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云南省奶牛胚胎移植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实验用12头黑白花奶牛(3-9岁),PGF[2α]作同步发情处理后,周期第10-12天,总剂量36 mg的FSH-P按递减方式每日肌肉注射2次,间隔12小时,共注射4天,在第3天加注PGF[2α]35 m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12头供体牛共得胚135枚,可用胚数118枚,为总胚数的87.47%。平均每头得胚11.25枚。胚胎分别移植给20头同步发情处理的黑白花奶牛和20头黄牛受体(有3头为自然发情),每头移植1枚胚胎。结果,奶牛受孕率为35%(受孕7头,产犊7头);黄牛受孕率为40%(受孕8头,流产2头,产犊6头)。奶牛和黄牛总受孕率为37.5%。  相似文献   

2.
利用南京地区夏季炎热的自然条件,连续两年在高温季节(7—8月)进行实验。第一年(系列Ⅰ)的实验动物为四头装置瘤胃瘘管的空怀母水牛,研究高温初期(27.5~33.4℃)和持续高温期(28.0~35℃)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第二年实验(系列Ⅱ)利用三头装置瘤胃瘘管的海仔母水牛重复高温(26~35.3℃)实验。 夏季高温期间,实验水牛的呼吸率、瘤胃温度和直肠温度升高,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瘤胃液流速减缓。高温初期出现瘤胃代谢升高[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氨氮(NH_3-N)浓度及乙酸/丙酸(A/P)比率升高]。但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水牛的采食和瘤胃代谢均明显抑制。采取瘤胃内降温措施(投入冰袋)或冷水淋浴,均能迅速降低呼吸率、直肠和瘤胃温度,恢复采食和反刍,并缓解瘤胃代谢的抑制。提示动物机体参与调节瘤胃代谢的变化,并为改善水牛夏季的饲养管理提供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敌百虫是一种对高等动物毒性较低的有机磷药剂,我们作了牛口服此药对蚊虫毒效和对牛体毒性反应的试验观察,以探求循此途径灭蚊的可能性。一、黄牛单次口服敌百虫对中华按蚊的毒效 1.方法 以健康黄牛4头,按体重分两组,给予50毫克/公斤和100毫克/公斤口服药剂,以摸索毒效剂量。然后根据毒效情况,另选黄牛4头,按不同剂量将药物配成5%浓度的水溶液,以竹筒由口灌服。服药时间均在下午5时,服药后将牛分别隔离拴放,每头牛相距50米以外,以免吸血的蚊虫相互侵扰。服药后3小时分别在牛体捕回饱血的中华按蚊,置于蚊笼饲养,观察其24小时的死亡率。敌百虫的有效成分为95%。  相似文献   

4.
实验中对176头各龄家养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年产毛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家养牦牛1岁0.98士0.29kg/头,2岁1.12士0.22kg/头,3一5岁1.18士o.38kg/头,6岁以上o.88士o.27kg/头;半血野牦牛相应为0.90士0.20kg/头,1.05士0.27kg/头,0.65士o.28kg/头,0.90士0.3skg/头;3一5岁家养牦牛组的年产毛量极显著高于6岁以上年龄组(P0.01),同1岁、2岁年龄组的年产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2岁与6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半血野牦牛各年龄组的年产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1]。  相似文献   

5.
从放牧生态环境大群的大别山黄牛和英山白山羊中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的20头牛和20头羊,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头,雌、雄均匀配,以复合微量元素缓释丸为试验材料,、每Ⅰ组投丸为试验组,每Ⅱ组不投丸为对照组,牛的两组每组以5头补料,5头不补料,试验期135d。羊的两组均不补料,为全放牧方式,试验期60d,试验结束对羊Ⅰ、Ⅱ组各随机抽取3头屠宰,取样测定肝、肾、脾、肌肉、心、血和瘤胃内容物测定Cu、Co和  相似文献   

