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由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 cell)调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h1/Th2的失衡一直被认为是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IL-5以及IL-13在变应性哮喘特异性症状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展过程,IL-23在Th17细胞维持生存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抗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反应。该文对目前IL-23/Th17轴在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IL-23和IL-17在结核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对结核病免疫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Th17、IL-23、IL-17在结核免疫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这免疫途径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结核病的免疫机制和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23/IL-17轴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0例,以28天预后为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21)和病死组(n=19),分析各组病人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同时在入ICU第1天采取外周静脉血做IL-23和IL-17检测,并对病死率和IL-23、IL-17、APACHEⅡ、SOFA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患者拥有较高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P<0.01),且外周血的IL-23和IL-17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APACHEⅡ和SOFA评分、IL-17和IL-23含量与28天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Th17细胞分泌的IL-23/IL-17增加,加重患者病情,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SLE的发病机制,通过测定SLE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浆中的IL-17以及IL-23的表达水平,研究SLE患者体内的IL-17以及IL-23水平是否异常,并探讨其在SLE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有望为SLE患者的治疗在细胞因子方面提供方向.方法:SLE组33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IL-17、IL-23的水平,收集整理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按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有无狼疮肾炎和抗ds-DNA阳性与否以及补体水平进行分组.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中的IL-17以及IL-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SLE非活动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狼疮肾炎组和非狼疮肾炎组患者血浆中的IL-17和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IL-17和IL-23的水平在肾炎组和非肾炎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抗ds-DN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IL-17和IL-23水平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补体C3、C4水平高值组与正常组间IL-17和IL-23水平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L-17和IL-23表达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血浆中表达有明显增高,提示IL-17和IL-23可能参与了SLE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密切的关系.是否有肾脏损害以及抗ds-DNA抗体阳性与否、补体水平的高低与否可能对SLE患者血浆中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影响较小.通过此研究我们可以在SLE的细胞因子治疗方面有进一步突破,进一步明确SLE的发病机制,为SLE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的18例缓解期患儿为缓解期组,4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为急性发作期组,且选择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比较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at 1st,FEV1)以及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生活质量评分;分析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与Eotaxin的相关性;并分析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与Eotaxin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缓解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7和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发病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患儿生理病理改变过程,血清IL-17和Eotaxin可作为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IL-25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是细胞因子IL-17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由活化的Th细胞和肥大细胞所分泌。IL-25能够诱导释放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炎性细胞因子IL-6,Th1型趋化因子CXCL10、CXCL9、CCL5的产生,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梁秀云蒙春华莫诚航区倩萍邝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0):3864-3866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组39例、缓解期组39例)血清IL-4、TNF-α、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组血清IL-4、TNF-α、I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TNF-α、IgE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TNF-α、IgE水平两两之间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TNF-α、IgE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哮喘的发生与内源性IL-12生成不足有关。IL-12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作为免疫佐剂,均可逆转哮喘动物模型体内Th1/Th2失衡和抑制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该文综述了IL-12的生物学效应、IL-12与哮喘的关系、IL-12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MC-CP)、Th17表达及其与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组(SG),另选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炎患者为对照组(CG),对比两组患者血清MC-CP、Th-17、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分压(PaO2)、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FVC)差异,就研究组患者MC-CP、Th-17水平与其呼吸功能、肺功能的相关性开展Spearman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MC-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h17百分比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PEF、PaO2,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患者MC-CP与PEF、PaO2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558、-0.700,P<0.001),研究组患者Th17与PEF、PaO2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95、-0.774,P<0.001);(4)研究组患者MC-CP与FEV1、FEV1/FVC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09、-0.481,P<0.001),研究组患者Th17与FEV1、FEV1/FVC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22、-0.561,P<0.001)。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MC-CP及Th17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状态,而呼吸功能与肺功能会出现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此类患者血清MC-CP及Th17水平与其呼吸功能、肺功能均呈现负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7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总IgE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验组)血清中IL-17,IL-17R及IgE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IL-17R及IgE的含量均明显升高.IL-17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gE成正相关(r=0.9678,P<0.05),而IL-17R与IgE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17和IL-17R均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新指标,且降低IL-17的含量有助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区-627A/C和IL-17基因启动子-152A/G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PFLP)方法检测186名哮喘儿童、198名健康儿童各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17基因-152A/G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152A/G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6.077,p=0.014,OR=1.430,95%CI=1.076-1.902)。结论:IL-17基因-152A/G位点可能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存在关系,其中A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携带A的个体可能更易患有哮喘。 相似文献
12.
