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诊疗价值。方法:用SYS MEX CA2 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可疑为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别。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85例疑似DVT患者中18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67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DVT患者150例,D-二聚体检测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51.43%、89.82%、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可以作为DVT诊断的排除试验,值得在临床检验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FDP比值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编为实验组。30名陈旧性脑梗死患者编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FDP及其相互之间比值。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FDP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实验组D-二聚体/FDP,C-反应蛋白/FD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和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单独比较D-二聚体、C-反应蛋白、FDP差异均不明显,但D-二聚体/FDP,C-反应蛋白/FDP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为实验组,以我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基础水平以及实验组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基础状态下实验组的D-二聚体为(1.59±0.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溶栓治疗6h后的D-二聚体水平为(3.48± 1.40)mg/L,显著高于溶栓治疗前(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是较好的心肌梗死诊断分子标志物.在发现D-二聚体水平异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胸部X光片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保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结缔组织病患者活动期和健康对照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中组织因子(TF)表达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9例处于活动期的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病患者和9 例健康对照者,分离结缔组织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嗜酸性粒细胞中TF蛋白及mRN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结缔组织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中T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结缔组织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中TF 的循环阈值(Ct)中位数是35.10 (19.45-36.50),正常对照者为37.17 (35.33-37.87),患者中TF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 = 0.002)。结论:我们的结果证实人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中TF表达会发生变化。结缔组织病患者活动期高表达TF可能有助于血液凝固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水平,同时选择5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与健康孕妇相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D-二聚体、CRP和尿酸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D-二聚体(D-D)、糖蛋白2(GP2)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A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健康组。对所有AP患者均开展MSCT检查,并分析相关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组血清AMY、LPS、D-D及GP2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MSCT联合血清AMY、LPS、D-D及GP2诊断AP的效能。结果:AP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特征明显,且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体积普遍正常或呈轻度增大,可见均匀强化,胰腺轮廓清晰或模糊。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以胰腺体积显著增大为主,可见不均匀强化,形态规则性较差,胰腺轮廓模糊。在血清AMY、LPS、D-D及GP2水平方面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MSCT联合血清AMY、LPS、D-D及GP2诊断AP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五项单独诊断。结论:MSCT联合血清AMY、LPS、D-D及GP2诊断AP的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n=34)和NCAL组(n=46)。收集患儿基础资料,并检测SAA、D-D、CK-MB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CAL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D-D、CK-MB水平对川崎病患儿CAL的诊断价值。结果:与NCAL组比较,CAL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SAA、D-D、CK-MB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ESR、SAA、D-D、CK-MB为川崎病患儿CAL独立影响因素(P<0.05)。SAA、D-D、CK-MB、三项联合诊断川崎病患儿CA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1、0.687、0.746、0.799,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血清SAA、D-D、CK-MB是川崎病患儿CAL独立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可辅助诊断川崎病患儿CA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肝硬化病人在保护肝细胞、肝纤维化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后缓慢滴注,每天一次;对照组38例,以甘利欣、Vitc、肌苷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同时口服水飞蓟素,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胆红素和转氨酶复常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级,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部分项目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肝功能、肝纤维化及部分血流变项目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 二聚体(d-dimer,DD) 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ACI的诊治、预防和病情监测提供更多的实 验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 年1月~2012 年7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 例,及同期50 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 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病灶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Hcy、DD和NSE 水平,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 期血中Hcy、DD、NSE 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cy、DD和NS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 急性期血清Hcy、DD和NSE 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但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根据病灶大小,急 性脑梗死各组之间血中Hcy、DD和NSE 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各组之间血中Hcy、 DD和NSE 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y、DD 和NSE 与ACI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cy、DD 和NSE的检测对 AC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呼吸科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BiPAP呼吸机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血气分析,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aO2和p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的升高,而PaCO2,BNP,hs-CRP和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或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BiPAP呼吸机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显著,而检测患者血清中BNP,hs-CRP和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可用于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reg细胞在发热CTD患者外周血表达对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发热CTD患者进行T-SPOT.TB试验,将39例阳性者设为实验组-1,进行抗结核治疗,将64例阳性者设为实验组-2,另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Foxp3基因、IL-10、TGF-β的表达。