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有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帅  黄秉仁 《生命的化学》2001,21(4):311-314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快 ,神经系统的疾病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尽管新的神经药物已经能够治疗多种神经疾病 ,但是血脑屏障的存在使 95%的药物不能从血液进入脑部[1] 。未来神经疾病的治疗只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 (CNS)药物的发明和CNS药物的传送两方面同时获得发展才能够取得突破。CNS药物传送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药物有效的通过血脑屏障 (bloodbrainBarri er,BBB)。1 .血脑屏障的结构与功能血脑屏障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脑部血循环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互接触…  相似文献   

2.
脑部靶向给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血脑屏障是一层难以通过的生理屏障 ,能够阻挡大多数外源物质进入脑内。临床上采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大多是能够扩散通过血脑屏障的小分子脂溶性物质 ,而这类药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很多疾病的诊断、治疗需要大分子、水溶性物质。传统的将这类大分子药物导入脑部的方法效果差、危险性大 ,因此近年来针对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脑部靶向给药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使用嵌合肽、免疫脂质体及纳米粒子解决脑部靶向性给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寡核苷酸药物近10年发展迅速,已有多款应用于临床治疗。因其设计便捷、序列灵活、特异性高,有望解决许多靶点难成药的困境,并且其临床转化周期和成本较低,目前已成为新兴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前沿领域。脑部疾病包括多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胶质瘤、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其中很多与年龄相关,被认为是衰老相关脑部疾病。因其病因复杂,许多靶点难成以药,同时由于脑部特殊屏障系统“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大部分药物无法实现脑部病灶的有效积累,众多小分子药物遭遇临床转化失败。寡核苷酸类药物的特异性和序列灵活性提供了新的成药可能性,但同样面临脑部递送的挑战。尽管目前已有多款寡核苷酸类药物应用于医疗市场,但脑靶向寡核苷酸药物仍然极为罕见,随着纳米递送和脑靶向基团研究的逐渐成熟,未来5~10年寡核苷酸药物用于脑部疾病治疗将成为可能。本文针对本领域重点话题如寡核苷酸药物临床批准的应用案例、脑靶向寡核苷酸药物的递送瓶颈和当前策略,以及衰老相关脑部疾病的寡核苷酸药物潜在靶点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临床转化中的难点和面临的挑战展开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非侵入性脑内给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少平  孙曼霁 《生命科学》2004,16(5):292-295
血脑屏障使许多具有中枢神经活性的药物无法到达脑部发挥作用,非侵入性脑内给药因对机体无创伤而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血脑屏障的物质转运系统以及经鼻粘膜、渗透性血脑屏障开放、纳米粒载体和转运载体法等非侵入性脑内给药方法的机制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跨血脑屏障药物转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成为人们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所面临的一道难题,因为基本上100%的大分子药物及大于98%的小分子药物均无法穿过血脑屏障.因此,如何使CNS药物跨越血脑屏障从血液进入脑内且发挥药效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所在.如今一些借助内源性BBB运载体使药物转运入脑的技术发展起来.并处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例如借助载体介导的转运系统、受体介导的转运系统的药物治疗策略,以及纳米技术的运用等,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些新发现及新技术将为跨血脑屏障药物转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并有望实现对CNS疾病患者的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药物,具有高选择性,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肿瘤、免疫疾病等,也可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风和脑肿瘤等。然而,因为血脑屏障低通透性,限制了抗体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很多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试验中,抗体药物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如今,人们利用血脑屏障上内源性转运蛋白介导,设计了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抗体药物。对通过血脑屏障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跨越血脑屏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鑫  张英起  颜真 《生命的化学》2003,23(3):222-224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许多神经中枢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在应用中受到限制,故在寻找治疗该类疾病的新方法和新药物时,人们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地使药物穿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从最初人为地开放血脑屏障,到现在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寻找和构建合适的载体携带药物进入脑细胞,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建立的和正在探索中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上,地塞米松和其他糖皮质激素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脑水肿,从而能减轻由药物所引起的急性高血压、反复发作性癫痫或高渗性脑组织灌流对血脑屏障的损伤。提示肾上隙皮质可能参与对血脑屏障完整性的调节,并对脑微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证实这一推测,Long 等对此进行了实验观察。实验用雄性大鼠。将动物分成肾上腺切除组、去肾上腺髓质组、肾上腺切除加皮质酮替代治疗组,每  相似文献   

