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与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保乳术手术指征,成功实施乳腺癌保乳术,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检测两组血清HE4、VEGF、MCP-1、CCL20水平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E4、VEGF、MCP-1、CCL20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过程中失访6例,剩余的306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局部复发组27例、无局部复发组279例,局部复发率为8.82%。局部复发组的血清HE4、VEGF、MCP-1、CCL20水平均高于无局部复发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年龄、淋巴结转移、切缘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术后规范化疗、术后足程放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规范化疗、年龄偏高、术后足程放疗是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保护因素,HE4、VEGF、MCP-1、CCL20水平偏高,切缘状态、Her-2、Ki-67阳性以及淋巴结转移是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HE4、VEGF、MCP-1、CCL20联合应用预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效能高于单一指标应用。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患者体内HE4、VEGF、MCP-1、CCL20水平高表达,四指标联合检测可辅助预测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且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还受到切缘状态、Her-2、Ki-67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35岁年轻乳腺癌患者86例以及35岁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31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轻乳腺癌组患者就诊时分期较晚者(III期)比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而年轻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明显低于老年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进展更快且侵袭性、转移能力更强,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差,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05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年龄不高于35岁的137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有116例入组,初步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预后产生的影响。结果:11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6.0个月。3年OS和PFS为94.6%和79.1%。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和Ki67水平与预后的显著相关(P0.05),淋巴结转数目、Ki67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病理及预后较为特殊。淋巴结转移情况、Ki67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41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乳改良根治术组76例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组339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及死亡率,评价保乳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术后病理类型,失随访情况,转移、死亡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改良根治术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改良根治术组(P0.05),术后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改良根治术组(P0.05),其他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乳改良根治术能得到和传统改良根治术同样的疗效,且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术后满意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金龙 《蛇志》2016,(4):426-427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行保乳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改良根治术治疗,治疗组实施保乳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达94.2%,对照组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癌患者接受保乳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病灶局部复发与转移发生率小,而且患者乳房外形良好,达到美学标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临床病理类型的差异分成Luminal A型组84例与Luminal B型组96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年复发率与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学特征。结果:Luminal A型组年龄>50岁、肿瘤大小≤2 cm、组织分级Ⅰ级人数占比均高于Luminal B型组(P<0.05)。Luminal A型组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3.10%(11/84),显著低于Luminal B型组的39.58%(38/96)(P<0.05)。Luminal A型组和Luminal B型组患者的5年复发转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组5年生存率为86.90%(73/84),高于Luminal B型组的73.96%(71/96)(P<0.05)。Luminal A型组边界清晰、无钙化人数占比均高于Luminal B型组,而Alder为Ⅲ级人数占比低于Luminal B型组(P<0.05)。结论: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且两者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学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优于Luminal B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每组34例。保乳手术组患者采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保乳手术组(P0.05);保乳手术组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肿瘤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改良手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5-3、TPA水平均降低,且改良手术组低于保乳手术组(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均能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但保乳手术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而且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探讨其远期疗效及瘤床加量照射和放化疗顺序等问题。方法:8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50Gy/25次,1次/天,5次/周,瘤床局部加量10~16Gy/5~8次。化疗采用蒽环类为主的方案,65例肿瘤直径>1cm者先化疗3个周期后放疗,然后再化疗1~3周期,13例肿瘤直径≤1cm者在术后3~6周放疗,然后化疗4~6个周期。ER/PR阳性者均行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病人5年生存率100%,5年无瘤生存率91.4%。3例乳腺局部复发,3例分别出现肺、肝和骨转移,其中2例死于肿瘤转移。总复发率7.1%。瘤床加量组局部复发率低于未加量组(P=0.04)。放化疗顺序对肿瘤复发率无影响(P=0.15)。美容效果优良率94%,一般者3.6%,差者2.4%。结论: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瘤床加量照射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放化疗顺序对于局部复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年龄45岁以上的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82.6%,显著高于45岁及其以下者(45.7%,P0.05);肿瘤直径为3 cm及其以下的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81.5%,显著高于肿瘤直径为3 cm以上者(40.7%,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I期、II期、Ⅲ期、Ⅳ期的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3.8%、73.0%、52.9%、0%,不同临床分期的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年轻和中老年乳腺癌彩色多谱勒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53例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按病理改变分为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分析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乳腺癌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结果:年轻组和中老年组在直接征象中肿块形态、边缘毛刺、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纵横比、收缩期峰值血流速(Vmax)以及间接征象中肿块周边高回声晕、浅筋膜连续线改变、深筋膜连续线改变、Cooper韧带改变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直接征象中的血流分级、穿支血管、阻力指数(RI)和间接征象中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上,年轻乳腺癌和中老年乳腺癌在血流分级、穿支血管、阻力指数和腋窝淋巴结肿大方面有差异,在实际应用中重视这些特征能提高年轻乳腺癌超声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2年6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卵巢癌患者94例记为观察组。根据所有患者CTC水平将其分成高CTC组(CTC水平≥7个/5mL)57例及低CTC组(CTC水平7个/5 m L)37例,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卵巢良性囊肿者90例记为对照组,分析CTC阳性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CTC水平与患者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的关系以及CTC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90例患者均未检测出CTC阳性。