6.
黑长臂猿月经周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臂猿与其它类人猿和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月经周期,研究它的月经规律,将为生殖生理学、内分泌学和计划生育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我园饲养的二号雌性黑长臂猿Hylobates ccncolor ccncolor于1975年10月购自绿春县,估计当时年龄约1.5岁,至1981年3月约7岁,体重约10—12公斤,体毛颜色由黑色逐渐变为幼体时的浅黄色。从1981年5月13日第一次月经来潮起,至1986年5月9日止连续观察了五年,共记录到72次行经(71个月经周期,从初潮至第二次行经为一个周期,所以行经次数为72次,而月经周期只有71个)。现将观察结果振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母系遗传角度深入阐明中国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起源进化,本研究采用PCR测序法测定了9头中国荷斯坦牛和11头鲁西黄牛的线粒体DNA D-loop区的部分序列,并经剪切后进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20个个体D-loop区共711 bp,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和50个多态位点.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1 33±0.004 54,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94±0.01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5.146 20.构建的NJ网络进化树共分为两大支系,其中部分鲁西黄牛与瘤牛聚为一支,而中国荷斯坦牛和部分鲁西黄牛与普通黄牛聚为一支.说明中国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高;鲁西黄牛同时含有瘤牛和普通黄牛的血统,而中国荷斯坦牛只含有普通黄牛的血统.  相似文献   

8.
快速准确监测奶牛体细胞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荧光染色的方法,运用荧光显微术对3个取样点总计39头奶牛的体细胞在不同时间计数,表明吖啶橙染色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监测奶牛体细胞数的方法,同时还表明不同的饲养条件及管理会造成牛群健康状况的显著差异,并依据实验结果对改善牛群的健康状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瘤胃纤毛虫是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瘤胃微生态和对宿主动物供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集5头中国荷斯坦牛(Bos taurus)瘤胃液样品固定染色,而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计数瘤胃纤毛虫的密度和属的组成及组成比,并对其中常见属进行观察和特征描述,旨在了解中国荷斯坦牛瘤胃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为反刍动物的瘤胃内纤毛虫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资料。结果发现,中国荷斯坦牛瘤胃纤毛虫在瘤胃液中的平均密度为(3.2±3.4)×10^(8)个/L,共检出13属瘤胃纤毛虫,其中检出率最高的3个属依次为内毛属(Entodinium)、单甲属(Eremoplastron)和双毛属(Diplodinium),检出率最低的3个属依次为鞘甲属(Elytroplastron)、后毛属(Metadinium)和多甲属(Polyplastron)。内毛属是中国荷斯坦牛瘤胃液中最主要的属,其平均组成比为84.0%±10.2%,而其他属的组成比都低于5%。本研究表明,中国荷斯坦牛瘤胃液中瘤胃纤毛虫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稻田网箱养殖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幼蟹的个体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在室外网箱内监测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阶段个体生长发育的每一次蜕壳生长情况。2013年实验选取雄蟹和雌蟹各200只,记录了每个蜕壳阶段雌蟹和雄蟹的生长,包括壳长、壳宽、总重和蜕壳间隔时长(d),并且观察雌蟹和雄蟹形态特征的变化。实验共进行111 d,幼蟹共蜕壳11次。实验结束时,雄蟹剩余34只,雌蟹剩余42只;雄蟹的特定生长率为(7.176 5±0.168 4)%/d,雌蟹的特定生长率为(7.283 3±0.174 3)%/d;雌蟹生长蜕壳过程中腹部的形态变化大,腹部由三角形变成卵圆形;雄蟹在生长蜕壳过程中螯足的增长明显较雌蟹快,并且在本实验最后一次即第11次蜕壳后螯足腹面内侧出现1小撮绒毛,外侧也出现少量绒毛,但不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用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制成的α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仪和对几种国产滤纸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这种监测仪采用自制的孔径2微米的微孔滤纸取样,对钚~(239)的监测灵敏度约为1—2最大容许浓度·小时(当氡(气土)本底浓度约3×10~(-13)居里/升时)。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和2号微滤纸取样,灵敏度可达到约6—7最大容许浓度·小时左右。若对探头抽真空,灵敏度提高近一倍。改变单道阈值可用于监测钋-210、铀等α放射性气溶胶。  相似文献   

