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正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郑晓、闫巧玲等共同撰写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在连续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利用遥感科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理念,科学、客观、完整地评估了三  相似文献   

2.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是同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实施的世界最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三北工程规划建设期限历时73年,现已经过40年建设,为科学、准确把握三北工程40年建设来的成效、经验、问题等综合状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国家林业局)于2017年委托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三北工程建设40年进行了全面、系统评价与分析。本文在简要介绍三北工程建设40年的历程、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三北工程未来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三北工程未来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证据和为全球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经验与范式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的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  朱教君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8):2257-2264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其数量与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着整个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为科学、客观、完整地评价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30年来(1978-2008)片状防护林的数量与空间分布格局,本文采用多元遥感影像对三北地区片状林面积估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TM影像(分辨率30 m)监测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再基于随机取样原理,建立不同降水气候区的高分辨率影像(SPOT5,分辨率2.5m)与TM影像在片状防护林面积监测的校正关系;最后利用前两部分结果估算出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乔木林郁闭度>0.3,灌木林覆盖度>40%,精确度约85%)总面积328360.03 km2.其中,东北区116244.55 km2,华北区42981.32 km2,黄土高原区76767.05 km2,蒙新区92367.11 km2.按照防护林树种统计,针叶林62614.74 km2,阔叶林121628.51 km2,针阔混交林22144.09 km2,灌丛121972.69 km2.  相似文献   

4.
发展林业碳汇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中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工程建设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工程发展.林业碳汇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林业碳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林业碳汇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防护林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防护林学是研究防护林构建及经营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其核心内容包括防护林构建理论与技术、防护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和防护林效益评价。防护林学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构建与经营防护林, 使其防护功能或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稳定并可持续。防护林学是偏重实用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发展始终依托防护林工程建设需求, 特别是以国家运作方式开展的大型防护林工程建设, 对推动防护林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外著名的防护林工程有美国大平原各州林业工程(罗斯福工程)、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日本的治山治水防护林工程和北非五国“绿色坝”跨国防护林工程等。围绕这些工程, 在防护林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空间配置、造林方法, 结构、抚育、间伐、衰退机制与更新, 以及效益评价等各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 其中, 以效益评价及效益与结构的关系研究最为广泛与深入。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森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自然环境恶劣, 对防护林的需求极大, 自“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以来, 中国防护林建设规模已居世界首位, 防护林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尤其在防护林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防护林学以效益评价为桥梁将防护林构建和经营组合在一起, 效益与结构的关系为防护林构建及现有防护林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防护林学研究将以更广泛的生态公益林或防护性森林为对象, 在研究方法上将由以林分尺度为主向更微观和更宏观两个方向拓展; 在防护林构建方面, 仍以林学理论与技术为主体, 并重点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相结合, 开展防护林(体系)区域分异规划设计、营建理论与技术研究; 在防护林经营方面, 将以防护林衰退与恢复机制、带状防护林更新和非带状防护林近自然经营理论与技术为重点开展研究; 在效益评价方面, 将采用遥感等技术, 以防护林(体系)、大规模防护林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造林工程,经过30年的建设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发展,其影响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然而,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英文表达却一直没有统一、规范,这使三北防护林在国际社会的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三北防护林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英文表达形式与同行商榷,以期规范、统一"三北防护林"的英文表达.  相似文献   

7.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王耀  张昌顺  刘春兰  甄霖 《生态学报》2019,39(16):5847-5856
三北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功能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示器,然而,三北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研究仍较缺乏。动态评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认识、保护和调控三北防护林体系森林水源涵养,制定三北工程植被建设与保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北工程区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在植被分区的基础上,分析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对比研究各区不同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揭示各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与地形及森林状况与质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持续增强,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从1990年的73.92mm增加到2015年的75.14mm,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态势。(2)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在植被分区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森林植被区是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的主体;针阔混交林是三北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森林类型。(3)三北工程区森林水源涵养受其地形、状况与质量的影响显著,除个别植被区外,各区森林水源涵养量随坡度、覆盖度和NPP增加而增大,随生物量增加而降低,这是区域植被适应及滥砍滥伐、毁林开垦、植被建设与保护等人为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通过调整与优化林分结构,调控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正>封面照片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林力涛同学拍摄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42°58′ N,122°21′ E),为典型的林草方格式防护林结构.该地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的农牧交错带,属于亚湿润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450 mm左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11月开始至今,在我国北方地区防风固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是较早开展防护林研  相似文献   

