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PCT、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两者与感染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20例发热待查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浓度与感染的关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PCT的浓度,免疫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浆中CRP浓度,血培养及血清学的方法检测感染是否存在及感染类型。结果:通过血培养或血清学鉴定出132例存在细菌感染(细菌组),病毒感染103例(病毒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76例(混合感染组),109例阴性(非感染组)。PCT在细菌组水平最高(20.6±6.7)μg/L,非感染组水平最低(8.7±2.3)μ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9,P0.05)。CRP在混合组中水平最高(18.1±3.7)mg/L,在非感染组水平最低(5.8±1.7)m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5,P0.05)。P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P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血清CRP和PCT均呈正相关(P=0.000.05)。结论:细菌感染的PCT、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两者对细菌感染患者的特异性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PCT血清浓度较CRP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急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3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13)、假手术组(n=35)和急性肠梗阻组(n=35)。对照组大鼠采集标本后处死,肠梗阻组行开腹手术结扎回肠末端,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检测8 h、24 h、48 h、72 h及96 h血清PCT及CRP水平,观察急性肠梗阻大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假手术组PCT与CRP水平在术后24 h内显著升高,48 h至96 h逐渐下降;各时间点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RP水平在实验结束时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肠梗阻组PCT和CRP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逐渐增加,到实验结束时达到高峰;肠梗阻组PCT和CRP水平在48 h-96 h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大鼠肠壁粘膜结构正常,假手术组可见轻度病理改变,肠梗阻组大鼠回肠组织可见粘膜结构明显破坏,绒毛坏死,严重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血浆PCT和CRP水平能够反映肠梗阻的状态和肠粘膜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IL-6及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1例疑似宫内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影像学或细菌学方法对患儿进行检查判定感染类型,并检测患儿脐血中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在121例患儿中41例确定为细菌感染,IL-6(100ng/L)与CRP(10mg/L)联合对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76.9%,阴性预测率为91.7%,阳性预测率为71.9%;与PCT结合后,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升高至98.3%,特异性为67.8%,阴性预测率为99.2%,阳性预测率为57.0%。结论:脐血PCT可作为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可明显提高IL-6与CRP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和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我院276例患者,包括病毒感染组(64例)、细菌感染组(164例)和非感染组(48例)进行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并对三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PCT、hs-CRP水平显著性高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hs-CRP水平显著性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工作特征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在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效果高于hs-CRP。研究结果表明,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可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进行早期的鉴别诊断,而降钙素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已确诊的40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样和40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样做为实验组,40例经体检合格的健康者做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指数、免疫荧光法检测PCT、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并对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三种指标在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PCT、CRP指数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只有CRP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CD64指数、PCT、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0%、72.5%、55.0%,病毒感染组只有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ROC曲线显示:CD64指数、PCT和CRP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9、0.793、0.675;灵敏度分别是90.0%、88.0%、83.0%;特异度分别82.0%、78.0%、74.0%。结论 CD64指数、PCT、CRP均可作为检测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指标。CD64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CRP敏感性与特异性最低。CD64指数、PCT和CR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细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2015年5月—2017年9月收治肺炎患者160例,其中包括细菌性肺炎100例,非细菌性肺炎60例,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WBC、CRP、PCT的水平,同时比较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同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WBC、CRP和PCT这三项水平均升高(Ps<0.05),且细菌性肺炎组这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s<0.05)。在细菌性肺炎组中,死亡者的这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s<0.05)。在单项检测中,PCT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WBC最低(Ps<0.05);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测(Ps<0.05)。结论 血清中WBC、CRP和PCT这三项指标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住院患儿分为脓毒血症组、菌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病毒)感染组,20例正常查体作为对照.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PCT,同时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常规方法检测白细胞(WBC).结果:90例患儿中,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阳性率分别为90.0%、84%和36.0%,非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分别为5.0%、72.5%和7.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CRP差异不显著,WBC阳性率明显低于PCT.脓毒血症组、菌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血清CRP阳性率分别为100%、92.5%和87.5%,阳性率与细菌感染程度成正比.PCT升高程度与患儿住院时间成正比.结论:患儿血清PCT检测是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明显优于CRP和WBC检测,PCT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可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01例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共40例作为对照组。