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桔两种蛀干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淼 《昆虫知识》2001,38(3):221-222
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和樟泥色天牛Uraecha angusta(Pascoe)是江苏地区的美国兔眼越桔上2种主要蛀干害虫。前者在枝干中向顶端方向蛀食,排出圆粒状虫粪;后者向植株基部方向蛀食,排出粉末状虫粪,均造成枝干枯死。咖啡豹蠹蛾发生量较大,是主要虫种。防治这2种蛀干害虫,应采用保护利用天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使树体健壮生长等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宗世祥  姚国龙  骆有庆  许志春  王涛 《生态学报》2005,25(12):3264-3270
沙棘木蠹蛾(H olcocerus h ipp ophaecolusHua,Chou,F 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沙棘除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还受到红缘天牛(A sias ha lod end ri Pa llas)的严重危害,该虫主要危害沙棘的干部。作者根据种群生态位理论,从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上,定量地描述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种群之间的联系和竞争共存机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根部和干部8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具有从干部向根部转移危害的习性;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没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发生期较长,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较广,而不同时期内沙棘木蠹蛾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较红缘天牛大,其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变动,而红缘天牛则较小。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小,在沙棘上的分布趋于分离,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而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沙棘的生长季节均能同时危害,危害期长但不具有明显的危害高峰期。两种害虫在空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小,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大,在整个发生期内,两种害虫均能同时危害沙棘,但其位置有较大差异,在沙棘根部和干部40cm范围内,两种害虫几乎不能共存。  相似文献   

3.
我国荔枝、龙眼病害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出我国大陆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生产上发生的37种侵染性病害种类及其主要为害部位,并介绍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荔枝龙眼卷叶蛾是荔枝龙眼生产中的重要害虫防控对象,该类害虫幼虫取食寄主植物的嫩梢、叶片、花穗和幼果,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危害严重.目前针对该虫的防治措施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农药的滥用造成的问题众多,迫切需要研发推广绿色且高效的防控技术.目前荔枝龙眼卷叶蛾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关于危害较多且寡食性的圆角卷叶蛾Eboda...  相似文献   

5.
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成虫多为中型蛾类,其幼虫称为“尺蠖”,是荔枝和龙眼梢期的重点防控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尺蛾科害虫共有10种,广东省内常见的有8种,分别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油桐尺蛾Biston(Buzura)suppressaria、波纹黄尺蛾Perixera illepidaria、樟翠尺蛾Thalassodes quadraria、荔枝青尺蛾Berta chrysolineata hainanensis和间三叶尺蛾Sauris interruptaria。至今,国内外围绕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开展的研究报道仅为15篇,其中粗胫翠尺蛾最多(7篇),而为害较普遍的荔枝青尺蛾和间三叶尺蛾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基于文献检索结果,着重综述了粗胫翠尺蛾、大造桥虫、大钩翅尺蛾、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和油桐尺蛾5个尺蛾科优势种的研究现状,并且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  相似文献   

