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颅神经损害与脑脊液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7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伴颅神经损害和不伴颅神经损害两组,对其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外观、压力及细胞学、生化、免疫球蛋白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神经损害者占所有病人的22.5%(39/173),视神经损害占61.5%(24/39),外展神经损害占53.8%(21/39),动眼神经损害占15.4%(6/39),听神经损害占15.4%(6/39);颅神经损伤组较无颅神经损伤组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Ig G、Ig M、Alb明显升高(P0.01或0.001),且颅神经损害者头颅MRI脑膜强化较无颅神经损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脑脊液外观、白细胞计数及比例两组间并无发现显著差异。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伴颅神经损害时,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部分免疫球蛋白较无颅神经损害者明显升高,这将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对于有颅神经损害的结核性脑膜膜炎患者加强并早期启动抗结核治疗,以减少蛋白质沉积,从而降低颅神经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用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脊液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含量及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葡萄糖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PF、RP、BP、GH及VT等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RE及MH等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脑脊液检查在早产儿及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行腰椎穿刺检查的447例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等指标,根据胎龄将患儿分为早产儿167例与足月儿280例,再根据有无患发细菌性脑膜炎分为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27例(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非细菌性脑膜炎140例(早产儿对照组)、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38例(足月儿观察组)、足月儿非细菌性脑膜炎242例(足月儿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对早产儿及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同组对照组相比,足月儿观察组和早产儿观察组蛋白定量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而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65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培养分离出11株细菌(16.9%)。足月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以及葡萄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0.846、0.703。早产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以及葡萄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711、0.705。结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在足月儿和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脑膜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2例脑膜炎患者(细菌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膜炎24例)急性期内血清和脑脊液PCT,并与CSF的常规生化指标作相关性分析;20例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为对照组.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和CSF中的PCT含量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CSF中PCT与白细胞数(r=0.161,P>0.05)无明显相关性,但与CSF蛋白含量和血清PCT水平呈弱相关性(r=0.465和0.570,P<0.05).结论 PCT升高是颅内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PCT可作为一项CSF的常规生化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脑膜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病原菌等的变化及其关系,为该病的有效诊断、病情监测和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32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期的脑脊液分别进行常规、生化与细胞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恢复期比较,患者急性期时脑压、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32例患者中,15例脑脊液细菌培养呈阳性。典型菌与非典型菌感染者急性期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小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变化显著,脑脊液细胞学变化与感染类型相关,可为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基质金属蛋白2)、MMP-9(基质金属蛋白9)、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0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TBM组)、化脓性脑膜炎组(PM组)、真菌性脑膜炎组(CM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VM组)各15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检测5组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采用ELISA法检测其脑脊液及血清中MMP-2、MMP-9、MCP-1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其内在联系。结果治疗前、治疗后TBM组、PM组、CM组和VM组的脑脊液细胞数、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TBM组、PM组的脑脊液细胞数、蛋白水平均高于CM组和VM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TBM组、PM组、CM组和VM组的脑脊液糖水平、GC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TBM组、PM组、CM组、VM组的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四组与对照组在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以及GC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TBM组、PM组、CM组、VM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TBM组、PM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CM组、VM组以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PM组、CM组、VM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BM组、PM组、CM组以及VM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表达均与GCS评分负相关(相关系数r=-0.859~-0.574,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表达均与GCS评分相关,动态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表达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酌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间于 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0 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 例作为对照组1,50 例非结核性脑膜炎者作为对照组 2。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酌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r水平分别为 (22.45± 4.23)U/L和(36.45± 13.56)ng/L;对照组1 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r水平分别为(16.32± 3.24)U/L 和 (12.78± 2.67)ng/L,对照组2 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r水平分别为(7.48± 4.01)U/L 和(13.25± 2.89)ng/L,三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 和对照组2,两两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r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具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在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考虑中枢感染的4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所有患儿标本同时进行培养,并行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统计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脑脊液培养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脑脊液培养和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脑脊液培养的灵敏度为21.7%,特异度为100.0%;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5.0%;两者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可检出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原体。结论: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出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原体,且受抗菌药物影响小,可为临床早期提供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学依据,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γ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1,5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者作为对照组2。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γ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22.45±4.23)U/L和(36.45±13.56)ng/L;对照组1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16.32±3.24)U/L和(12.78±2.67)ng/L,对照组2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7.48±4.01)U/L和(13.25±2.89)n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和干扰素-γ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具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以及5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进行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类患儿脑脊液乳酸(LA)、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LA、血清PCT及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均P0.05)。血清P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96.4%、90.9%,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100.0%)和特异度(95.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均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脊液LA、血清PCT及CRP与小儿细菌性脑膜炎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脑脊液乳酸、血清PCT及CRP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化脓性脑膜炎62例记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31例记为病毒性脑炎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治疗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脑脊液CRP、PCT、TNF-α、MMP-9水平及阳性率,并计算血清和脑脊液CRP、PCT、TNF-α、MMP-9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脑脊液CRP、PCT、TNF-α及MMP-9水平及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脑脊液CRP、TNF-α及MMP-9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血清、脑脊液PCT水平及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或脑脊液CRP+PCT+TNF-α+MMP-9联合检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CRP、TNF-α、PCT及MMP-9水平明显升高,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PCT水平高于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或脑脊液CRP、PCT、TNF-α及MMP-9联合检验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核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病,且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性,因此临床上容易引起误诊、漏诊.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资料,脑脊液检查、生化及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和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早期诊断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顸后关键.头颅CT、头颅MR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的价值.本文就头颅CT及头颅MR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降钙素原(PC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脊液PCT、VEGF、S-100B、NSE、MMP及CGRP水平,并分析研究组依照不同层次分组后以上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脑脊液中PCT、VEGF、S-100B、NSE、MMP及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症患儿高于轻症患者,急性期患者高于非急性期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指标中任意二种、三种、四种及五种联合检测,其诊断效能均在0.923-0.967之间,六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最高为0.975。结论: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T、VEGF、S-100B、NSE、MMP及CGRP水平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不同严重程度及分期患儿的以上指标均有一定的差异,六种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测量法,检测78例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血白细胞数、血清C反应蛋白相对比;PCT阳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再测定血清PCT。结果33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为(18.46±9.18)ng/mL,45例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轻度升高(0.58±0.31)ng/mL,P〈0.0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细菌组急性期脑脊液PCT与血清PCT存在正相直线相关性。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In 19 cases of lymphocytic meningitis, the radioactive bromide partition test showed that four were tuberculous and 15 viral in origin. In all the tuberculous cases the serum/cerebrospinal fluid bromide ratio was below a critical value of 1·6, and in all the cases of viral meningitis the ratio was above this value. The test may be particularly helpful when diagnosis is difficult. The test may prove to be a valuable and justified additional procedur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