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与尿beta2- 微球蛋白(beta2-MG)检测联合诊断高尿酸肾病(HUA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 顾性分析和比较192 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PHUA 组)、162 例HUAN患者(HUAN 组)和3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尿酸 (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尿beta2-MG 水平、二维超声检测结果及ARFI 技术检测的肾皮质、髓质和肾窦SWV 值,分析 HUAN患者的SWV 值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其肾实质、肾窦SWV 值与尿beta2-MG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62 例HUAN 患者中,肾 实质回声增强76 例(46.91%),肾窦增宽89 例(54.94%),肾皮质髓质结石49 例(30.25%);192 例PHUA患者和360 例健康体检者 肾皮质和髓质回声均无明显异常,肾窦结石分别为3 例(0.83%)和5 例(2.60%)。HUAN 组肾皮质、髓质和肾窦SWV 值分别为 3.32± 0.45 m/s、3.02± 0.51 m/s和1.58± 0.45 m/s;PHUA组分别为2.92± 0.64 m/s、2.51± 0.51 m/s 和1.41± 0.35 m/s;对照组分别 为2.73± 0.58 m/s、2.26± 0.43 m/s和1.21± 0.21 m/s;三组SWV 值均为肾皮质> 肾髓质>肾窦(P<0.05)。HUAN组尿beta2-MG 水平 明显高于PHUA 组和对照组(P<0.05)。HUAN组尿beta2-MG 水平与肾实质SWV 值呈线性正相关(r=0.442,P<0.001),而与肾窦呈零 相关性(r=0)。Ⅰ、Ⅱ、Ⅲ期HUAN患者肾皮质SWV 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Ⅴ期肾髓质、肾窦SWV 值均高于Ⅰ期(P<0. 05);Ⅳ、Ⅴ期肾皮质SWV值高于Ⅲ期(P<0.001)。结论:HUAN 患者在BUN和Cr升高之前,ARFI技术的SWV 值和尿beta2-MG 水 平均显著升高。ARFI技术联合尿beta2-MG 检测可作为评估肾实质组织弹性硬度及诊断早期HUAN 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肾实质ADC值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12只,正常对照组(NC组)8只;DN组给予60 mg/kg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NC组按照相同方法、相同剂量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并对最终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并且存活的8只DN大鼠、8只NC大鼠进行MRI扫描,包括常规轴位T1WI、T2WI扫描及DWI扫描;扫描结束后收集血液送血肌酐及双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测量每只大鼠双肾皮、髓质的ADC值。结果:造模后,DN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尿量明显增加、体重明显减低,DN组大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损伤,符合早期DN病理改变。DN组大鼠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1.522±0.913×10^-3 mm^2/s、1.268±0.388×10^-3 mm^2/s,较NC组肾脏皮、髓质ADC值1.276±0.341×10^-3 mm^2/s、1.011±0.217×10^-3 mm^2/s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成像ADC值可能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β2-MG在接触汞作业者肾脏早期损害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利用调查法选取本地区有接触汞作业工序的企业员工60例作为班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60例非接汞作业工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尿液标本的β2-MG、Cr及汞含量。结果:经过1年的分析、观察,观察者患者的尿肌酐、尿汞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β2-MG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触汞作业1-3年后,β2-MG值达(5.81±1.14)μmol/L,尿汞值达(1.29±0.62)μg/mmol,患者的血Cr没有明显的升高;接触汞作业3年以上的人员β2-MG、Cr及汞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β2-MG在接触汞作业者肾脏早期损害评价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肾脏早期损耗评价指标,预防患者出现严重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是一种新的弹性成像方法,能够定量、无创地评价组织硬度信息。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对110例共114个结节(最大直径≤1 cm)进行检测,获取并分析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利用ROC曲线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VTQ技术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诊断界值。结果:114个结节中良性结节32个(30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个为腺瘤),恶性结节82个(均为乳头状癌)。甲状腺良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30±0.49)m/s、(2.08±0.40)m/s,恶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SWV平均值分别为(3.12±0.97)m/s、(2.06±0.46)m/s。恶性结节的SWV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1,P0.0001);恶性结节与其周边甲状腺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1);而良性结节与其周边甲状腺组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以2.30 m/s诊断界值点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62.5%。结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SWV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VTQ技术能够提供组织硬度信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肾脏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可行性,并明确年龄因素对肾脏水分子扩散特性是否存在影响。方法: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的4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DKI扫描。按年龄因素分四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行t-test及方差分析及比较不同年龄因素对肾皮质和髓质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平均扩散(MD)值、峰度各向异性(FAK)值、平均峰度(MK)值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肾皮质的FA值、FAK值、MK值(0.327±0.047,0.325±0.088,0.688±0.087)显著低于髓质(0.389±0.062,0.396±0.091,0.802±0.124);而正常肾皮质MD值(1.633±0.157)显著高于髓质(1.588±0.162)。不同年龄段之间的FA、MD、FAK、MK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肾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肾脏DKI良好的揭示了肾皮质与髓质的水分子扩散特性;年龄因素对肾脏水分子扩散特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123例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AKI分期分为AKI 1期组60例、AKI 2期组33例、AKI 3期组30例,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市第一医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四组人员的血清Cys C、Hcy、β2-MG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比较AKI患者血清Cys C、Hcy、β2-MG水平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此外,将AKI患者按照预后的差异分为存活组93例以及死亡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ys C、Hcy、β2-MG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对照组、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血清Cys C、Hcy、β2-MG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随着AKI分期的增加,APACHEⅡ评分亦升高(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AKI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Cys C、Hcy、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AKI患者血清Cys C、Hcy、β2-MG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AKI患者存活组的血清Cys C、Hcy、β2-MG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结论:血清Cys C、Hcy、β2-MG水平在AKI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且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上述三项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随之增加。