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 0 2年 5月 1 3— 2 6日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部分师生在延边自治州、市、县各级博物馆 (文管所 )同志配合下 ,对中国图们江流域进行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 6个旧石器地点 ,分布在图们月晴乡下白龙和歧新 (包括B、C)、珲春市北山、龙井市后山和和龙县柳洞。它们均分布在背靠高山面向河流的二级阶地上 ,高出江、河水面约2 0— 30m。本次调查所获得的石制品共计 1 96件。除个别出于晚更新世的黄土层内 ,其余均采自地表。石制品的表面 ,没有被水冲磨或搬运的痕迹。从各地点所获得石制品的文化特征分析可以分为两个…  相似文献   

2.
涉县新桥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记述了 1994-1995年在河北省涉县新桥旧石器遗址发掘的石制品及部分采集品。石制品风格古朴厚重 ,石器加工不甚精致 ,以大中型砾石工具居多 ,石片石器占一定比例 ,具有我国南北过渡地带旧石器文化特征。它的发现 ,填补了太行山东南麓地区旧石器文化分布上的空白。根据地层及沉积物推断 ,遗址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晚期 ,属原地埋藏类型。  相似文献   

3.
甘肃西部和中部旧石器考古的新发现及其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在甘肃西部马鬃山区的霍勒扎德盖发现了石叶,在甘肃中部的东乡族自治县发现了王家遗址等旧石器地点。这对推进中国西部旧石器考古,探索我国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4.
考古遗址在自然因素下所经历的沉积、改造和再堆积过程,对于理解遗址完整历史至关重要,但迄今相关研究在中国旧石器遗址中开展得较为有限。本文在介绍遗址堆积与改造过程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因素研究中涉及到的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对象之一——沉积物及其常用分析指标(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矿物组成和土壤微形态)进行阐述,并以许昌人遗址和伞顶盖遗址为例说明相关指标的应用情况。沉积物分析指标侧重从微观角度揭示旧石器遗址的堆积与改造过程,因此,我们还需结合宏观尺度下的遗址沉积地层、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等特征,以及考古标本本身的一系列信息对遗址在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形成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5.
栗静舒  彭菲 《人类学学报》2014,33(4):521-521
2014年6月9日~1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为古脊椎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举办了"旧石器遗址野外发掘数字化技术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人员除了有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所的相关人员外,还有来自三峡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美国匹兹堡大  相似文献   