6.
袁菲  骆有庆  石娟 《生态学报》2011,31(15):4342-4349
对阿尔山落叶松主要蛀干害虫的种群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落叶松衰弱立木上,生态位宽度以落叶松八齿小蠹最高,在中龄和老龄树上分别达到0.5782、0.5498,在落叶松中龄和老龄枯死立木上,白带长角天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分别达到0.5143、0.6294,分布较衰弱木广,而云杉大黑天牛空间生态位宽度在衰弱和枯死立木上都最低。落叶松立木上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以落叶松八齿小蠹对其他3种优势天牛偏高,天牛之间的空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均较高且差距较小,说明4种害虫对空间生态位的占据有很大相似程度。4种害虫的空间种间竞争系数均很大,说明对空间和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4种害虫能够共存,根本原因是由于取食部位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引诱剂监测林木主要蛀干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2006年间对浙江省乐清市林木蛀干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辖区共有47种蛀干害虫,隶属于8科41属。重点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削尾材小蠹Xyleborus mutilatus Blandford等的成虫活动期林间种群数量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林间活动期为4月下旬至11月中旬,6月上旬为高峰期,其诱获的成虫数占监测总数的41.1%,初步显示该虫在浙南地区松林内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同时,还初步了解到削尾材小蠹成虫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荔枝(Litchi)和龙眼(Dimocarpus)与其属间杂种的茎、叶解剖结构,采用徒手切片法、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茎、叶片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杂种A’和‘杂种B’的髓率、树皮率均居于父母本之间,而木质部率、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导管分子内径则表现出显著的超亲优势;‘杂种C’和‘杂种D’的树皮率和射线宽度均小于父母本。‘杂种A’和‘杂种B’导管分子无尾和两端水平的频率居于父母本之间,‘杂种C’和‘杂种D’的导管分子形态特征较接近其母本‘石峡’,‘杂种D’的导管分子长度显著大于父母本。4个杂种的叶主脉厚均居于父母本之间,‘杂种D’的叶脉突起度和‘紫娘喜’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均显著大于其他试材。4个属间杂种叶片表皮细胞的大小、垂周壁的形态均居于父母本之间;荔枝和龙眼叶片表皮特征差异明显,可以作为两属的鉴别特征。4个属间杂种的解剖结构总体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偏母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姚振威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90,33(2):207-212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 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机油乳剂对果树进行安全性和防治荔枝蒂蛀虫Conopmorpha sinensis Bradley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机油乳剂后荔枝和龙眼的落果率与对照树无差异.喷清水的对照树其蒂蛀虫蛀果率比喷机油乳剂的处理树高,分别为150、200和250倍机油乳剂处理的2.8、3.0和2.7倍.在荔枝、龙眼园应用机油乳剂防治害虫不会导致落叶、落果、畸形叶和畸形果,也不会延缓果实的生长和成熟及降低单果重,而有利于控制介壳虫、螨类、蛀果类等害虫.机油乳剂可替代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有利于果园天敌的生存、繁殖,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密云两种蛀果类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淑玲  王进忠 《昆虫知识》2000,37(4):200-203
桃蛀果蛾与梨小食心虫是北京密云县燕落果树产区的主要蛀果类害虫 ,我们对两种食心虫的发生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 ,并提出了防治两种食心虫的综合技术措施 ,使蛀果率由原来的年平均6 0 %降至 2 %。  相似文献   

13.
龙眼荔枝卷叶蛾类寄主植物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忠实  邓国荣 《昆虫知识》2005,42(6):639-642
对广西龙眼荔枝卷叶蛾类寄主植物种类的初步考查结果表明,目前所采到的卷叶蛾种类中,它们的寄主范围不尽相同。柑桔褐带卷蛾Adoxophyes cyrtosema达15科31种;柑桔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和棉褐带卷蛾A.orana的寄主分别有14科21种和13科20种;后黄卷蛾Cacoecia asiatica和柑桔黄卷蛾Archips seminubibis的寄主有10科14种和8科13种;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圆角卷蛾Ebodocellerigera和斜斑小卷蛾Andrioplecta oxystaura,目前仅发现危害龙眼及荔枝。新发现柑桔长卷蛾可危害翠蜜枣、指天椒和皱果苋,柑桔黄卷蛾危害粪箕笃、苦丁茶、指天椒,柑桔褐带卷蛾可危害黑面神(Breyniafruticosa)。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46-1050
利用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和纳曼干脊虎天牛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幼虫作为替代寄主对天敌昆虫白蜡吉丁虫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进行人工饲养,成功繁殖出了成蜂。人工繁蜂的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接蜂的蜂虫比3:1,三种替代寄主白杨透翅蛾、杨十斑吉丁虫和纳曼干脊虎天牛幼虫的被寄生率分别为43.77%、87.12%和82.41%;平均繁蜂时间分别为42 d、33.17 d和34.58 d;白杨透翅蛾、杨十斑吉丁虫和纳曼干脊虎天牛单个幼虫平均繁殖白蜡吉丁肿腿蜂分别为4083头、9033头和5092头;子代蜂的雌性率分别为9553%、9670%和94.57%。在7℃,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储藏,白蜡吉丁肿腿蜂子代成蜂的平均寿命150 d;寿命超过一个月的雌蜂占95%,雄蜂寿命5-7 d。  相似文献   

