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洁刮治术后慢性牙周炎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慢性牙周炎患者36例,均采用洁刮治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牙周膜附着丧失量、牙周探诊深度、出血率以及微生物数量。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牙周探诊深度与探诊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附着丧失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中间普氏菌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和福赛氏类杆菌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前后细菌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C组牙周探诊深度变化显著高于D组(P0.05);齿垢密螺旋体C组探诊出血率变化显著低于D组(P0.05);福赛氏类杆菌C组牙周探诊深度和出血率与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和福赛氏类杆菌数量与洁刮治术后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微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ervitec凝胶局部应用结合洁刮治术对牙周炎龈下菌群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已确诊为牙周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洁刮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Cervitec凝胶涂抹于牙齿及牙周袋周围,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健康指数、探诊及龈沟液水平、菌群抑制效果及主要细菌杀灭水平变化情况,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口腔指数、牙龈水平及菌群杀灭抑制效果明显,表现为: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明显降低(P0.05);探诊深度、附着水平、龈沟液含量明显下降(P0.05);总菌群、G-及G+菌群抑制程度提高(P0.05);高登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变黑普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杀灭程度明显提高(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rvitec凝胶局部应用联合洁刮治术对牙周炎牙龈下菌群有良好抑制效果,并维持长久疗效,降低刺激程度及过敏情况,提高临床有效率,保护牙龈健康,对牙体产生较小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牙周病为口腔临床的常见病,是导致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洁刮治与根面平整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要手段,已经被作为牙周治疗的"金标准".虽然洁刮治与根面平整可以减少部分龈下致病菌的数量,但不能完全消除龈下致病菌,洁刮治术后龈下细菌会缓慢增长,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因此近年来药物治疗作为洁刮治与根面平整的辅助手段,特别是局部用药,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尝试把具有抗菌活性的Cervitec凝胶(Vivadent,Schaah,Liechtenstein)应用于牙周治疗,观察牙周沽刮治术后局部应用Cervitec凝胶对牙周炎龈下菌群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嵴链球菌(Streptococcus cristatus)、口腔链球菌属(Streptococci oralis)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不同口腔解剖部位生物膜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25例,牙周健康者24例,分别作为慢性牙周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测量临床指标(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取受试者龈下菌斑、舌背、颊黏膜和唾液样品。Real-time PCR分析受试者不同受检部位S.cristatus、P.gingivalis、Streptococci oralis相对数量。结果慢性牙周炎组四个受检部位中P.gingivalis数量均大于健康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数量大于其余受检部位;而慢性牙周炎组龈下菌斑、舌背、颊黏膜三个受检部位S.cristatus、Streptococci oralis数量小于健康对照者。结论与牙周健康者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内不同解剖位置P.gingivalis数量增多,S.cristatus、Streptococci oralis数量减少;P.gingivalis检出数量增加提示牙周炎患病风险增加,而S.cristatus、Streptococci oralis检出数量降低提示牙周炎患病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一次法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FM-SRP)和常规的四分法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Q-SRP)治疗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慢性牙周炎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FM-SRP组在l天内完成全口所有象限的刮治和根面平整,Q-SRP组每周进行1个象限的刮治,连续4周完成全口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BOP)及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有3例患者被剔除。与治疗前相比,2种治疗方式在3个月和6个月时的PLI、PD、CAL和BOP均有显著改善(P<0.05),FPG和HbAlc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各项指标的变化在2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组资料,FM-SRP和Q-SRP两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均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弹性纤维联合流动树脂在伴前牙缺失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68例前牙缺失合并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流动树脂修复,观察组给予弹性纤维联合流动树脂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状况、修复满意度情况。结果修复6、12个月后,观察组的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和附着丧失均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1年后,观察组对修复体的美观性、舒适度、咀嚼功能、发音影响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纤维与流动树脂联合应用于伴前牙缺失重度牙周炎修复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有效维持牙周的健康,保持修复体的美观性和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龈下菌群和龈沟液中自噬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牙周临床指标、血清炎症因子、龈下菌群、龈沟液中自噬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牙龈指数(GI)、牙周附着丧失(AL)、牙周袋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IL-17、IL-18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菌嗜血菌、中间普雷沃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相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调节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龈下菌群,降低龈沟液中自噬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牙周炎患者,共有患牙103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牙周超声治疗后联合口服头孢克洛,每次0.25 g,每8 h给药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咬合指标(咬合创伤指数(TOI)和咬合时间(OT))、牙周指标(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出血指数(BI))、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vs. 74.28%,P0.05);两组治疗后的TOI、OT、AL、PD、CAL、BI、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咬合指标,并且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牙周指标情况和X线头影测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随访一年,于治疗1年后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临床牙周平均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SNA角、SNB角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NB角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健康状况评分、口腔清洁能力评分、美观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治疗联合运用,对牙周组织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93颗松动患牙)慢性牙周炎患者,记录牙周治疗前、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即刻、3、6及12个月的牙周状况,包括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检测牙龈龈沟液中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患者行固定夹板修复后对美观、舒适、咀嚼、发音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各阶段的PLI、PD、GI和AL的指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后各阶段之间的牙周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的数量在固定后各阶段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但固定期间各阶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固定修复后,各阶段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能够有效固定患者松动患牙,恢复其咀嚼功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FM-SRP)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牙周致病菌和龈沟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C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FM-SRP,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牙周指标、龈下牙周致病菌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29/41)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24%(37/41)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水平(AL)、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伴防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比例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FM-SRP治疗CP患者,可有效消除致病菌,缓解炎性反应,恢复牙周生态平衡,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与口腔龈下菌群分布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牙周病科收治的9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牙周炎组(n=32)和糖尿病组(n=66)。