9.
三北防护林呼唤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简要的生态风险分析和比较,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工程)、土地荒漠化态势以及三北工程在荒漠化防治战略中的地位作出如下基本估计:1)三北工程建设成绩巨大,其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科学准确评估;2)以"三滥"(滥垦、滥伐/滥樵、滥牧)为代表的不合理土地利用依然是三北地区荒漠化形势严峻的主要动因;3)三北工程以其对退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和对脆弱系统抗干扰力的增加而成为防治荒漠化战略中有效的治理措施,由于不具有消减人为干扰发生的作用而不能代替积极的防御对策.三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依赖于"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荒漠化防治方针的认真执行.从生态文明理念中找到了一条可以从源头遏制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借鉴"生态省"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建设"生态三北"的基本框架,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道德体系和生态法制体系等4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三北防护林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简要的生态风险分析和比较,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工程)、土地荒漠化态势以及三北工程在荒漠化防治战略中的地位作出如下基本估计:1)三北工程建设成绩巨大,其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科学准确评估;2)以"三滥"(滥垦、滥伐/滥樵、滥牧)为代表的不合理土地利用依然是三北地区荒漠化形势严峻的主要动因;3)三北工程以其对退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和对脆弱系统抗干扰力的增加而成为防治荒漠化战略中有效的治理措施,由于不具有消减人为干扰发生的作用而不能代替积极的防御对策.三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依赖于"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荒漠化防治方针的认真执行.从生态文明理念中找到了一条可以从源头遏制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借鉴"生态省"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建设"生态三北"的基本框架,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道德体系和生态法制体系等4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工程)30年建设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趋势,全面分析了三北工程在应对气候变化、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内需等方面显现的机遇,剖析了立地条件、发展动力、投资水平和改革创新等带来的严峻挑战,总结提出了三北工程未来发展应坚持以建设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为目标,以防沙治沙、保持水土为主要任务,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林权改革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正> 三北防护林害虫防治学术讨论暨工作会议 由国务院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中国昆虫学会主持,于1987年12月21~27日在西安召开。有14个农林高等院校、19个研究所等单位的125位代表参加。收到论文120多篇,14位专家作学术报告。会议讨论了三北局关于“加强林木害虫防治,巩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果”的报告和“三北防护林害虫综合防治方案”。另外也提出了三北防护林害虫防治的有效措施。(埃狄)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长武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1988年9月15日的TM遥感影像、2000年5月19日的ETM遥感影像和2006年7月7日的ETM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长武县的土地利用图,根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求算出长武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30年来,长武县的耕地面积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有显著下降,林地面积则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实施显著增加,未利用土地、水域和草地面积变化不大;长武县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在逐年递增,从1988年的5.67×108元上升到2006年的5.72×108元,生态系统总体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概要、建设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从理论上较深入地探讨了林业观念更新的意义及其基础。从而,提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学术概念,以及它同建立区域性人工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并结合“三北”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示范区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丘陵山地条件下,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技术内涵、组成及其生态经济特点。最后,作者提出了由“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践对我国如何建设好其它防护林工程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郑晓  朱教君  闫妍 《生态学杂志》2013,32(5):1355-1363
农田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农田防护林(林带)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对了解该林种防护效应的发挥程度及促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多尺度遥感影像获取林带长度,结合实地调查的林带宽度,估算三北地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依据地貌特征,将三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和蒙新4区)农田防护林面积.东北和华北区的林带长度通过建立Landsat TM和SPOT5解译得到的林带长度的关系获得;黄土高原和蒙新区则通过建立有林带农田面积(基于Landsat TM获得)和林带长度(基于CBERS-02B获得)关系获得.结果表明:至2008年,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包括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不包括新造林、未成林和部分残次林;下同)总长度为106.40×107 m,其中,东北区23.82×107 m,华北区6.07×107 m,黄土高原区25.58×107 rn,蒙新区50.93×107 m;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农田防护林面积约为130.31×104 hm2(114.98×104 ~ 145.64×104 hm2),其中,东北区42.88×104 hm2(37.52×104 ~48.24×104 hm2),华北区10.79×104 hm2(9.56×104 ~ 12.29×104 hm2),黄土高原区25.58×104 hm2(22.70×104 ~ 28.45×104 hm2),蒙新区50.93×104 hm2(45.20×104 ~ 56.66× 104 hm2);估算的平均精度为89.54%,其中,东北和华北区79.27%,蒙新和黄土高原区99.80%.  相似文献   

16.
灌丛在“三北”防护林体系中的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绵亘于我国北疆的“三北”地区,包括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约为3.85×10~6km~2。这一辽阔地域的绝大部分处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控制之下,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区内2.2×10~7ha农田和4.0×10~7ha草牧场。为了改变“三北”地区的自然面貌,1978年国家批准了“三北防护林建设”,从此,三北防护林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为国内外所瞩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防护林体系,怎样建立这个体系是工程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近八九年的探索与实践中,这样的认识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广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无论怎样改造,这个根本目的不能丢。因此,本文指出了农田防护林对生态环境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正日趋严峻。防护林以其防护性、资源性和可再生性等强大的森林功能作为迎接这一挑战的工具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世界各国对此都给予了极为广泛的重视。中国的防护林建设经营历史悠久 ,尤其是自1978年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以来 ,以防护林为主体的林业生态工程已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起来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已为全球所瞩目 ;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日俱增 ,为保障西部开发 ,控制三北地区的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提高农…  相似文献   

19.
三北地区防护林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三北地区防护林出现的衰退、死亡等问题,探讨了该区林木生长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并指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其中,限制三北地区防护林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不足、蒸发量过大,其次为风大且持续日数长;而温度与日照则不是限制三北地区防护林生长的气候因子.基于此,从气候生态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因地制宜合理营造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数据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像元二分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度定量估算模型,并利用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估算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2001年8月和2007年8月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0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较为明显,平均覆盖度增加了2.07%,其中吉林、山西、陕西和宁夏四省变化幅度最为显著,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7.37%、14.12%、9.29%和9.22%.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雨量的增加,主要人为原因是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实施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