12.
<正> 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eal(即日本黄茧蜂M.japonicus Ashmead)孤雌产雌的研究,过去文献未见报道。1979年我们在棉田采集的3—5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f(?)bner)和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Fabriclus)进行室内饲育寄生蜂时,育出的斑痣悬茧蜂共102头,其中仅有2头雄蜂,1980年9月又采集棉小造桥虫幼虫饲育,获得斑痣悬茧蜂共104头,均为雌蜂。根据这一现象,引起我们对该蜂生殖习性的注意。于是我们在1979—1980年将饲养羽化出的这种雌蜂不与雄蜂交配,多次或连续接种于3—4龄棉铃虫幼虫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证明,被寄生的棉铃虫幼虫寄生蜂子  相似文献   

13.
发情期的雄性麋鹿根据序位分为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3个等级,序位变化是雄性麋鹿应对环境压力的直 观体现。本文利用胆量和侵犯2个行为指标在麋鹿生活史不同阶段的耦合强弱,来解释幼体时麋鹿序位发育、亚 成体时雄性序位定型及发情期时挑战者对群体序位的扰动。行为取样采用焦点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相结合;分 析个体间行为样本流的非同步化水平,以同类型行为中较早发生、同步化率较低的判断为胆大;侵犯则结合攻 击行为和取胜指数来判定;粪样睾酮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显示雄性麋鹿幼体胆量和侵犯耦合与 等级序位呈负相关(r=-0.111 8,P=0.018 3);成体胆量和侵犯耦合与等级序位的波动呈正相关(r=0.917 9,P= 0.002 6)。从亚成体到成体:4头雄性麋鹿序位上升(胆量和侵犯耦合r=0.852 3,P=0.000 3),其中1头成为鹿 王;4头序位未发生改变(胆量和侵犯耦合r=0.482 9,P=0.006 3);3头序位下降(胆量和侵犯耦合r=0.251 7, P=0.003 5)。雄性麋鹿幼体睾酮水平与等级序位呈正相关(r=0.860 7,P=0.005 5);亚成体睾酮水平与等级序 位呈正相关(r=0.845 7,P=0.004 4);成体睾酮水平与等级序位呈正相关(r=0.954 6,P=0.001 8)。结果表明雄 性麋鹿发情期胆量和侵犯耦合强度与等级序位波动呈正相关;等级序位上升与睾酮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Palisot de Beauvois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发现有孤雌生殖的现象。 自1982~1985年,我们先后单独饲养雌虫69头,其中,有2头进行孤雌生殖,占3.9%。产卵量38~247粒,孵化率28~80.4%,卵期19~57天,成虫寿命97~137天。共孵化101头小若虫,再将这些若虫单独饲养,羽化为成虫54头(其中雌虫32头)。对这些成虫以3种不同配对方式进行观察:(1)无性后代雌虫与有性雄虫交配(5对),产卵54粒,未孵化;(2)无性后代雄虫与有性雌虫交配(8对),未产卵都死了;  相似文献   

15.
陈敏敏  张康  张平  严燕  张四刚  王康伟  于道平 《生态学报》2023,43(10):4242-4249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威胁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种群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航道整治工程是导致江豚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工程施工和运行对江豚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可为江豚栖息地管护提供有益信息。通过对湖口-吉阳矶水域江豚数量和分布的持续调查,分析了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和运行对江豚的影响。12次目视调查共在研究水域发现江豚258群次613头次,工程施工前、施工期和初步运行期单次考察分别平均观察到江豚(67.0±24.3)头次、(35.6±22.2)头次和(50.0±2.8)头次。在主要施工区共发现江豚79群次185头次,施工前、施工期和初步运行期单次考察分别平均观察到江豚(18.60±12.03)头次、(10.4±7.3)头次和(20.0±4.2)头次。工程不同时期主要施工区江豚的数量及占比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主要施工区S2和S3工程段施工期江豚平均分布密度((0.18±0.17)头/km、(0.04±0.08)头/km)较施工前((0.62±0.16)头/km、(0.40±0.29)头/km)显著下降,S5和S6工程段施工期平均...  相似文献   

