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培养 增强套式多聚酶链反应 (C ENPCR)检测 4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在检测的 44份咽拭子标本中 ,肺炎支原体的检测阳性率为 38.6 3%。结果显示 ,C ENPCR检测MP感染敏感性较高 ,可用于MP感染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用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并以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培养基试剂做同步盲法对照试验,分析该试剂盒的准确性及批内、批间产品的稳定性。结果在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法阳性率为38%,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培养基法阳性率为37%,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7%。同步盲法试验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批内、批间产品阳性结果的一致率均为100%。结论该试剂盒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特异性,并且操作简便、快速,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肺泡灌洗液中特异抗原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小鼠经鼻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分别采集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支气管灌洗液,应用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鼠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P1特异抗原,同时通过PCR检测肺组织肺炎支原体DNA及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肺部炎性变化确定小鼠感染。结果显示,感染鼠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在感染后第3天检出阳性率为75%,第7天达高峰为83%,之后随病程延长,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逐渐下降,在感染后第14、21天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8%和25%。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在感染早期检出率高。应用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可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9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其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并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902例血清标本中,284例(14.93%)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男性和女性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患者主要分布于0~15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为0~6岁,占21.26%(132/621)。各个季节均有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患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性,秋(80例)、冬(96例)两季的阳性感染率高于春(56例)、夏(52例)两季。患者100%出现发热症状,95.77%出现咳嗽。结论:石家庄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人群为未成年人,无季节性和性别差异,以发热和咳嗽为最主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缓解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血清中MP特异性IgM(MP-IgM)和咽拭子MP-DNA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P-IgM和MP-DNA阳性率以及MP-DNA拷贝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密切关系,MP-IgM和MP-DNA检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的结果及与患儿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121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基进行筛查,观察其阳性率。结果在1217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281例,阳性率为23.09%。〈1岁、1~3岁、3~6岁和6~14岁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13%、26.52%、28.31%和18.07%;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春23.75%,夏20.11%,秋18.61%,冬29.72%。1~3岁,3—6岁小儿感染率明显高于6—14和〈1岁儿童(P〈0.01);冬春季阳性率较夏秋季高。结论MP快速液体培养鉴定对MP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冬季,以3—6岁小儿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南京地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 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384例,总阳性率为39.2%。其中〈3岁、35岁、〉5岁各年龄组患儿中MP阳性率分别是36.9%,38.5%和43.3%;不同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春季(13月)45.7%,夏季(46月)24.8%,秋季(79月)20.4%,冬季(1012月)50.3%,其中冬、春两季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季(P〈0.01)。结论 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冬、春两季高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6年1—12月1 136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的4月龄~12岁患者,了解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9种常见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的血清中9种病原体。通过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阳性检测率在不同年龄、季节、性别患儿阳性病例数及阳性率的差异。结果1 13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IgM抗体检测阳性534例,阳性率为47%。9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MP阳性率最高(40.8%),COX最低(0.0%)。单一病原体感染487例,阳性率为42.9%,混合病原体感染47例,阳性率为4.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学龄期组IgM阳性率最高(54.1%),幼儿组最低(3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29、P0.05)。春、夏、秋、冬IgM阳性率分别是44.9%、53.5%、43.8%和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57、P=0.084,P0.05)。患者男女性别IgM阳性率分别是37.8%和5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62、P0.05)。结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MP为主,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感染率较高,无季节差异,女性患儿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尿液CMV-DNA联合血清CMV-Ig M检测对婴儿巨细胞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期间我院疑似巨细胞感染的婴幼儿7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MV-Ig 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来检测尿液CMV-DNA,并比较经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单独检测尿CMV-DNA的阳性率为62.8%(44/70),单独检测血清CMV-Ig M的阳性率为55.7%(39/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7.1%(54/70),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病毒治疗以后两种检测结果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CMV-DNA联合血清CMV-Ig M检测能显著提高婴儿巨细胞感染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患儿九项病原体血清IgM检测结果,初步得出本地区的感染谱及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标本来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0~7岁儿童,共1 150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IgM,统计分析各病原体的阳性率以及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感染率差异。结果 1 150例检测标本,共检出阳性461例,阳性率为40.1%;阳性率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炎支原体(24.6%),腺病毒(11.3%),甲型流感病毒(10.3%);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率为65.9%(304/461);女性儿童感染率(48.0%)显著高于男性儿童(34.4%),2~7岁组主要的4种病原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0~1岁年龄组。结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是本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的非细菌性病原体,女童较男童更为易感,2~7岁较0~1岁更为易感。  相似文献   

11.
