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选用国内麻疹疫苗生产株沪191制备麻疹疫苗参考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精密性、水分含量,对候选参考品进行鉴别试验、水分含量、病毒滴度及无菌检查等检验。检验合格后组织进行候选参考品病毒滴度协作标定,共有5个实验室参加了协作标定。协作标定完成后,对实验室内变异、实验室间变异及国际参考品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变异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对疫苗进行了热稳定性和实时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经5个实验室协作标定后,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的滴度为4.96±0.26 lgCC ID50/m l,实验室内部变异在1.09%~4.64%之间,实验室间变异为2.62%。国际参考品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变异为4.19%。稳定性考核数据表明制备的参考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符合作为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的要求,滴度为4.96±0.26 lgCC ID50/m l。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麻疹减毒活疫苗检定用Vero细胞代次的稳定性范围。方法用DMEM培养液将Vero细胞137代连续传至173代,检测其细胞活力,并观察Vero细胞的形态,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参考品进行病毒滴定及热稳定性试验。结果 170代以下Vero细胞形态良好,细胞活力在85%以上,麻疹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热稳定性试验的结果:137~169代Vero细胞活力及原麻疹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热稳定性试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170代以上代次的Vero细胞活力及原麻疹减毒活疫苗热稳定性试验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169代以下Vero细胞为检定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最佳细胞代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中国2008—2012年连续5年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的批签发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其麻疹疫苗的总体质量。方法通过对送检样品的资料审查和关键项目的实验室检定,采用趋势分析法对病毒滴度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回顾麻疹疫苗质量的整体情况。结果中国麻疹疫苗整体质量较好,批签发通过率为98.6%。疫苗关键指标数据稳定,病毒滴度100%符合国家标准,其中8批疫苗病毒滴度由于超过警戒线企业主动撤检。结论中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质量稳中有升。国家疫苗批签发程序对确保上市疫苗的质量发挥重要作用,趋势分析在批签发中的应用更加严格保证了上市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BHK_(21)细胞对蚀斑法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系统的影响,降低检测系统误差。方法比较BHK_(21)细胞以不同频次传代培养时的细胞生长状态,以及以不同接种浓度进行疫苗病毒滴度检测时,对检测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BHK_(21)细胞培养4 d传代,其形态良好、边缘光滑、胞质透光性好、细胞分散均匀、细胞活率达到95%以上;BHK_(21)以105细胞/m L浓度接种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其病毒滴度参考品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0.66%和0.64%。结论 BHK_(21)细胞培养4 d传代、以105个/m L浓度接种时用蚀斑法检测病毒滴度系统最稳定,可供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滴度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可比性研究证明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后质量的产品一致性。方法从生产用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可比性分析,比较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特性。结果确认水痘疫苗生产车间场地变更前后原材料未发生改变;生产工艺未发生变化,部分工艺参数由于设备更新进行了调整但未对工艺控制造成影响;对工艺用水、疫苗质量、疫苗稳定性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新车间生产的原液病毒滴度为5.0 lgPFU/mL、半成品病毒滴度为4.6 lgPFU/mL,成品中水分含量为1.0%~1.4%、病毒滴度为7.8~8.0 lgPFU/mL、热稳定性试验为6.8 lgPFU/mL与老车间同步生产的成品结果(原液病毒滴度为4.9~5.0 lgPFU/mL,半成品病毒滴度为4.5~4.6 lgPFU/mL,成品中水分含量为1.1%~1.3%、病毒滴度为7.8~8.0 lgPFU/mL、热稳定性试验为6.8 lgPFU/mL)相似,且均在2014年老车间相对应检测项目均值±3 SD范围内,新老车间成品中的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和乳糖酸红霉素残留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t=1.00,P0.05);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新老车间同步生产的各3批水痘疫苗成品的数据稳定性一致,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疫苗安全性均符合相关要求,新老车间同步生产的疫苗试验结果一致。结论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特性高度相似,场地变更未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37℃孵放一周后不同时间的滴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JEV)的热稳定性,将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于不同时间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疫苗在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2个月内进行测定,滴度无明显下降趋势。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热稳定性检测中,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可在2个月内进行检测,对其热稳定性检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甲型肝炎病毒H2快速复制株在人二倍体细胞中的生长特性,并缩短甲肝病毒的培养周期。将甲型肝炎病毒H2株感染人二倍体细胞(KMB17细胞株),采用高病毒感染复数(MOI)将病毒培养时间从26d缩短至10d后收获病毒,并通过连续传代进行适应研究,建立H2株快速复制毒种库,在不同培养时间检测病毒抗原、感染性滴度,绘制病毒生长曲线,进行传代稳定性验证和病毒形态学的观察。甲肝H2株快速复制病毒株在KMB17细胞上培养10d后收获,连续传代从第5代至第9代,抗原含量均在512~2 048之间,感染性滴度均在8.33 lgCCID50/mL±0.125lgCCID50/mL,H2株快速繁殖至5代病毒和9代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多为成熟的实心颗粒。在5批次的重复试验中,病毒培养至10d、16d、22d时,收获的病毒感染性滴度无显著差异(P>0.005)。筛选后的甲型肝炎病毒H2株的快速复制株缩短了甲肝病毒的培养时间,且保持较...  相似文献   

9.