15.
荔枝、龙眼及龙荔的茎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荔枝、龙眼和龙荔茎解剖结构的异同,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对荔枝、龙眼和龙荔20份材料的茎横切面结构和导管分子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试材的茎横切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和射线,但其结构特征总体上差异较大;龙眼种质的平均髓率(26.19%)显著高于龙荔(22.43%)和荔枝(6.96%),各试材间,褐毛荔枝的髓率最小(3.37%),‘三月红’居中(14.14%),野生龙眼最大(30.27%);荔枝的树皮率(41.93%)显著大于龙眼(33.21%)和龙荔(29.83%)。(2)各试材的导管密度未见明显规律,以‘三月红’的导管密度最小(93.17 个/mm2),龙荔次之,为101.78 个/mm2;荔枝的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显著大于龙眼和龙荔;‘三月红’的射线宽度(22.13 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3)20份试材的导管分子绝大多数属于孔纹式或网纹式,极少数为环纹式或螺纹式或梯纹式;‘三月红’的导管分子内径(35.97 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龙荔次之(33.90 μm);褐毛荔枝的导管分子(238.52 μm)显著长于其它试材。(4)导管分子短、孔径大、端壁倾斜度小(或水平)、无尾、孔纹、单穿孔板均是导管分子进化的特征;在荔枝试材中,‘三月红’的导管分子较为进化,而褐毛荔枝则较为原始。(5)对茎结构特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份试材首先聚为2大类,荔枝12份试材(除‘三月红’外)聚为第1大类;龙眼6份试材、龙荔及荔枝‘三月红’聚为第2大类;在这2大类的基础上又分为8个组,各组均有独自的显著特征。对荔枝、龙眼和龙荔3类植物茎结构特征的比较可知,总体上荔枝比龙眼原始,而龙荔居荔枝和龙眼之间。  相似文献   

16.
探讨损害速生桉主干并可引起林木断落的有害生物中华竹鼠、桉蝙蝠蛾和云斑天牛的形态、危害特点、主要防控措施,以维护桉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总结建立柑桔、龙眼、荔枝叶片和土壤营养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评述了应用营养诊断技术指导矫治营养失调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咖啡木蠢蛾在福建省1年发生2代,幼虫的孵化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与10月,掌握其幼虫孵化高峰期适时喷施20%三唑磷乳油1500倍稀释液,结果表明,对药前10d内孵化已蛀枝干的幼虫杀虫率为90oA~100%,对药后10d内已蛀枝干的幼虫杀虫率为85%~100%,2次施药就能有效防治咖啡木蠢蛾为害。由于此法简便,经济,易行,故建议在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发现一种危害荔枝树皮及韧皮部的新害虫——荔枝遮颜蛾Lateantenna inana,是中国遮颜蛾科的新纪录种。本文详细描述了荔枝遮颜蛾形态特征和危害特征,介绍了其分布情况、寄主以及发生规律。同时,扩增了该虫的COI条形码序列,并基于该序列构建了荔枝遮颜蛾及其近源种共9种20个样本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荔枝遮颜蛾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为0.012,分化程度不明显,但中国与日本的种群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早春极端低温对龙眼成花的影响及芒果和荔枝花穗冷害发生时应对措施的效果,在2008年早春低温冷害时,通过抹除芒果和荔枝的冷害顶生花穗,研究该应对措施对促进腋芽再分化花芽并抽生花序的效果,并在低温冷害后,对不同龙眼品种的成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抹除荔枝冷害顶生花穗后能显著促进黑叶、钦州红荔、糯米糍、立夏红腋芽再生花序,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139、62.5、28和29穗,分别比对照的高119、22.5、25和26穗;而妃子笑、三月红、桂味和禾荔的处理树和对照树之间差异不明显。抹除芒果冷害顶生花穗后,台农1号、贵妃、桂热82号、红象牙和金穗芒的平均单株成花数分别为92、18、131、20.5和18穗,明显高于对照;而凯特芒、桂热120、吉尔、紫花芒和金穗芒处理树和对照树之间差异不显著。龙眼低温冷害后成花较好的有桂明、储良、石硖、小广眼、大乌圆和大广眼,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88、67、52.7、52、51和50穗;其次是桂香、乌龙岭、东壁、立冬本和早白露,平均单株花穗数分别为39、26、25、23.5和21.5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