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克雷伯杆菌导致肝脓肿的的可能原因和发病机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本文报道了本院收治的一例肝内罕见巨大气性脓肿,详细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情况.结果:本病例细菌培养结果为克雷伯杆菌.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肝脓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经成为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克雷伯杆菌所致的肝脓肿除了有细菌性肝脓肿的普遍表现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另外,糖尿病是克雷伯杆菌肝脓肿常见的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肝脓肿往往进展迅速,且早期症状及CT表现多不典型,因此对于感染入院的糖尿病患者应该警惕克雷伯杆菌肝脓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致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脓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的23株菌株,对23株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认试验了解23株菌株的产ESBLs情况。结果23株菌株经过多位点序列分型:ST23为最主要序列型,共有10株,ST25、ST30、ST65、ST86、ST163、ST367、ST375、ST380、ST660、ST700及ST806各1株,2株为新的ST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产耐碳氢酶烯酶的常见sT型;23株菌株的药敏结果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呋辛耐药率4.4%,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ESBLs确认试验其中22株为ESBL^-;1株为ESBL^+。结论收治的致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均为敏感菌株,可以经验性的选用青霉素(三代头孢)复合制剂,避免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的乱用及滥用。  相似文献   

3.
叶静  王媛  熊璐颖  肖永红 《遗传》2023,(11):1052-1061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造成侵袭性感染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报道,其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患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的社区人群,且容易发生全身迁徙性感染。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377名,男性占65.8%,其中49.6%有DM。DM患者易发生眼部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治疗过程中更需要持续的局部脓肿引流,其中血糖控制差的患者继发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的比率更高。共获得HvKP菌株219株,K1/K2血清型占总数81.7%,K2型患者发生BSI的比率高于K1型。PCR检测结果表明,毒力基因(rmpA、areo、kfu、allS、iroN、magA、uge、wcaG)在K1/K2型菌株的携带率明显高于non-K1/K2型,ST23和ST65是最常见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危害的认识,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发现3例患者均有肝外播散性病灶,符合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这3例患者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均有肝脓肿,其中2例合并眼内炎并造成失明,1例合并腰椎感染、腹主动脉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有糖尿病病史,1例免疫正常。结合文献复习,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肝脓肿及肝外播散性病灶,临床上称为肝脓肿侵袭综合征,大多由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好发于糖尿病及免疫缺陷人群,也可发生于免疫正常人群,治疗困难,临床危害严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导致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肝脓肿患者脓肿穿刺液中分离的细菌。应用拉丝试验鉴定菌株的高粘性,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血清型分型(K分型)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用S1核酸酶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对菌株质粒谱进行分析。结果 57例肝脓肿患者接受肝脏脓肿穿刺引流并做脓液培养。44例患者的脓液培养到不同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7.2%。在培养到的44株病原菌中,其中2株为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而肺炎克雷伯菌为40株,占肝脓肿致病菌的90.9%。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拉丝阳性率为67.5%(27/40),K1为主要血清分型,占62.5%(25/40),其次为K2型,占17.5%(7/40)。ST23为主要ST分型,占47.5%(19/40),其次为ST86和ST65,各占7.5%(3/40)。同时发现一些未报道过的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新ST分型,如ST218、ST1941、ST76、ST2159、ST660和ST485。40株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中总共检测到12种质粒谱,包括带有一个质粒、多个质粒或不带质粒的谱型。其中带有一个近220 kb的质粒谱为主要谱型,共涉及19株菌,占47.5%,12株菌带有一个质粒,大小为140~250 kb。4株菌带有2个或3个质粒,5株菌不含有质粒。结论 拉丝试验和血清学分型不能鉴定所有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很多为ST23型,但其进化整体上较为分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可以不携带质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 对诸暨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诊断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4.6岁,检出前平均住院5.7 d。13例(19.7%)合并有其他细菌感染,49例(74.2%)合并其他系统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多见于糖尿病(33.3%)、实体肿瘤(30.3%)等免疫力低下疾病,最常见于肝胆外科(24.2%)、内分泌科(16.7%)等科室。患者预后好转47例(71.2%),APACHEⅡ评分为13.78±4.33;死亡19例(28.8%),APACHEⅡ评分为21.10±7.45,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其他感染状况与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状况病死率更高(P<0.05)。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实体肿瘤等免疫力低下的危重疾病患者,多发生在医院内环境的外科手术操作的科室,容易合并其他系统感染。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判断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预后的重要指标。控制其他感染情况可有助于临床防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报告72例肝脓肿患者脓液厌氧和需氧培养,结果44例培养阳性、总检出率61.1%,其中单纯厌氧菌和单纯需氧菌检出率,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2.7%和34.1%,混合阳性占43.2%。共检出细菌72株(厌氧菌34株,需氧菌38株),其中以消化链球菌(50.0%)和大肠埃希氏菌(34.2%)多见。并对诱发原因,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乳杆菌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菌性阴道病(BV)是妇科常见病,它是由于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伴有以下特征性症状:阴道内乳杆菌数量不足,伴需氧菌、厌氧菌和微需氧菌的混合性阴道菌丛以极大的数量过度生长,BV已被证实与盆腔炎和妊娠合并症相关,并有极高的复发率.该文以乳杆菌治疗298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观察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呼吸内科住院的72例老年肺炎患者病例,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大部分患者有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不典型;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3株(58.3%);混合感染35例,占48.6%,二重感染13例,占18.1%。结论提高对老年肺炎的诊断率,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建议对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降阶梯疗法,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化脓性肝脓肿(PLA)为初始表现的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外科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以PLA为初始表现的PLC患者以及269例同期收入院的P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PLA为初始表现的PLC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寒战、右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以及黄疸等。实验室检查显示以PLA为初始表现的PLC患者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PLA患者,但其他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除静脉抗生素治疗外均接受了有创治疗,生存时间最长为13个月,最短仅为2个月。结论:对于AFP及CA199升高的PLA患者要警惕伴发PLC的可能。肝脏增强CT检查对AFP及CA199正常的此类患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早期准确诊断,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占30.3%、抗结核药占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占23.2%。