9.
血脑屏障上的药物转运体P-糖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简称BBB)是维护脑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功能单位,它不仅可以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而且能够清除脑内的有毒代谢产物。BBB上表达的转运系统在积极转运营养物质入脑和选择性外排药物的两个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P-糖蛋白由于自身结构功能的特异性和作用底物的广泛性而备受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BBB上P-糖蛋白的特性、表达、转运底物及其体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P-糖蛋白作为BBB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枢神经系统治疗药物的摄取、分布和排泄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P-糖蛋白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药物脑部转运机制,为增加药物的BBB通透性、提高脑内靶点药物浓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在成人原发脑肿瘤中居首位,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较差,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而化疗药物不能有效的穿透血脑屏障并聚集在肿瘤部位。纳米材料作为载药体为其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纳米材料在保持药物稳定性,增加其血液循环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目前纳米材料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穿透血脑屏障(BBB)、准确靶向于脑胶质瘤细胞等。本文简略论述了纳米材料载药的特性及优势,重点就目前纳米材料载药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总结了纳米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多种策略及纳米药物靶向于脑胶质瘤的不同方式,并详细讨论了目前纳米材料载药多重靶向策略,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血脑屏障与脑药物转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大分子药物难以进入脑中发挥疗效。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瓶颈。本就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大分子药物转运入脑的途径及药物与载体间的连接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隐球菌是一种环境机会致病菌,能够侵袭宿主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致命性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在隐球菌侵犯血脑屏障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致病因素参与,如荚膜、尿素酶、磷脂酶等。其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穿越血脑屏障,造成脑部感染。近年来发现隐球菌还可以利用纤溶酶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类,使其穿越血脑屏障。该文就隐球菌侵袭血脑屏障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Fu AL  Zhou RM  Zhao BQ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4):307-309
非侵入性地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血脑屏障输送至脑内,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而应用适宜的转运载体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使用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已成功进行非侵入性基因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实验性运动神经疾病、脑部肿瘤和帕金森病等。随着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的研究和新型载体的开发,应用非侵入性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将会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转铁蛋白受体及其在药物运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脑屏障的存在阻止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许多潜在治疗药物的通过.近年来主要利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中的转运蛋白,如转铁蛋白受体、胰岛素受体等,将外源药物与这些受体的特异性抗体相连,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药物转运到脑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在抗癌药物定向运输及恶性肿瘤细胞基因治疗中的研究已经处于临床阶段.  相似文献   

15.
血脑屏障使大部分的活性药物很难由血液进入脑内发挥作用。载药纳米粒具有脑靶向性,可显著提高药物在脑内浓度,成为药物突破血脑屏障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载药纳米粒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粒载中药入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血脑屏障使大部分的活性药物很难由血液进入脑内发挥作用。载药纳米粒具有脑靶向性,可显著提高药物在脑内浓度,成为药物突破血脑屏障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载药纳米粒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粒载中药入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脑部基因疗法的新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Oregon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将基因送入脑部以治疗退化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人造载体。以前曾进行过用逆转录病毒基因疗法治疗脑瘤的尝试。但是,由于神经退化性疾病的目标细胞是不能分裂的神经元,故而需要一种替代性方法以弥补逆转录病毒不能对非分裂细胞起作用的缺陷。由Edward领导的这一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由直径100纳米的病毒大小氧化铁晶体构成的人造载体。晶体上包被了称为右旋糖酐的糖样物质。目前只用“空”载体测定了该晶体在脑中的特性。为了确保注入的氧化铁颗粒到达脑部,使用了一种可打破血脑屏障的药品。由于氧化铁颗粒有磁性,所以可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最近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的研究中,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穿透血脑屏障(BBB)的新方法,可能很快允许递送药物直接进入大脑以治疗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化疗耐药癌症。血脑屏障是一层内皮细胞,选择性允许大脑功能所需的分子进入(大脑),比如氨基酸、氧气、葡萄糖和水,同时将其他物质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9.
七甲川花菁近红外荧光染料(NIRF)可直接被肿瘤细胞特异性吸收,具有肿瘤靶向性。与化疗药物偶联后,该类染料可通过血脑屏障将药物转运至肿瘤部位,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使用剂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可通过近红外荧光成像实现对肿瘤治疗的实时监控。七甲川花菁染料所展示的线粒体毒性和光敏特性,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纳米包裹,能够显著增强该类染料的肿瘤靶向能力,实现实时跟踪药物释放情况。七甲川花菁染料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与有机阴离子转运肽的作用密切相关,缺氧和线粒体膜电位也参与了染料吸收的调控。这些发现有利于将近红外荧光染料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血脑屏障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主要结构包括: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基底膜、基 底膜下星型胶质细胞终足。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屏障系统,在许多大脑疾患的病理过程中,BBB 的破坏导 致通透性增高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BBB是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屏障系统。目前已有大量关于血脑屏 障通透性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研究。本文分别从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方法和功能,脑缺血损伤、阿尔 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不同的脑病变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及中医药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有针对性地对 BBB和大脑疾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将会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带来新的视角与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