魏波朱莉莉邓丁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307-309
目的: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区-627A/C和IL-17基因启动子-152A/G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PFLP)方法检测186名哮喘儿童、198名健康儿童各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17基因-152A/G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152A/G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6.077,p=0.014,OR=1.430,95%CI=1.076-1.902)。结论:IL-17基因-152A/G位点可能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存在关系,其中A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携带A的个体可能更易患有哮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克罗恩病(CD)患者、2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27例对照者的内镜肠黏膜活检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IL-23R、IL-17A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分析IL-23R、IL-17A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23R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CD及UC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及UC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17A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CD组肠黏膜组织内IL-17AmRNA表达显著高于UC组(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IL-23R阳性细胞在CD与UC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较正常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IL-23R蛋白表达量最著增高(P<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A阳性细胞在CD与UC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较正常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IL-17A蛋白表达量最著增高(P<0.05)。结论:IL-23R及IL-17A在IBD患者肠黏膜中表达显著增高,提示IL-23R及IL-17A表达异常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IB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23受体(1L-23R)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克罗恩病(CD)患者、2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27例对照者的内镜肠黏膜活检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IL-23R、IL-17A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分析IL-23R、IL-17A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23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CD及UC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及UC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17A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CD组肠黏膜组织内IL.17AmRNA表达显著高于uc组(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IL-23R阳性细胞在CD与uc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较正常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IL-23R蛋白表达量最著增高(P〈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A阳性细胞在CD与UC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较正常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IL-17A蛋白表达量最著增高(P〈0.05)。结论:IL.23R及IL-17A在IBD患者肠黏膜中表达显著增高,提示IL-23R及IL-17A表达异常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IB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指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免疫、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其中免疫在IBD的发生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认为与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s)Th1或Th2细胞反应的增强或减弱有关。然而最近研究发现一类新细胞亚群,称为Th17细胞,与之相关的细胞因子可导致包括肠道在内的多脏器病变。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又需要IL-23的参与,因此IL-23/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内过度表达可以解释肠组织损伤的新途径,并为制定新的治疗策略提出依据。本文就IL-23/Th17轴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肥胖与哮喘在肺功能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对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选取我院肺功能室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支气管哮喘患者9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6例,年龄20-42岁,依据体重指数分级,分为正常体重组35例,超重组32例,肥胖组30例。进行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分组比较。结果:(1)超重组和肥胖组改善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2,P=0.002)。(2)FVC和FEV1/FVC在哮喘患者中下降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1)体重指数影响哮喘改善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改善率也相应增加(2)肥胖哮喘患者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7、Th1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选取我院收治的BA病例57份,称作BA组,另选取呼吸系统正常的病例5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者的外周血IL-2、TNF-α、Th17、IL-6、Th1指标表达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BA组Th17(0.62±1.67)%、Th1(1.45±0.48)%及Th1/Th17(2.33±1.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BA组TNF-α(27.46±8.12)pg/mL、IL-6(11.69±2.14)pg/mL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L-2(2.58±3.89)pg/mL、IFN-γ(3.74±6.15)pg/mL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NF-α、IL-6、IFN-γ、Th1/Th17、IL-2均和BA有密切相关性(P均0.05)。结论:IL-2、IFN-γ、Th1/Th17、TNF-α、IL-6表达水平均与BA有密切关联,可能是参与BA发病的主要原因,及早进行Th17、Th1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查有助于明确病情。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IL-23/IL-17轴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给药诱导支气管哮喘大鼠实验模型,对大鼠分别应用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治疗,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大鼠肺组织中IL-23和IL-17的表达。然后,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潮气量,达峰时间比(TPEF/V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和炎症因子(IL-1β,IL-6,IL-17,IL-23和TNF-α)水平。研究显示,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病变严重且IL-17和IL-23均为高表达(p<0.05)。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组织病理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且极大地抑制了IL-23/IL-17轴的激活。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观察组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潮气量、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过程中,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通过抑制IL-23/IL-17轴的激活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