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占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天。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好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3年56例肝脓肿住院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其中3例多发脓肿行2次穿刺置管治疗,其余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出现出血、胆漏、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白细胞数及脓肿面积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例体温升高患者中,21例术后3天内恢复正常,3例仍有升高;41例白细胞数升高患者中,29例术后3天内恢复正常,12例仍有增高;56例患者术后脓肿面积均明显减小,该组患者腹痛、肝区叩痛等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及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创伤小、明显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操作者需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严格把握适应症,严谨操作步骤并结合全身抗生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发热症状,有效降低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脾脓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点,为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21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25例脾脓肿病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及预后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5例脾脓肿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1,平均年龄(48.8±18.1)岁,22例(88 %)患者合并1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病程数天至数年,发热为首发症状。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 11例,共培养出11种细菌,大肠埃希菌占首位。脾脓肿同时合并有其他新发疾病者23例(92 %)。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及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25例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24例患者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其中5例患者给予经皮脾穿刺引流(PCD)治疗, 1例患者行脾切除术,1例患者行脾周脓肿剥脱术。全部患者中,1例确诊后未治疗出院,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死亡,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自动出院,余20例患者好转或治愈。结论:脾脓肿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多合并基础疾病,较少见以单一病种出现。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合理选择抗生素联合PCD、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为抗结核药,占47.69%,其次为中草药、抗肿瘤药、滋补药、抗真菌药,分别占16.92%、9.23%、7.69%、3.61%.引起肝损伤发生时间因所用药物不同而差异较大,用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分别为用药2周内(36.92%)、2-4周内(32.31%)、4周-12周内(23.08%)、大于12周(7.69%),大多数病例出现于服药后12周内(92.31%.本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明显,乏力、食欲下降,占89.23%;巩膜黄染、尿黄,占43.08%;皮肤瘙痒38.46%;恶心、呕吐,占35.38%;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占61.54%,其次为胆汁淤积型(29.23%),混合型较少(9.23%).结论: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很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损伤,早期诊断并停止用药、积极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vertebral osteomyelitis,PVO)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20例葡萄球菌感染所致PVO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20例PVO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多见,85%患者病变在腰椎,50%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发热(65%),12例(60%)出现椎旁脓肿,所有患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铁蛋白均升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示感染椎体骨质破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病变椎体及椎间盘破坏区异常信号灶,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示病变椎体不均匀放射性摄取增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77.8%。12例椎旁脓肿患者经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加敏感抗生素治疗,临床结局良好。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感染所致PVO的主要致病菌,其对青霉素普遍耐药,炎症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可用于疗效评估及随访,内科保守治疗对PVO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取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深部分泌物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80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8种110株:其中7例同时培养出3种细菌,15例同时培养出2种细菌,58例培养出1种细菌。110株细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55株,占50.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25.5%;革兰氏阴性(G-)菌52株,占47.3%,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25.0%。真菌3株,占2.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最敏感,耐药率为7.1%,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为92.9%;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头孢哌酮最敏感,耐药率为7.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92.3%。结论:化脓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的占比基本持平,大多数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两种药物性肝炎诊断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Maria药物性肝损害(1997年)诊断标准和我国常用诊断标准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效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经肝穿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54例病例,分别按照上述两个标准评分。评价每一标准的准确性。结果:符合Maria药物性肝损害(1997年)诊断标准的(>10分)有45例,占83%;符合我国常用诊断标准的有39例,占72%。结论:两个诊断标准符合率较高,均可做为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病例不能准确诊断,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107例儿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临床特点、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诊断证据、治疗及预后等),综合比较儿童急性胰腺炎与成人急性胰腺炎的不同。结果:107例儿童急性胰腺炎,主要以腹痛为首发症状(81.3%),10例出现腹胀(9.3%),7例出现恶心或呕吐(6.5%),其他或主诉不明确者3例(2.8%)。季节性不明显,四季可发病。PAP的原因中特发性占近40%,其次是外伤和先天性畸形,胆道结石致使的胰腺炎多发于年龄偏大儿童,药物、系统性疾病也均可导致PAP。单纯靠症状诊断PAP有困难,需结合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及胰腺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共同诊断。PAP的治疗强调个体化,科学,合理,及时的补液,及时的生长抑素、抗生素的使用至关重要(不同于成人急性胰腺炎),手术也是必需的备选手段,但需注意手术适应症和时机的选择。结论: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诊断和治疗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成人急性胰腺炎并不完全相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反应,以提高TTP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9年4月期间诊断为TTP的37例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分析,对所有病例的外周血涂片进行破碎红细胞计数,计数5000个红细胞中所含裂红细胞进行定量。结果:37例患者仅7例(18.9%)出现典型TTP五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30例TTP患者(81.1%)出现三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本组病例中主要的致病因素为自身免疫性疾患,特发性TTP占56.76%。本组病例外周血涂片100%存在破碎红细胞,均值为4.4%,范围为0.3%~13.4%。本组病例的治疗以血浆置换和输注血浆为主,治疗有效率88.46%;接受血浆输注治疗的患者缓解率仅为18%,而死亡率为82%。结论:TTP诊断仍然依赖临床表现特点,破碎红细胞计数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指标。血浆置换联用血浆输注仍是治疗TTP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