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自体髂骨联合重组合异种骨(recombinant bone xenograft,RBX)植骨治疗非感染萎缩型肱骨干骨不连的疗效及相关体会。方法:于2009年2月-2015年9月期间,应用LCP结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治疗了15例非感染萎缩型肱骨干骨不连。结果:本组获随访9-29个月,骨不连均获得愈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6.7%,肘关节功能优良率100%。结论:依据本组研究及相关文献报道,LCP结合自体髂骨植骨联合RBX植骨可提高骨不连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系统随访应用抗感染骨治疗的36例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病例,给予原内固定取出或外架拆除,病灶清除,去除硬化骨及死骨,髓腔再通,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架或钢板重新固定,统计患者病程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患者院前手术次数,滴注引流时间及抗生素应用疗程,骨性愈合时间,内、外固定物拆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年(1年2月-4年10月),骨不连彻底治愈30例,4例患者感染控制,半皮质愈合,2例感染复发,骨不连未愈合。结论:1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的植骨材料,具有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2彻底清除坏死,失活组织是控制感染,促进感染性骨不连愈合的关键;3清理断端,断端骨髓腔再通可促进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及人重组BMP2对颅缝牵引成骨的作用,并用Micro-CT进行影像学评价,为进一步了解生长因子对颅缝的改建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雄性6周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0)对照组,(1)富血小板血浆组(PRP),(2)富血小板血浆结合10μg rhBMP-2组(PRP/rhBMP-2)。用镍钛牵开弹簧给予兔矢状颅骨缝持续200 g等张牵引力牵引33天。牵引结束后,采集所有兔矢状颅骨缝标本行Micro CT精细扫描及三维重建及硬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情况。结果:Micro CT重建兔矢状颅骨缝显示,对照组和PRP组的骨缝牵开,骨缝牵开体积比PRP/rhBMP-2凝胶组大(P0.05)。PRP的局部应用不仅促进了骨缝间的新骨形成,而且加速骨缝纤维组织的创伤愈合。PRP/rhBMP-2组牵引后骨缝可见有新骨再生及骨缝融合现象。PRP/rhBMP-2凝胶组平均骨缝融合程度约为颅骨厚度的15.3±9.5%。实验前后PRP/rhBMP-2凝胶组治疗区颅骨平均厚度较对照组和PRP凝胶组有增厚表现(P0.05)。结论:PRP和PRP/rhBMP-2的局部应用都能有效促进骨缝牵引成骨时新骨加速形成。Micro CT显示:PRP凝胶可以诱导骨缝骨形成并加速了骨缝伤口的愈合,缝形态存在;PRP/rhBMP-2组新骨再生导致了骨缝牵引时过早产生了骨缝融合现象,提示今后在骨缝牵引成骨临床应用时需要避免高浓度生长因子在骨缝局部应用而导致的骨缝早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波高温灭活及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高温灭活技术,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2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肢体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2例复发,复发率9.8%;肢体关节功能优18例(85.7%)、良3例(14.3%)、中差0例。结论:微波高温能彻底杀灭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自体髂骨保证与近关节软骨下骨愈合,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能良好充填残余瘤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防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2月~2013年2月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LC-DCP组以及LCP组,每组各1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LC-DCP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134.73±12.91)min,LCP组为(129.54±14.87)min,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C-DCP组患者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94±0.83)月,LCP组为(3.81±0.69)月,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LC-DCP组患者X线骨痂评价标准平均评分值为(2.73±0.51)分,LCP组为(2.86±0.49)分,两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钢板联合植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均可以作为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治疗股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间我院应用重组合异种骨(RBX)治疗的37例股骨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4~70岁,平均31.6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4例,中段30例,远端3例。骨不连类型:肥大型9例,营养不良型6例,萎缩型22例。固定方式:加压钢板24例,髓内钉11例,外固定架2例。结果:37例患者获得51-131个月的随访,平均90.2个月,骨不连一次手术愈合率:94.6%,4例股骨近端骨不连患者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例,良1例,差0例,优良率100%。3例股骨远端骨不连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评定疗效,优1例,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66.7%。30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和KSS评定疗效,优21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6.7。总优良率94.6%。长期观察均无免疫排斥反应表现。结论:RBX用于治疗股骨非感染性骨不连具有材料充足、骨折愈合率高、组织兼容性好长期应用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自体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股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25例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4~8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后骨折端可获得坚强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效果,探讨颗粒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32例,其中采用块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60例,采用颗粒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72例,随机从两种植骨方式中各抽取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后凸畸形矫正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两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块状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15%(3/20)术后9个月融合率45%(9/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95%(19/20)。颗粒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45%(9/20)术后9个月融合率80%(16/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100%。块状骨组术前Cobb角为29.8°±5.0°,术后Cobb角为14.7°±2.5°,末次随访Cobb角为16.0°±2.9°。颗粒骨组术前Cobb角为30.9±7.6°,术后Cobb角为15.6°±3.8°,末次随访Cobb角为16.7°±3.8°,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矫正,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颗粒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块状骨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颗粒状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相比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植入方便,出血量少,植骨融合时间短,融合率高,是胸腰椎结核植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富血小板血浆富合多种生长因子,目前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这些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在体外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动物实验中,富血小板血浆无促进骨再生的作用,或在临床应用中富血小板血浆复合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各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所使用的富血小板血浆其制备标准不一致.