6.
蔚县盆地地处泥河湾盆地(广义)东南部,其河湖相地层内保留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信息,在研究中国北方更新世人类演化和生存行为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吉家庄遗址是近年来新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遗址,埋藏于吉家庄镇以北的河湖相地层内。遗址发现于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016年对其四个地点(JJZ-A、JJZ-B、JJZ-C和JJZ-D)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76m~2,出土190件石质标本和178件动物化石。遗址剖面堆积物以棕灰-棕黄-灰绿-灰黑色细砂、粉砂和黏土为主,文化遗物出自棕灰色-棕黄色细砂和粉砂层内。对代表性地点JJZ-B遗址成因(标本风化磨蚀状况、个体大小和空间聚集特征等)分析表明,遗址形成过程中仅受到湖泊片流改造且程度较弱。石制品原料均来自遗址东北约6km外的玉皇山,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锤击法剥片和修理石器,剥片和修理相对较为彻底和精致,部分石片显示小台面且保留唇的特点,显示早期人类的石器技术相对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模式1(Oldowan-like)工业较为进步。哺乳动物化石较破碎,地层对比显示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为中更新世。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人类在蔚县盆地的生活方式以及探求泥河湾盆地古人类在早-中更新世石器技术演变及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晋江深沪湾海滨潮间带近期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种类型的遗址在福建省境内尚属首次。出土的石制品共87件, 分属四种类型, 从器型和加工技术判断, 与我国南方常见的砾石工业不甚相同; 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亚洲象和水牛等。根据遗址周边古牡蛎礁和古森林遗迹测年及与第四纪地层对比, 文化层年代距今25—10ka BP。坐落在潮间带的遗址, 对早期人类生存环境、生产活动和行为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深沪湾环境变迁和海平面升降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2014年7-8月在河北怀来盆地开展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确认10处旧石器地点,获得20余件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以及断块,总体来看包含了石片石器技术和细石叶技术两套技术组合。石制品原料以火山岩为主,应为就地取材;石核剥片与工具修理均主要采用锤击法。永定河两岸第二、三级阶地是文化遗物埋藏的主要地貌部位,依相关地貌、地层资料以及石制品的类型特征,初步推测新地点的时代主要为中、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李锋  陈福友  李罡  王山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5,34(2):180-191
徐家城遗址是甘肃省新发现的含丰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年代在距今4.3~2.3万年间。徐家城遗址的拼合分析显示,4B、4C层剥片与石器加工行为是石制品空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可能存在遗址使用时古人类对石制品位置改变的行为;4A层石制品零散分布可能反映了此时遗址处于古人类活动的边缘地带。遗址剥片方法以硬锤锤击法为主,石核剥片序列主要以转向为主,古人类对石料进行单层或多层开发;同时部分石器破碎后古人类可能对其进行再利用。平面分布显示发掘区内可能存在两个相对集中的剥片区域,并且古人类在同一区域剥片和加工石器。然因遗址石制品原料性质、发掘面积等局限性,拼合分析的优势并未在此项研究中尽现。今后此类研究应结合其他研究方法,综合多方面信息解释遗址形成过程、石器技术及遗址空间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赵宇超 《化石》2014,(1):58-64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痴迷留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朴树《生如夏花》 步入考古圈子不觉已是几度寒暑,回顾过往,我与内蒙古这片祖国北疆的神奇大地已是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2010年夏季,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实刿便是在赤峰市红山区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文化层形成、遗物与动物骨骼埋藏、风化、破坏等现象进行观察,认为灵峰洞旧石器早期文化遗物和化石,由于暴露于洞内表面时间较长而经受强烈风化、侵蚀与钙质胶结;船帆洞旧石器晚期遗址因洞口坍塌和外部水流侵漫进洞而被废弃,在潮湿环境下,遗物和化石遭受腐蚀、铁锰质浸染严重。3个文化层的遗物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均属原地埋藏类型;而船帆洞内3号支洞化石的集聚是高层洞穴作为排泄通道时由流水携带堆积而成的异地埋藏。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度重庆市丰都县冉家路口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石制品202件,可以鉴定为器物的标本31件,其中加工较为精细的制品6件。石制品原料来自当地砾石层,以石片类为主,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皆为砍砸器。利用摔碰法生产的石片、石核及以此为原材加工的器物共23件,是该类技术制品在三峡地区最早、最集中的发现。文章据此对"扬子技术"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根据遗址地层探讨了华南网纹红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在日照黄泥梁遗址的调查、试掘工作中共获得石制品75件,其中试掘出土者71件,地表采集者4件。试掘石制品埋藏于黄土地层的古土壤层中,石制品个体较小,原料以闪长玢岩和脉石英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等,属石片石器工业组合;地表石制品原料主要为燧石,类型有细石核、细石叶、端刮器等,属细石器工业组合。本次的调查、试掘确认了黄泥梁遗址的原地埋藏属性,肯定了遗址的发掘潜力和研究价值。黄泥梁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将推动山东旧石器考古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陆生植物鲨烯合酶适应性进化正选择位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鲨烯合酶是三萜类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了三萜皂苷、植物甾醇等后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对鲨烯合酶进行正选择位点分析,可为识 别重要的功能位点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本研究在克隆获得五加科三七、葫芦科绞股蓝鲨烯合酶cDNA的基础上,结合GenBank中所登载的植物鲨烯合酶cDNA序列信息,利用位点模型检测并分析了38种陆生植物鲨烯合酶的适应性进化.结果显示,进化上相对保守的鲨烯合酶受到正选择作用,检测到的21个正选择位点大部分集中于第2跨膜区及其两侧,其中189S、194S、196S、265I、389P、390T、408A、410R和414N等9 个位点很可能与鲨烯合酶的活性有关.本研究从分子进化角度为调控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十八站遗址的新材料与年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龙江省十八站遗址经过再次调查发掘,地层中出土石制品38件,地表采集20件。石核具有修理台面和对向剥片的技术,石片中石叶技术特征明显,石叶技术与水洞沟遗址相近,石器以轻型为主,主要类型为刮削器。采集的两面器和端刮削器则在华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的几个遗址中有相似标本发现。采用光释光的方法对遗址的绝对年代进行测定,结果为距今2.5—1万年。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new data pertaining to the paleo-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Acheulian site of Revadim, on the southern coastal plain of Israel. Sedimentological, isotopic, granulometric and micromorpholog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archaeological remains accumulated in an active fluvial environment where channel action, overbank flooding and episodic inundation occurred. Measurements of total organic matter and its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indicate that the hominin activity at the site started at a period of relatively drier conditions, which coincided with erosion of the preceding soil sequence. This proces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gently-undulating topography, as reconstructed by a GIS model. Later deposition documents relatively wetter conditions, as indicated by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Formation processes identified at the site include fluvial processes, inundation episodes that resulted in anaerobic conditions and formation of oxide nodules, as well as small-scale bioturbation and later infiltration of carbonate-rich solutions that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calcite nodules and crusts.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habitat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that repeatedly drew hominins to the area, as seen by a series of super-imposed archaeological horiz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site-specific paleo-landscape reconstructions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regional variation among hominin occupations and in extrapolating long-term behavioral patterns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17.
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 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 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 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 主要有流纹岩、石英闪长岩、燧石、石英和板岩等, 以流纹岩和石英闪长岩居多。经ESR方法测定, 遗址的年代为321±15ka BP,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伏龙观遗址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保存在汉水中游第四级阶地白色细砂层中。动物化石种类包括无颈鬃豪猪、爪哇豺、西藏黑熊、猪獾、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李氏野猪、云南水鹿、青羊、水牛等。文化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组合包括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遗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文化面貌属长江流域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20.
福建省永安黄衣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发现于红土台地网纹红土层下部和底部砾石透镜体中.上文化层出土石制品15件,下文化层出土石制品133件.石制品的类型有石核、断块、断片、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和手镐等;它们以砾石为原料,打片采用锤击法,不预制台面;石器加工简单,大而厚重,属南方主工业传统.据南方第四纪红土地层的对比,遗址的年代可能为旧石器早期的晚一阶段,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