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两株艰难梭菌(CdA318和CdCDC279)荚膜多糖进一步分析,结果证实纯化的艰难梭菌荚膜多糖为单一均匀的物质;经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其单糖组分主要由D-葡萄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组成,不同菌株的荚膜多糖可能有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首次自E型肉毒中毒食品中分离到的一株神经毒素原性酪酸梭菌(LCL155)所产生的神经毒素,同E型肉毒梭菌(E153)所产生的神经毒素进行了精制及特性比较,发现(1)两菌神经毒素的分子量,Native-PAGE测试均为320kDa;SDS-PAGE测试则均为147kDa,非毒性非血凝素部分均为128kDa;用胰蛋白酶激活神经毒素后发现两菌神经毒素均由分子量为103kDa的H链和48kDa的L链组成。(2)两菌神经毒素柱层析图像基本一致,但在菌体毒素提取效果及精制效果诸方面,分离的酪酸梭菌却都较差。(3)胰蛋白酶激活试验表明:两菌神经毒素达到最大毒力所需激活时间不等。在相同温度下,分离的酪酸梭菌毒素只需5min,而E型肉毒梭菌毒素却需30min,提示两菌神经毒素激活动力学上存在差异。(4)琼脂双扩散试验结果表明两菌神经毒素的抗原性是一致的,没有发现沉淀线呈交叉或部分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3.
艰难梭菌粘附的研究进展厦门大学生物系厦门361005王隽,苏文金“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是重要的肠道致病厌氧菌。它是抗生素疗法所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的致病菌,并且是引起抗生素相关的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同时还与一些非抗生...  相似文献   

4.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是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引起的一种机体严重疾病。随着艰难梭菌感染率的增加及高毒力株027/NAP1/BI的出现,导致该病在全球特别是北美、及欧洲等地区爆发性流行,对于该病的控制引起全球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该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艰难梭菌感染可引起相关腹泻,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根据腹泻的程度不同,艰难梭菌相关腹泻可分为轻、中、重和暴发型4型,临床诊断除了血常规外,毒素鉴定与内镜诊断也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仍以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可通过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实现艰难梭菌相关腹泻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婴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单独或联合艰难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进行试管内的生物拮抗作用,将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单独或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联合分别与艰难梭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后,接种于GA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证明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能明显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并且两菌联合比各自单独培养时显示出更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院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便、腹泻、中毒性巨结肠、伪膜性肠炎等。近年来,CDI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治疗费用均明显增加,但其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局限性,尤其是抗生素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已面临许多棘手问题。目前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和CDI感染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紊乱后导致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并释放毒素,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粪菌移植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重要方式,已成为复发性、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不良反应极少。本文就国内外粪菌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兰州市随机采集的216名健康婴幼儿粪标本经分离并对其培养特性、菌落菌体形态特征、生化反应特性以及毒素原性等进行一系列检查,检出了37人的粪便含有艰难梭菌(104─108/g),检出总阳性率为17.1%,新生儿、婴儿及幼儿各年龄组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3.5%(19/41)、33.3%(13/39)、13.9%(5/36)。37株分离菌中毒素原性阳性者仅有8株(21.6%),均分布于婴儿与幼儿两组。新生儿141人中27人的粪标本为胎粪,只有1人(3.7%)含艰难梭菌(2×106/g),但不产毒素。所有婴幼儿中有22人因各种原因曾用过抗菌药物,但仅有2人的粪便含艰难梭菌,而且均为非产毒株,表明艰难梭菌检出率与药物服用之间似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艰难梭菌感染为主的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性质,以及其在艰难梭菌相关腹泻人群中应用的进展情况和作用机制,同时总结了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和预防艰难梭菌相关腹泻中的生物安全性及其优点,对深入研发、推广使用针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微生态制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感染前后分别用酪酸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并检测盲肠内容物细胞毒性和进行肠黏膜病理观察.结果:酪酸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则能明显降低艰难梭菌的产毒力和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酪酸梭菌对小鼠艰难梭菌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艰难梭菌是一种肠道条件致病菌,能形成芽胞有效抵抗抗生素的杀灭。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人体肠道有益菌被杀死。艰难梭菌因抵抗力强而大量繁殖,破坏人体肠道菌群平衡,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同时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菌可在人体肠道无症状定植,不同年龄阶段艰难梭菌定植率有较大差异,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时期艰难梭菌在肠道的定植率较高,且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常导致无症状定植,但若传播给成人,则有可能造成艰难梭菌感染引起腹泻,故有必要做好防治措施。本文就婴幼儿无症状定植的特点及防控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ICU患者艰难梭菌的定植和感染情况,为预防艰难梭菌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中139例住院时间7d的患者的粪便样本,对其进行选择性厌氧培养和质谱鉴定。