LLR株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制品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LR株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生产中各阶段产物(在制品)放置于-20℃、2~8℃,进行稳定性观察,用细胞微量病变滴定法(CCID50)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病毒感染滴度。结果显示,LLR株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单一收获物-20℃放置18个月,病毒滴度不低于5.50logCCID50/ml,原液-20℃放置18个月,病毒滴度不低于5.50logCCID50/ml。2~8℃存放49d,疫苗原液的病毒滴度不低于5.75logCCID50/ml,疫苗半成品病毒滴度不低于5.50logCCID50/ml。结果表明,LLR株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生产各阶段产物在-20℃及2~8℃存放,其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对Gen-Bank中登陆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株( L-A-1)和其他甲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比较分析,根据其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针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株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该方法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株高度特异,扩增片段为207 bp,不与其他肠道病毒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在104 CCID50/管~10-1 CCID50/管之间有良好的扩增曲线,检测的灵敏度可达0.1CCID50~0.01CCID50,比普通RT-PCR高100倍。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病毒含量滴度测定及指导疫苗成品的配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细胞工厂工艺连续生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稳定性。方法疫苗在-20℃放置24个月,检测病毒滴度、外观、抗生素残留量、无菌性,及对病毒血清型进行鉴别;2~8℃放置12个月检测疫苗稳定性;室温放置7周、37℃放置7 d检测加速热稳定性并冻融的稳定性。结果该疫苗-20℃可贮存24个月以上,2~8℃有效期可延长至12个月,且冻融不会影响疫苗的稳定性。结论疫苗质量稳定,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10版)及企业《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注册标准》。  相似文献   

12.
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滴度是麻疹减毒活疫苗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就有关提高麻疹疫苗病毒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说明,生产用毒种的质量十分重要,要保证麻疹疫苗的高滴度和生产的稳定,需要建立适合麻疹毒种的培养条件并保持培养条件一致,从而必须加强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冻干制品残余水分的因素很多,但西林瓶胶塞的含水量是其关键因素。使用经干烤工艺处理和未干烤处理的药用溴丁基胶塞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冻干试验,结果显示,用未经干烤工艺处理及处理的药用溴丁基胶塞冻干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存储18个月后,水分上升的平均值分别为2.03%和0.08%,经单一因素的方差分析,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经处理的药用溴丁基胶塞,对保持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存储期内的残余水分稳定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测定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中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并进行方法学的验证和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对色谱柱、柱温、分流比以及供试品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和专属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限和检测限、耐用性的方法学验证。结果 色谱柱使用DB-624(30 m×0.53 mm, 3.00μm)毛细管柱,以氮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设定为250℃,FID检测器温度设定为270℃,柱温为120℃,分流比为5∶1。供试品在检测前采用乙腈沉淀蛋白的预处理方式(体积比1∶9~1∶19)以去除其中的干扰杂质。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系统适用性和专属性良好,DMSO色谱峰与杂质分离良好,在50~1 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检测限为20μg/mL,定量限为50μg/mL;准确度结果均在90%~110%之间,精密度的RSD均<10%。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中的DMSO残留量均未检出。结论 建立的气相色谱法能稳定、准确、快速地检测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并观察该生产株在疫苗制备过程中的基因遗传稳定性。