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疫苗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可极大降低人群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肿瘤、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慢性病的患儿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影响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儿童时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使这部分免疫低下的特殊儿童成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本文综述了免疫抑制剂对儿童疫苗免疫保护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佐剂技术等研究的迅速发展已明显提高了对控制传染性疾病免疫接种的研究。其研究进展促使产生了新一代疫苗技术,并使这些方法借助于疫苗接种能用于多种人和动物疾病的控制——很多免疫接种都要依靠新载体系统或活载体提供的精制亚单位抗原。然而,对抗原特性和疫苗技术研究的重新认识已使人们从着重研究应答中的宿主因素及免疫后宿主应答的调节方式等转向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其免疫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3.
疫苗的发现、开发与递送的研究是全球疫苗行动计划(GAVP)的组成部分,且对于实现"疫苗十年"的愿景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以及盖茨基金会(BMGF)在2016年3月共同召集了第二届疫苗与免疫研究全球论坛(GVIRF)。此次GVIRF循踪查询了GVAP的研究和开发各项议程的进展,确定了机遇和挑战,促进了疫苗研究领域的伙伴关系,并计划帮助所有利益相关方纳入疫苗研究和开发。研究对达到GVAP的某些目的和制定疫苗十年后的免疫接种议程的贡献给予了特别的考虑。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远期预防效果及森林脑炎纯化疫苗的人体免疫效果 ,并对 2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比较。 2种疫苗分别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 ,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并定期采集血清样本 ,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蚀斑减少试验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试验结果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局部反应发生率为 2 3.0 8% ,全身反应发生率为 15 .38% (16 /10 4 ) ,人群抗体在 2次接种后约 1/ 3人检出阳性 ,3次接种后约 1/ 2人检出阳性 ,多次免疫后 6 0 %检出阳性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无 1例发生局部反应、全身反应 ,注射部位一…  相似文献   

5.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研发及成功上市是预防细菌性传染病(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的突破,目前已批准上市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主要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载体蛋白的选择是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的关键因素,目前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使用的载体蛋白有破...  相似文献   

6.
张海霞  李生军  冯若飞 《病毒学报》2021,37(5):1208-1214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Bc)基因序列的C端、N端以及MIR区在插入外源基因后,能够正确折叠和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s),并且将外源序列暴露到衣壳的刺突,诱发强烈的外源序列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因此,HBc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载体,在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和肿瘤疫苗的开发和研制中都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从HBc作为免疫载体所具备的优势及其在病毒性传染病和肿瘤疫苗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 由于普遍进行了群众性的免疫接种,美国儿童可用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病数,在过去数十年中已经显著减少。但没有一种疫苗是完全安全的。曾报告了种种与免疫接种在时间上相关的病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少数副反应可能和接种疫苗有因果关系。其它副反应,尤其是稀有事故,仅在时间上和免疫接种有关,并无因果关系。在美国儿童可用疫苗预防疾病发病率降低的免疫规划取得全面成就的同时,公众和专业人员日益关注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危险性。例如,对百日咳菌苗认识的改变,导致了  相似文献   

8.
疫苗的接种在预防以及控制传染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的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以及疫苗接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此外,还讨论了疫苗相关的安全事件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9.
正预防接种毫无疑问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措施.预防接种在世界各地的推广已使上亿人免于传染病的痛苦,并拯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预防接种的有力推动,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消灭了牛痘.自197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对全部儿童免费接种可预防6种疾病的4种疫苗,2007年进一步将可预防15种传染病的疫苗纳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免疫接种的结果,某些传染病已在下降,许多医务工作者正在加强对可能出现的接种疫苗并发症的警惕。引人注意的是使用疫苗范围的限制,争论的问题是不同程度的危险;而同时正是免疫工作使我们所接种以预防的疾病发病率下降或消失。对这一事实却只字不提。  相似文献   

