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四种杀虫剂:敌敌畏乳剂,灭害灵,甲基对硫磷,叶蝉散对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影响。结果表明:0.1%和0.01%浓度的敌敌畏,可使(SCE)频率明显增加,而染色体畸变率只在0.1%浓度有显著增加;0.5%的灭害灵,可使SCE频率明显增加,而染色体畸变增加不明显;甲基对硫磷和叶蝉散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染色体畸变和SCE频率均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继证实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PYM) 不仅能诱发高等植物染色体畸变[+j,而且也诱 发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并提高其姊妹染色单 体交换(SCE)频率f21的研究之后,再次通过染 色体畸变和SCE测试体系,进一步探讨了PYM 三种成份A A,和人对CHO-K 1细胞染色体 畸变和SCE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SCE在鹌鹑胚胎细胞间的分布为Poisson分布;在染色体间的分布是非随机的,与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成正相关(P<0.05),但也不完全按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布。着丝粒区的SCE相对很高,按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布。胚胎的不同性别对每个细胞的SCE平均值无显著影响,但对性染色体Z上的SCE是否有影响还不能做出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冯宝章  张云华 《遗传》1981,3(3):5-7
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可作为研究DNA 损伤的一个细胞遗传学指标,但是在正常情况 下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断裂的出现率并不高,而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频率则较高,因 而后者是研究染色体稳定性的一个较好指标。 丝裂霉素(MMC)是一种强的致突变和 致癌剂[2],同时又是强的SCE诱发剂。  相似文献   

5.
两种促长剂对育肥猪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测定等方法,对增瘦剂印一兴奋剂类)和组成素(类固醇激素类)两种 生长促进剂对育肥猪染色体的致畸变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导致 猪染色体畸变率的增高;试猪染色体畸变与增瘦剂添加量有关,当添加量为25ppm 时,对试猪有明显的 致畸变作用,添加IOppm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口服避孕药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及其观察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诚 《遗传》1986,8(1):9-10
口服避孕药的广泛使用,使人们对其安全性产生 很大的关注。染色体畸变和用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 (SCD)来观察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是目前用于 探讨口服避孕药细胞遗传学效应的主要指标,特别是 SCE已作为检测染色体损伤的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 法被广泛应用。但是,SCE技术的应用和观察结果,又 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间题。为此,本文试就口服避 孕药对染色体畸变和SCE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虞世嘉  钱晓薇 《遗传》1991,13(5):19-21
本文应用腹腔注射活性炭吸附1dUR的方法制成骨髓细胞SCE标本,测定出泽蛙、虎纹蛙、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蛛的SCE值(雄雌)分别为7.81士0.42,8.02土0.45,4.76士0.28,4.54士0.32,8.79士0.34,8.38士0.42和7.42士0.48、7.91士0.46,表明无尾两栖类体细胞的SCE值是比较高的。本文还观察了SCE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SCE的分布与染色体的长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少华 《遗传》1992,14(2):16-17
本文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两个指标,测定大蒜匀妮滤液(GJ)对环磷酸胺(CP)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GJ灌胃处理小鼠能降低CP(30mg/kg)诱发的微核率,差异极显著(P<0.01)。用GJ处理小鼠,除了CP高剂量(30mg/kg)外,CP中和低剂量(3mg/kg和0.3mg/kg)所诱发的SCE率均受到抑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大蒜有较强的抗诱变能力,具修复染色体损伤和DNA错误复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余伟栋  林正 《遗传》1982,4(6):24-26
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类后代影响的问题日益 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至今有关化学诱变剂对胎 儿遗传物质的诱变作用的研究尚少报道。本文 使用一些药物作用于妊娠的小白鼠,参考Kram 等(1979)[2]胎鼠体内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 分析技术,用母体骨髓细胞及胎鼠细胎染色体 畸变和SCE率为指标,检测化学药物通过胎盘 对胚胎遗传物质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昆明山海棠遗传毒性评价I.致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报道了中药昆明山海棠在Ames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及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中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发现,昆明山海棠根部水提取物(THH)(200~800mg/皿)及醇抽提物(ATH)(100~200mg/皿)在TA97、TA100均不同程度地诱发突变。THH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显著诱发SCE(0.313~0.625mg/ml)。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分析中,THH未表现出明显的染色体断裂效应(2.5~14.3g/kg)。结果暗示,昆明山海棠对人类遗传物质具有潜在威胁,其临床应用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1.