The prokaryot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 a major cause of respiratory disease in humans, accounting for 20% of al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pneumonia in olde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options for mycoplasma diagnosis highlight a critical need for a new detection platform with high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expediency. Here we evaluated silver nanorod arrays (NA) as a biosensing platform for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 pneumoniae in culture and in spiked and true clinical throat swab samples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Three M. pneumoniae strains were reproducibly differentiated by NA-SERS with 95%-100% specificity and 94-100% sensitivity, and with a lower detection limit exceeding standard PCR. Analysis of throat swab samples spiked with M. pneumoniae yielded detection in a complex, clinically relevant background with >90% accuracy and high sensitivity. In addition, NA-SERS correctly classified with >97% accuracy, ten true clinical throat swab samples previously established by real-time PCR and culture to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for M. pneumonia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unique biochemical specificity of Raman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reproducible spectral enhancement by silver NA, holds great promise as a superior platform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 pneumoniae, with potential for point-of-car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方法 :对 5 87例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 ,并对阳性标本行 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5 87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 16 4例 ,感染率为 2 7 9% ,解脲支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及Uu +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 2 1 3%、1 5 %和 5 1%。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支原体对 12种抗生素敏感性最高的是交沙毒素 (92 7% ) ,其次为可乐必妥(85 4 % )、司帕沙星 (84 8% )。结论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支原体感染率为 2 7 9% ,主要由解脲支原体引起 (占 76 2 % ,12 5 / 16 4 ) ,泌尿生殖系感染支原体患者应首选交沙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2011-2012 年黄岛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 2011-2012 年间因CAP住院的患儿241 例,所有CAP 患儿均于住院第2 天采集空腹血行9 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查,包括 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结 果:241 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支原体感染阳性74 例(30.7%),其中132例男性CAP患儿中支原体感染38 例(28.8%),109 例女 性CAP 患儿中支原体感染36 例;>3 岁患儿的感染率为41.2%,1-3 岁患儿感染率26.2%,<1 岁婴幼儿感染率为5.4%;2011 年 CAP患儿支原体感染率为19.4%,而2012 年为34.6%;74 例支原体阳性患儿合并其他感染者6 例。结论:黄岛地区儿童社区获得 性肺炎中支原体感染占重要地位,且有升高趋势,应重视婴幼儿支原体感染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析肺炎肺实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谱构成,旨在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诊治的住院肺炎病例临床资料,其中肺实变的诊断基于影像学证据,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病原学检测平台,并参考感染传染科医生解读,本研究对肺炎伴肺实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86例肺炎患儿的286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5(5.8±3.1)岁,其中195例(68.2%)存在肺炎伴肺实变。总病原体检出率为76.6%(219/286),肺实变和无肺实变肺炎患儿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7.9%(152/195)和73.6%(6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的前5种病原体均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5周岁及以上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达最高77.0%(127/165),肺实变病例和无肺实变病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67.2%(131/195)和61.5%(56/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是导致本研究目标人群患病的主要病原体;病原体检出率高低与是否肺实变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CR技术在鼠肺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希望能建立一种可行、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支原体通用引物及鼠肺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对14 份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和拭子支原体培养液进行PCR扩增,2 % 琼脂糖电泳鉴定。另设M53 和ATCC19612 二株标准鼠肺支原体菌株作阳性对照。结果 通用引物对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检出率8/14 ,拭子支原体培养液检出率14/14,鼠肺支原体特异引物PCR扩增对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检出率0/14 ,拭子支原体培养液3/14。通用引物扩增M53 和ATCC19612 二株标准株均呈现阳性,而鼠肺支原体特异引物扩增M53 和ATCC19612,只有M53 呈现阳性。结论 PCR通用引物检测比普通分离培养省时省力,而我们采用国外某学者认为对鼠肺支原体有特异性的引物,是否可用于鼠肺支原体的特异性PCR 检查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6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MP)分离培养并对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P阳性55例,阳性率为15.4%,耐药性由高到低为罗红霉素(54.5%)>克拉霉素(32.7%)=阿奇霉素(32.7%)>红霉素(21.8%)=加替沙星(21.8%)>克林霉素(20.0%)>乙酰螺旋霉素(9.1%)>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杭州市萧山区2006~ 2010年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4 023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用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总检出率为48.1%,女性检出率51.2%明显高于男性41.8% (P <0.05).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中Uu单独感染1701例(88.0%),Mh单独感染57例(2.9%),Uu+ Mh混合感染176例(9.1%),Uu单独感染明显高于Mh单独感染和Uu+ Mh混合感染(P<0.05).5年间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从2006年的39.4%到2010年的58.1%逐年增高,感染模式观察期内无明显变化.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和强力霉素均敏感(敏感率≥91.4%),对四环素、红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均大于50%.比较2006年至2010年各种支原体对9种药物的耐药率,除四环素外耐药率呈不同程度上升,四环素耐药率2007年和2008年较高,后逐年下降,2010年为53.5%.混合感染总体耐药率比Uu或Mh单独感染耐药率高.结论 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Uu比较常见,且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临床分离支原体大多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