分别从脱位的类型、复位的效果、术前麻醉的实施、复位操作的难易以及并发症上给予了相应的评估。结果:31个患者中,29例成功复位,其中25例没有要求给予术前麻醉,在这25例中,平均手法复位时间少于2分钟。只有5例病人复位后诉在复位过程中有严重的疼痛。运用此方法有两例病人没有复位成功,后来在麻醉下给予成功复位。本试验中首次复位成功率达到89%。没有人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在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中,外旋复位法是一个安全和可靠的方法,基本上不需要进行术前麻醉和镇静止痛的操作,此方法基本上能在无疼的状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复合麻醉即是用2种以上的药物进行麻醉动物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降低各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起到取长补短之功效,从而使麻醉效果更好、更安全,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探索复合麻醉野生动物的效果,我们用氯氨酮与麻保静(Rcmpun)复合,对9种26头(次)动物进行了临床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超快通道麻醉辅助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对行心脏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心脏手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脏超快通道麻醉,实验组患者实施心脏超快通道麻醉辅助BIS监测。术后6个月,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两组麻醉前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比对,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术后6个月时智力测试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数间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超快速通道的患者相比,行全身麻醉心脏手术患者使用超快速通道麻醉辅助BIS监测麻醉及单用超快速通道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相当,但前者的安全性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喜马拉雅旱獭制动性麻醉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盐酸氯胺酮用于喜马拉雅旱獭的麻醉,探讨不同剂量麻醉效果,为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喜马拉雅旱獭随机分为3组,按15、45、90mg/kg体重给予盐酸氯胺酮,行后肢肌肉注射麻醉,观察临床表现和诱导时间及麻醉时间。结果给予盐酸氯胺酮后喜马拉雅旱獭分别在402.0±60.7s、372.0±72.0s、222.0±66.0s进入麻醉状态,维持时间分别为558.0±96.0s、1344.0±264.0s、3366.0±696.0s。随剂量的增加,麻醉时间相应增加。结论盐酸氯胺酮对喜马拉雅旱獭进行肌肉注射麻醉是有效和安全的,在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3种剂量进行麻醉,为喜马拉雅旱獭得到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麻醉蒸发器是麻醉呼吸机的核心部件。它能够体现麻醉呼吸机的品质水平,直接影响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并进而关乎接受麻醉的患者的安全。随着现今临床患者周转率提高、手术量增大,应用到全麻手术中的吸入麻醉技术也占了更大比重,蒸发器临床使用频率也因此不断提高,蒸发器本身使用年限也在逐年增大--这些因素皆可能会引起蒸发器实际输出浓度的偏差,继而或对临床麻醉的实施和患者麻醉效果造成影响。本文立足于对麻醉蒸发器结构及相关原理的综述,着眼于不同条件对挥发效率的影响和输出浓度的检测校准的最新标准与进展;为指导临床麻醉过程中蒸发器更为科学精准的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种麻醉药在大鼠脑外科实验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实验中麻醉占有重要地位 ,神经外科动物实验需要维持稳定的颅内压、血压以及呼吸等重要指标 ,对麻醉药物提出更高要求。戊巴比妥钠、复方氯胺酮及乌拉坦是动物实验中常用麻醉剂 ,效果肯定。但目前尚无文献对这 3种药物在脑外科实验中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时应用以上药物 ,对麻醉效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以期选择合适的麻醉剂 ,保证手术过程顺利 ,提高动物术后成活率。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雄性一级Wistar大鼠 4 5只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体重 2 4 0~2 70 g ,2 4小时人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对小型猪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头巴马小型猪进行异氟醚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监测。结果麻醉20例,无麻醉意外情况或死亡,成功率100%。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型猪实验,麻醉效果好,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容易控制,安全性高,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6.
黄伟  覃思平  韦巧松 《蛇志》2017,(1):25-26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术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完全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麻醉完全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好,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睡眠牙科”(SleepDentistry)也称为牙科清醒镇静(Conscioussedationfordentistry),是指运用一种或多种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病人处于睡眠状态,使牙科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而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意识始终处于清醒状态,能够与医生进行语言上的沟通,能够听从医生的指令,治疗结束后病人对整个过程却毫无记忆。符合美国麻醉协会(ASA)关于“非麻醉专业人员镇痛与麻醉操作指南”的标准。由于其治疗安全、可靠、不需要麻醉及镇痛效果明显等优点正逐渐受到社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在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方式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1月~2014年9月收治的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278例,依照抽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每组均为139例。丙泊酚组采用TCI麻醉,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结果与七氟醚组相比,丙泊酚组的麻醉效果更为优良,其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小,存在差异极为明显,(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实施中,TCI麻醉方式能够获取到优于七氟醚的镇痛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只受肝大鼠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的乙醚吸入麻醉对照组,B组先用乙醚吸入作麻醉诱导,再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作麻醉维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追加麻醉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平均需要重复吸入乙醚5±1.63次,以维持麻醉状态。B组术中麻醉平稳,不需要继续给药.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可延长麻醉的有效时间,加强麻醉效果,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付英勇  徐学芹  杨微  付崇勇  刘芳婷  袁红斌 《生物磁学》2014,(8):1539-1541,1549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而形硬膜外剖宫产麻醉的产妇218例,根据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定义将其划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产程中的平均动脉压、硬膜外分娩镇痛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组192例,失败组26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在转行剖宫产前成功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失败组(P〈O.05),补救给药的次数上成功组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在镇痛持续时间上成功组显著少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分娩镇痛时需要补救给药的次数增加以及镇痛所持续的时间延长,对于出现此类危险因素的产妇,应改变剖宫产麻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麻醉的失败率,这对于母婴并发症的减少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