11.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至今仍占非洲、南美及东南亚许多发展中国家人、畜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位,而病毒病的发病率及所造成的损失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一位。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细菌、寄生虫所致的传染病虽有药物可治疗,又因细菌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杀灭寄生虫的药物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等等原因,以致在使用上和疗效上都受到影响,所以人们一直在研究和生产预防病毒病的疫苗及预防细菌病的菌苗(统称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一、国外对疫苗研究和开发的情况传统的疫苗有通过减弱或钝化病原体的毒力,以及将其灭活来创造一种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力但不致病的微生物,用这些微生物制成疫苗,即所谓的弱毒苗和灭活疫苗;另外还有  相似文献   

12.
杨昆 《生命世界》2010,(1):54-57
我们都有过接种预防传染病疫苗的亲身体会。通常的疫苗是用没有致病性的细菌或少量的细菌蛋白质制作而成的,这种疫苗足以使人体产生轻微的感染以至对该病菌产生抵抗力,但不足以引发疾病。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用这种方式使人体产生免疫功能以对付许多传染病,结果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杨昆 《植物杂志》2010,(1):54-57
我们都有过接种预防传染病疫苗的亲身体会。通常的疫苗是用没有致病性的细菌或少量的细菌蛋白质制作而成的,这种疫苗足以使人体产生轻微的感染以至对该病菌产生抵抗力,但不足以引发疾病。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用这种方式使人体产生免疫功能以对付许多传染病,结果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疫苗是抵抗传染病的最重要的预防性手段。在开发有效疫苗的过程中,人们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要鉴定最为相关的免疫原及有效的免疫接种程序,另一方面则是免疫原用不同的能够影响抗体应答亲和性成熟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佐剂配成制剂。因此,有必要开发既能激发天然免疫应答,又能激发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有效佐剂和递送系统。主要阐述了不同免疫增强剂以及可利用于新一代疫苗的递送系统的研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  相似文献   

16.
人类接种疫苗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疫苗的应用使得历史上流行的多种传染病得以消灭或控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疫苗免疫机制是全世界疫苗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疫苗免疫机制的一些新认识,极大地促进了疫苗研发。对疫苗天然免疫机制的揭示,在疫苗株的筛选、疫苗免疫效果预测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某些疫苗在接种后存在的低应答与无应答现象,在对其免疫机制的探索中得到了解释。此外,对疫苗佐剂免疫机制的揭示,加速了新型疫苗佐剂的研发与应用。对疫苗免疫机制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孕期进行免疫接种可保护孕妇、胎儿及婴儿免受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之苦。母体中的免疫球蛋白G可穿过胎盘进行主动转运,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对疫苗的主动免疫发挥效益之前,为其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目前,推荐为孕妇接种流感灭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同时也对其他几种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B型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在孕期的免疫效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其在孕妇体内均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可为婴儿提供有效的抗体保护。其他疫苗,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疫苗也具有潜在的发展为孕妇免疫接种疫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地方性特征。在未免疫接种和免疫接种不彻底的地区,百日咳仍是严重威胁幼儿的疾病。全球百日咳协作组(The Global Pertussis Initiative,GPI)是一个科学论坛,其目的是通过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加强对疾病的控制以及为其他百日咳相关研究提供建议。该协作组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百日咳病的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治疗及其带来的卫生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肿瘤疫苗包括肿瘤治疗性疫苗和肿瘤预防性疫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罹患传染病或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为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新思路。近年来,肿瘤预防性疫苗尤其是抗致癌病原体预防性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乙型肝炎疫苗已证实对原发性肝癌具有预防作用,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上市并广泛应用,预防胃癌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也已进入临床研究。其次,以肿瘤抗原作为有效成分也是制备肿瘤预防性疫苗的一种新思路。简述了病原体感染及疫苗接种对发生肿瘤危险性的影响,并对肿瘤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20.
<正>疫苗是延长人类平均寿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目疫苗的应用成功地从地球上消灭了天花,显著降低前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广泛接种疫苗带来的健康效益,不论对群体或个体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疫苗的发展史也伴随着悲剧:在19世纪晚期,使用神经组织细胞生产的狂犬疫苗预防了大量死亡,但每接种230人中就有1人出现癫痫、麻痹和/或昏迷[2];1942年,数十万美军士兵接种了包含人血清的黄热病疫苗,由于部分人血清中携带乙肝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