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8人,对照组48人。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R)、Borg呼吸困难指数(Borg dyspnea)、6分钟步行距离(6TWD)以及肺功能升级(WHO FC)等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mPAP、PVR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而CI、LVEF和6MWD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mAP与Borg呼吸困难指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mAP、LVEF以及6TW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血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斑块0-Ⅰ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较低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疗效更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TC、TG、尿微量白蛋白(MALB)、24 h尿蛋白、Scr、BUN、C-反应蛋白、IL-6的值.结果:治疗前,两组TC、TG、尿微量白蛋白(MALB)、24 h尿蛋白、Scr、BUN、C-反应蛋白、IL-6的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月后,与治疗前比较,除TC、TG外,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 白(MALB)、24 h尿蛋白、Scr、BUN、C-反应蛋白、IL-6的值下降(P<0.01),治疗组的TC、TG、尿微量白蛋白(MALB)、24 h尿蛋白、Scr、BUN、C-反应蛋白、IL-6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降血脂、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预防2型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与用药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8月后,分别观察两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并随访2年。经过临床分析,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炎症因子水平、ET-1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内皮素-1(ET-1)及NO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C反应蛋白(CRP)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CRP,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清IL-6、CRP、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6、CRP、心绞痛发作频率水平较低(P0.05),持续时间较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CRP水平,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疗效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中LDL、TC、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HDL水平显著上升,而上升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或消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确诊患者58例,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平均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分析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2.4%及55.2%,观察组为96.6%及93.1%,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0.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改革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药费、检查费和住院日的影响。方法 使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ITS)分析方法对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TIA患者药费、检查费和住院日进行分析。结果 检查费、住院日显著性下降,药费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改革对缩短患者住院日和控制医疗费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和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52例糖尿病肾痛患者,均为临床肾病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6ml/d静滴,1疗程为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治疗2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24hUP)、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对照组24hUP、Scr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24hUP、Scr、LDL-C、LP(a)、CRP下降(P<0.01或0.05);治疗后3w及2months后,治疗组24hUP、Scr、LDL-C、LP(a)、CRP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减轻尿蛋白、延缓 肾功能减退方面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片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ACS患者,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则用辛伐他汀滴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和尿酸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率为8.97%(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6%(19/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治疗ACS的临床效果优于辛伐他汀滴丸,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并探讨患者性别与年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80例),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又分为20mg/d、40mg/d和80mg/d三组,每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TC、TG、LDL-C和HDL-C的水平的变化.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正常组或常规治疗组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治疗8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中患者的hs-CRP、TC、TG、LDL-C和HDL.C的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个使用剂量中,以剂量为4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最好(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发病的风险度/程度与患者年龄的呈正相关,但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而治疗效果与年龄基本呈负相关.结论:4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ACS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匹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新一代人工合成的降血脂类药物。该药是新一代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原发型高脂血症和混合型血脂障碍,能够显著降低LDL、TC、TG、及升高HDL-C。药物动力学性质优良,具有肝细胞选择性,并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生成和抗炎作用。本文就匹伐他汀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马志伟  徐南飞  陈萍  陈晓雷  华烨 《生物磁学》2012,(28):5530-5532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将阿尔茨海默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口服)和对照组(茴拉西坦0.2g3次/天口服),连续用药90d,在30d、60d、90d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简易精神量表)。结果:利用t检验的方法计算t值,30d比较,t=-0.93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d比较,t=1.3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d比较t=2.3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90天后治疗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优于对照组,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优势显现可能越为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部诊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对照组(32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共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所有患者对两种药物能很好耐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同等剂量下,瑞舒伐他汀调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二者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12周。观察其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每博量(sv)、每分博出量(CO)、射血分数(EF)和舒张功能指标(E/A)等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Y)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96%,改善心电图的的显效率为22%,总有效率为84%,速效扩冠药物停减率为60.62%,经统计学处理均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及hs—CR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ICVD患者86例为病例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6例为健康组。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 d研究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中hs-CRP、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中OX-LDL、hs-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中OX-LDL、hs-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ICVD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OX-LDL、hs-CRP水平,减小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有助于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NT-proBNP,hs-CRP,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o-BNP、LVEDD、E/A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及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者炎症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新臣  石军锋 《蛇志》2000,12(3):29-3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我院应用降纤酶治疗 TIA30例 ,并以低分子右旋糖酐作对照 ,认为近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0例均经头颅 CT排除合并颅内出血的 TIA患者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平均年龄 (56± 1 3.7)岁 ,颈内动脉系 TIA2 5例 ,椎基底动脉系 TIA5例。对照组 30例 ,男 1 9例 ,女1 1例 ,平均年龄 (57.3± 1 2 .9)岁 ,颈内动脉系TIA2 3例 ,椎基底动脉系 TIA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长…  相似文献   

20.
任坤  陈春怡  胡燕萍  叶人诵  钱俨 《生物磁学》2011,(22):4311-43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分级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