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血管外科介入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周围血管疾病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I、II、III三组,每组20例。各组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0.2μg/kg/h,0.3μg/kg/h和0.4μg/kg/h,术中监测并记录各组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开始60 min(T4)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Sp O2),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T2、T3、T4时平均动脉压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P0.05。T2时Ⅲ组与Ⅰ、Ⅱ组比较P0.05,T3、T4时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浓度为0.3μg/kg/h和0.4μg/kg/h时,对血管外科介入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并且可保证术中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准备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60岁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每组32例。丙泊酚组予以2 mg/kg丙泊酚静注后给予改良电抽搐疗法(MECT)治疗,依托咪酯组予以0.3 mg/kg依托咪酯静注后给予改良电抽搐疗法(MECT)治疗,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予以依托咪酯(0.15 mg/kg)和静注丙泊酚(1 mg/kg)后予以改良电抽搐疗法(MECT)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中、电刺激即刻、电刺激后5分钟、10分钟检测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指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HR、SBP、DBP均下降(P0.05),电刺激即刻HR、SBP、DBP均明显升高(P0.05);与电刺激即刻相比,三组患者电刺激后5 min HR、SBP、DBP显著下降(P0.05);与丙泊酚组及依托咪酯组相比,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后HR较低,电刺激即刻HR、SBP、DBP水平较低(P0.05)。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的安全性较单用依托咪酯组或丙泊酚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及七氟烷用于脑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P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均15 min泵注完成。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术中均用芬太尼、七氟烷、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D组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1.0μg·kg-1·h-1,P组给予丙泊酚3~10 mg·kg-1·h-1,调整右美托咪啶及丙泊酚用量,使BIS值维持于40~50。于麻醉用药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开硬脑膜(T3)、取瘤(T4)、术毕(T5)、拔气管导管时(T6)记录心率(HR)、血压(SBP、DBP)。记录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10 min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D组T1、T3、T4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但仍接近正常值,P组T1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T2、T5、T6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加快(P0.05)。与P组比较,T2~T6时D组SBP、DBP明显低于P组(P0.05),HR明显慢于P组(P0.05)。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七氟烷麻醉用于脑肿瘤手术均能够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右美托咪啶能抑制气管插管、拔管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术后苏醒快且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抑制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时对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地佐辛0.1 mg/kg),每组60例。在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前,实验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5分钟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诱导,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在给予地佐辛和生理盐水前(T0期)、给予地佐辛和生理盐水后5分钟(T1期)、给予依托咪酯后2分钟(T2期)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有无肌阵挛及肌阵挛的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肌震颤的发生率为60%,实验组无患者发生肌震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T2期平均动脉压均较同T0、T1期显著下降,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T2期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T0、T1和T2三期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T2期心率较T0和T1期明显下降,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期心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佐辛预处理抑制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所致肌阵挛时,其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可使心率减慢,但心率处于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开腹手术患者镇痛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A组(应用1.0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及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应用0.7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及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麻醉)、C组(应用0.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及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麻醉)和D组(应用1.0 mg/kg的盐酸羟考酮麻醉),每组各25例。对比各组镇痛效应满意度以及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统计各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B、C三组的镇痛效应满意度均分别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三组的镇痛效应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T1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均分别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2时,各组的SBP、DBP、MAP及HR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1时SBP、DBP、MAP及HR水平与T0时相比明显上升,而T2时又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A组的36.00%、C组的44.00%及D组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盐酸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开腹手术患者的镇痛效应较好,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均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以及0.7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复合麻醉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托咪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选取依托咪酯(0.2μg/mL,0.4μg/mL和0.8μg/mL)处理乳腺癌细胞SK-BR-3,筛选最适浓度0.8μg/mL。将依托咪酯+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依托咪酯+anti-miR-3666组(转染anti-miR-3666)、miR-NC组(转染miR-NC)、miR-3666组(转染anti-miR-3666)、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和anti-miR-3666组(转染anti-miR-3666)用脂质体法转染至SK-BR-3细胞,部分组用0.8μg/mL依托咪酯处理。