方法根据DNA序列数据库(Gen Bank)公布的SA14-14-2株的序列,设计合成7对引物,提取疫苗生产株SA14-14-2及其工作种子批生产的3批原液、3批成品疫苗的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SA14-14-2株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中,挑取阳性菌落克隆、鉴定后测定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毒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病毒滴度的稳定性。结果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基因组全长10 976 bp,编码3 433个氨基酸。3批原液和3批成品疫苗的基因组全长为10 977 bp,比较分析发现,在3'端非编码区10 701处多一个G核苷酸的插入。与DNA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为D90195的全长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9.9%、99.9%、99.9%、99.9%、99.8%、99.9%、99.8%,其中E蛋白的同源性均为100%。SA14-14-2生产株的病毒滴度为7.22 lg PFU/mL,原液和成品疫苗的滴度分别为7.32、7.23、7.32、6.86、6.92、6.70 lg PFU/mL。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基因稳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提高疫苗的稳定性,便于保存及运输,保证疫苗的接种效果.采用CA-9冻干保护剂,按13.5的比例加入疫苗,制备冻干疫苗.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具有与液体疫苗相同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在2~8℃保存的有效期较液体疫苗的3~5个月提高到18个月.在室温和37℃保存的稳定性也明显提高.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稳定性良好,无需低温保存、冷链运输,便于甲肝疫苗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oral rotavirus vaccine, ORV)质量控制中的病毒滴度进行趋势分析。方法利用CCID_(50)+ELISA检测国内企业2019年生产的ORV的关键控制指标(病毒滴度),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均值,建立警戒限(均值■和行动限(均值■,绘制趋势分析图,进行连续性和周期性趋势分析;并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NIFDC)病毒滴度结果与企业病毒滴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滴度趋势分析显示NIFDC检测结果未见超趋势(out of trend, OOT),企业检测结果有1次连续10批以上结果高于平均值,经偏差调查证实生产、质控和检测环节均未发现异常情况,分析原因可能是其中有多批成品来自同一批原液。2019年度和2018年度比较结果显示年度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NIFDC与企业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均检测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2 7,P0.05);Bland-Altman法统计显示97%批次的检测结果的差值位于2倍标准差(2s)以内。结论对2019年国产ORV病毒滴度的趋势分析反映出该制品的批间一致性以及生产工艺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并验证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定方法。方法滴定MMRV疫苗中的每种病毒时,首先用特异性抗血清有选择地中和其他病毒成分,再根据每种抗血清与相应病毒的完全中和能力,确定各抗病毒血清的使用浓度。分别用CCID50法(麻、腮、风病毒)和蚀斑法(水痘病毒)检测MMRV疫苗中各病毒的滴度。结果使用该方法对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进行滴定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无显著差异,经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均显示良好。结论建立的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整体随机抽样原则,以进口同类疫苗和国产各单价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观察;比较不同疫苗组免疫后的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试验组与对照组接种后,除了试验疫苗的中、强发热反应率高于进口对照疫苗的发热反应率(8.60%与2.00%)外,未见其它有显著差异的不良反应。试验组麻疹免后抗体阳转率高于进口对照疫苗(99.5%与94.6%),麻疹抗体GMT也高于单价麻疹对照疫苗的GMT;试验疫苗与进口MMR疫苗的风疹抗体阳转率、腮腺炎抗体阳转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试验MMR疫苗与进口MMR疫苗具有相似的临床反应及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新一代麻疹疫苗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最有效的措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全世界广泛使用30多年来,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对控制全球麻疹流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由于母传抗体的干扰作用,该疫苗不适合早龄接种。疫苗不耐热,需要完整的冷链系统。麻疹病毒疫苗株和野毒株免疫原性的变化也有可能使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有效率降低。发展适合早龄婴儿接种的、耐热的、免疫原性更强的新一代麻疹疫苗、配合最佳的免疫策略,将会加速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