临床工作中通过联合检测血清Cys C、Hcy、β2-MG水平,将有助于AKI患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改变,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2型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30mg/24h)2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0mg/24h)23例,测定各组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和尿渗透压(U-OSM)。探讨年龄、DM病程、24h尿白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水平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型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β2MG增高及尿渗透压减低,在正常蛋白尿组即有4例尿β2-MG和7例尿OSM存在异常;方差分析显示,随尿白蛋白量的增高,尿β2MG逐步增高,尿渗透压逐步减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23和13.889,P均<0.01),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显示,尿β2MG及尿OSM改变与DM病程、尿白蛋白(U-ALB)、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独立有关。结论:2型DM肾脏损害并非仅累及肾小球,在尿微量白蛋白出现之前即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联合检测24h尿白蛋白量、尿β2-MG、尿OSM有助于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严格控制血糖,尽早纠正代谢紊乱对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MM)T细胞亚群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8月期间皖南医学院附属马鞍山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MM患者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医院收治的28例MM患者,共计纳入患者例数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给予1.3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和B组(n=40,给予1.6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T细胞亚群、血清CRP、β_2-MG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个疗程后CD3~+CD4~+、CD3~+CD4~+/CD3~+CD8~+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CD3~+CD8~+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5个疗程后β_2-MG、CRP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MM患者采用1.6 mg/m2硼替佐米或者1.3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获得相当的疗效及安全性,但1.6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CRP、β_2-MG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ARFI)技术进行肝病诊断过程中不同探针及不同嵌入深度对其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于2012~2014年,选取经ARFI诊断过的98例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对两种探针(凸阵探头C4-1 MHz和线阵探头L9-4 MHz)诊断下的相关数据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并与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进行对比。对不同嵌入深度的ARFI弹性成像的变异性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根据Fibroscan成像结果,33例患者(34%)患有肝硬化,其余患者中27例(27%)患有严重的肝纤维化,38例(39%)未患。C4-1的传播速率平均为1.68±0.59 m/s,L9-4为1.93±0.76 m/s。两种探针检测结果彼此相关显著(P0.001,r=0.71),且二者均与Fibroscan结果显著相关(P0.001,r分别为0.79和0.81)。对于肝硬化或严重肝纤维化患者而言,L9-4探针诊断结果高于C4-1探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C4-1和L9-4探针的AUROC值分别为0.97和0.91,截断水平分别为1.68和2.01 m/s。C4-1和L9-4嵌入深度分别为3~6 cm和2~3.5 cm。结论:线阵探头和凸阵探头在应用ARFI成像评估肝脏硬度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较而言,线阵探头诊断结果更高。且ARFI的测量操作不宜靠近肝被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魏酸哌嗪和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早期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魏酸哌嗪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布考和阿魏酸哌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ys-C、hs-CRP、TGF-β1水平、尿β2-MG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血清Cys-C、hs-CRP、TGF-β1、尿β2-M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哌嗪和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阿魏酸哌嗪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ys-C、hs-CRP、TGF-β1和尿β2-M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 mg 1粒/次,1次/天,持续服药6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血清胱抑素-C(Cys-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AE)、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Hb A1c、FBG、2 h PB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24 h UAE、NAG、β2-MG和Cys-C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有效控制早期DN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减轻肾小管损伤,有利于延缓DN的病程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0-70岁肾癌高发人群正常肾脏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正常志愿者109例,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对其肾脏进行平扫及灌注增强扫描,使用后处理renal tumor per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正常肾脏皮髓质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四个灌注参数,比较同一灌注参数在皮髓质、左右侧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受检对象除3例腹式呼吸明显,不能完成同层扫描外,其余106例均得到理想图像及数据,肾皮质与髓质BF值、BV值及PS值灌注参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但肾皮质与髓质MT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侧皮质间及髓质间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皮质间及髓质间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显示肾脏形态的同时,还可定量测量皮髓质的血流灌注情况,间接反映肾脏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是一种新的弹性成像方法,能够定量、无创地评价组织硬度信息。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TQ 技术对110 例共114 个结节(最大直径≤1 cm)进行检测,获取并分析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利用ROC曲线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VTQ技术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诊断界值。结果:114 个结节中良性结节32 个(30 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 个为腺瘤),恶性结节82 个(均为乳头状癌)。