细胞计数(CCK-8)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miR-3666、泛素1(UBQLN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的X基因(Bax)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的荧光活性。依托咪酯(0.2μg/mL,0.4μg/mL和0.8μg/mL)明显的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并上调miR-3666,下调UBQLN1,均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miR-3666能够明显的抑制野生型UBQLN1细胞的荧光活性。过表达miR-3666具有与依托咪酯相似的增强乳腺癌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下调CyclinD1、Bcl-2,上调p21、Bax的作用。抑制miR-3666明显的减弱依托咪酯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和凋亡的作用。依托咪酯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与上调miR-3666进而靶向抑制UBQLN1有关,将可为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诱导期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观察组20例在诱导麻醉之前,予以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比组A的20例予以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比组B的20例则仅泵注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各组血气指标变化和诱导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血气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对比组B患者T2时的MAP(69.6±13.2 mm Hg)明显低于T0,各组BIS60时间有显著差异,对比组A成功置入喉罩时的CETSEV明显低于对比组B,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的效果较好,其可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前提之下,顺利完成喉罩置入,患者各项血气指标也较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1-II级择期行无痛肠镜检查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实验组)和丙泊酚和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先于10 min内缓解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同样时间内静脉输入1μg/kg芬太尼。两组均静脉给予丙泊酚1.5 mg/kg,必要时追加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T0)、注药镜检前(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退镜时(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镇痛效果(VAS评分)、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在T1-T4时间的HR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p O2在T2-T3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呼吸抑制、不良体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嗜睡、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麻醉效果确切,相对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Dex)对低血红蛋白全麻患者脑氧饱和度(rSO_2)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全麻开腹妇科手术、血红蛋白在8~9 g/dl的女性患者60例,根据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随机分为D1(0.1μg·kg~(-1)·h~(-1))、D2(0.3μg·kg~(-1)·h~(-1))、D3(0.5μg·kg~(-1)·h~(-1))以及C组(等量0.9%生理盐水组),每组15例。D1~D3组患者入室后于麻醉开始前均给予0.5μg·kg-1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于15 min内泵入。四组麻醉诱导后,均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维持,D1~D3组泵入相应浓度剂量的右美托咪定,C组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前40 min停止泵入。在诱导前开始记录患者以下变量基线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脑氧饱和度(rSO_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腋温(T)。并在术中相对平稳期同样记录以上变量数值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P_(ET)CO_2),每3 min记录一次,共记录30 min。结果:四组患者入室后脑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指脉氧饱和度、腋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脑氧饱和度较高;与D2组比较,D3组脑氧饱和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使低血红蛋白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随泵入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这一关系具有线性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0.9999)。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使低血红蛋白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随应用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加而增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用于食道癌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B组)(n=50),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1μg/kg、生理盐水10ml后,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相同。随后持续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观察与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拔管后1min(T2)、5min(T3)、10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压(CVP)、丙泊酚用量、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T0、T1、T2,T3、T4A组与B组比较,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丙泊酚和芬太尼用药量B组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术后咽喉疼痛、呛咳躁动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减轻食道癌手术气管插管与拔管的心血管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胸科手术后咽喉疼痛、呛咳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IS指导两种快通道麻醉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诱导维持麻醉组(VIMA组)与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VIMA组:8%七氟醚,氧流量8L/min,潮气量法吸入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TIVA组:异丙酚2 mg/kg诱导,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诱导时都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监测TOF值为0、BIS60并维持5 s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分别调整七氟醚和异丙酚维持剂量使BIS值在气管插管后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左右保持在40~60之间,手术最后15 min保持于60~70之间。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并比较两组各时点SBP、DBP、HR,拔管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率和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IMA组拔管时间(11.60±2.55 min)比TIVA组的(7.13±3.26 min)明显延长(P0.05);TIVA组快通道成功率显著高于VIMA组(P0.05)。两组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拔管时间比七氟醚诱导维持麻醉短,快通道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破伤风患者镇静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破伤风患者7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与咪达唑仑组,各36例,给予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持续时间为10 min,之后以0.3~0.6μg/kg进行维持,咪达唑仑组静脉泵入咪达唑仑0.05 mg/kg,持续时间为1 min,之后以0.02~0.1/kg·h进行维持。