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 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 年12 月到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 例,根据手术方式 将患者分为P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 不良指数(ODI)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 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确诊为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LIF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PLIF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VAS评分)与活动功能(ODI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腰背部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IF与TLIF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改善腰背部疼痛程度与腰椎活动功能中的疗效相当,但TLIF手术有助于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45例。TLIF组患者给予TLIF治疗,PLIF组患者给予PLIF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根损伤、感染、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小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ODI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TLIF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明显小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LIF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X~2=3.873,P=0.049)。结论:相比于PLIF,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LSS)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0例LSS患者(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的40例LS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有效率、轴性症状发生率、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滑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伤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LSS,与常规术式疗效相当,但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诊的7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一年,采用Harris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9月、12月,研究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8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接受改良腹腔镜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接受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性生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痛经程度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直肠膨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但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较高,且对盆底支撑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传统组30例,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切口VAS评分、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和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改善状况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较于传统手术更具优越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乳腺癌手术分别采用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为依据,将两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就诊时间为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研究组给予保乳手术,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和精神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为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和精神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手术相比较,采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更好,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年龄均65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82例)。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两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配合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内镜下单侧入路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LE-ULBD)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疗效及对JOA评分、ODI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DLSS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LE-ULBD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评分、上下方邻近节段ROM。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t=3.249;t=3.240;t=16.690,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96;t=2.071;t=2.531;t=2.117,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t=3.119;t=2.231;t=3.065;t=2.457,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上下方邻近节段ROM低于对照组(t=5.372;t=6.076,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LE-ULBD治疗DLSS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保留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加快术后腰腿痛缓解及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及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选择方式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血清AGEs、IL-6、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AV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0.20%,7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GEs、IL-6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AGEs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L-6水平显著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VS、ODI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AVS、ODI评分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2%、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应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临床效果更好,术后AGEs、IL-6水平更低,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4年08月腰椎滑脱症患者共48例,其中行MIS-TLIF术治疗患者23例,行PLIF术治疗患者25例,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红细胞平均压积(Hct),依据Gross循环血量线性方程计算患者失血总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LIF组(P0.05);MIS-TLIF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低于PLIF组(P0.05);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P0.05)。结论:与传统PLIF术式相比,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隐性失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融合术(PLIF)单、双枚椎间融合器(Cage)的使用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4-2011年间164例因腰椎退变疾病行单节段PLI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age数目将其分为单Cage组(114例)与双Cage组(50例)。获得其住院资料和术后2年以上临床与影像学随访资料并比较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47.5个月。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术后随访时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单Cage组失血量更低(P0.05),但随访时相对椎间隙高度低于双Cage组(P0.05);而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手术耗时、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PLIF中单、双Cage的使用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与双Cage相比,单Cage手术失血更少,但术后远期相对椎间隙高度更低,对于这类患者应加强随访并警惕断钉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7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JOA评分情况。结果:A组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方法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后路减压固定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情况,SRS-22国际标准量表评分情况以及出血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8个月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6.8±5.16)°和(36.8±5.82)°,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2±6.61)°和(41.2±5.67)°,且均低于术前(P0.05),而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显示,术后18月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RS-22国际标准评估量表显示,术后18个月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自我评价、精神状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疼痛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疗效显著,且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在改善患者的腰椎侧凸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方面优于单纯后路减压矫形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与开窗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远期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孔镜组(108例)和开窗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切口长度,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Od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westris ability index, 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最后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降低数值。结果:(1)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切口长度均小于开窗组,手术时间长于开窗组(P0.05);(2)术前两者JOA及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孔镜组JOA及ODI评分优于开窗组(P0.05);(3)术前两组VAS及SF-36量表(the 36-item sho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SF-36评分有明显上升(P0.05),且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孔镜组SF-36评分高于开窗组(P0.05),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孔镜组椎间隙高度降低率低于开窗组(P0.05)。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效果较好,相比于开窗术,孔镜术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且远期随访显示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