在住院时、入院后第1 d、5 d以及转出ICU(或死亡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重症肺炎患者的PCT、WBC以及CRP显著升高,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PCT、WBC以及CRP较低,P0.05;2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CRP、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升高明显,有利于判断重症肺炎病情,对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 d的血清CRP、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入院第1 d白细胞、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差异,并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3和5 d 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7 d 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和3 d 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5、7 d 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 d,患者CRP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和0.396,P均0.01);入院第7 d,患者PCT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2和0.464,P均0.01);CRP为10.0 mg/L时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70.8%。PCT为2.0μg/L时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69.4%。结论:CRP、PCT可以评价脓毒性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且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采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感染结局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且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179例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4例)和无感染组(145例),检测两组的PCT、IL-6及CRP水平,并比较各项指标对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脐带血PCT、IL-6、CRP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各单个指标阳性率、两指标联合的阳性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PCT、IL-6阳性率高于CRP,PCT+IL-6的阳性率高于PCT+CRP、IL-6+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个指标及其他两个指标联合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检测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采用脐带血PCT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联合IL-6检测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与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析深圳市保健办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和34例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PCT的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CRP水平为(0.1162±0.0873)gm,PCT水平(2.37±7.02)±10^-3gm,自身免疫活动期患者CRP水平(0.0639±0.0687)gm,PCT浓度(0.09±0.08)×10^-3g/L。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5和0186,0.61-0.83和0.74-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联合PCT水平预测的AUC为0.82.其与单独PCT水平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P=0.74)。CRP的最佳临界值为0.0722g/L,灵敏度为73.5%,特异性为69.2%;PCT的最佳临界值为0.09×10^-3g/L,其灵敏度为82.1%,特异性为72.5%。结论:在鉴别活动期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与细菌感染时,PCT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比CRP高,但其联合CRP对此类诊断并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通过结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leukocyte, WBC)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来预测大批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可行性,本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涉及423例接受心肺心脏搭桥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基于在术后期间是否有严重的败血症或化脓性休克,病人被分成两组。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第1天,提取用于生物测量(PCT, CRP和WBC)的血液样本,然后每天早上提取1次,直到术后第10天。研究发现,两组群体的CRP中值类似。在10 d术后期间,感染病人群体中的WBC和PCT中值明显比未感染的群体高。高程截止≤3次(概率:4.058, 95%置信区间:2.206~7.463; p=0.001)和高程截止≥4次(概率:10.274, 95%置信区间:3.690~28.604; p<0.001),在术后第2天,随着感染的发展,PCT中值(1.7 ng/mL)和/或WBC中值(13 000个细胞/mm3)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研究初步表明,在术后前3 d,PCT和WBC水平结合,能够预测接下来30 d心脏手术的术后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啶对小儿麻醉后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行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浓度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B组患儿予右美托咪啶0.5、0.2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给药10分钟,然后以0.2-0.7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微量泵入维持患者镇静状态,C组直接以右美托咪啶0.2-0.7μ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维持镇静状态。比较三组患儿麻醉术后的苏醒情况,麻醉前后不同时点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A、C两组比较,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24、72 h血清CRP水平更低,术后1、6、24 h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较低(P0.05),术后1、24、72 h血清补体水平较高(P0.05)。结论:0.25μg/kg浓度的右美托咪啶对于对小儿麻醉后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影响明显,且有助于患儿术后的苏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色谱法对101例新生儿进行PCT水平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作比较。将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进行分析。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5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92.11%,特异度为78.79%;以8.0mg/L为临界值,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为65.79%,特异度为69.70%。与CRP相比,PCT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血清PC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血清CRP下降幅度。结论:新生儿血清中PCT水平的检测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色谱法对101例新生儿进行PCT水平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作比较。将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进行分析。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5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92.11%,特异度为78.79%;以8.0mg/L为临界值,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为65.79%,特异度为69.70%。与CRP相比,PCT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血清PC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血清CRP下降幅度。结论:新生儿血清中PCT水平的检测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