16.
南京宽基属蜉蝣一新种(蜉蝣目:细裳蜉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78年5月下旬至11月初在南京中山陵一个小溪的石块下先后采集蜉蝣稚虫十次,计采到宽基属(Choroterpes)蜉蝣稚虫共280头,经带回实验室饲养,其中羽化为亚成虫者共18头(12,6),羽化为成虫者共55头(48,7)。经鉴定,为一新种,描记于后。宽基属是一个广布属,除日人上野益三(Ueno)于1928年描述过我台  相似文献   

17.
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为了解其活动习性及影响因素,我们于1984年在襄樊市郊进行了此项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于当地蚊虫活动季节6—9月份19时至次晨6时,每小时15分钟固定地点捕捉人、牛房内中华按蚊,每旬一次,将新鲜饱血蚊用单个指管扣入,带回实验室饲养观察。用单个指管饲养法将饱血蚊置实验室阴凉处,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时间和产卵数,同时每日6、14、22时记录室内温度,求出平均数。将所捕部分饱血及未吸血蚊根据腹部外观,按Cella氏分期(姚永政等,1982)区别,逐个解剖…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家蚕的生长和产丝的影响、探索激素增丝的生理机制和体内代谢途径、为进一步探讨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提供依据,1973至1975年我们研究了五龄期家蚕的丝腺发育情况和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激素对它们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用日东×华合五龄蚕为实验材料,在五龄饷食后96小时喷布Ⅲ号保幼激素类似物,每头3微克的剂量,测定五龄蚕体重和丝腺物质的变化。 在五龄起蚕后开始分别雌雄取样,首先称体重,每5头一组取其平均值。然后将每头蚕的丝腺取出,用0.9%NaCl洗涤,5头一组称取鲜重,然后置于80℃温箱中烤48小时,测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锯缘闭壳龟指名亚种Cuora mouhotii mouhotii (Gary,1862)的人工饲养与繁殖,2016—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对人工饲养条件下5只性成熟个体(2雌3雄)的生长与繁殖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对象生长状况良好,体质量年平均增长率达5. 17%,交配高峰期为每年5—6月,产卵期为6—7月。实验过程中获得7枚受精卵,2次产卵之间积温为188 397~189 710℃·h。共孵化得到5只稚龟,孵化时间为86~102 d,孵化积温为57 792~68 052℃·h,孵化率71. 43%。自然孵化组和恒温孵化组测得的孵化积温变异系数为5. 74%,1日龄稚龟体质量变异系数为6. 27%。本研究为锯缘闭壳龟的人工饲养与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黑胸散白蚁新群体的建立及发展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潘演征  刘源智 《昆虫学报》1990,33(2):200-206
经十年的室内配对饲养观察,黑胸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初期群体配对后5—10天开始产卵,胚胎发育期36—46天,幼蚁经历两个龄期,各龄8—13天,工蚁是幼蚁经两次蜕皮后分化出来,具有上颚自如活动,头宽0.71mm以上;前兵蚁蜕一次皮发育为兵蚁需经历10—13天,触角14—15节,头宽0.81—0.82mm,大于2龄工蚁,初期巢群最早3个半月左右产生兵蚁.当年配对的产卵期3至4个半月,产卵量16—45粒.饲养7—8年后的群体开始出现若蚁(长翅成虫的幼期).9、10年群体发育成熟即产生长翅成虫.解剖三个成熟群体中一个巢原始蚁王、蚁后均存在,另两巢发现原始蚁王、蚁后均死亡,其中一巢由群体内自行补充上了翅鳞型母蚁1头,无翅补充型生殖蚁1头(较小,性别不清),翅芽型3头.另一巢补充上了无翅型大腹母蚁1头,翅芽型1头.通过室内长期连续饲养观察,对该种白蚁新建群体发育成熟年龄及其内在因素已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