观察组94例患者中检测出68例CTC阳性,总阳性率为72.34%;观察组患者临床分期为II期和III期的CT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有淋巴结转移的CTC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高CTC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与低C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CTC组的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率均高于低CTC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C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转移率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及生存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Ⅱ期和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CTC阳性率较高,且CTC水平与复发转移率关系密切,临床通过检测CTC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小于35岁乳腺癌患者35例为实验组,另选取3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P5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实验组P53阳性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65.71%),P0.05;P53阳性率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增加而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呈正相关,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P53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故p53的表达有助于判定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保乳手术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乳手术患者24例(保乳组),行根治手术患者68例(根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个性化综合治疗巩固疗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预后状况;通过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年的生存质量;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结果:保乳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引流时间均明显较根治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保乳组切缘皮瓣缺血发生率低于根治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组患者术后1、2年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状况、功能状况、其他因素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优良率显著高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根治术,保乳手术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患者预后状况与根治术相当,同时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80例,以其中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化疗后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化疗相当,但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表达Ki-67和低表达Ki-67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结果: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的表达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Ki-67组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30.77%;低Ki-67组的3年生存率为85.92%,5年生存率为46.48%;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呈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及保乳病人的增多,相应出现了一些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而切缘阴性或阳性、术后全乳照射与否、年龄、病理类型、病例的选择、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切除范围、SLNB(前哨淋巴结活检)等都与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有关。因此确保严格选择适应症病例、手术切缘阴性、术后全乳照射、病理类型为非EIC(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范围的准确以及提高SLNB的准确率都可降低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本文在此就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及保乳病人的增多,相应出现了一些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而切缘阴性或阳性、术后全乳照射与否、年龄、病理类型、病例的选择、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切除范围、SLNB(前哨淋巴结活检)等都与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有关。因此确保严格选择适应症病例、手术切缘阴性、术后全乳照射、病理类型为非EIC(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范围的准确以及提高SLNB的准确率都可降低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本在此就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韦宝堂  马善新 《蛇志》2013,(4):387-389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施行保肢手术方案的优越性。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37例,其中24例行保肢治疗,13例截肢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规律化疗6~12个疗程。随访患者术后生存率、局部复发、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保肢组为16~163个月,截肢组为21~148个月。其中保肢组与截肢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和64%。术后局部复发保肢组为4例,占16.7%;截肢组为1例,占7.7%。保肢组的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81%(61%~88%)高于截肢组的72%(25%~9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类似。结论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行保肢治疗的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肢体功能,术前、术后规律化疗和完整干净的肿瘤切除是获得较高生存率及较低局部复发的保证,术后并发症较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三阴乳腺 癌患者92 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 例,予全乳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46 例,予保乳术联合前哨 淋巴结活检术。统计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生活质量、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及术后复发和转移率。结果:①实验组术中手 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实验组和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③实验组术后生活质量中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身体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阴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 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乳房美容效果,且对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年龄≤35岁)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性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并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13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75例)和NTNBC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年龄、婚姻、妊娠、生育、哺乳、乳腺癌家族史、病程、临床病理学分类、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直径、ALNM、脏器转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5年总生存期(OS)和无瘤生存期(D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青年女性乳腺癌136例,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1063例的12.79%;在218例(20.51%)TNBC患者中,青年女性TNBC患者75例(34.40%);青年女性NTNBC患者61例,占845例NTNBC患者的7.22%。在乳腺癌家族史(21.33%vs5.19%)和病程5个月(29.33%vs19.67%)等临床特征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最大直径5 cm(20.00%vs8.20%)、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6.67%vs31.15%)、临床分期Ⅲ期(25.33%vs11.48%)、术后局部复发(17.33%vs11.48%)、ALNM(57.033%vs39.34%)以及脏器转移(16.00%vs4.9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性指标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5年OS和DFS分别为76.47%和67.65%;TNBC 5年OS和DFS分别为69.33%和60.00%,NTNBC 5年OS和DFS分别为85.25%和77.05%。比较两组乳腺癌的5年OS及DFS存在明显差异(x2=4.374,P=0.030;x2=4.4684,P=0.03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和乳腺癌家族史是TNBC患者的隐匿性和易感性因素;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后局部复发、临床分期、ALNM和脏器转移等6项指标是影响青年女性TN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6.684~5.058,P=0.048~0.025)。结论:青年女性TNBC患者具有乳腺癌家族倾向、病情隐匿、临床分期晚、增殖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预后较差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