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极大影响人类健康。传统抗抑郁药治疗起效慢、缓解率低。氯胺酮作为一种全身麻醉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发现其具有快速、高效的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NMDA受体、AMPA受体、BDNF、m TOR、GSK-3、突触可塑性等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深入研究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对新型快速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当归在抑郁症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结合当归的临床功效和抑郁症的疾病特点,概括当归抗抑郁作用规律。当归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补血以养肝体、活血以通心脉、通便以利肠腑的作用,以其为主药的抗抑郁复方临床应用广泛。当归的抗抑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自杀率高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且普遍存在起效慢、药物耐受、副作用多、易复发以及疗效时间有限等局限性,使得抗抑郁治疗亟需开发新的策略。近年研究发现,在抑郁症动物模型中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调控神经细胞存活,促进神经发生,提高神经元可塑性等,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为临床抗抑郁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对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应用于抗抑郁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Chen L  Zhao YN  Dai JG  Wang ZL  Huang YF 《生理学报》2010,62(6):489-494
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的重点已从单胺递质调节机制转向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和抗抑郁治疗的长期作用机制。以脑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为交汇点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海马CREB的改变。明确海马CERB与抗抑郁治疗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和抗抑郁治疗的长期作用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海马CREB与抗抑郁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涉及CREB的结构和海马内的分布、海马CREB的上游信号通路与抗抑郁治疗、调节海马CREB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在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抑郁症与高血压共同发病不仅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由于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少,故而在临床上只能采用分而治之的诊治策略,即用降压和抗抑郁联合疗法来治疗此病,却忽略了高血压与抑郁症临床共病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随着近些年生物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在诸多慢性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和阐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而抑郁症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导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关键因素,提出以肠道菌群重建的微生态治疗可能是临床防治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hrophic factor,BDNF)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具有神经再生和修复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改善抑郁发生过程中神经可塑性以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综述了BDNF及其受体在抗抑郁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13,(8):7-7
大脑中神经酰胺(一种体内脂肪酸分子)水平的降低对患病小鼠具有抗抑郁的作用,这是《自然-医学》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这项发现意味着开发出一种更有效治疗人类抑郁症的潜在新治疗方法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病程持久且反复难愈,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常规一线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亟待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微生物-肠-脑轴功能障碍是抑郁症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直接诱发和影响抑郁症的关键因素。以肠道微生物群为导向的抗抑郁治疗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关系,以及粪菌移植在临床前和临床阶段抗抑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假说是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重要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方向.细胞因子分为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本文着重综述抗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关系.抗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0、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介素4、白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脂联素等,在抑郁症中表达下降;补充外源抗炎性细胞因子则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抗炎性细胞因子可通过拮抗前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与MAPK信号通路、神经递质和糖皮质激素相互作用而参与到抑郁症中.抗抑郁药能使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升,这可能是药物起效的机制之一.抗炎策略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虽然药用植物被用于临床治疗精神紊乱和行为异常等相关性疾病,如:抑郁、焦虑、癫痫、记忆力衰退、失眠、老年痴呆和药物中毒等,但是,有关药用植物抗抑郁作用的研究性报道较少,且不够系统。本综述主要归纳和总结了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药用植物及其活性提取物,包括药用植物粗提物和单体活性成分等天然产物,为充分开发利用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以及民间传统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高效安全抑郁症治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征的一种精神疾病,近年抑郁症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不加以干预,对患者及患者家庭、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现有研究均停留在假说阶段.众多假说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肽性区域(5-HTTLPR)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分别发挥重要作用,其基因也是抑郁症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对BDNF、5-HTTLPR在抑郁症及抗抑郁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目前给社会造成最多负担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存在多种副作用,近年来,伴随对植物化学物功能的深入研究,原花青素所发挥出的抗抑郁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原花青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延霞  张桂青 《生物磁学》2011,(6):1194-1196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在临床上仍约有2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策略。现对有关难治性抑郁症的病因学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与总结,了解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便于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尽可能及早地给予积极的抗抑郁治疗,以提高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在临床上仍约有2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策略。现对有关难治性抑郁症的病因学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与总结,了解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便于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尽可能及早地给予积极的抗抑郁治疗,以提高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抑郁症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WAS),对于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使用Haploreg软件进行基因注释,得到SNP注释的102个易感基因.。使用MAGMA软件对GWAS的汇总统计数据做基因水平的分析,获得了270个校正之后显著的基因,两者合并共得到320个抑郁症易感基因。通过药物数据库Drugbank获取133个抗抑郁药物靶点基因。使用EWCE包对抑郁症易感基因和抗抑郁药物靶点在三套脑组织单细胞测序数据中,分别进行神经细胞类型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大脑皮质的GABA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兴奋性神经元)是抑郁症易感基因和抗抑郁药物靶点共同的神经元。这两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可能是抗抑郁药物与抑郁症易感基因相互作用的神经细胞,另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可能是抑郁症特有的易感神经细胞。使用Network Calculator软件构建网络并进行进行网络拓扑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易感基因与抗抑郁药物靶点组成了一个具有显著的相互连接的网络。本研究从单细胞层面揭示抑郁症的遗传机制,在网络层面为寻找新的抗抑郁药物靶点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作为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治疗通常将二者分开,采用降糖与抗抑郁联合的方法,却忽视了抑郁症作为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两者必定存在内在联系。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而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肠道菌群可能在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论述三者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键因素,提出肠道菌群可能是干预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的新靶点,以期为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抑郁症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负担。抑郁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在过去的几十年,虽然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确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近期,研究显示,促炎性细胞因子,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药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通过对TNF-α的生物学特征、在抑郁症发病和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关联性以及未来的应用与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从多方面阐明TNF-α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e)是一种天然分子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在肝脏、肾上腺以及松果体中具有较高浓度,在大脑中亦均匀分布。S-腺苷蛋氨酸通过抗氧化自由基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机制对肝细胞具有多重保护作用长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肝病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抗肝纤维化等治疗。近年来,研究亦发现S-腺苷蛋氨酸可增加患者脑中神经元膜的流动性及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产生等对改善肝病患者情绪、治疗肝病患者抑郁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通过静脉或口服用药,均可提高患者脑脊液中SAMe浓度,对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辅助治疗,更具安全性、有效性,这为人类的"生理-心理"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其对肝病患者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基于非单胺递质的 新型抗抑郁药物分子靶标。综述N -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受体、阿片受体、γ-氨基丁 酸B(GABAB) 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等抗抑郁药物作用的新靶标及其相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抗抑郁症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属于高发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虽有多种手段,但基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及一般的非药物治疗手段,都不能令人满意,治疗办法仍需创新。因此迫切需要作用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显的新一代治疗策略。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谷氨酸调节可迅速缓解难治性患者的抑郁症状,其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是谷氨酸能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抑郁症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参与了睡眠调节系统对抑郁症的调控。本文就mGluR5参与睡眠剥夺快速抗抑郁效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