测定和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和HbA1c水平,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组(HbA1c≤7%)(n=26)、中度组(7%10%)(n=18)。利用牙龈指数评估牙周病变程度。取磨牙探诊深度≥4 mm且存在附着丧失位点处龈下菌斑,鉴定菌种种类并计数。结果糖尿病组患者FBG、2hBG和HbA1c水平显著高于牙周炎组(t=2.878,P=0.005;t=9.119,P<0.001;t=3.371,P=0.001)。不同HbA1c水平牙周病变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4,P=0.002),HbA1c水平与牙龈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69,P=0.002)。糖尿病组患者龈下伴放线放线杆菌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炎组(t=3.873,P=0.049;t=14.061,P<0.001)。患者龈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变黑普氏菌数量随HbA1c水平升高而增加(t=13.914,P<0.001;t=6.985,P=0.002;t=5.955,P=0.004;t=6.808,P=0.002);HbA1c水平与龈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变黑普氏菌数量呈正相关(r=0.861,P<0.001;r=0.758,P<0.001;r=0.776,P<0.001;r=0.754,P<0.001)。结论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变程度及龈下菌群分布变化与HbA1c水平有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维持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稳态,对糖尿病和牙周病预防与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对慢性牙周炎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79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和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中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并分析牙周临床指标与龈沟液骨硬化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及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但附着丧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1=0.876,P10.001;r2=0.842,P10.00;r3=0.913,P10.001;r4=0.903,P10.00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并与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可作为慢性牙周炎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牙周炎治疗过程中龈下菌斑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对牙周炎治疗过程中龈下菌斑内螺旋体和球菌的百分比组成的改变进行动态观察研究,为牙周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8 例经门诊确诊为成人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均施以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其中A 组和B 组分别给予艾利克及洗必太含漱液含漱。所有患者每周复诊一次,采集龈下菌斑,进行刚果红染色,镜检计数螺旋体及球菌的百分比,同时检测患处牙龈指数(GI) 。结果 A、B 组患者经治疗1 周后,GI值变化极为显著(P< 0.01) ,螺旋体的减少及球菌的增加也极具显著性(P< 0.01) ,至3 周时趋于稳定;C 组则在1 周时GI值及菌斑组成的变化有显著性(P< 0.05) ,至2 周时变化才最为明显(P< 0.01) ,4 周时趋于稳定。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使螺旋体百分比显著降低,球菌百分比显著增加。口腔含漱液作为一种牙周炎的辅助用药,可明显改善菌斑的组成,促进正常口腔卫生环境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牙周再生定义为完全恢复失去的牙周组织及其原始结构和功能。富生长因子血浆(PRGF)是促进丢失的牙周组织恢复的生长因子浓缩悬浮液。为了评估PRGF联合引导组织再生(GTR)治疗术与仅GTR治疗术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效果,42处牙周骨缺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n=14)随机分配到试验组(PRGF+GTR)和对照组(仅GTR)。临床和射线检测结果评估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缺损深度(Radiological defect depth)以及骨充填(Bone fill)。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临床参数显示对照组平均牙周探诊深度降低(3.37±1.62) mm (p0.001),试验组平均牙周探诊深度降低(4.13±1.59) mm (p0.001)。对照组(5.42±1.99)和试验组(5.99±1.77)临床附着水平平均变化以及牙龈指数平均变化(对照组(1.89±0.32)和试验组(1.68±0.58))有显著性差异(p0.001)。比较各组间临床参数,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骨缺损充填为(1.06±0.81)和(1.0±0.97),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的随访中,PRGF+GTR联合治疗以及单独GTR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附着水平和缺损深度有显著改善作用。PRGF+GTR联合治疗中,PRGF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附着水平和缺损深度无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牙周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每组。对照组采取单纯的牙周组织再生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8、TNF-α水平、GI、SBI、PLI、PD、A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能有效降低牙周炎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辅助治疗轻中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轻中度牙周炎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共选取患牙276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8颗患牙,对照组予以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DT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率、出血指数(BI)。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PD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浅(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浅于对照组(P0.05);两组BO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T辅助治疗轻中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其能减小PD,降低BI和BOP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60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对象于体检时、实验组患者于牙周常规治疗前后收集龈沟液并记录牙龈指数(G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等牙周临床指标。测量并比较两组对象龈沟液中IL-8和TNF-α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GI、SBI、PLI、PD及CAL等牙周临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牙周临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IL-8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PD呈正相关性(r=0.495,P=0.027),TNF-α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SBI、PD呈正相关性(r=0.512,0.673;P=0.019,0.012)。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8和TNF-α具有较高水平,两者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于临床诊断慢性牙周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黄健齿汤联合牙周局部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洁治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黄健齿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沟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比较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D和BI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和IL-6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主证候群和次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主证候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次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健齿汤联合牙周局部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改善次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20.
血链球菌在不同牙周状态下的分布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主要过氧化氢产生菌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在不同牙周健康状态下龈下菌群中的分布,及与牙周健康状态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群中分布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30人,受试位点86个,其中健康组11人,位点30个,龈炎组9人,位点29个,慢性牙周炎组10人,位点27个,检查记录牙周健康状态[包括牙龈指数(GI)和牙周袋深度(PD)],采集龈下菌斑标本,经厌氧菌培养基和AP-PCR及PCR鉴定后,将各受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获得草绿色链球菌523株,产黑色素菌241株。经AP-PCR及PCR鉴定后,得到血链球菌112株,口腔链球菌56株,牙龈卟啉单胞菌84株,健康组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与牙周炎组相比有差异显著性;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与GI、PD呈负相关,牙龈卟啉菌与GI、PD呈正相关;血链球菌的构成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呈负相关。结论:血链球菌等过氧化氢产生菌在龈下菌斑中比例的下降。可能是微生态失衡,致病菌过度增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