2,4,5一三氯苯氧乙酸诱发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技术能灵 敏地检验染色体变化,而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 又是直接反映人类体细胞突变和癌变的方便材 料。因此,国内外不少实验室[1,7,8]以SCE法对 若干人类遗传性疾病和环境中可疑致突变和癌 变物质进行了观察分析,获得了不少新资料。本 文报道了SCE法测试化学除草剂2,4,5一三氯 苯氧乙酸(2,4 , 5-Tr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 简称2,4,5-T)对人体淋巴细胞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SCE 反映 DNA 的损伤,SCE分析可作为哺乳动物突变形成的重要指标,也可作为研究染色体稳定性的较好指标。近年来,SCE 分析在检测突变剂、致癌剂对染色体的效应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 SCE 的研究已成为细胞遗传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方面。但对于染色体结构畸变携带者的 SCE 分析,文献中尚不多见,在国内则还未有报道。  相似文献   

13.
脉冲电磁场对家猪淋巴细胞的细胞遗传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方东  徐柳  王子淑  王喜忠 《动物学研究》2001,22(2):89-92,T001
以家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研究了脉冲电磁场(puls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简称PEMFS)树细胞的遗传学效应,实验发现,100和200kHz的PEMFs对家猪的淋巴细胞照射培养12,24,48h后,染色体畸变(包括非整倍体,染色体断裂等)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6%的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和42%的间隙发生在家猪常见染色体脆性位点部位,同时, 经100kHz和200kHz的PEMFs照射48h后,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PEMFS能诱导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4.
狄少杰  刘凌云 《遗传学报》1992,19(3):212-220
应用IdU-毛玉米油体内SCE技术,以不同剂量的典型诱变剂MMC和CP对70尾黄鳝的脾、肾、血淋巴细胞进行了体内诱发SCE敏感性测试。结果:三种细胞的染色体SCE自发频率均较低,不同剂量MMC和CP诱发黄鳝三种细胞SCE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诱变剂剂量与诱发SCE频率呈线性关系。三种细胞染色体SCE对MMC和CP的敏感性次序为肾>脾>血淋巴细胞。与几种鱼和其它动物比较,黄鳝三种细胞的SCE自发频率均较低,对MMC和CP诱发SCE的敏感性均较高,因此认为黄鳝可作为较理想的体内SCE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5.
尤江斌  区宝祥  刘丽梅 《遗传》1985,7(2):27-29
姐妹染色单休交换((SCE)对DNA 损伤 的反应敏感。人淋巴细胞SCE被广泛应用于 环境污染的监测、诱变物和致癌物的筛选、对某 些理化因素职业性接触的剂量衡量及药物细胞 遗传毒理的评价等。淋巴细胞自发SCE率有 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了解影响淋巴细胞SCE的 因素对其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影响淋 巴细胞自发SCE率的环境因素及技术因素已 研究得比较多,但对于遗传因素的意义了解得 仍然很少,就我们所知,迄今仅有两个这方面的 研究报告LZ,;]。本文报告一个较大样本的研究, 结果提示遗传因素对淋巴细胞自发SCE率有 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口服避孕药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及其观察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服避孕药的广泛使用,使人们对其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关注。染色体畸变和用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来观察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是目前用于探讨口服避孕药细胞遗传学效应的主要指标,特别是SCE已作为检测染色体损伤的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但是,SCE技术的应用和观察结果,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就口服避孕药对染色体畸变和SCE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用BrdU-Giemsa法和改良的去壁低渗标本制备法,观察了小麦属5个种根尖细胞的SCE。各物种之间每条染色体的平均SCE是不同的。硬粒小麦为0.76±0.82(±S.E.),拟斯卑尔脱小麦为0.70±0.85,普通小麦为0.57±0.69,野生一粒小麦为0.48±0.60,节节麦为0.24±0.47。由于小麦属的某些种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它们的SGE的差别可能反映了不同染色体组的SCE不同,B组高于A组,A组高于D组。文章中讨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 本文还研究了苯、乙醇、糖精对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畸变和SCE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上述化合物能显著增加小麦的SCE,但不影响小麦的后期染色体桥的频率。  相似文献   