并且目前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大都使用患者自体血液,这无疑会对患者的机体形成二次打击,且由于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导致所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质量不一致,从而影响研究结果与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对富血小板血浆的成分、生物学特性、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这可以为后期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标准化制备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使得制备方法统一、疗效确定的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剂能像其他药品一样,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波高温灭活及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高温灭活技术,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2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肢体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2例复发,复发率9.8%;肢体关节功能优18例(85.7%)、良3例(14.3%)、中差0例。结论:微波高温能彻底杀灭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自体髂骨保证与近关节软骨下骨愈合,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能良好充填残余瘤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防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 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及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2020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90例胫骨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 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效果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统计。并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统计患者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情况,据此将患者分为愈合组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2.11± 2.98)d、开始负重时间为(45.39± 7.78)d、完全负重时间(76.41± 11.23)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89%(8/90)。经随访观察,共有 29例患者出现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为 32.22%(29/90)。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组患者的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及有吸烟史的人数占比高于愈合组患者(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有吸烟史是患者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较好,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较好,但患者易出现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现象,可能与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吸烟史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体内示踪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状态的效果。方法:抽取健康成年比格狗骨髓,在传代培养中进行Brd U标记并鉴定,体外实验中测定细胞周期、凋亡率和细胞活力;在体内实验中将标记Brd U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自体股骨头缺损处,另一侧单纯植入自体骨作为对照,记录成骨量与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的Brd U体外标记率为85.2%。Brd U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62±1.33%,未标记组为3.52±1.08%;Brd U组与未标记组的细胞成活率分别为96.31±1.39%和95.20±2.10%,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侧Brd U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免疫组化观察可见Brd 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阳性率为81.6%。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侧缺损区的骨钙素、Ⅰ型胶原阳性细胞表达数量与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缺损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侧成骨量为17.46±2.12%,对照侧为9.06±1.24%,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d U在体外示踪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有效反映细胞的生物学状态,体内示踪显示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成活,能促进骨组织形成和坏死骨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自体颏部骨移植方法在前牙槽骨缺损植骨及种植的效果。方法:对16例前牙骨缺损的患者进行自体颏部骨移植,分别于植骨12~16周后植入种植体,共植入18枚种植体,术后16~20周完成修复治疗。结果:16例自体骨移植患者中,1例出现术后感染,经局部冲洗换药后后愈合良好,其余患者移植骨均已成活,修复后种植体至今均无脱落,局部外形良好。结论:自体颏部骨移植能有效恢复局部牙槽外形,为前牙美学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59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进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进行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所用时间、VAS、手术前后椎体高度、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治疗进行记录,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4.31±2.867.13±4.41,4.72±3.9811.57±4.72,P0.05),术前Cobb角两组患者无差异,而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6±3.477.25±5.29,5.17±4.3311.21±6.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显示,对照组高于观察组(5.68±2.371.86±1.4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降低术后痛感,提高固定即时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上颌窦挤压内提升(OSFE)植骨与不植骨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35例患者,其剩余牙槽嵴高度(RBH)为4~8 mm,共植入43颗种植体。A组16例患者为植骨组,20个种植位点,牙槽骨可用骨高度平均(5.87±1.19)mm,植入人工骨粉后植入种植体;B组19例患者为不植骨组,23个种植位点,缺牙区牙槽骨可用骨高度平均(5.67±1.10)mm,上颌窦提升后直接植入种植体。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完成修复。采用临床检查、X线检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病例的牙槽嵴高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平均约36.7个月的随访期内,A组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20/20),B组中有1枚种植体因咬合力过大及口腔卫生较差脱落,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5.6%(22/23),两组病例的存留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VAS值比较亦相当。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无炎症,种植义齿咀嚼功能良好。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症、准确掌握种植技巧的前提下,RBH在4~8 mm之间的病例无需额外植入骨代替材料即可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简化了手术的操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创伤,节省了手术的时间和费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骨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确诊的骨结核患者6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阳和汤加减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抗结核治疗组)32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名患者于治疗过程中查肝肾功异常,自动退出治疗,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在分别经过阳和汤加减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以及单纯西药抗结核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好转,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好转更显著,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好转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血沉恢复正常、脓肿吸收以及骨质密度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6.43±5.78天)明显短于对照组(38.17±8.91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骨结核较常规单纯西药治疗有较大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好转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以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