结果:实验组CD4+CD25+Foxp3 Treg细胞占CD4+T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占CD4+T比例高于实验组-1治疗后、实验组-2(P0.05);实验组TGF-β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治疗前低于实验组-1治疗后及实验组-2(P0.05);实验组-1治疗前IL-10表达量低于实验组-1治疗后、实验组-2及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Foxp3 Treg细胞在发热CTD伴有结核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升高,其变化可作为结核感染诊断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透明质酸(HA)联合诊断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合并ILD组),以单纯结缔组织病患者67例,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作为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KL-6、MMP-7和HA,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三组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有差异(P<0.05),合并ILD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结缔组织病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KL-6、MMP-7、HA等三指标及粉尘接触史均是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 ROC分析显示: 血清KL-6、MMP-7和HA等三指标诊断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AUC(0.95CI)分别为0.715(0.439~0.988)、0.702(0.440~0.959)、0.711(0.500~0.919),三指标联合应用的AUC(0.95CI)为0.811(0.705~0.913),诊断效能较高。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血清KL-6、MMP-7及HA升高,联合应用诊断可提高对ILD的诊断效能,为早期诊断ILD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管重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0例有吸烟史的男性鳞癌需要手术的患者按其肺功能结果分成二组,对照组:(肺功能正常组);COPD稳定期组:(肺功能异常组),每组15例,标本来自于癌旁的肺组织,肺血管重塑的形态学观察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行免疫组化来观察CTGF蛋白、PCNA蛋白在肺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结果:(1)COPD组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管壁的胶原厚度、肺动脉平滑肌中CTGF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GF与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管壁的胶原厚度及血管平滑肌中PCNA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0.68、0.86,P〈0.05)。吸烟指数与管壁面积/管总面积及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99,P〈0.01)。结论:单纯吸烟者即有血管重建,吸烟伴COPD者血管重建更加严重,CTGF在COPD患者肺血管中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可能参与了COPD血管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管重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0例有吸烟史的男性鳞癌需要手术的患者按其肺功能结果分成二组,对照组:(肺功能正常组);COPD稳定期组:(肺功能异常组),每组15例,标本来自于癌旁的肺组织,肺血管重塑的形态学观察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行免疫组化来观察CTGF蛋白、PCNA蛋白在肺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结果:(1)COPD组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管壁的胶原厚度、肺动脉平滑肌中CTGF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GF与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管壁的胶原厚度及血管平滑肌中PCNA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0.68、0.86,P<0.05)。吸烟指数与管壁面积/管总面积及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99,P<0.01)。结论:单纯吸烟者即有血管重建,吸烟伴COPD者血管重建更加严重,CTGF在COPD患者肺血管中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可能参与了COPD血管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诊疗价值。方法:用SYSMEXCA2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可疑为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别。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85例疑似DVT患者中18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67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DVT患者150例,D-二聚体检测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51.43%、89.82%、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可以作为DVT诊断的排除试验,值得在临床检验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CTD-ILD)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R)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Ο医院接受治疗的CTD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间质性肺炎(ILD)分为ILD组、无ILD组。ILD组患者根据不同影像分型分为寻常型ILD(UILD)组、非特异型ILD(NSILD)组、未定型组,根据病变范围分级情况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根据病情状况分为活动组、非活动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NLR、PLR、LDH、纤维蛋白原(Fib)、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比值。结果:ILD组的血清NLR、PLR、LDH及Fib水平较无ILD组及对照组明显更高,而FVC、FEV1%及FEV1/FVC水平较无ILD组及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无ILD组的血清NLR、PLR、LDH及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而FVC、FEV1%及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不同影像分型患者血清NLR、PLR、LDH、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Ⅱ级组及Ⅲ级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Ⅰ级组更高,且Ⅲ级组较Ⅱ级组更高(P<0.05),而三组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活动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非活动组更高(P<0.05),而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存活组更高(P<0.05),而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LR、PLR以及LDH水平在CTD-ILD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且这三项指标有助于较好地评价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脂与血尿酸浓度变化在老年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三年来健康体检时确诊为脂肪肝患者 的80 例为观察组,体检结果为健康正常人的80 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检测结果对比,观察组的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的(x2=11.358,P=0.015);观 察组的甘油三酯值高于对照组(x2=7.456,P=0.035);观察组中的血尿酸,高于对照组值(x2=9.875,P=0.02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的值,高于对照组(x2=12.037,P=0.01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x2=5.149,P=0.041)。在轻、中、重度三组脂肪肝患者中, 中度脂肪肝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轻度脂肪肝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低于轻度脂肪肝患 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脂肪肝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中度脂肪肝患者,高密度 脂蛋白含量低于中度脂肪肝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病变程度越大,脂肪肝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 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越低,血脂与血尿酸浓度变化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疾病的依据,可实 现早发现、早治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的血浆D-D水平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骨损伤预后和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骨创伤患者260例,健康体检者26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监测并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3、5、7天及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D和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的D-D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个时间D-D和血糖水平,特重伤组高于重伤组,重伤组高于轻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D-D水平与血糖水平与骨创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P0.05;r=0.82,P0.05)。结论:骨创伤越严重血糖和D-D水平越高,临床上可以将两中生物标记物作为评断骨创伤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