18.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克信  张征  尤柯 《遗传》1987,9(4):27-29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系一条染色体中 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同源节段的互换。SCE 可以自发产生,各物种细胞中自发SCE频率 相对比较稳定。但若用诱变剂或致癌剂处理细 胞,则SCE频率可显著提高u1。已经证实,一 些物质的诱变、致癌力与诱发SCE能力之间 存在很高的相关性[=,330目前,国内SCE技术 已用于多种遗传病、肿瘤和病毒性传染病的病 因学研究,以及化学“三致即物质作用机理的研 究[[3,A)。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细胞SCE 频率尚未见报道。为了从细胞及亚细胞水平探 索本症的病因.,作者对20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 肿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和20例正 常人细胞SCE频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 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颜永衫  周芬  习霞辉 《遗传》1985,7(5):14-18
BrdU被细胞吸收后可结合到染色体DNA 上,由于被BrdU标记的DNA对光极为敏感F91 因此可引起染色体结构的损伤。BrdU 还可抑 制细胞核着酸还原酶的活性,导致细胞死亡11770 尽管如此,有些细胞却能在含高浓度BrdU的培 养基中繁殖传代,其原因可以是细胞缺乏胸营 激酶(TK)活性[[1+1;细胞的BrdU吸收系统有 缺陷(a);细胞因核营酸代谢失去平衡而获得 BrdU 抗性[31。抗性细胞的DNA有的是部 分[701、有的是全部191被BrdU标记。某(些)染 色体的特异性改变是否与BrdU抗性有关?目 前的资料表明,BrdU抗性细胞的染色单体断 裂频率较高[1a1,或染色体数很不稳定[’];但许多 BrdU抗性细胞株染色体平均数等于或略低于 亲本细胞的水平,染色体G一带图样没有明显的 差异131。因此,尚未发现BrdU抗性细胞有染 色体的特异性改变。少数药物抗性细胞蛋白质 合成过量的现象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1a,is7 BrdU抗性细胞是否也会出现蛋白质过量合成 的现象? 我们过去报道了通过高浓度的BrdU 加可见光处理获得4个抗BrdU 亚系[11,本文 报道这4个抗性亚系细胞第17号染色体有极高 的加倍频率,以及某些胞质可溶蛋白过量合成 的现象,这些均未见报道。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 是反映正在进 行复制的染色体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个极为敏 感的指标110,131。由于BrdU抗性细胞长期在含 高浓度BrdU 的培养基中生长,BrdU进人细 胞后便均匀地分布在姐妹染色单体DNA 上, 已达到某种程度的相对平衡状态,因此不可能 出现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本文报道采用特 殊的方法所观察到的BrdU抗性亚系SCE频 率,以及第17号染色体加倍对细胞SCE频率 的影响。除了我们过去报道的一个抗性亚系 SCE[a1外,尚未见其他关于BrdU抗性细胞SCE 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颜永杉  习霞辉  钱进 《遗传》1984,6(1):39-42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反映了正在进 行复制的染色体同位点上DNA分子之间交换 的频率。一般来说,生物体或培养的细胞周围 环境的微量有毒物质或致癌因素(包括物理、化 学和生物因素)可明显地提高SCE频率,例如 丝裂霉素可使人细胞的SCE频率提高到100 SCE/细胞,但此时仅有很少数的染色畸变发 生[4,141,因此SCE可作为致变性分析[201以及有 关遗传性疾病诊断[s1的一个敏感指标。多年来, 人们对诱发SCE形成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但SCE形成的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191。这里 值得注意的是Braynt等(1977)",和Alhadeff等 (1980)[x1关于细胞存在有控制SCE形成的系 统的报道,他们分别用人的正常细胞和中国仓 鼠细胞株与SCE频率非常高的Bloom细胞融 合,使Bloom细胞的SCE频率恢复到正常值。 他们认为自发SCE频率高应是细胞丧失正常 功能的结果,用种间体细胞杂交可实现这种缺 陷的互补,并且有几个遗传系统共同控制着细 胞SCE的产生。本文报道通过小鼠细胞与中国 仓鼠二倍体细胞杂交降低小鼠癌细胞自发SCE 频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