甲状腺良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SWV 平均值分别为(2.30± 0.49) m/s、(2.08± 0.40) m/s,恶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SWV 平均值分别为(3.12± 0.97) m/s、(2.06± 0.46) m/s。恶性结节的SWV 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1,P<0.0001);恶性结节与其周边甲状腺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1);而良性结节与其周边甲状腺组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以2.30 m/s诊断界值点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62.5%。结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SWV 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VTQ 技术能够提供组织硬度信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负荷指标包括血β2-微球蛋白(serumβ2 microglobulin,β2-M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以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两组人群静脉血浆MIF浓度,并检测观察组肿瘤负荷相关指标,分析与MIF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MIF检测浓度值比较(2386.76±679.66pg/m L),观察组血浆MIF浓度明显高表达(8153.18.16±2043.73 pg/m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F与β2-MG、CRP呈正相关(p=0.031、0.021;r=0.712、0.46);与ALB呈负相关(p=0.047;-0.215);与LDH无明显相关性(P=0.679)。结论:MIF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分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Ig A肾病患者血清无机盐离子、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及肾小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Ig A肾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和骨化三醇胶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钾(K)、血钙(Ca)、血磷(P)、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K、Ca、P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不显著(P0.05);观察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血清α1-MG、N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小球功能相关因子(血清β2-MG、U-m Alb)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Ig A肾病能有效减少肾小管损伤,并改善肾小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春新碱对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长春新碱治疗组(DV组);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兔模型,DV组每周进行一次长春新碱耳缘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DM组、DV组血糖16.0~25.0mmol/L。8周时测各组兔血糖、肾重、体重、尿β2-MG、RBP、NAG,肾组织病理观察肾小管-间质变化。结果给药后7hDV组、DM组血糖明显升高形成稳定糖尿病模型;8周时,DV组体重明显高于DM组(P〈0.05)、肾重/体重值明显低于DM组(P〈0.05);DM组、DV组尿β2-MG阳性反应率较低;DM组尿RBP、NAG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长春新碱可抑制糖尿病兔尿RBP、NAG增加(P〈0.05),并减轻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P〈0.05)。结论长春新碱可减轻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86例ML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同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的ML其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ML患者其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86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为治疗有效纳入有效组,18例患者治疗无效纳入无效组;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在ML患者可明显增高,且监测其水平变化对ML患者临床分期及近期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道大小对经皮肾镜取石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F24和F18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8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具有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95例F24通道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25±19.6 m L,其中5人进行输血治疗;94例F18通道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03±17.6m L,其中3人进行输血治疗。F18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结石表面积、通道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24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孤立肾、高血压发生率、结石面积、肾实质厚度、通道数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18通道经皮肾镜取石围手术期出血量显著少于F24通道(P0.05)。结论:孤立肾、高血压、结石面积大、肾实质厚、肾积水轻、通道数量多和手术时间长均会导致经皮肾镜围手术期出血几率和出血量增加,并且F24通道相较于F18通道出血量更多。  相似文献   

19.
胡春安 《蛇志》2016,(1):44-45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规律血透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HD)组25例,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FHD+HP)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单次治疗后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结果 HD组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HP组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β2-微球蛋白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显著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规律血透患者的β2-微球蛋白水平,减少患者淀粉样变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及唾液酸(Sialic acid,S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36例,包括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8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组)55例,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53、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血清细胞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及血清SA水平。结果:(1)乳腺癌组血清CEA[(23.12±10.04)μg/L]、CA153[(57.63±18.55)U/m L]、CA125[(48.50±16.44)U/m L]、TSGF[(93.25±15.65)U/m L]、VEGF[(136.80±14.95)ng/L]、TGF-β1[(107.29±13.85)ng/L]及SA[(863.40±132.48)mg/L]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癌Ⅲ期和Ⅳ期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TSGF、VEGF、TGF-β1及SA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其中乳腺癌Ⅰ期患者血清TSGF、VEGF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3)乳腺癌患者治疗后3个月且无转移复发者血清CEA、CA153、CA125、TSGF、VEGF、TGF-β1及S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转移复发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水平无明显降低或反升。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细胞因子及血清SA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其中血清TSGF、VEGF及TGF-β1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