对艰难梭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毒素基因(tcdA、tcdB、cdt A、cdtB)的PCR检测以及毒素A、B表型检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艰难梭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艰难梭菌检出率为17.27%(24/139)。其中,14株艰难梭菌的tcdA和tcdB基因检测阳性,占58.3%(14/24);10株为tcdA和tcdB基因检测阴性,占41.7%(10/24)。所有菌株二元毒素基因(ctdA/ctdB)均未检出。单因素分析提示,高龄、长时间住院、高淋巴细胞数、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艰难梭菌定植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艰难梭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1,P=0.039)。结论我院ICU可能存在艰难梭菌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对具有高龄、长期住院以及使用抗生素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艰难梭菌的监测,以防艰难梭菌的传播、感染和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产芽胞革兰阳性厌氧菌,产毒素艰难梭菌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产毒素艰难梭菌已被公认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导致住院患者腹泻感染的原因之一。高毒力菌株导致全世界范围内CD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CD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多推荐两步法和三步法进行检测。艰难梭菌治疗的一线用药是甲硝唑、万古霉素以及非达霉素,应用粪便微生物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也可作为治疗轻度或严重复发CDI(recurrence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rCDI)的可选方法。艰难梭菌的芽胞能抵抗不良环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环境的复杂性和医务工作者的手等因素会导致艰难梭菌易于传播,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艰难梭菌的预防。本文主要对艰难梭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检测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常成年仓鼠肠道菌群可拮抗艰难梭菌在该动物肠道中定居。将该菌群转移到无菌小鼠并经过抗生素和热(70℃,10min)简化处理后,获得一组由严格厌氧菌组成的菌群,仍有拮抗艰难梭菌的能力,由此建立了一研究拮抗艰难梭菌在肠道中定居的实验动物模型。作者研究了屏障菌群与艰难梭菌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并对与艰难梭菌有关的伪膜性结肠炎的病原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现已充分证明,假膜性结肠炎几乎都是由艰难梭菌引起的,而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约占25%)也与之有关。其实验诊断主要是取病人的粪便分离培养艰难梭菌,然后再行鉴定。然而现行的鉴定方法不是费时、需要贵重的仪器设备,就是重复性差或需要作补充鉴定试验。本文报道的是一种快速(30分钟内)、准确、重复性良好的确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的流行特点,揭示国内艰难梭菌感染的现况。方法通过细胞毒检测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6份临床粪便样品进行毒素检测。结果 206份粪便滤液经细胞毒检测有26份样品使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圆缩化,确认含有艰难梭菌毒素;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28份为阳性,其中23份与细胞毒检测结果一致,与细胞毒试验的符合率为88.5%。结论兰州地区住院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率约为12.6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及其毒素A/B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崇州市人民医院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163份,用艰难梭菌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艰难梭菌特异性抗原谷氨酸脱氢酶(GDH);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GDH阳性标本中艰难梭菌毒素A/B的产生情况。结果 163份粪便标本中GDH阳性为34份,阳性率为20.86%。34份GDH阳性标本中艰难梭菌毒素A/B阳性率为41.18%(14/34),可疑阳性率为17.65%(6/34),阴性率为41.18%(14/34)。结论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住院患者艰难梭菌GDH检出率较高,毒素A/B阳性率也比较高,提示临床应重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艰难梭菌菌体特异性鸡卵黄抗体,探讨其对艰难梭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艰难梭菌相关腹泻(CDAD)小鼠模型,将30只CDAD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以11.86mg/mL、1.186mg/mL、0.1186mg/mL艰难梭菌菌体特异性IgY灌胃,设立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1d/次,0.5mL/只,连续3d。末次治疗24h后处死小鼠,取盲肠组织中段制作病理切片;其余盲肠组织进行DAO、D-乳酸和TNF-α含量测定;测定回肠组织含水率。结果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盲肠黏膜脱落伴大量炎细胞浸润;高IgY组小鼠盲肠黏膜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中IgY组小鼠盲肠黏膜少量炎细胞浸润;低IgY组小鼠盲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少量炎细胞浸润。高IgY组小鼠盲肠DAO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中IgY组小鼠DAO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中、高IgY组小鼠TNF-α含量均低于低IgY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艰难梭菌菌体特异性IgY对艰难梭菌感染小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艰难梭菌A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兔单特异抗艰难梭菌A毒素IgG包被酶标板,以羊抗艰难梭菌A毒素IgG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第二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艰难梭菌A毒素,可检测出0.94ng的精制A毒素,对61株菌的培养液及65份健康人粪便标本检测发现此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平行线定量法对几份典型产毒培养物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线性及平行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A毒素的筛查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艰难类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可产毒素的专性厌氧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芽胞是造成艰难类梭菌传播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和萌发在感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艰难类梭菌芽胞形成和萌发的具体机制被阐明。本文就近年来艰难类梭菌芽胞形成和萌发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针对芽胞的有效治疗手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