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美、英、法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3月27日宣布,他们成功合成了第一条能正常工作的酵母染色体。这一成果被誉为攀上了合成生物学的新高峰,也是向合成人造微生物等生命体迈出的一大步。研究人员在4月7日《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历时7年成功构造了源于酿酒酵母的被称作synⅢ的染色体,尽管合成的仅仅是酿酒酵母16条染色体中最小的一条,但这是通往构建一个完整的真核细胞生物基因组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MIT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两种互补的分析方法首次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了对人类细胞系和培养的人类细胞的生存和增殖都非常关键且必要的基因,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科学家们寻找多种癌症中的药物靶向性的遗传缺陷。文章中,研究者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开发出了一种由单链引导的RNAs(sg RNAs)组成的全基因组文库,来筛选并且鉴别细胞维持活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细胞信号化合物的混合制剂成功逆转了人类胚胎干细胞(ESCs)的生物钟,从而就能赋予细胞相同的灵活性;研究者表示,促进干细胞的发育生物钟回归至早期阶段或许就能够为我们提供机会来诱导人类干细胞成为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从而用作器官移植和遗传性疾病模型的开发中,最终这些细胞或许就能够被用来开发出嵌合体动物。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重编程使其能够表现出颇似受精卵一样的发育特性。研究者指出,这些全能样的干细胞不仅能够产生发育胚胎中所有的细胞类型,还能够产生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促进胚胎和母体之间的营养交换。这项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颜宁课题组合作,首次报导了人类胆固醇转运体NPC1,以及NPC1与埃博拉病毒表面融合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为深入理解NPC1介导的胆固醇转运和埃博拉病毒入侵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成果发布于《细胞》。NPC1是位于内吞体和溶酶体上的一个多次跨膜蛋白,由1 27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13次跨膜螺旋,具有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13,(7):5-5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周界文团队的一项研究,首次解析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一类抑制剂的分子机理,为丙肝药物的研制带来曙光,相关论文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清华大学颜宁课题组与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组高福院士课题组合作的一项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NPC1蛋白的清晰结构,并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过程,从而为干预、治疗罕见遗传疾病"尼曼-皮克病"和埃博拉病毒打开了新大门。颜宁教授过去9年一直针对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进行系统的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研究,高福院士一直从事包括埃博拉病毒在内的重大传染疾病相关病毒入侵机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他们合作的研究论文《NPC1蛋白介导胆固醇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种关键肿瘤抑制蛋白的分子结构,或为后期阐明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关键角色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BRCA1是一种人类机体基因,其能够产生名为BRCA1的肿瘤抑制蛋白,该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在一生中出现65%-75%患乳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解析了一种人类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在动物模型中这种人类单克隆抗体可以中和潜在致死性的登革热病毒;该研究或为开发新型有效的疗法或疫苗来抵御登革热提供新的思路。登革热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其每年会感染3.9亿人,登革热同时也是热带地区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者James Crowe博士表示,目前科  相似文献   

10.
正斑马鱼能够做一件神奇的事情:它的脊髓在被切断后能够完全愈合,但是对人类而言这是ー种瘫痪性的经常是致命性的损伤。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观察斑马鱼修复它们自身的脊髓损伤时,他们发现ー种特定的蛋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ー发现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修复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当斑马鱼被切断  相似文献   

11.
2月 12日英国威尔考姆基金会和德国柏林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 ,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美、英、德、法、日及中国也在同一天分别在各国正式宣布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研究计划科学家15日在英国《自然》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研究成果 ,第二天美国塞莱斯基因公司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项壮举。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当天发表声明称颂 ,“公布详细的人类基因图谱 ,是 2 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它将影响到全球的每一个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萨万特·佩伯教授说 ,“这项成果的…  相似文献   

12.
<正>大脑是人体最为神秘的器官之一。时至今日,人们对它的功能机制仍然了解的非常有限。举例来说,每个人都有恐惧的时候,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对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由此而产生的疾病及其致病原因仍然了解十分有限。最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曹鹏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parvalbumin-positive excitatory visual pathway to trigger fear responses in mice",报道了他们在压力应激障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来自卡罗琳学院和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联合研究,对发育第一周的胚胎进行了详尽的分子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和小鼠的胚胎发育过程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而且X染色体上的基因或被以不同方式进行调节;相关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  相似文献   

14.
正机体微生物组(microbiome)就好像指纹一样,每个人机体的微生物群落都是复杂且独特的,但塑造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不同微生物间的动力学特性及相互作用往往有一些共同之处,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中大型宏基因组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健康个体机体中肠道、口腔及皮肤微生物组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旦进行性接触,AIDS病毒就会克服多种屏障寻找正确的靶向细胞并且建立新型感染,病毒往往会横穿生殖道粘膜,强行通过紧密组装的上皮细胞最终实现入侵机体的目的,但在病毒感染机体时它们往往需要克服机体的免疫警钟-1型干扰素,实际上据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例无防护的性接触个体中,仅会有1人最终成功感染HIV-1。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6.
山城 《化石》2005,(2):17-17
新华社电 一个由美国和埃塞俄比亚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小组5日认为,他们发现的骸骨化石属于人类最初的可以直立行走的祖先。  相似文献   

17.
正T细胞在抵抗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宿主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MHC分子递呈下,外源抗原接触T细胞受体(TCR)从而启动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激活,并且这种激活也需要诸如CD28之类的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的参与。这种TCR-CD28共刺激触发信号事件级联反应,启动T细胞的激活和随后的分化。T细胞激活后会引发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会有效地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和发生病变的细胞,同时也通过区分自我抗原和外源抗原,避免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07,(9):I0008-I0008
如果记忆能被清除,饱受悲伤回忆折磨的人们将会少受多少痛苦!以色列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成功清除了实验大鼠的一种长期记忆,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查大脑存储记忆的方式并有可能应用于医疗实践。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7日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6):I0002-I0003
<正>由美、英、法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27日宣布,他们成功合成了第一条能正常工作的酵母染色体。这一成果被誉为攀上了合成生物学的新高峰,也是向合成人造微生物等生命体迈出的一大步。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历时7年成功构造了源于酿酒酵母的被称作synIII的染色体,尽管合成的仅仅是酿酒酵母16条染色体中最小的一条,但这是通往构建一个完整的真核细胞生物基因组的关键一步。最让研究人员自豪的是这条染色体被成功整合进活体酵母细胞之中。研究负责人、美国纽约大学的杰夫·伯克说:"携带这条合成染色体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8-I0008
如果记忆能被清除,饱受悲伤回忆折磨的人们将会少受多少痛苦!以色列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成功清除了实验大鼠的一种长期记忆,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查大脑存储记忆的方式并有可能应用于医疗实践。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7日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