监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12 h后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深用Ramas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R、RR、MAP水平明显降低而SpO_2明显上升且右美托咪啶组HR、RR、及SpO_2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4 h、8 h、12 h时Ramasy评分在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咪达唑仑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重症破伤风患者心动过速、心率增快、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诱导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3月择期行腹部手术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入剂量为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稀释液15 m L)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入15 m L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刻的BP、HR、RPP,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E和E的浓度。结果:(1)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压、RPP在T1-T5各时刻是先有所下降后又上升的(P0.05),其中对照组RPP在T3时明显上升(P0.01),然而实验组内在各时刻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T0时刻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血浆NE和E的含量水平在T3、T4时刻明显上升(P0.05),而实验组则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用于缓解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诱导插管时心血管反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注右关托嘧啶(dexmedetomindine,Dex)对喉癌患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喉癌手术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在局麻前静脉注射Dex0.5μg/kg(10min泵注完毕),c组以相同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min后开始行局麻下气管切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O)、局麻开始时(T1)、切皮时(T2)、气管内麻醉时(T3)、气管切开造口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次数(RR);观察并记录患者T1~T4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手术耐受程度评分。结果:与T0相比,C组T1~T4各时点MAP和HR均升高,尤以T3~T4时明显(P〈0.05),D组T1—4时MAP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相比,D组T1~T4各时间点MAP均显著下降(P〈0.05),HR均明显减慢(P〈0.01),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术耐受程度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行局麻气管切开前预先静注右关托嘧啶0.5μg/kg(10min泵注完毕),可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需行FOB检查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试验组患者在局部麻醉基础上予以咪达唑仑0.05 mg/kg。记录麻醉前(T0)、FOB进入咽腔时(T1)、进入声门时(T2)、进入支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并在各个时间点进行镇静评分,记录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知晓程度及检查结束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Ramsay评分随时间的麻醉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T2、T3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时MAP、HR、Sp O2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时点MAP、HR均较对照组低(P0.05),Sp O2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呛咳、躁动、中止检查及操作知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与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在FOB检查和治疗中可以减轻心血管反应,减少插管反应及操作时的知晓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PLIF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D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患者。HD组、MD组及LD组在麻醉诱导后分别以0.8、0.5及0.2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的基础体温值及BIS值,送入恢复室即刻、20 min、40 min、6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值、体温值;记录各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失血量以及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苏醒期各组寒战程度分级及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较基础体温明显降低(P0.05)。入恢复室后,HD组同一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HD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C组比较,MD组及HD组术后心动过缓、口干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恶心、呕吐及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恢复室观察期间,MD组及HD组寒战的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1);MD组寒战发生率也明显低于LD组(P0.05)。结论:0.5μg/kg/h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全麻下PLIF手术术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困难气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插管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诱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前(T1)、纤支镜经过会厌时(T2)、声门时(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60 s(T5)、插管后180 s(T6)、插管后300 s(T7)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及Ramsay评分变化,并监测T1、T4及T6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及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Sp 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在T3-T7时间点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时的NE、E及Co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T4及T6时NE、E及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呛咳、恶心、躁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安全性更高,患者应激反应较低,在困难气道插管麻醉诱导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后行宫腔镜治疗,观察组则施以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进行宫腔镜治疗,采用Ramsay 镇静评分法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价,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对患者的清醒程度进行评价,监测记录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后的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的心率(HR)、心排出量(CO)、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记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结束后的清醒时间较短(P<0.05),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OAA/S评分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CO、HR、MAP、PaC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2、T3时点均显著低于T1(P<0.05),在T4时点又有所回升,观察组CO、HR、MAP、PaC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2、T3时点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的各时间段,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对于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佳的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